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缺乏病防治知识
1
、碘——人体的微量元素
碘 虽然在人体的含量极低,
但作用却很重要,
绝对不能少了它,一旦人体缺少了碘,就
会 发生一系列的病态,也就是所谓的
“碘缺乏病”
。
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 ,甲状腺素的
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胎儿和青少年的发育与成长,
尤其是它对神经系
统及智力正常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
作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 的碘,如果缺乏,则人
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量就减少或不足,
进而影响新陈代谢、
阻滞 机体发育生长、
使整个机体
的生理功能异常。
首当其冲的则是对神经系统与智力发育的 影响,
导致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
弱智或智力残疾。
2
、人为什么会缺碘
人体需要的碘绝大部分来自日常生活的饮食之中。
然而,
世界上 很多地区,
尤其我们中
国的大片国土上的土壤、
江河、
湖泊及空气中的碘含量 都很低。
这些地方出产的粮食、
蔬菜、
水果以及其他植物的碘含量也很少;
饲 养出来的的家畜、
家禽乃至野生动物,
体内的碘含量
也不多。
如果人们长期生 活在这样的缺碘环境,
又只吃当地产的饮食,
当然就不能得到足够
碘供应。如果
3
——
6
个月内又得不到足够量碘的补充,就会出现碘缺乏的症状,继而导致
碘缺乏病。
3
、什么是碘缺乏病(
IDD
)?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
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
粮食中 碘含量偏低,
使机体碘
的摄入不足而导至的一系列损害,
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
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
在五
大洲的
154
个国家中
,
至少有
130
个国家的
10
亿人生活在碘缺乏的环境中。
严重危害 人类身
心健康的一种地方病,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体格发育障碍等。
4
、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与危害
碘缺乏病是人体缺碘后产生一系列生理改变,
发生一系列病态 的总称。
它的主要表现和
危害如下:
缺碘导致智力低下、呆傻
、白痴、等智力残疾。
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
俗称粗脖子病。
严重缺碘可导致地方性克汀病,这主要是由于胎儿期及婴儿期严重缺碘,
病人呆傻、矮小、聋哑 、瘫痪呈现特殊丑陋面容。
孕妇缺碘可导致早产、流产、死产、先
天畸形儿、先天聋哑儿等。
缺碘不很 严重时,虽未出现典型的克汀病的症状,但仍有智力
低下或发育滞后,即所谓的亚克汀病。
< br>碘缺乏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是严重而多方面的,对
社会尤其是对人口素质及经济发展的有害影响是 十分深远的。
实际上碘缺乏病对人类危害是
全球性的。
5
、严重缺碘的智力缺陷不能恢复
缺碘的最大危害是造成智力缺陷。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克汀病人的智力缺陷。
克汀病
多是因母亲妊娠期严重缺碘,胎儿随之缺碘,甲状腺素分泌不足,引起胚胎、胎儿、新生儿
神经 系统发育迟缓、发育分化不全或有缺陷,成为克汀病。克汀病特有的症状如下:
最 突出的症状是智力低下或弱智或白痴;
身体矮小,
下肢为短,
年龄越大越明显;
既聋又哑;
面容丑陋;瘫痪。
克汀病病人的智力缺陷是不可恢复的,严重者生活不 能自理,甚至不会
主动进食,将终生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6
、补碘可以预防缺碘性智力缺陷
补碘的重点人群是儿童、新婚育龄妇女、
孕妇和哺乳妇女。其 道理很简单,因为新婚妇
女、
孕妇及哺乳妇女的缺碘不仅危害自身健康,
而且危害胎儿 和乳儿,
对胎儿的危害又远大
于对母体自身的危害。
7
、食用碘盐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8
、购买、存放和食用碘盐应注意:①碘盐必须有包装和碘盐标志。②盛 放碘盐的器皿
应为避光的瓶或有盖的陶瓷罐。
③碘盐应放在阴凉、干燥处,
避免受日光 直射和吸潮。
④碘
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⑤炒菜、
烧鱼肉和煮汤菜时,宜在食物快熟时 放入。
⑥不要把碘盐放
在锅里炒,更不能放在油锅里煎炸。
9
、天然含碘较高的食品有:海带、海鱼和紫菜。经常吃海带不但可以补 充体内的碘,
而且还可以摄入微量元素、
氨基酸和维生素等。
海产品是自然界中含碘较 高的食品,
平时应
注意多吃这类食品。
布鲁氏菌病(布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
20
世纪
50-6 0
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
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 br>所以叫布病。当然,
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
风趣的话。
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 知道的太少了。
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
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 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
;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
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 病称为“懒汉病”
;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
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
“蔫巴病”< br>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
又为什么叫布
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 一类很小的杆菌称为布鲁氏菌,
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
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 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
二、人患布病的传染源
所谓传染源就是指患传染病的根源(或来源)
。虽然,人患布病是因布氏菌侵入人体 内
造成的,
但布氏菌从何而来呢?现在人们都知道了,
不仅人能得布病,
许多 家畜最易得布病,
尤其是羊、牛、猪、犬等。因此,布病不仅被我国列为人间的法定传染病,而且还是重 要的
人兽(畜)共患病。人得布病就是因患布病的家畜将布氏菌再传给人,人就得了此病。所以
病畜(感染布氏菌的家畜)就是人患布病的传染源。因受布氏菌感染的羊(山羊或绵羊)
、
牛( 黄牛、水牛、牦牛等)
、猪等家畜可能出现症状,有的可能不出现症状(隐性感染)
,但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
怀孕母畜在 正产时或流产时排出大量布氏菌,人接触到这些物质时就可被感染。
人患布病的传染源是病畜,
那么人患布病能不能传给其他人,
或再传给家畜 呢?在一般
情况下,
人患布病是不传给他人,
也不能传给家畜。
所以人得了布 病一定要追查家中饲养的
家畜或邻居的家畜及周围其他家畜。
三、布病传播(感染)途径
所说的传播 途径就是指布氏杆菌通过什么方式或称通过哪个途径进入人体的。
在一般情
况下,布氏菌可以从 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
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 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
径传播。
例如,当病畜中怀孕母畜(羊、牛、猪等)分娩或流产时,人们用手帮助产仔或处理各
种流产物时,
因这些流产物上含大量布氏菌,
它可以经擦伤皮肤进入体内使人感染,
如果用
带布氏菌的手拿东西吃,
布氏菌就经口进入体内。
含布氏菌的流产物落到地上,
细菌可 随尘
土飞扬,被人们吸入体内发生感染。
现在人们经常到街上 或饭店吃羊肉串、烤牛肉、涮羊肉等小吃,品尝各种风味,以饱口
福。
但是如果提供肉料的羊或 牛是染病的动物,
人们就可能因吃了这些小吃而感染布病。
因
吃涮羊肉时,人们总是喜 食鲜嫩的,
用筷子夹住的肉片不放,
在沸汤中一涮,肉稍一变色就
吃,吃起来味道很香 ,孰不知,筷子夹住的地方如果有布氏菌就不会死,吃入肚内,通过胃
肠感染布病。吃烤肉时也是如此, 谁也不愿意吃烤的很老(焦糊状)的肉,只要一烤出香味
马上就吃,
如果肉中含布氏菌,
它不会在瞬间被烤死的,
所以人们吃了后同样可能会感染布
病。这类事例在内蒙古,大连,山 西,新疆等地时有发生。
四、哪些人容易得布病(人群易感性)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6: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5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