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寄生虫感染与艾滋病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4:33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快速有效的减肥方法)
38
寄生虫感染与艾滋病





人类自
1979
年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患者,截至
1991

10
月资料显示全世界已有
418404< br>例
AIDS
病人
(
胡善联,
1992)
,其流行范围 越来越广,危害也越来越大。我国
1985
年首
次从国外来华人员中发现
AI DS
患者,
1988
年首次从
AIDS
者体内分离出艾滋病
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1990
年发
现首例国内
AIDS
病例
(
郑锡文,
1989)
。截至
1995

6
月底,我国已发现
HIV
感染者
2428
例,
AIDS

77

(
王宝林,
1996)
。早期我国
HIV< br>感染者主要分布
于云南地区,
感染方式主要通过注射毒品传播。
近年,
广东等南方地区
HIV
感染
者逐年上升,
是国内仅次于云南的第二大
AIDS
高发区,
传播方式主要为性接触,
传播速度快,呈辐射状向内地和其他地区播 散,危害甚大。




HIV
病毒主要侵袭人体
CD4+

T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当感染
HIV
病毒后,< br>病人体内
CD4+T
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Pantaleo

1993)

此时一些机会性
寄生虫可引起严重甚至致命感染。
大量调查显示 ,
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已成为引起
AIDS
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
AIDS
病人的机会性寄生虫感染应给
予高度重视
(Berkowitz

1985

Catar

1995)






引起
AIDS
病人肠道感染的机会性寄生虫主要有隐 孢子虫、
等孢球虫、

类圆线虫和微孢子虫的
Enterocy- tozoon bieneusi

Septataintestinalis
引起肺部感染的主要为肺孢子虫,
微孢子虫的
Emcephalitozoon

Septata
属亦
可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另外也有少量隐孢子虫、
球虫及弓形虫引起肺部感染的报
道;引起眼部感染的主要为弓形虫、棘阿米巴、微孢子虫的
En cephalitozoon

引起脑部感染主要为弓形虫、棘阿米巴;弓形虫、粪类圆线虫和 微孢子虫
Encephalitozoon
还可以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此外,血鞭毛虫利什曼 、锥虫等
亦与
AIDS
具有相关性,但我国无此病流行,不再详述。

38.1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Pneumocystis carinil pneumonia

PCP]
38.1.1
一般情况





卡氏肺孢子虫
(Pneumocystis ca rinii)
生活史有两期:滋养体和包囊。
一般认为通过吸入空气中包囊而感染,滋养体寄生 于肺泡上皮细胞和肺泡间隙
内。
其分类学地位尚未最后确定,
由于肺孢子虫在组织培养 中不能长期存活,

切的生活史有待进一步明确。




1909

Chagas
首先对其进行描述,
1942
年 首次报道人体病例,早期报
道的
PCP
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和营养不良婴幼儿、身体虚弱 和免疫抑制者中。自
AIDS
发现以来,
PCP
病例大为增加,其地理分布基 本与
AIDS
发病区域一致。调
查显示,
PCP

AIDS
患者最主要的机会性感染,在美国
AIDS
病人
PCP
发生率高
60
%,
位居其他机会性寄生虫感染之首
(WHO

1995)

60
年代全美平均每年新
发病例
65
例,而< br>80
年代上升到每年
2
万一
6
万例,而且
PCP
AIDS
最主要的
先兆症状
(Masur

1992 )



38.1.2
致病





AIDS
患者
PCP
的临床症状与非
AID S
者迥异,
AIDS
病人患
PCP
的前驱期
较长,平均40
天,长的可达一年。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干咳、体重减轻、进
行性呼吸困难和发热, 热度不高一般平均
38℃。眼底视网膜可见具有特征性的
“絮状”斑点,
尸检时在视网 膜神经节处可查见肺孢子虫。
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
现通气减弱以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呈现间质性肺炎特点,
肺活动量减少,

氧化碳扩散能力降低和气流率增加,最后可 发展为肺源性心脏病死于呼吸衰竭
(Berkowitz

1985

Lockwood

1989)



38.1.3
诊治





AIDS
病人出现呼吸 异常及低血氧症时应考虑患
PCP
的可能。
早期
X
线显
示对 称性肺门周围肺炎,
然后发展成弥漫性实质性病变,
如伴有结节性或条索状
密度增高者 ,不论是否有肺门淋巴结肿大,均应考虑
PCP
合并卡波氏瘤
(Kaposi’s < br>sarcoma)。病原学检查方面,一般认为痰液查包囊检出率较低
(
平均
5 0%)

经皮肺穿刺易引起并发症。
较好的方法为行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或取肺泡灌洗液沉渣,以苏木素—伊红染色或瑞氏染色,包囊呈圆形或略椭圆形,直径
4

6 um
,囊壁较厚,内含
8
个香蕉形子孢子,各有核一个。此外,还有以多聚酶
链反应
(PCR)
技术检测痰液或灌洗等物中肺孢虫
DNA
的报道
(
伊志领朝彦,
1994)

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待测标本中的包囊
( De stetano,1992)







