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血液(3)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13:58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减肥瘦身排行榜)
血液系统基础部分

血浆:
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清:
血液中的纤维蛋白转变为细丝状的纤维蛋白并网罗血细胞凝固成血块,
表面析出淡黄
色清亮的 液体,即为血清

血量:
是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血细胞比容

晶体渗透压:
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
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凝血因子:
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血型:
红细胞膜上特有凝集原的类型

网织红细胞:
刚从骨髓进入血 液的新生红细胞内常有少量的残留核糖体,
用煌焦油蓝染色呈
蓝色的小颗粒或细网
,< br>这种细胞称网织红细胞

血液:
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

2,3
硝酸甘油酸支路:

是红细胞糖代谢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代谢支路,表 现为以
2,3-BPG
为主要中间产物且表现出一定的代谢作用

悬浮稳定性 :
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
正常时红细胞下沉缓慢,
表明红细胞能相对
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叠连:
红细胞彼此能较快地以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


1.
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1
)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2
)运输功能


3
)参与血液凝固、抗凝和纤溶等生理过程


4
)缓冲作用


5
)免疫功能


6
)营养功能

2.
简述血液的构成?


1
)血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液抗凝离心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约占血液容积的
55%,
包括水和血浆蛋白


2
)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3.
血液的理化特性?

1.
血液的比重:正常人的全血比重为
1.050

1.060 < br>2.
血液的黏度:
如果水的黏度为
1

则全血的相对黏度为< br>4

5

血浆的相对黏度为
1.6

2.4
3.
血浆渗透压

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意义:
保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和细胞的正常体积

胶体渗透压:由蛋白质所 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意义:调节血管内、
外水的平衡和
维持正常的血浆容量

4.
血浆
PH
值:正常人血浆
PH
值为
7.35

7.45
4.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悬浮稳定性


2
)可塑变形性


3
)渗透脆性

5.
简述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
)黏



:
于胶原纤维上


2
)释



:
ADP, 5-HT



3
)聚



:
需要纤维蛋白原、
Ca2+
的参与


4
)收



:
与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


5
)吸

附:凝血因子Ⅰ、Ⅴ、Ⅺ、
XIII
6.
血小板的功能?


1
)维持毛细血管壁的完整性和正常通透性。



50
×
109/L
→出血点


2
)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


3
)参与生理性止血并促进凝血过程

7.
正常时血液不凝,保持流动状态的原因
?


1
)血管壁光滑,因子不能接触活化


2
)血流快,活化因子被冲走


3
)血浆中存在抗凝物质


4
)存在纤溶系统

8.
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1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的形成(
2
)凝血酶的形成(
3
)纤维蛋白的形成

9.
简述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一)

血管收缩(二)

血小板血栓形成(三)

血液凝固形成牢固血栓

10.
简述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
< br>(
1
)纤溶酶原的激活(
2
)纤维蛋白与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3
)纤溶抑制物


11.
简述
RH
血型的特点?




无天然抗体



Rh
抗体:不完全抗体(
IgG


12.
临床意义—
Rh
阴性者?

1. Rh
阴性者—多次接受
Rh
阳性血

2. Rh
阴性孕妇—
Rh
阳性胎儿

13.
电泳法可将血清蛋白质分成哪几类
?

白蛋白、α
1
球蛋白、α
2
球蛋白、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γ球蛋白

14.< br>试述合成血红素的场所、原料、限速酶及其辅酶。血红素合成受哪些因素调节
?

1.
合成的组织和亚细胞定位

参与血红蛋白组成的血红素主要在骨髓的幼红 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中
(
线粒体、胞液
)
合成。

2.
合成原料:氨酸、琥珀酰
CoA

Fe2+
3.
辅助因子:磷酸吡哆醛、
Mg2+
4.
限速酶
:AL A
合酶
[
δ氨基
-
γ
-
酮戊酸
(ALA)


5.
调节因素


1
)抑制因素:血红素有抑制作用、高铁血红素强烈抑制剂

(< br>2
)促进因素:促红细胞生成(肾)、睾酮(
5
β-氢睾酮)、某些固醇类激素 可诱导其生


15.2,3-
二磷酸甘油酸是如何调节血红蛋白携氧功能的?

