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疫期中考试部分整理
刘海燕老师
的原话
:
“
考试的形式是 问答题,范围在那
25
题中,问法会有不同,但是内容都包括了。
有些常识性的题目, 书上没有的也不能忽视,比如诺奖的题,也要看的。
祝你们考好!”
1.
近
20
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爆发了或者正在流行哪些重 要的感染性疾病?它们各
自特点是什么?
略。
2.
现有的婴幼儿计划内免疫接种所涉及的疫苗有哪些?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疫苗? 目前
还有哪些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尚未有人用的疫苗?
略。
3.
免疫系统的功能以及功能失调的后果。
a)
免疫防御
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外界病原体。
失调 后果:
过低可发生免疫缺陷病;
过高则在清除病原体的同时,
导致机体的
组织 损伤或功能异常
b)
免疫监视
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的“非己”成分。如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细胞。
失调后果: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c)
免疫自身稳定
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失调后果:自身免疫病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此外,
免疫系统与内分泌系统 一起组成了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
在调节整个机体内环
境的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4.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二者相互关系。
a)
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亦称非特异性免疫,
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 程中形成的一
系列防御机制。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主要由组织屏障、固有免疫
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组成。
b)
适应性免疫
通过
T
细胞、
B
细胞介导的细胞与体液的免疫。
c)
特点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主要 参与的细
黏膜上皮细胞、
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细胞、
B
细胞
胞
NK
细胞等等
主要参与的分
补体、细胞因子
子
作用时相
识别受体
识别特点
即刻
~4-5
天
模式识别受体、较少多样性
4-5
天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具有高
度多样性
特异性抗体、细胞因子
< br>直接识别病原体某些共有高度保守的分
识别
APC
提呈的抗原肽
-MH C
分
子结构,具有多反应性
子复合物或
B
细胞表位,具有
高度特异性
未经克隆扩增和 分化,迅速产生免疫作
经克隆扩增和分化成为效应细
用,没有免疫记忆性。
胞后发挥免疫作用,有免疫记
忆性
较短
较长
DC
为体内唯一能启动
T
细胞活化的抗原提呈细胞,
作用特点
维持时间
i.
d)
二者相互关系
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
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 动者。
巨噬细胞在吞噬、
杀伤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
同时,
也具有抗原加工和提 呈的功能。
上述两类固有免疫细胞也直接参与适应
性免疫应答。
ii.
iii.
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
固有免疫细胞通过识别不同种类病原体,
产生
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从而决定特异性免疫细胞 分化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
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物发挥免疫效应:
浆 细胞分泌的抗体本身不具备
直接杀菌和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只有在固有免疫细胞和固有免疫分子
(如补体)
的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
ADCC
和补体介导的溶菌效应等机制 ,才能有效杀
伤、清除病原体。
5.
抗体的网络学说及其意义。
定义: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抗体分 子上的独特性决定簇在体内又能引起抗独特
型抗体的产生,
抗独特性康特又课引起抗抗独特性抗 体产生,
如此下去,
在抗体和淋巴
细胞中产生一个复杂的级联网络。
意义:诊断抗原
肿瘤疫苗
病毒疫苗
细菌与寄生虫疫苗
6.
你认为免疫学学习的难点和兴趣点是什么?
略。
7.
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它有什么意义?
淋巴细胞在血液、
淋巴液、
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生物学意义:
体内淋巴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的分布更趋 合理。
淋巴组织可不断地从循环池
中得到新的淋巴细胞补充。
带有各种特异 性抗原受体的
T
细胞和
B
细胞,
包括记忆细胞,
通过再循环 ,
增加了
与抗原和
APC
接触的机会。
通过再循环,使机体所有免疫器官和组织联系称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并将免疫信息
传递给全身各处的淋巴 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
有利于动员各种免疫细胞和效应细胞
迁移至病变部位,从而发挥免疫效应 。
8.
你了解哪些免疫分子,作用是什么?
分泌型分子: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
膜型分子:
TCR
、
BCR
、
CD
分子、黏附分子、
MHC
分子、细 胞因子受体
主要免疫分子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
a)
IgV
区功能
i.
