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代酚的合成工艺综述
碘代酚为
2,4,6-
三碘代间苯二酚(
2,4,6-Triiodoresorcine
)
,
呈白色细针状结 晶,
最早由前苏联化学药物研究中心制得,后来引起许多其他国家研究者的兴趣,产生
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碘代酚对疱疹病毒、小芽孢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白喉棒状杆菌均有很好的抑制 作用,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许多疾病往往由微
生物所诱发,并且伴随着病毒性和霉菌性感染,因此碘 代酚的治疗效果要优于其他
单一作用的药物。
在治疗过程中,
碘代酚对皮肤 无刺激性,
毒性极低,
而它的生产工艺反应条件温和、
收率稳定。现在碘代酚的生产也 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除了最初的产品合成路
线,国内有的研究者为了改进合成路线,也做了一些研 究工作。
1.
最早的碘代酚是在
20
世纪
70
年 代,由前苏联化学药物研究中心成功研制的。
当时是以盐酸做催化剂,
以氯化碘
(ICl
)
做碘化剂直接和间二苯酚发生芳环上的碘
化反应。该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 和和反应迅速的特点。但是由于
ICl
不稳定,极易
分解,且价格贵,毒性较大,所以 不适合在实验室中制备碘代酚。
2.
李琦云等人在碳酸氢钠的存在下采用碘和碘化钾 直接碘代间苯二酚制备。其反应
原料便宜,毒性低,反应条件易控制。实验方法为:
在三颈瓶中,加入碳酸氢钠
8.0g
,间苯二酚
3.0g
,加水
15 0ml
溶解,搅拌下滴
加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控制水的温度在
9~
11℃。滴毕,静止
1h
,过滤,水洗滤
饼,
50
℃干燥滤饼,以四 氯化碳重结晶,活性炭脱色,得白色针状结晶,干燥后得
晶体
9.4g
,收率为
70%
。
3.
在间苯二酚上进行碘化反应可采用氯化碘
(ICl )
、二氯
-
碘化苄基三甲铵
(BTMA-ICl2)
和
KI 3(I2-KI)
为碘化试剂。前二种试剂均有缺点
,
李毅群以廉价的
CaC O3
、
NaI
替代李琦云等人反应中的
NaHCO3
和
KI
进行实验
,
结果较满意
,
收率提高
约
13%
。其反应内容为:
在反应瓶中加入间苯二酚
(3g,0.027mol),
加水
(150ml)
溶解
,
于室温加入
CaCO3(8g,0.0 80mol),
电磁搅拌下再滴加由
I2(20g,0.078mol)
和
N aI(40g,0.27mol)
配成的
NaI3(I2-NaI)
水溶液
( 110ml)
。约
1.5h
滴毕
,
继续搅拌至无气体放出
(
约需
0.5h)
。
用乙醚
(100ml
×
2)提取
,
经无水
Na2SO4
干燥
,
过滤
,回收乙醚
,
得粗品,
经
CCl4
结晶一次
,
得 白色针状晶体
(7.17g,54.5%)
。
4.
徐文方,刘宝键 等设计了另外两种碘化剂:碘、浓氨水与浓盐酸和碘与醇钠,分
别在间苯二酚上进行碘化反应得到碘代酚 。其反应方法为:
(
1
)以碘、浓氨水与浓盐酸做碘化剂
在室温下,像
16ml
浓氨水(
25%
)中加入
26
克碘 和
8
克碘化钾的水溶液,搅拌
15min
。而后滴加浓盐酸
20ml (36%),
有白烟生成。滴毕,在搅拌下滴加
3g
间苯
二酚和
6m l0.6N
稀盐酸的溶液。室温静置
1h
,过滤,无沉淀生成。
(
2
)以浓盐酸和醇钠做碘化剂
在室温下,将
30g碘加入
150ml
无水乙醇中,溶解,加甲醇钠
20ml
混匀。搅拌下滴加间苯二酚
3g
和
6ml
无水乙醇的溶液,滴毕,减压蒸去乙醇,残 渣用四氯化
碳溶解,
再用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洗至无色。
分出四氯化碳层,
减压 浓缩,
冰浴冷却,
析出结晶,过滤,
50
℃干燥,得细针状结晶
0. 4g
。
方法(
1
)可能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得不到产物。方法(2
)中使用了强碱,间笨二酚
易氧化成醌,不利碘代反应,故产率低。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7:0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126.html
-
上一篇:艾灸有什么功效和作用
下一篇:香附子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