降低与氧的亲和力,促进血红蛋白在组织中释放氧

16.
红细胞氧化还原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1
)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系统


2
)高铁血红蛋白的还原系统

作用:
对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蛋白、血红蛋白和酶蛋白的巯基等不被氧化,从而维持红细
胞的正常功能

17.
红细胞的形态结构?

红细胞在发生过程中失去了细胞核和细胞器,呈 双凹圆盘状,平均直径为
7.5
μ
m
,中央较
薄约
1.0< br>μ
m
,周缘较厚约
2.0
μ
m
,中央染色浅,周边染 色深

18.
中性粒细胞功能?

1.
吞噬细胞
2.
变形运动

19.
嗜酸粒细胞功能?

1.
变形运动与趋化性
2.
吞噬能力
3.
减弱过敏反应
4.
杀灭寄生虫

20.
嗜碱粒细胞功能?

1.
释放的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2.
引起
I
型超敏反应症状

21.
单核细胞功能?

1.
趋化性
2.
吞噬能力
3.
变形运动

22.
淋巴细胞功能?

1.T
细胞参与细胞免疫
2.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23.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基本病理改变?


1
)淋巴结结构不同程度的破坏


2
)相对单一形态淋巴样瘤细胞呈弥漫性或结节状增生和浸润


3
)瘤细胞浸润淋巴结被膜及结外软组织

24.
霍奇金淋巴瘤?

一种特殊类型的淋巴瘤,
约占所有淋巴瘤的
10-20%

发病年龄
(
双峰
):15-27

,50
岁前后,
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由近及远向附近的淋巴结扩散,仅少数可累 及骨髓。

25.
肝素的临床应用?


1
)血栓栓塞性疾病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周围动脉血栓栓塞,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


2

DIC
早期应用


3
)防治心肌梗死

脑梗死


4
)体外抗凝

体外循环及血液透析等

26.
香豆素类临床应用?

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如心房颤动和心脏瓣膜病所 致血栓栓塞,
髋关节手术患者应用可降低静
脉血栓形成发病率,起效慢(
3
日 ),作用持久,对已合成的凝血因子无作用,需待已合成
的因子消耗后才开始显效。

27.
维生素
K
的临床应用?

本药主要用于维生素
K
缺乏引起的出血
,
如阻塞性黄疸、
胆瘘、
慢性腹泻
,< br>早产儿、
新生儿出
血等患者
,
也用于香豆素类、
水杨酸类药物 引起的出血者
,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用于预防继
发的维生素
K
缺乏 症。

28.
链激酶的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对形成已久并已机化的血栓难以发挥作用①静脉注射治疗急
性新鲜血栓形成和栓塞,在血栓形成 不超过
6h
内用药效果最佳②冠脉动脉注射可使阻塞的
冠脉再通
,
用 于心肌梗死的早期治疗。

29.
铁剂的临床应用?

铁剂可用于防 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
对失血过多或需铁增加所致的缺铁性贫血
,

效极性。对慢性失血,妊娠、营养不良、儿童发育期所引起的贫血
,
用药后一般症状及 食欲
迅速改善
,
网织红细胞数于治疗后
10~14
天达高峰
,
血红蛋白
1~3
个月可恢复至正常。
为使体
内铁储存恢复正常,
重度贫血者待血红蛋白值正常后尚需减半量继续服药
2~3
个月。

30.
叶酸的临床应用?

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维生素
B12
合用效果更好。
对因使用叶酸对
抗药甲氨蝶呤、
乙氨嘧啶、
甲氧苄啶等所致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由于二氢叶酸还原酶被抑
制,四氢叶 酸生成障碍,应用一般叶酸无效,需用甲酰四氢叶酸钙(活性叶酸)治疗

31.
维生素
B12
的临床应用?


