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临床血液学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4:11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虹膜炎的治疗)















1.

肝脏造血期
始于胚胎:

6



2.

不属于
造血微环境的组成部分的是:
支架细胞


3.

不符合
造血干细胞定义的内容是:
可能表达
CD38


4.

正常骨髓分裂象常见于
早幼及晚幼阶段


5.

失去分裂能力
的细胞是:
晚幼阶段细胞


6.

正常骨髓分裂象约占有核细胞的
1%


7.

胞质呈
嗜多色性
的红细胞是处于:
中幼红细胞


8.

骨髓中粒
细胞核仁
完全消失是在:
中幼阶段


9.

大淋巴细胞与小淋巴细胞在形态学上区别的主要方面是:
胞体大小、核 染色
质排列状态、胞核形态、胞质量以及颗粒


10.


氧化物酶染色
结果显示“颗粒较粗,局灶分布”
,结果判断应为:
+


11.



过氧化物酶染色
时,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主要鉴别占是白血病原始单
核细胞:
呈阴性反应,
少数呈弱阳性 反应,
阳性颗粒少且细少,
呈弥散分布


12.



过氧化物酶
染色时,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与急性单核细胞
白血病鉴别占是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
呈阴性反应,白血病性幼单和
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 应


13.


碘酸—雪夫反应的
阳性结果显示,细胞质呈暗红色或有粗大红色颗粒,应
判断为:
+++


14.


细胞增殖分化障碍所致的
难治性贫血
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15.


细胞
膜异常
导致的贫血是: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16.
< br>缺
铁性贫血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为:
0.9
μ
mol/L


17.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象显示,红细胞系成熟< br>停滞于

早幼红细胞
前阶段


18.
< br>B
essman
分类涉及的指标是:
MCV

RDW


19.


于红细胞膜外周蛋白的是:
肌动蛋白


20.


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
6
个以上,并环核
1/2
周 长以上分布,称为
环铁幼红细胞


21.


常人
无效造血
可占总造血的:
1%


22.


缺铁性贫血发展过程中
较早出现
的是:
仅有贮存铁减少


23.

t
(15

17)
特有遗传标志的白血病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24.


性白血病
MIC
分型中
C
指的 是:
细胞遗传学


25.


性粒细胞白血病急 变期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
早幼粒细胞应为:

50%


26.


性淋巴细胞
白血病
克隆性增殖
的细胞是 :
淋巴细胞


27.

R
AEB
骨髓中
原始粒细胞
的百分数是:
5%

20%


28.

W
HO
修订
FAB
分型诊断
AM L
原始细胞的百分数为:
20%


29.



非霍奇金淋巴瘤
的主要依据是:
病理学检查


30.


发性骨髓瘤红细胞呈缗钱状排列的主要原因是:
异常球蛋白增多


31.


性红细胞增多症诊断时红细胞计数应达到:
男性
>6.5
×
10
12
/L
,女性
6.0
×
10
12
/L


32.


白血病反应可分为多种细胞类型,但
不包括:嗜碱性粒细胞型



- 1 -

33.


赖维生素
K
的凝血因子参与凝血反应的基础是通过
γ
—羧基谷氨酸:

Ca
2+
和磷脂结合


34.


触凝血因子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接触反应启动:
内源凝血途径。

35.


凝血酶敏感的凝血因子是:
FVIII


36.


于共同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是:
FXIII


37.


够被抗凝血酶结合形成复合物并失去活性的酶是:
FXIIa


38.


栓调节蛋白表达减低属于血管壁损伤的:
内皮细胞表面的局部因素。

39.


血因子
XIII
同两个亚基构成,包括:
α

β


40.


浆总蛋白
S
包括游离蛋白
S
以及:
C
4
Bp- PS


41.

1
2%

13%
的骨髓中
CD34
+
细胞处于:
S/G2M



42.


血中
CD34
+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br>0.1%


43.


髓中
CD34+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0.5%

1.5%


44.


周血和脐血有核细胞中的
CD34
+
细 胞:
处于
G0/G1
期。

45.


周 血中
CD34
+
细胞:占有核细胞的
0.05%

0.15 %


46.


正常骨髓象中,粒细胞系统:

40%

60%


47.


正常骨髓象中,红细胞系统:

20%

25%


48.


正常骨髓象中,淋巴细胞系统:

20%

25%


49.


正常骨髓象中,单核细胞系统:
<4%


50.


正常骨髓象中,浆细胞系统:
<2%


51.

F
AB
分型号中
MDS

RA< br>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是: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5%


52.

F
AB
分型号中
MDS

RAS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是: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5%


53.

F
AB
分型号中
MDS

RAE B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是: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5%

20%


54.

F
AB
分型号中
MDS

RAEB

T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是: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
21%

29%


55.

F
AB分型号中
MDS

CMML
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比例是:
骨髓中原 始粒细胞
5%

20%


56.


血酶敏感蛋白(
TSP
)的受体:
GPIV


57.


血酶的受体:
GPV


58.


GPIIa
形成复合物,是胶原的受体:
GPIa


59.



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
是:
胰岛素样生 长因子
1

2


60.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
IL

1


61.



于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造血调控作用的是:
促进肥大细胞生长


62.


性磷酸酶染色
阳性
结果为胞质内出现:
灰褐色、棕黑色或深黑色沉淀


63.


色体数目畸变是:
非整倍体


64.


发性染色体异常也可称为:
标记染色体


65.


类染色体基本特征表现得
最曲型和清晰
的是在:
有丝分裂中期


66.


色体的基本物质是:
DNA
和蛋白质


67.


于造血原料利用障碍导致的贫血是: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68.


清铁蛋白
降低
见于:
慢性贫血


69.


