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抗真菌药
真菌的种类繁多.动物机体感染真菌之后,应用通常的抗生素治疗大多 无效。根据真菌侵袭部位的不
同,真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为体表浅部真菌,如口腔,消化道等,常见为 癣菌;二为深部组织和内脏器
官的真菌,如脑、肝脏及肺部等,较多为白色念珠菌和新形隐球菌。兽医临 床上常用的抗真菌药有多烯类
和非多烯类抗真菌药。前者有两性霉素
B
和制霉菌素,后 者有灰黄霉素和克霉唑。
(一)、两性霉素
B
两性霉素
B
(
amphotericin B
)是多烯类抗深部真菌药。国产庐山霉素与本药是同一物质。
【抗菌作用】对多 种深部真菌如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皮炎芽生菌及组织胞浆菌等,有强大抑制
作用,
高浓度 有杀菌作用。
它能选择性地与真菌细胞膜的麦角固醇相结合形成孔道,
从而增加膜的通透性,< br>导致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而致死。细菌的细胞膜不含固醇类物质,故本品对细菌无效。
【体内过程】
两性霉素
B
及其甲酯衍生物口服不吸收,
肌内注射也难吸收,< br>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注射。
静脉滴注可维待有效浓度时间较长,血浆半衰期可达
24
h
体内分布较广,但下易进入脑脊液。肾为其主要
排出器官,排出极缓慢。
【临床应用】本品可用于犬组织胞浆菌病、芽生菌病、球孢子菌病,可预防白色念珠菌感染以及各种真菌的局部炎症,如爪的真菌感染及雏鸡嗉囊真菌感染。
【不良反应】
两性霉素
B
毒性极大。
小鼠静脉注射
LD
50
为
5mg/k g
体重,
猫每天静脉注射
lmg
/
kg
体重
连续
17d
即可出现严重溶血性贫血。本品口服不吸收,故毒性反应较小,对消化系统真菌感染的治 疗仍可
为首选药,有条件时,可选用两性霉素
B
甲酯盐酸盐取代之,后者为新合成的两 性霉素
B
甲酯衍生物——
两性霉素
B
甲酯盐酸盐.为水溶性酯化物,
pH6
时较稳定,其毒性仅为两性霉素的
1
/
15
。
【用法用量】
注射用两性霉素
B
静脉注射量;各种动物
0.125
~
0
.
5mg/kg
。隔日
1
次或
1
周
2
次,总剂量不超过
11
mg/k g
。临用时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
5
%葡萄糖注射液(切勿用生理盐水)稀释成0.1
%注射液,缓
慢静脉注入。
两性霉素
B
甲酯盐酸盐作用与用途、剂量同两性霉素
B
。
(二)、制霉菌素
制霉菌素(
nystatin
)也属 多烯抗真菌药,其体内过程和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
B
基本相同,但毒性更
大,不作注射 用。难溶于水。性质极不稳定,易受光、热、氧等破坏,在冰冻下可保存数年。
临床上,本品 对白色念珠菌、烟曲霉菌、隐球菌、曲霉菌等多种真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疗
由这些真菌引起的 胃肠道感染,以及如粘膜、子宫、乳腺、耳部等其它部位的局部感染。用于局部感染时,
常用其可溶性多 聚醛制霉菌素钠溶液冲洗。小动物肺部真菌感染时还可用本品气雾吸入洽疗。
本品口服不易吸 收,多数随粪便排出,因其毒性大,不宜用于全身治疗。口服及局部用药不良反应较
少,但剂量过大时可 引起动物呕吐,食欲下降。
【用法用量】多聚醛制霉菌素钠内服量:马、牛
250< br>万~
500
万
U
;猪、羊
50
万~
100< br>万
U
,
1
日
3
~
4
次;犬(日量)
2.2
万
U/kg
体重; 雏禽;
40
万~
100
万
/kg
饲料,混饲(或
0
.
5
万~
1
万
U
/只,饲饲)
每日2
次,连用
2
~
10d
。
(三)、灰黄霉素
(
griseofulvin
)
【抗菌 作用】对各种皮肤癣菌(表皮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毛癣菌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对深部
真菌和细菌 无效。其化学结构类似鸟嘌呤,故能竞争性抑制鸟嘌呤进入
DNA
分子中,从而干扰真菌核酸合
成,抑制其生长。
【体内过程】灰黄霉素为灰黄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得的耐热的中性结晶粉末,味微苦,难溶于水。
本品口服后,从胃肠中吸收.全身分布,沉积于脂肪、皮肤、毛发、爪和甲的新上皮细胞内。灰黄霉素的吸收程度随颗粒的表面积增加和摄取的脂肪增多而增高。进入体内的灰黄霉素在肝内被代谢成
5 -
二甲
基灰黄霉素及其葡萄甙的化合物,经肾脏排出体外,少数原形药物直接经尿和乳汁中排出 ,未经吸收的灰
黄随粪便排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92.html
-
上一篇:微生物学选择题
下一篇:传染病名词解释、简答题、病例分析(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