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章
血
液
一、
选择题:
A1
型题
1
、
血液的组成包括:
A.
血清和血浆
B.
血清和血细胞
C.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D.
血浆和血细胞
E.
蛋白质、水和血细胞
2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化状况的体液是:
A.
淋巴液
B
.
血浆
C.
细胞内液
D.
脑脊液
E.
尿液
3
、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与血管容积之比
C.
与白细胞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E.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4
、下列蛋白中与凝血有关的是:
A.
白蛋白
B.
球蛋白
C.
珠蛋白
D
.
纤维蛋白原
E.
转运蛋白
5
、溶液渗透压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
溶质的种类
B.
溶质的性质
C.
溶质颗粒的大小
D.
溶质颗粒的形状
E.
溶质颗粒的数目
6
、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
NaCl B. KCl C. CaCl
2
D. NaHCO
3
E. KHCO
3
7
、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 NaCl B.
葡萄糖
C
.
白蛋白
D.
球蛋白
E.
血红蛋白
8
、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A. KHCO
3
/ H
2
CO
3
B
. NaHCO
3
/ H
2
CO
3
C. Na
2
HPO
4
/ NaH
2
PO
4
D. K
2
HPO
4
/ KH
2
PO
4
E.
血红蛋白钾盐
/
血红蛋白
9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作用是:
A.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B.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C.
调节体内外水的平衡
D.
维持细胞正常功能
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10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
+
-
A.
蛋白含量低
B.
不含血细胞
C. Na
含量高
D. K
含量高
E. Cl
含量高
11
、下列哪项为既是等渗溶液,又是等张溶液:
A.
0.9% NaCl
溶液
B. 50% NaCl
溶液
C. 10%
葡萄糖溶液
D. 0.9%
葡萄糖溶液
E. 1.9%
尿素溶液
12
、血红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
A
.
运输
O
2
B.
运输
H
C.
运输
NaCl D.
运输营养物质
E.
运输各种离子
13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容易发生:
A.
溶血
B.
凝集
C.
凝固
D
.
血沉加快
E.
出血时间延长
14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雌激素
B.
雄激素
C.
肾素
D.
生长素
E
.
促红细胞生成素
15
、成人红细胞的主要生成部位是:
A.
肝脏
B.
脾脏
C.
淋巴结
D.
肾脏
E.
红骨髓
16
、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
A.
蛋白质
氯化钠
B.
蛋白质
叶酸
C.
蛋白质
内因子
D.
内因子
铁
E
.
蛋白质
铁
精品
.
17
、维生素
B
12
和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是: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贫血
D.
?
-
型地中海贫血
E.
溶血性贫血
18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原因是:
2+
A.
缺乏
Fe
B.
缺乏叶酸
C.
内因子缺乏
D.
骨髓破坏
E.
严重肾疾病
19
、下列哪一种血细胞参与免疫抗体形成过程: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单核
-
巨噬细胞
E.
淋巴细胞
20
、主要吞噬化脓性细菌的白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单核-巨噬细胞
21
、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明显的是:
A.
单核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嗜酸性粒细胞
E.
淋巴细胞
22
、关于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黏着与聚集作用
B.
释放作用
C.
血块回缩作用
D.
吸附作用
E.
吞噬作用
23
、参与生理性止血的血细胞主要是:
A.
红细胞
B.
血小板
C.
淋巴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单核细胞
24
、生理性止血后期血凝块回缩是因为:
A.
纤维蛋白收缩
B.
红细胞叠连
C.
白细胞变形运动
D
.
血小板收缩蛋白收缩
E.
血小板聚集
25
、某患者未受明显创伤皮肤却经常出现大片青紫色瘀斑,可能是:
A.
红细胞减少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淋巴细胞减少
D.
凝血因子缺乏
E.
血小板减少
26
、血清与血浆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清缺乏:
2+
A.
纤维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凝血因子
D.
血小板
E. Ca
27
、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A.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
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
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E.
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28
、血液凝固的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
A.
凝血酶原激活物的激活过程
B.
凝血酶的激活过程
C.
纤维蛋白形成过程
2+
D.
有无
Ca
参与
E.
有无血小板参与
29
、内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
II B.
因子
VII C.
因子
XII
D
.
因子
III E.
因子
XIII
30
、外源性凝血的始动因子是:
A.
因子
I B.
组织因子
(
TF
)
C.
因子
IV
D.
因子
XII E.
因子
XIII
31
、柠檬酸钠抗凝的原理是:
精品
.
A.
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愿
B.
与血浆中
Ca
结合形成络合物
C.
去除血浆中的凝血酶原
D.
抑制凝血酶活性
E.
加强血浆中凝血酶作用
32
、体内重要的抗凝剂为:
2+
A.
肝素
Ca
B.
肝素
抗凝血酶
C.
肝素
纤溶酶
2+
D.
抗凝血酶
纤溶酶
E.
抗凝血酶
Ca
33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
抑制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B.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C.
抑制血小板聚集
D
.
增强抗凝血酶
III
活性
E.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34
、肝功能严重障碍的患者,往往出现出血倾向,主要是因为:
A.
纤溶酶增多
B
.
缺乏凝血因子
C.
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D.
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
E.
缺乏维生素
K
35
、某患者甲状腺术后伤口不断渗血,考虑可能是:
2+
A.
缺乏
Fe
B.
缺乏因子Ⅷ
C.
缺乏因子Ⅲ
D
.
纤溶活跃
E.
抗纤溶活跃
36
、使纤维蛋白分解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是:
A.
肝素
B.
凝血酶
C
.
纤溶酶
D.
纤溶酶原
E.
抗凝血酶Ⅲ
37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
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
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C.
红细胞膜上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D.
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E.
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38
、
ABO
血型的凝集素是一种天然抗体,它主要是:
A. IgA B. IgD
C.
IgM D. Ig E E. IgG
39
、
Rh
血型抗体是后天产生的,其本质是:
A. IgA B. IgD
C.
IgG D. IgM E. Ig E
40
、
Rh
阳性是指红细胞上含有:
A. C
抗原
B.
D
抗原
C. E
抗原
D. B
抗原
E. A
抗原
41
、输血时下列哪一种血型的人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
A. O
型、
Rh
阳性
B. A
型、
Rh
阴性
C. B
型、
Rh
阳性
D.
AB
型、
Rh
阴性
E. AB
型、
Rh
阳性
42
、某人的血细胞与
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
B
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
A. A
型
B. B
型
C. O
型
D
. AB
型
E. Rh
阳性
43
、输血时主要考虑:
A.
受血者的红细胞不与供血者的血浆发生凝集反应
B
.
供血者的红细胞不与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集反应
C.
供血者的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
D.
必须少量
E.
必须同型间输血
44
、
Rh
血型不合引起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常发生于:
A.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第二胎
Rh
阴性的婴儿
B.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第二胎
Rh
阳性的婴儿
C. Rh
阴性母亲所生的第二胎
Rh
阴性的婴儿
D.
Rh
阴性母亲所生的第二胎
Rh
阳性的婴儿
E. Rh
阴性母亲所生的第一胎
Rh
阳性的婴儿
45
、关于
Rh
血型系统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 Rh
抗原首先在恒河猴红细胞表面发现
2+
精品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4: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6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