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论
A 1.
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神农本草经》
E.
《金匮要略》
E 2.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A.
《本草纲目》
B.
《新修本草》
C.
《本草从新》
D.
《千金要方》
E.
《神农本草经》
A 3.
中医学中成功应用辩证施护的第一部专著是
A.
《伤寒杂病论》
B.
《诸病源候论》
C.
《难经》
D.
《金匮要略》
E.
《神农本草经》
A 4.
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的编撰者是
A.
王叔和
B.
刘宗素
C.
张从正
D.
李杲
E.
朱丹溪
C 5.
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李杲
C.
刘宗素
D.
朱震亨
E.
王叔和
C 6.
认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医家是
A.
李杲
B.
张井岳
C.
朱震亨
D.
张从正
E.
李时珍
A 7.
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史著是
A.
《针灸甲乙经》
B.
《铜人腧穴针灸经》
C.
《针灸资生经》
D.
《针灸大全》
E.
《针灸聚英》
D 8.
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概括为
D
A.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C.
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C 9.
中医学中证的概念,是对
A.
症状和体征的概括
B.
病因和病位的概括
C.
病因和病机的概括
D.
病机与病位的概括
E.
以上都不是
第一章
阴阳五行精气学说
C 1.
“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说明了阴阳的
A.
相互对立
B.
相互依存
C.
相互消长
D.
相互转化
E.
对立统一
D 2.
“重阴必阳”
、
“重阳必阴”属于
A.
阴阳的对立
B.
阴阳的消长
C.
阴阳的互根
D.
阴阳的转化
E.
阴阳的相互制约
E 3.
阴阳是指
A.
事物的对立
B.
事物的对立统一
C.
事物的一分为二
D.
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E.
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D 4.
在医学领域中,下列哪项功能属阴
A.
推动
B.
兴奋
C.
亢进
D.
滋润
E.
温煦
D 5.
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A.
声高气粗
B.
多言躁动
C.
舌苔黄腻
D.
脉象细涩
E.
脉象洪大
C 6.
中医学中,广义的“精”是指
A.
血
B.
津液
C.
一切精微物质
D.
生殖之精
E.
脏腑
C 7.
生成气血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A.
水谷
B.
精微
C.
水谷精微
D.
脾、胃
E.
以上都不是
C 8.
宗气积于
A.
息道
B.
喉咙
C.
胸中
D.
气街
E.
脐下
C 9.
具有推动呼吸和血行功能的气是
A.
心气
B.
肺气
C.
宗气
D.
营气
E.
卫气
第二章
藏象
D 1.
脏腑按其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
D
A.
五脏
B.
六腑
C.
五脏和六腑
D.
脏、腑和奇恒之腑
E.
奇恒之腑
C 2.
五脏是指
C
A.
心、肝、胆、肺、肾
B.
心、肝、胆、脾、肾
C.
心、肝、脾、肺、肾
D.
心、肝、脾、胃、肾
E.
心、肝、胆、胃、肾
C 3.
在脏腑之中,生命活动的中心为
C
A.
心
B.
脑
C.
五脏
D.
六腑
E.
奇恒之腑
B 4.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是
B
A.
脑
B.
心
C.
肝
D.
五脏
E.
六腑
E 5.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包括
A.
五脏
B.
六腑
C.
奇恒之腑
D.
形体、官窃
E.
以上都不是
E.
以上都是
A 6.
神之舍为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B 7.
心在五行中属于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D 8.
肺在五行中配属为
A.
木
B.
火
C.
土
D.
金
E.
水
C 9.
外邪袭肺,多从哪个部位而入
A.
皮肤
B.
口腔
C.
鼻喉
D.
肺卫
E.
腠理
B 10.
把水谷精微通过传输和散精作用上输于肺的脏器是
A.
胃
B.
脾
C.
肝
D.
胆
E.
小肠
D 11.
肾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腔中,以滋养
A.
脑
B.
脏腑
C.
经络
D.
骨骼
E.
以上都不是
A 12.
患者男性 ,
32
岁,两个月来因工作压力大,常感精神紧张,出
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健忘、 疲倦等症,应考虑主要为哪一脏
器功能失调
A.
心
B.
肺
C.
肝
D.
脾
E.
肾
B 13
、患者女性,
3 8
岁,因家庭纠纷,两个月前开始抑郁寡欢,时
而月经不调,或痛经,苔薄黄,脉弦细,应考虑 主要为哪一脏器
功能失调
A.
肾
B.
肝
C.
肺
D.
脾
E.
心
C 14.
何脏被称为“气血生化之源”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C 15.
称为先天之本的脏器是
A
.心
B
.肝
C
.肾
D
.肺
E.
脾
C 16.
三焦中的上焦包括
A.
肝、肾
B.
脾、胃
C.
心、肺
D.
大、小肠
E.
女子胞
第四章
病因病机
A 1.
“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是:
A.
邪气亢盛,正气未衰
B.
脏腑功能紊乱
C.
气血淤滞
D.
水液潴留
E.
气机失常
A 2
.七情致病影响脏腑气机,错误的是
A
A.
怒则气乱
B.
喜则气缓
C.
悲则气消
D.
思则气结
E
恐则气下
B 3
.以实证而言,错误的是
B
A.
神识狂妄
B.
五心烦热
C.
小便不通
D.
痰涎壅盛
E.
胸闷脘痞
D 4
.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A.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
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
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
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E.
寒邪偏盛,阳气受损
B 5.
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
A.
为阳邪,其性炎热
B.
为阳邪,其性开泄
C.
为阳邪,伤津耗气
D.
为阳邪,易生风动血
E.
为阴邪,易阻遏气机
B 6.
七情内伤至病,最多见于
A.
心、肺、脾
B.
心、肝、脾
C.
心、肝、肾
D.
心、肺、肝
E.
心、肺、肾
C 7
.暑邪为病,症见汗多,气短,乏力,是因为
A.
暑性炎热
B.
暑多挟湿
C.
暑性升散
D.
暑扰心神
E.
暑为阳邪
D 8
.虚证的病理特点是
A.
邪正交争
B.
正邪相持
C.
正虚邪盛
D.
正虚邪不盛
E.
邪胜正衰
A 9
.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
刺痛
B.
胀痛
C.
隐痛
D.
重痛
E.
钝痛
D 10
.干咳少痰,或痰液胶粘难咯,多因感受哪种病邪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燥邪
E.
湿邪
C 11
.痰、饮、水、湿同源而异流,其中最清稀的是
A.
痰
B.
饮
C.
水
D.
湿
A 12
.湿邪困遏作痛的特点是
A.
重痛
B.
胀痛
C.
冷痛
D.
隐痛
E.
刺痛
A 13
.阳盛格阴是指
A.
真热假寒
B.
表寒里热
C.
热证转寒
D.
真寒假热
E.
寒证转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2: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