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血液科实习常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4:11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烟酒卫士有效吗)
?

使用
CD55

CD59
诊断夜间阵发性血红 蛋白尿(
PNH
)的标准是?

CD55

CD59
阴性细胞大于
10%



PICC
置管病人可发生何种院内感染?

导管相关性感染。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纯红再障)的免疫紊乱是怎样的?

纯红再障常伴
胸腺瘤
,主要为
CD8+

T
细胞功能亢进,其中
Tc2
细胞发挥了重
要作用。因环孢菌素主要抑制
CD8+

T
细 胞,因此对本病有效。


纯红再障与慢性贫血如何鉴别?

纯红再 障的铁蛋白一般不升高;慢性贫血铁蛋白一般升高,且网织红细胞正常
或增高,不减少。


骨痛待查的鉴别诊断思路?

1.
骨质增生、骨质疏松是最常见,一般可有血沉轻度升高,球蛋白正常。

2.
原发性骨骼肿瘤。

3.
骨髓瘤,表现为骨骼破坏,单克隆蛋白增多,血沉明显升高。


如何估计输注红细胞的临床效果?

1
个单位的红细胞等于
200m l
正常人全血中所含的红细胞,一般每输入
1
个单
位的红细胞,血红蛋白应升 高
1g
左右。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思路?

一般 分为三个方面:
1.
血小板系统(质和量);
2.
凝血系统;
3.< br>血管系统。其
中血小板系统和血管系统合称毛细血管性出血。毛细血管性出血女性多见,部
分与雌激素增高相关,束臂试验阳性,以毛细血管及外周出血多。凝血系统障
碍性出血以男性多见,常 为内脏、身体深部、关节腔和肌肉出血。


急性与慢性失血的血常规鉴别?

急性失血多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慢性失血多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每张推片上巨核细胞数量应该是多少?

7-35
只。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诊断标准?

血小 板减少,巨核系统抑制(巨核细胞减少,幼稚比例增加),脾脏常不肿大
(小于肋下
2cm),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诊断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的分级治疗?

血小板大于5
万时一般治疗,不用激素;
5
万至
2
万时常规治疗,激素、切 脾、
免疫抑制;低于
2
万时,紧急治疗,激素、丙种球蛋白、输注血小板。


骨髓瘤是否一定可见单克隆蛋白?

不一定,有少见不分泌
M
蛋白的骨髓瘤。


血三系减少的诊断思路?

首先应想到再生障碍性贫血,
此时可查网织红细胞 下降,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常可符合。若不符合,接下来应依次考虑的疾病有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异常
增生综合征(
MDS
),夜间阵发性血红蛋白尿(
PNH
),白血病,脾功能亢进,
骨转移癌,恶性组织细胞病,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RP< br>)。


大细胞性贫血有哪些情况?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甲亢、妊娠。


与叶酸和维生素
B12
有关的临床情况?

叶酸常多含于蔬菜中,维 生素
B12
常含于动物蛋白中,因此临床上询问患者偏
食倾向有助于判断其缺乏的物质 。

挑食,胃部疾病(内因子缺乏)可导致叶酸和维生素
B12
缺乏,从而引 起恶性
贫血(多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缺乏叶酸时,常出现精神症状,如精神错乱, 痴呆,定向力障碍;相对地,缺
乏维生素
B12
常出现神经疾患,如亚急性脊髓联合变 性。

研究范围及进展
博闻
,
博学
,
博爱
; I! ?0 a/ `, i, `! i) R3 l


㈠研究范围
博闻
,
博学
,
博爱
' M) e4 Q. o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
. | j, S) T4 x! [ l8 i) x$$ F+ g

血液病包括原发于造血系统疾病
(如白血病原发于骨髓组织等 )
和主要累及造血系统疾病
(如
缺铁性贫

血)

一般分为:
①红细胞疾病
(主要为各种贫血)

②白细胞疾病
(又分 为粒细胞,
单核——
巨噬细胞

以及浆细胞疾病等)
;③出血性疾病 (分为血管性疾病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疾病)


医学博闻之士交流社区
) c! v7 P5 n. g# s5 ^$$ w( e1 l

㈡学科研究进展


血液学及医学各专科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
随着基础医学如生物化学、
免 疫学遗传学、

子生物学和相
6 I6 g) A! h+ _- M$$ g3 Z H2 K' v5 R( g

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基础和临床血液学的理论和实践都不断有新 的进展。叶酸与维生素
B12
测定方法的建

立,为确诊营养性贫血提供了条 件;随着单克隆抗体在
Coombs
试验中的应用,使自身免疫
性溶血性贫血
6 [+ ]6 x% m k- ^! Z$$ z


AIHA

诊断分型愈来愈细;
造血调控因子的研究及造血干细胞培养、
T
细胞巨群、
NK
细胞
质和量检测的应

用,使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愈来愈准确;再生 障碍性贫血的治疗除了雄性激素外,
AKG/ATG
(抗淋巴细

胞球蛋白< br>/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胞霉素
A(CSA)
、泼尼松龙、造血因子 、大剂量丙种球蛋
白及干细胞移


/
输注等已广泛或开始应用。< br>白细胞病诊断分型技术不断提高,
已由
80
年代以前单凭形态
学分类, 发展到

结合形态免疫及细胞遗传学(
MIC
)分类。这对白血病的合理分型 、研究病因、因型究因、
因型施治具有重
博闻—博学—博爱
1 |' g* _0 g( t% P

要意义。
我国学者首创以全反维甲酸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


ANLL

M3


闯出了
一条了治疗白
/ Z; Z) t0 G: n0 m s* c

血病的 新途径——诱导分化法,
被国外推崇为“中国革命”。
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
使白血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661.html

血液科实习常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