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功效大对比
1.
具有止呕作用的药物
药性偏温,主寒证或痰湿恶心呕吐
半夏
痰湿及胃寒呕吐,胃虚,胃热、妊娠呕吐等,也伍他药使用。
旋覆花
痰湿内阻及脾胃虚寒之呕吐,噫气,心下痞满作呕,呃逆及妊娠恶阻。
生姜
“
呕家圣药
”
,治一切恶心呕吐,胃寒气逆呕吐恶心最宜。
高良姜
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四肢不温。
砂仁、豆蔻 、草豆蔻,胃寒气滞湿阻或脾胃虚寒、消化不良之恶心呕吐,呃逆,噫气、脘腹
胀痛或腹泻。
草豆蔻寒湿胃痛呕吐最宜。
吴茱萸
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头痛、呕吐涎沫;肝胃不和之胁痛、呕吐、吞酸。
藿香
寒湿内阻,脘痞呕吐。配伍用于胃虚呕吐、孕妇胎动不安,呕吐酸水。
丁香
脾胃虚寒呕吐、虚寒呃逆。
性偏寒凉,热证或湿热恶心呕吐
黄连、枇杷叶、芦根、竹茹,清热止呕。胃热呕吐,呃逆,干呕,妊娠呕吐等。
竹茹胃虚有热呕吐尤宜。
代赭石,胃气上逆之呕吐、噫气、噎膈、反胃。
柿蒂
性平,降逆止呃要药,无论寒热虚实均可配伍。
2
.
具有通经下乳功效的药物
漏芦:乳汁不通外,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治痈疮毒,乳痈肿痛。
路路通:乳汁不通,乳房胀痛外,又祛风通络利水,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风疹瘙痒。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治乳汁不通外,又湿热淋证,心火上炎或下移小肠的口舌生疮(长
于清心火 )
,湿热痹痛。
通草:通气下乳,清热利水。乳汁不通,又淋证,湿温,小便不利。
< br>穿山甲:活血通经,搜风通络,消肿排脓。乳汁不通外,又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癥瘕 积聚,风湿痹痛,痈肿,瘰疬。
王不留行:活血通经,下乳消肿,利尿通淋。乳汁 不通外,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
痛,淋证。
3
.
具有安胎作用的药物
紫苏、砂仁
----
行气安胎
黄芩、苎麻根
---
清热安胎
艾叶、苎麻根(续断)
---
止血安胎
白术
----
补气安胎
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
----
补肝肾安胎
“
安胎续断艾术杜,寄生砂芩菟苏苎
”
紫苏
——
解表、行气宽中
黄芩
——
清热燥湿
砂仁
——
化湿行气
桑寄生,杜仲,续断
——
补肝肾、强筋骨
桑寄生
——
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
黄芩,苎麻根
——
凉血止血、解毒
艾叶
——
温经止血
白术
——
补气、健脾、止汗
菟丝子
——
补肾固精、养肝明目
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4
.
能润肠通便的药物
仁类:火麻仁、郁李仁、桃仁、杏仁、瓜蒌仁、柏子仁、核桃仁
(砂仁、枣仁、益智仁、薏仁除外)
子类:牛蒡子、决明子、苏子、
不通便反止泻:
砂仁、益智仁、薏苡仁、车前子、菟丝子、莲子、五倍子、五味子、诃子、
金樱子
< br>其他:知母、生地黄、玄参、肉苁蓉、锁阳、当归、麦冬、天冬、桑椹、蜂蜜、肉豆蔻、生
首乌、 硫黄、虎杖
(紫草、公英例外,脾虚便溏不宜)
不同:
郁李仁
——
利水消肿
决明子
——
清肝明目
当归,桃仁
——
活血祛瘀
瓜蒌
——
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杏仁,苏子
——
止咳平喘
肉苁蓉
——
补肾阳、益精血
当归
——
补血调经
生首乌
——
解毒截疟
肉苁蓉,硫黄
——
补阳
当归,桃仁
——
补血
柏子仁
——
养心安神
麦冬
——
养阴
5
.
利咽开音药
蝉蜕:疏散风热,利咽开音。外感风热,温病初起,音哑咽痛。
马勃:清肺解毒,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肺热咽痛音哑。
桔梗:宣肺化痰,利咽开音。痰热壅盛咽痛音哑。
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肺热,痰热咽痛声嘶。
诃子:敛肺开音。肺虚久咳失音。
6
.