既往无磺胺类药物过敏史者,可用三甲氧苄氨嘧啶
-
磺胺甲基异恶唑
(Tri mephoprim-sultamethoxazole

TMP

SMZ )
,按三甲氧苄氨嘧啶
(TMP)20mB
/(kd·d)计算用量,每日
3

4
次,疗程
21
天,副作用有发热、皮疹、胃肠道
反应、
血细胞减少、
胃炎和高血钾等,
一般不危及生命,
轻微副作用者不必停药,< br>副反应严重者或治疗无效时可改用戊烷脒
(pentamidine)

TMP

SMZ
无效而改
用戊烷脒者仅
lO
%有效,而 由于副反应严重而改用戊烷脒者
90
%以上有效。治






























(Berkowits

1985

Masur

1992)






AIDS
病人以前曾患
PCP

CD4+T
细胞计数<
200

ul
时易患
PCP
,且死
亡率高。因此,对
HIV
感染者,应定期计数血液中
CD4+T
细胞数,当
CD4+T
细胞

200/ul
时应给予预防用药。对 伴有全身症状者,如鹅口疮或不明原因发热高

37.8℃持续
2
周以上者, 不论
CD4+T
细胞数目多少均应预防用药。可每天用
TMP l60mg

SMZ
800mg
,每日
2
次,每周服药< br>3
天,用药
15

18
个月
(Lidmen

1993)
。另外,
也可用戊烷脒气雾剂,虽效果不及
TMP
—< br>SMZ
,但副作用较小,常见副作用有胸
痛、
咳嗽、
喘鸣,
发 作时可停药给予
p
受体激活剂,
如舒喘宁
100ug

给药
2
次,
也可在使用戊烷脒前
10
分钟使用舒喘宁预防副反应发生(Slavin

1992)



38.2
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

38.2.1
一般情况






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属球虫目,
1907
年由
Tyzer< br>首先发现并描
述。
1976
年首次报道人体感染病例。我国始自
198 7
年由韩范和祖述宪分别在南
京和安徽发现病例并报道。其后在福州、重庆、山东、天津、西安 、呼和浩特等
地陆续有病例报道
(
祖述宪,见耿贯一,
1996)






感染人体的主要为小隐孢子虫
(Cryptosporidium parvum)
, 经口食入卵
囊后,
在小肠内子孢子自囊内逸出,
子孢子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
发育为滋养体
后行无性繁殖,
形成成熟的含
8
个裂殖子的Ⅰ型殖体,
裂殖子释出后再侵入其他
肠上皮细胞,
经滋养体再发育为成熟的含
4
个裂殖子 的Ⅱ型裂殖体,
裂殖子释出
分化成雌、雄配子体,经有性生殖形成卵囊。卵囊有
2种,一种为薄壁卵囊,其
子孢子可在肠道内直接孵出侵入肠粘膜上皮细胞,
导致宿主体内重 复感染;
另一
种为厚壁卵囊,经粪便排出后再感染人或其他哺乳动物。


38.2.2
致病






正常人感染隐孢子虫多表现为自限性腹泻,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和免疫力
低下者,也可表现为慢性间隙性 腹泻。
AIDS
病人患隐孢子虫肠炎多表现为慢性
非自限性腹泻,病程多在
4
个月以上,呈水样泻,严重者可呈喷射状水样腹泻,
体液丢失严重,平均每天
3L,严重者每天可达十几升,病死率可达
50
%,死亡
原因多为脱水及营养不良(Berkowitz

1985)
。调查显示,隐孢子虫所致腹泻占
A IDS
病人腹泻原因的
15%
以上
(Floch

1989 )






Brady
还发现隐孢 子虫可引起
AIDS
病人肺部感染,
表现为肺间质性病变,
病人肺泡炎性渗出 物和胃肠道中检出大量隐孢子虫滋养体,虽经多种治疗无效
(Brady

1984)



38.2.3
诊治






粪检卵囊,可用改良
Kinyoun
抗酸染色,国内 韩范报道用改良金胺—酚
染色效果较好,卵囊染成玫瑰红色,直径
4

6um
,成熟卵囊内含
4
个月牙形子
孢子。由于卵囊排出不规则,所以应多次粪检。






目前尚无治疗隐孢子虫病的特效药物 ,螺旋霉素类药物有一定疗效,但
有半数病人应用后症状无改善。
国内试用大蒜素有一定疗效。
因此,
对隐孢子虫
肠炎的治疗主要为支持疗法,包括止泻、补液、改善机体免疫功能等 。


38..3
等孢球虫病
(Isosporiasis]

38.3.1
一般情况






引起人体等孢球虫肠炎的主要是贝氏等孢球虫
(Isospora belii)< br>。宿主
通过水或食物食入成熟卵囊后,
子孢子在消化道逸出后侵入肠上皮细胞,
发育成
滋养体后进行裂体增殖,
裂殖子释出后再侵入附近肠上皮细胞进行裂体增殖,

外一部分则形成雌雄配子体,
结合成合子后发育为卵囊,
卵囊落入肠腔随粪便排

(Beav- er

1984)