清铁蛋白
增高
见于:
肝脏疾病



- 2 -

70.


于铁代谢叙述
错误的是:
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主要来自于膳食


71.


管外溶血时实验室的检查是:
含铁血黄素尿阴性


72.


血性贫血急性发作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一般是:
>5%


73.


生素
B12
缺乏症时骨髓象显示,红细胞系出现 早、中和晚幼巨幼红细
胞:
>10%


74.


酸缺乏症时血象显示,粒细胞出现核分叶过多,
5
叶者:
>4%


75.



DNA
合成障碍性贫血的是:巨幼细胞性贫血


76.


细胞寿命(
51
Cr t
1/2
)在溶血存在时应:
<25



77.


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高见于:
血管内溶血


78.



PNA
的确诊试验
是:
酸化 血清溶血试验


79.


别缺铁性贫血与铁粒幼细胞性 贫血
的试验是:
血清铁和骨髓铁染色


80.


周三系减少,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下
错误
的是:
再生障碍性贫血


81.


髓以
晚幼红增生为主
,细胞内铁 外铁明显减少,最常见的疾病是:
缺铁性
贫血


82.


髓检验能确定的疾病是:
巨幼细胞性贫血


83.


病病因或诱因与氯霉素有关的是:
再生障碍性贫血


84.


维生素
B12
缺乏无关
的疾病是:先天性叶酸代谢障碍


85.



AML

M
2
的常见染色体是:
t(8;21)(q22;22)


86.


性粒细胞白血病
Ph
染色体
阳性
的检率先:
90%

95%


87.


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清学检查
正确
的是: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


88.


用于发色底物
Chromozym PCA
,释放显色基团
PNA
的物质是:
APC


89.


胚发育的第
10
周在胚胎期中属于:
肝 脏造血期内


90.


瘤坏死因子
α
:能与其他因子协同抑制造血,能抑制
CFU- GEMM

CFU-GM

BFU-E
等的生长。

91.


化因子
:可抑制造血干细胞的增殖,使造血干细胞处于< br>G0
期,但不影响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

92.


-
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的作用包括:能刺激红系、粒系、单核系、巨核系
和 嗜酸系祖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集落的多集落造血生长因子。

93.

白< br>血病抑制因子的
作用包括:刺激巨核细胞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胚胎
干细胞的增殖。

94.


系集落刺激因子
的作用包括:在细胞发育早期 ,作用于造血细胞,刺激其
生长和分化,并能进肥大细胞生长。

95.
< br>干
细胞因子的作用
包括:与
IL-3

IL-2
协同 刺激干细胞
CD34+ Lin
生长,

IL-7
协同刺激前
B
细胞生长。

96.

I
ns
:表示插入。

97.

i
nv
:表示倒位。

98.

H
CL< br>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del(14)(q22;q23)


99.

A
IL-L3
常出现的染色体畸形是:
t(8;1 4)(q22;q32)



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
BCR- ABL


-M
3
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
PML- RARa


-M
2b
常出现的融合基因是:
AML- MTG8



- 3 -

103.
血小板
α
颗粒中含有:
vWF


104.
血小板致密颗粒中含有:
ADP


105.
血小板溶酶体颗粒中含有:
胶原酶


106.
以下疾病属于临床学的研究内容的是:
组织细胞病

107.
血液系统疾病
合并非血液病
的是:
巨幼细胞性贫血合并周围神经 为


108.
可以
不进行
骨髓检查的疾病是:
血清病


109.
粒红比值是指
:各阶段粒细胞百分率总和与各阶段有核红细胞百分率总和之比。

110.
正常骨髓象应具备以下条件,
但除外

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和核骨架结
构完整


111.
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
患者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程度属于:
增生活跃


112.
骨髓象分析显示粒红比值正常的贫血是:
再生障碍性贫血


113.
骨髓象分析显示粒红比值降低的疾病是:
红白血病

114.
骨髓象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的疾病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15.
骨髓象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增多为主的疾病是:
急性红血病


116.
巨核细胞减少
见于:
急性白血病


117.
属于
细胞核形态异常
改变的是:
Pelger- Hu
?t
异常


118.
在细胞质中出现紫红色非特异性 的嗜天青颗粒的粒细胞是:
早幼粒细胞


119.
在正常骨髓象中 ,在
1.5cm
×
3cm
的片膜上,
数量最少
的巨核细胞是 :
原始
巨核细胞


120.
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见于:
放射病

121.
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
增高
见于: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122.
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
减低
见于:
严重型嗜酸性 粒细胞增多症


123.
可以用来鉴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 多症的化学染色是:

性磷酸酶染色


124.
再生障碍 性贫血
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变化特点是:
病情严重时积分值
增高,病情好转时积分 值可下降,完全缓减时积分值可恢复到正常


125.
氯乙酸
AS -D
萘酚脂酶染色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的原理是:
粒细胞系统各阶
段细胞多呈阳性反应 ,单核细胞为阴性反应


126.
急性粒
-
单核细胞白血 病时,
α
-
乙酸萘酚脂酶染色阳性反应的特点:
部分
原始白血病细胞 呈阳性反应,并能被氟化钠抑制,部分白血病细胞呈阴性反



127.< br>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时,碱性
α
-
丁酸萘酚脂酶染色结果特点是:
异常组织可呈阳性,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128.
血清铁降低见于:
感染


129.
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特征是:
红细的双形性


130.
铁粒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显示红系明显增生,特别是以:
中幼红细胞

131.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时环形铁幼红细胞增多少本病特征和重要诊断依据,该
细胞水平常占红细胞的:
15%


132.
无巨幼细胞
改变的大细胞性贫血是:
酒精中毒


133.
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病理组织检验显示,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容积比

- 4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1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659.html

临床血液学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