能截疟的药物
青蒿
清虚热,退骨蒸,解暑,截疟。
鸦胆子
清热解毒,腐蚀赘疣,治痢截疟。
槟榔
驱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
何首乌
补益精血,润肠通便,解毒,截疟。
常山
涌吐痰饮,截疟。
雄黄
解毒杀虫,祛痰截疟。
铅丹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祛痰截疟。
砒石
蚀疮去腐,劫痰平喘,截疟。
7
.
常用治头痛药物的分类
藁本
-------
督脉经巅顶头痛
独活
---------
少阴伏风头痛
吴茱萸
----------
肝寒挟痰湿上犯巅顶头痛(足厥阴经)
细辛
-----------
鼻渊鼻塞头痛
川芎
---------
外感、瘀血、血虚头痛
白附子
-----
痰厥头痛
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蜈蚣、全蝎
----------
偏正头痛
8常见降血压药
夏枯草、豨莶草、臭梧桐、罗布麻、杜仲(羚羊角、钩藤、天麻、地龙)
9制酸止痛,胃痛泛酸药
海蛤壳、牡蛎、乌贼骨、瓦楞子
10藤类药物的功效
共同功效:通络止痛
不同功效:
红
藤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
雷公藤
袪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
海风藤
袪风除湿,通经络,活血
络石藤
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青风藤
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鸡血藤
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夜交藤
养心安神,袪风通络
11
以病(功效)为纲,答出前后章节药物的区别, 其它还包括咳喘,腹泻,便秘、神志不
安、口渴、疼痛。还有以脏腑为纲。归经为纲,区别各章药物。< br>
如甘草、桂枝、木通、龙骨、麝香
—
心经病变
桑白皮、厚朴、川贝母、五味子
―
肺经病变
白术、附子、苍术、木香
―
脾胃病变
12
温中止呕
生姜、沉香、砂仁、白豆蔻、吴茱萸、丁香、高良姜
不同:
生姜
解生半夏、生南星、鱼蟹毒
沉香
行气止痛、纳气平喘
砂仁,白豆蔻
化湿行气
砂仁
化湿行气安胎
吴茱萸
散寒止痛、助阳止泻
13
纳气平喘
沉香、补骨脂、磁石
不同:
沉香
温中止呕、行气止痛
补骨脂
补肾助阳、固精缩尿
磁石
镇惊安神、聪耳明目
14
续筋接骨
庶虫、自然铜、骨碎补、断续
不同:
蛰虫
破血逐瘀
骨碎补
活血补肾
自然铜
散瘀止痛
断续
补肝肾、止血安胎
1.
透疹
荆芥、薄荷、牛蒡子、蝉蜕、升麻、葛根、紫草
不同:
荆芥
——
炒炭止血
中药功效大对比及诸要药
薄荷
———
疏肝解郁
牛蒡子
——
解毒散肿
蝉蜕
——–
明目退翳
升麻
———
升举阳气
葛根
———
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紫草
———
凉血解毒
透疹又解毒:牛蒡子,升麻,紫草
15
通鼻窍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不同:
白芷
——
消肿排脓
细辛
——
温肺化饮
解表
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16
清肝明目
羚羊角、熊胆、桑叶、菊花、秦皮、决明子、车前子、石决明、珍珠母
不同:
桑叶,菊花
——
疏散风热
桑叶
——
解表清肺润燥
菊花,羚羊角,熊胆
—–
清热解毒
秦皮
——
清热燥湿止痢止带
羚羊角,熊胆清热解毒、息风止痉
羚羊角
——
平抑肝阳、息风止痉
决明子
—
润肠通便
车前子
——
利尿通淋、清肺化痰
石决明,珍珠母
——
平肝潜阳
珍珠母
——
平肝潜阳、镇惊安神
17
清虚热
知母、牡丹皮、秦艽、青蒿、地骨皮、胡黄连、鳖甲、银柴胡
不同:
专清虚热
银柴胡
知母
——
滋阴润燥
牡丹皮
——
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青蒿
——–
解暑截疟
地骨皮
——
清肺降火、凉血止血
胡黄连
——
除疳热、清湿热
秦艽
——–
祛风湿、清湿热
鳖甲
——–
滋阴潜阳、软坚散结
18
开窍
郁金、皂荚、麝香、冰片、蟾蜍、苏合香、石菖蒲、牛黄、远志
不同:
麝香
——
活血通经
冰片
——
外用清热解毒
石菖蒲
——
宁神化湿和胃
蟾蜍
——
解毒止痛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157.html
-
上一篇:理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白豆蔻的功效与食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