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4:27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心肌缺血症状)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

【概述】

侵袭性真菌感染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


IFI)
是指侵
袭深部组织和内脏以及全 身的真菌感染,包括深部组织感染
和真菌血症以及血行播散导致的全身皮肤黏膜感染,过去称
为 深部真菌感染或系统性真菌感染,现统一命名为
IFI



IFI
诊断】

儿科
IFI
的诊断尚无标准。根 据
2010
《中华内科杂志》
编委会制定的血液病、

恶性肿瘤患者
IFI
的诊断标准与治疗
原则
(
草案
)

2009
年《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制定的儿童侵
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治指南以及欧美国家有关 诊治指南,
IFI
诊断采用分级诊断模式。

分级诊断由宿主
(危险
)
因素、临床证据、微生物学证据
和组织病理学
4
部分组成 ,诊断分为确诊、临床诊断和拟诊
三个级别:
1.
确诊:宿主
(
危险
)
因素
+
临床证据
+
组织病理学

(
)
有确诊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2.
临床诊断:宿主
(
危险
)
因素
+
临床证据
+
有临床诊断意义的微生物学证据 ;
3.
拟诊:
宿主
(
危险
)
因素
+临床证据。


IFI
治疗药物】

1.
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

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
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

1)
静脉滴注
:
①两性霉素
B 0.5~ 1mg/(kg.d),
开始先以
0.1mg/(kg.d)
给药
,
逐渐增加到足量。②两性霉素
B
含脂制剂
:
适用于无法耐受两性霉素
B
患者;
肾功能严重损害不能使用
两性霉素
B
常规制剂的患者。目前 有
3
种制剂,包括两性霉

B
脂质复合体
(ABLC)
两性霉素
B
胆固醇复合体
(ABCD)

两性霉素< br>B
脂质体
(L-AmB)
。推荐剂量:
ABLC

5 mg/kg

ABCD

3~4mg/kg

L-AmB< br>为
3~5mg/kg
。亦主张从低剂量
开始逐渐增量,缓慢滴注。

2)
椎管内注射或脑室内注射:
限于治疗隐球菌脑膜炎病
情严重或静脉滴注 失败的病例。
儿童鞘内注射:
首次
0.01mg,
用蒸馏水稀释后缓慢注入。 以后每天
1
次,剂量渐增,约
1
周内增至每次
0.1mg
。 以后每隔
1~3
天增加
0.1mg
,直至每

0.5mg< br>为止,不超过
0.7 mg


2.
伊曲康唑:

适应症:可用于曲霉菌、假丝酵母菌、隐球菌、组织胞
浆菌等引起的感染。

用法:
4mg/(kg.d)
开始,可逐渐加量至
12mg/(kg.d)


3. 5-
氟胞嘧啶:

适应症:敏感假丝酵母菌和隐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

用法:
50~150m g/(kg.d)
,分
4
次口服。单独应用易导致
耐药,多与两性霉素
B
联合应用。

4.
氟康唑:

适应症:可用于假丝酵母菌、隐球菌引起的感染。对曲
霉菌感染无效。

用法:
3~6 mg/(kg.d)
,一天一次。

5.
伏立康唑:

适应症:侵袭性曲霉菌病、氟康唑耐药的侵袭性假丝酵
母菌感染、镰刀霉感染等。

用法:
3~5mg/(kg.d)


6.
卡泊芬净或米卡芬净:

适应症:氟康唑耐药的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以及侵袭
性曲霉菌病。

用法:
3~5 mg/(kg.d)


【儿童常见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治疗选择】

常见的引起儿童感染的真菌有隐球菌、假丝 酵母菌、曲
霉菌、组织胞浆菌、肺孢子菌等等。针对临床诊断及确诊患
儿,应依据真菌种类、药 敏结果、病情轻重以及患儿的耐受
性选择用药。

(

)
隐球菌病

1.

隐球菌脑膜炎
:
1)
分阶段治疗
,
即初期治疗、维持治疗 和抗复发治疗。初
期治疗一般为
8~12
周,应用两性霉素
B
或脂质 体与
5-
氟胞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732.html

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指南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