识别特异性结合抗原。
b)
IgC
区功能
i.
ii.
iii.
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
调理作用:与巨噬细胞表面相应
IgG Fc
受体结合,发挥调理作
用,促进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
抗体依赖的细 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如
NK
细胞通过其表面表达的
Fc
受体识别包被于靶抗原上抗体的
Fc
短,直接杀伤靶细胞。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
IgE
可以通过其
Fc
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
粒细胞表面的
IgE Fc
受体结合,使其致敏。若相同变应原再次
进入机体与致敏靶 细胞表面特异性
IgE
结合,
则可促使这些细胞
合成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 br>
穿过胎盘和黏膜:
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胎盘母
体 一侧的滋养层细胞表达一种
IgG
输送蛋白,称为新生
Fc
段受
体。
IgG
可选择性与之结合,从而转移到滋养层细胞内,并主动
进入胎儿血循环中。
补体:
溶菌、溶解病毒和细胞毒作用:
补体激活产生
MAC
(
membrane
attck
iv.
v.
complex
攻膜复合物)
,形 成穿膜的亲水性通道,破坏局部磷脂双层,最终导
致细胞崩解。
调理作用:
巨噬细胞上的补体受体
CR1
与
IgFc
受体可同时参与调节吞噬作用,又称联合调理作用。
炎症介质作用:
C3a
、C5a
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粒细胞表面
C3aR
、
C5aR
结合 ,
出发靶细胞脱颗粒,
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活性物质,
介导局部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调节固有与适应性的免疫应答
刺激造血:作用于造血细胞帮助其增殖与分化。
促进凋亡,直 接杀伤靶细胞: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中
(TNFSF)
有几种细胞
因子可直接杀伤靶细 胞或诱导细胞凋亡。
促进创伤的修复:
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
β
)
可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和成骨
细胞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TCR
: 识别抗原提呈细胞之上的抗原肽
-MHC
复合物,从而启动后续细胞免疫应
BCR:结合特异性抗原,从而启动后续体液免疫应答。
黏附分子:
免疫细胞识别中的 辅助受体和协同刺激或抑制信号。
炎症过程中白
答。
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淋巴细胞归巢。
MHC
分子:作为抗 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作为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
疫应答。
9.
如何理解免疫应答对集体的有利和有害的双重性?
a)
有利性:见第
3
题免疫系统的功能。
b)
有害性:会发生免疫相关疾病。
i.
ii.
iii.
iv.
超敏反应:
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
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
常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为变 态反应。
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
态。
免疫缺陷病:
是指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
增
值、 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移植免疫:
异体细胞、< br>组织或器官移植通常会引起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
本
质上时针对异型移植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应答,使得移植技术变得困难。
10.
黏膜免疫细胞在什 么部位?黏膜
IgA
和血清
IgG
功能有什么不同?研究黏膜免疫有什么意义?
a)
黏膜免疫细胞即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免疫细胞。黏膜 相关淋巴组织(
MALT
)主
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 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
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花的淋巴组织。
b)
黏膜
IgA
即分泌型
IgA(SIgA)
: 通过与相应病原微生物的结合,组织病原体黏附到
细胞表面,从而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 抗感染的“边防军”
。
血清
IgG
:血清和胞外液中含量最高的< br>Ig
,是再次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抗体,其亲
和力高,在体内分布广泛,从而在全身抗感 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
军”
;可穿过胎儿屏障,在新生儿抗感染免疫中其重 要作用;可通过经典途径活化补体。
c)
人体黏膜的表面积约
4 00
平方米,是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主要途径,故
MALT
是
人体重要的防 御屏障。
i.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MALT
在肠道 、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道黏膜构成了一
ii.
道免疫屏障,是参与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产生分泌型
IgA< br>:
B
细胞再黏膜局部受抗原刺激后所产生大量
SIgA
,
SI gA
经黏
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主要机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285.html
-
上一篇:耳鸣耳聋理疗手法(含穴位图)及耳病偏方
下一篇:引起耳鸣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