1
)恶性贫血

维生素
B12
肌内注射为主,叶酸为辅


2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叶酸为主,维生素
B12
为辅


3
)神经系统疾 病
(
如神经炎、神经萎缩等
)
、肝脏疾病等辅助治疗

















血液系统护理部分

血液病:
原发
(
如白血病
)
或主要累及
(
如缺铁性贫血)
血液和造血器官和组织的疾病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 的起始细胞
,
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多向分化与增殖的
能力
,
又称多能 或全能干细胞。

贫血:
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
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
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
生的综合征

缺铁性贫血:
是体内储 存铁缺乏,
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


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机制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br>主要表现为
骨髓造血功能低下,全血细胞减少和贫血、出血、感染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有效
出血性疾病:
是由于正常的止血机制发生障碍,
引起机体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 后出血不止
的一组疾病

生理性止血:
正常人局部小血管受损后引起出血,< br>几分钟内可自然停止的现象,
成为生理性
止血

血液凝固:
是指血液由液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特发性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
ITP
):
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由于血小板受到免疫性破坏,
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而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
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以 微血管体系损伤为病理基础
,
凝血及纤溶
系统被激活
,
导致全身微血 管血栓形成
,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
,
引起全身出血及
微 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白血病:
是一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
因白血病细胞自我更新增强、增殖失控、
分化障碍、
凋亡受阻
,
而停 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
,
白血病细胞
大量增生累 积
,
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并浸润其他器官和组织

急性白血病:
是造血 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
(

血病 细胞
)
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慢性 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简称慢淋
,
是一种进展缓慢的
B
淋 巴细胞增殖性肿瘤
,
以外周血骨
髓脾脏和淋巴结等淋巴组织中出现大量克隆性
B
淋巴细胞为特征

淋巴瘤:
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
,
其 发生大多与免疫应答过程中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的
某种免疫细胞恶变有关
,
是免疫系 统的恶性肿瘤

酒精疼痛:
霍奇金淋巴瘤病人在饮酒后数分钟及几小时内出现病变局部
(
淋巴结
)
发生疼痛
,
即称为酒精疼痛



1.
血液病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①外周血中的细胞和血浆成分的病理性改变

②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③出、凝血机制的功能紊乱


④骨髓,脾,淋巴结等造血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及其其功能异常

2.
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①出血或出血倾向

②发热

③骨、关节疼痛

④贫血

3.
出血及出血倾向的常见病、原因?

常见病:①血液系统疾病:急性白血病



②非血液系统疾病或某些急性传染病:重症肝病


③其他

毒舌、水蛭咬伤后

原因:

①血小板数目减少及其功能异常


②毛细血管脆性或通透性增加




③血浆中凝血因子缺乏

④循环血液中抗凝血物质增加

4.
皮肤出血的预后及护理?

重点在于避免人为的损伤而导致或加重出血

①保持床单位平整,被褥衣裤轻软


②注意避免肢体的碰撞或外伤,勤剪指甲以免擦伤皮肤

③淋浴或清洗时避免水温过高和过于用力擦洗皮肤


④高热病人禁用酒精擦浴降温


⑤各项护理操作动作轻柔,防止出血

5.
鼻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①防止鼻黏膜干燥而出血:室内相对湿度在
50%

60
%,局部使 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

②避免人为诱发出血:病人勿用力擤鼻;避免用手抠鼻痂和外力撞击鼻部


③少量出血: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效者用
0.1
%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 br>部冷敷。

④出血严重:后鼻腔出血,凡士林油纱条行后鼻腔填塞术,注意术后护理,加强口腔护理

6.
口腔、牙龈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①病人用软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



② 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带壳的坚果类食品以及质硬的水果(如
甘蔗);




③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护理:牙龈渗血时,可用凝血酶或
0

1
%肾上腺素棉球、明胶海绵片贴敷 牙龈或局部压迫
止血,用生理盐水或
1
%过氧化氢漱口。

7.
关节腔出血或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减少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和易致创伤的运动


护理:

①发生出血,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②关节腔出血者宜抬高患肢并固定于功能位


③深部组织出血者测量血肿范围,局部用冰袋冷敷,局部压迫止血

④当出血停止后,应改为热敷

8.
眼底及颅内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

①保证充足睡眠

②避免情绪激动、剧烈咳嗽和过度用力排便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3:5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602.html

血液(3)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