-
证明非常有效的耳部保健操
预防并治疗听位机能障 碍,即耳鸣、耳聋、眩晕的动作设计,是围绕听、位机能障碍的病因、病
理进行考虑的,每个人可根据自 已的病因及不同的病情,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几个与自已有关的、力所
能及的动作去试行锻炼再逐步扩展。
(
一
)
耳部动作
1
搓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使两手拇食指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方的根部,拇指在耳廓的背侧,食 指在耳廓根部的前
方。
2
两手拇、食指 从耳上方根部开始,拇指指腹向上用力推搓耳的背侧,食指末节在耳廓的前侧向下
用力,推搓夹于两指间 的耳廓
(
附搓耳插图
1)
,拇、食指上下移动约
1
公分,到 一定限度改成拇指向
下,食指向上
(
附搓耳插图
2)
,如此一指向下 一指向上,一指在耳前一指在耳后,沿外耳轮逐渐向下
方推搓直到耳垂。
3
再将拇、食两指头从外耳廓下端边缘稍向内向外耳道方向移动
0.5
公分 ,沿耳垂顺耳轮拇、食指
一指向下一指向上,逐渐沿耳舟向上方推搓,回到上方的耳根。
4
拇、食指一在耳前一在耳后,继转向前下方搓动,直至耳屏上方的切迹。
5
如此一趟比一趟向内,上上下下几次将所有耳廓上的凸凹沟突都搓揉到。
6
以上过程可重复
1
~
3
次。
作用:
1
改善耳廓,提高耳的功能:活动耳廊可防 治耳廓骨软骨炎等耳廓疾患外,外耳与内耳间也存在内在
联系,故也能间接改善内耳功能。
2
改善全身:观察耳廓就能知道一个人的健康概况,耳廓丰满、弹性、 红润、光泽说明末梢循环良
好,身体比较健康。如果耳廓瘦薄、硬僵、灰秽、布满沟裂,往往提示肾亏、 中气不足、末梢循环不
良、身体欠佳、有伤病手术史。因此搓揉耳廓也就在改善末梢循环,间接改善全身 。
3
有近似耳针的作用:
外耳廓从耳针的角度看,
是一个倒立的人体,
头面在耳垂部,
对耳轮是脊柱,
耳窝是内脏,上为腹腔下 为胸腔,三角窝是盆腔生殖器官,五脏六腑、五官内分泌腺等,都在耳上呈
现反应点。
耳穴诊断 和治疗也从针灸学中另成分枝,
既往的疾病和手术往往在耳廓的特定位置上留下
凸凹、条索或明 显的沟裂,现有的病变不仅局部可出现红、肿、斑、疹,也因电压改变,用仪器检测
时会出现异常声响。
因此搓耳能通过按搓反应点,
对全身各系统进行良性刺激,
就可间接改善全身
(
附
耳廓胚胎倒置示意图
)
。
4
对于已存在脊椎、脊柱、脊髓疾患者,往往因很多行为能力受限制,不能进行较大幅度的运动,
搓耳应是动用部位最最少,用力最最小的,又最为安全简单的影响全身的运动方法。
2
揉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拇、食、中指的指尖同时会聚 ,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方,靠耳最上端的根部,其余无名
指、小指自然地放在宾角、颧骨或太阳穴周围, 自己觉落指合适的部位。要以活动拇食中指为主,指
的力量应力争到达骨质,力度自定以出现酸麻感最佳 ,其它指作为支持和辅助,各指同时对局部进行
环形揉动
5
~
20
圈 。
2
再把各指的位置沿耳前尽量贴近耳根逐渐向下移动,从 耳前最上方,顺势逐步下移,每次挪移
1
公分,
把各指尽量集中一处,
从耳屏 上方
→
耳屏前
→
耳屏下方
→
下耳根前方
→
到各指同时向耳根最下
方会聚
(
附揉耳插图
1
、
2)
3
拇食中三指再同样边揉动边从耳廓背侧,耳垂后向上移动,无名指、 小指自然地放在耳前自己觉
落指合适的部位作为支撑,拇、食、中三各指从
→
耳廓后下 方
→
耳廓后方正中
→
直到耳廓上方,五指
相汇,使耳廓根部四周的深 部都得到揉动。每个位置揉动
5
~
20
圈,与此同时尽可能使手指夹碰外耳< br>廓,使外耳廓也能同时受益,揉动以耳廓上下两端为重点。
作用:
1
增加耳的血液循环提高听力:耳部的一些血管,是沿耳廓 的根部出入
(
附耳廓前面局部解剖图、
耳廓后面局部解剖图、外面深层的神经血管、耳 廓淋巴回流图
)
,沿耳根向深层揉动一圈,必能促进
血液循环、淋巴循环。神经细胞对 缺氧的耐受性极差,特别是听位神经细胞,完全缺氧超过一分钟以
上,就会出现不可逆的病理损伤,而营 养听位神经的血管不仅数量极少又非常细小,有些区域甚至只
能允许红血球单个通过。当有动脉硬化或有 血液粘稠度增高等因素,极易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