球虫感染为世界性分布,
在非洲流行非常广泛,
但发 病具有一定地方性,
在正常人多引起暂时性自限性腹泻。


38.3.2
致病





AIDS
病人由于T
细胞参与的免疫功能受损,无力清除原虫,感染球虫后
可致重度腹泻、胃肠炎、恶心、厌 食,甚至弥漫性腹绞痛,亦可致长期慢性腹泻
和体重下降等。调查表明,其所引起的腹泻占
AI DS
病人寄生虫性腹泻的首位
(Gomez

1995

d e Hovitz

1986)
。此外,少数
AIDS
病人肠道感染 贝氏球虫后
可伴发球虫性肺部感染。


38.3.3
诊治






粪中查出卵囊为确诊依 据。由于卵囊排出量少,即使小肠活检确诊的病
人粪检卵囊亦很困难。
可以硫酸锌低速离心浮聚 法或醛醚沉淀法浓缩卵囊。
卵囊
为长椭圆形,大小
20
—32um×10—< br>19um
,内含
2
个椭圆形孢子囊,每个孢子囊
内食
4
个半月形子孢子。
其卵囊虽然较大,
但由于很透明,
直接涂片不染色漏检
率 高,可以弱光观察或碘液染色。






治疗可以复方新诺明
(TMP 80mg

SMZ 400mg)
, 每
6h

2
片连服
10
天,
然后每天
2< br>片服三周。每天乙胺嘧啶
75mg
加磺胺嘧啶
4g

3
周,然后减半服
4
周效果亦很显著。噻唑青胺、四环素、阿的平、灭滴灵等治疗效果不佳。< br>Mohri
报道以巴龙霉素吸入成功地治愈了肺部球虫感染者
(Mohri,1995)



38..4
弓形虫病
(Toxoplasmosis)

38.4.1
一般情况






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1908
年由
Nico lle

Manceaux
描述,
为世界性分布的人畜共患病。
生活 史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阶段,
在猫科动物体
内完成有性生殖,同时也进行无性繁殖,在其他动 物和人体内只完成无性生殖。
无性繁殖期可寄生宿主非常广泛,
可为鱼、
鸟类和哺乳动 物,
可寄生组织也非常
广泛,除红细胞外的有核细胞均可寄生。


38.4.2
致病






临床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弓形虫病。先天性感染为孕期由母亲经胎盘
传播给胎儿,可造成流产、早产 、胎儿畸形或死胎。后天性弓形虫病可因弓形虫
侵袭部位和免疫功能不同而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
一般患者感染弓形虫后可形成
骨骼肌和脑部播散性细胞内速殖子,
然后形成非活动性慢性包囊 长期存在于组织
中,
TH
淋巴细胞也可起到保存弓形虫作用。在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损如 感染
HIV
时,潜伏的弓形虫就会再次活跃转

为急性重症
(Lockwood

1989)







弓形虫病是
AIDS
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 寄生虫病,
感染率约为
30
%一
40

(Catar

1995)
,在晚期
AIDS
病人中,弓形虫最常见感染部位为脑,发生 率约为
3
%一
40%(Cohn

1989)
,临床常表现 为脑炎、脑膜脑炎,病人常可发生癫痫、
偏瘫和精神异常,
多在几个月内死亡。
其次为 眼部和肺部感染,
眼部以视网膜脉
络膜炎为多见,
多为双侧性。
此外病人还可 伴有全身反应和多器官损害。

AIDS
病人中,
弓形虫病还常常与其他机会 性感染并存,
如肺孢子虫肺炎、
新型隐球菌
病、念珠菌病等。调查表明,
AI DS
病人约
30%
表现为抗弓形虫抗体阳性,这部分
病人均有可能发展为脑弓 形虫病
(Lockwood

1989)



38.4.3
诊治






血清学诊断可作为初步诊断和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国内比较广泛使用的
为间接血凝方法,
新近 已有
ELISA
诊断用试剂供应,
此外国内一些医院已开展了
PCR
方法诊断弓形虫病。确诊需要进行病原学检查,取穿刺液
(
如脑脊液、血液、
羊水及胸 腹水等
)
或组织穿刺物
(
如骨髓、病变部位组织等
)
涂片, 经姬氏染色镜
检滋养体,
也可以免疫酶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查上述涂片。
另外可将 穿刺液
或穿刺物接种小鼠腹腔,一周后

剖杀动物取腹腔液镜检,
如为明性需 盲传至少
3
代。
亦可将标本接种于离体后培
养的单层有核细胞中,培养后检查 有无滋养体。





治疗可以乙胺嘧啶加磺胺嘧啶或氯 林可霉素加乙胺嘧啶,两种治疗方案
效果无差异,
可明显改善或消除病灶部位的病理状况,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长期应用毒副作用较大
(Cohn

1 989)

AIDS
病人患弓形虫脑炎预后普遍较差,
化疗后平均生存期均为
4
个月,
效果好的可达
10

14
个月,
但出院后有近一半
患者再次临床发作
(Haverkos

1987)
。预防可用乙胺嘧啶加氨苯矾配伍。


38.5
粪类圆线虫病
(Strongyloidiasis)

38.5.1
一般情况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3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47.html

寄生虫感染与艾滋病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