血小板聚集、胆固醇及脂质沉绩,更使血管腔狭 窄甚至闭塞,导致听功能下降或丧失,出现耳鸣、耳
聋、眩晕、平衡失调。因比防治耳病的关键就是改善 供血,才有可能从根本上防治听位功能退行性病
变的发生发展,提高甚至恢复已衰退的听力。
2
加强耳的神经传导:耳部的一些神经,也是沿耳廓的根部向外分布, 耳颞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
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耳前支等,深浅不同沿耳根附近穿行,因此沿耳根揉 动,就能改善耳的神经功
能,也就能提高听觉和位觉功能,
3
针灸作用:针灸学的耳门、翳风、瘈脉、颅息、角孙、听会等穴都是环绕耳根四周,因此沿耳根
四周揉动,刺激这些穴位,有防治耳道、内耳炎症及耳鸣、失聪、耳聋等耳疾的作用。
4
改善面神经预防并治疗面神经炎:
面神经是从耳前的腮腺中穿行分布到 面部,
动作活动了面神经
的分布区,可提高面神经功能,使面颊润滑鲜嫩、面部动作灵活、表情 丰富自如,可减少面肌痉挛、
麻痹、面神经炎发生的可能并起到治疗作用。
5
防治颌关节紊乱、牙痛等疾患:由于动作同时使颌关节得到运动,故可预防并治 疗颌关节紊乱、
牙痛等疾患。而颌关节与耳的关系极其密切,颌关节紊乱也必影响耳影响听力。
3
转晃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分别放在同侧耳廓上 方,拇指放在耳廓背侧、食指指尖放在耳廓内的三角窝部,中指、无
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在耳前排列成 行,同时会聚各指,夹起靠最上端的耳廓根部,转动各指带动耳
廓上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转晃< br>10
~
50
圈
(
附揉耳插图
1)
。
2
拇指仍放在耳廓背侧中部、食指指尖放在耳屏后侧外耳道口部,中指 、无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
在耳屏前排列成行,
同时各指用力,
夹起耳廓根部,
转动各指带动耳廓中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
转晃
10
~
50
圈。
3
将各指沿同侧耳廓下移,
拇指放在耳廓最下 端的背侧,
食指指尖放在耳廓内的耳下切迹部,
中指、
无名指、小指的指尖依次在耳垂 前排列成行。同时会聚各指,夹起靠最下端的耳廓根部,转动各指带
动耳廓下部及与耳相连的各组织共动 ,转晃
10
~
50
圈
(
附揉耳插图
2)
。
作用:
同揉耳,
由于耳的血管主干都是沿耳根,
特别是 上下端出入,
转晃耳朵能使血管神经得到较深、
幅度较大的牵拉活动,能加强揉耳所列举的作用 。
4
拉耳
体姿:不限。
动作:
1
双手举起拇指分别放在同侧耳 廓背侧,其余指放在耳廓前侧中部近耳窝处
(
附拉耳插图
1)
。
2
各指同时用力夹住耳廓并向外拉动耳廓至极限
(
附 拉耳插图
2)
,
维持
1
~
2
秒再放松各指作用力使
耳复位,如此一拉一松作拉耳
5
~
10
次。
3
将各指位置上移至耳廊上部,向上拉动耳廓
(
附拉耳插图3)
,如此一拉一松活动耳廓及与耳相连
的各组织共动,作向上拉耳
5
~
20
次。
4
再将各指位置下移至耳廊下部 ,向下拉动耳廓
(
附拉耳插图
4)
,如此一拉一松活动耳廓及与耳相
连的各组织共动,作向下拉耳
5
~
20
次。
如此使拉动着力点可有时以向外为主,有时以上方为主,有时以下方为主,用所变动。
作用:同揉耳,但牵拉能使耳的血管神经得到更深更全面的活动,而加强作用。
5
挖耳
体姿:不限。
动作:双手举起将食指分别插入同侧外耳道内,由于外耳道有转弯,且深部较窄细,不可能碰 到鼓膜
不必担心,用指腹在耳道内上下左右挖转摩动外耳道内、及外耳道外部的周围组织约
10
~
100
圈,每
天遍数自定
(
附挖耳插图
)
。
作用:
1
能从耳门耳道角度改善耳的血液循环,使耳功能有全方位的提高。
2
减少外耳道炎症、疖肿、耵聍栓塞,堵塞耳道之可能。
6
推耳
体姿:不限。
动作: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5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324.html
-
上一篇:甲状腺功能亢进体征是什么
下一篇:教你分分钟看懂皮肤转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