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心梗基本概念名词解释汇总
1)
病例报告表(
Case Report Form
,
CRF
)
:指按试验方案所规定设
计的一 种文件,用以记录每一名受试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数据。包
括纸质病历报告表和电子病历报告表,现在一般 都采用电子病历
报告表。
2)
非
ST
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NSTEMI)
:
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
持
续超过< br>20min
,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并有动态演变,但
心电图不具有典型的
ST
段抬高,而是表现为
ST
段正常,压低等
非特征性改变的一类急性心肌 梗死。
NSTEMI
病理基础主要是冠脉
斑块损伤的基础上诱发急性非闭塞性血栓,或 虽为闭塞性血栓,
但侧支循环较好,病理学形态研究证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
STEMI
)冠脉内含大量纤维蛋白的红色血栓,而
NSTEMI
为富含
血小板的白色血栓。这一点病理学形态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
意义。正是因为者病理学形态不 同,才导致了两者心电图改变不
同,治疗手段不尽相同(药物溶栓适宜
STEMI,
但 不宜用于
NSTEMI
)
。
3)
Killip
分级:根据临床上有无心力衰竭及其程度,常按
Killip
分级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分为以下四级,各级有其相应的血流
动力学改变。Ⅰ级:无心力衰竭征象,但
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
压
)
可升高,病死率
0-5%
。Ⅱ级:轻至中度 心力衰竭,肺啰音出
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
50%
,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
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心动过速或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 高,有肺淤血的
X
线表现,
病死率
10- 20%
。Ⅲ级:重度心力 衰竭,出现急性肺水肿,肺啰
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
50%
,病死率
35-4 0%
。Ⅳ级:出现心源性
休克,收缩压小于
90mmHg
,尿少于每小时 20ml
,皮肤湿冷,发
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
100
次
/
分,病死率
85-95%
。
4)
β受体阻滞 剂: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
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 用的一种药
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
效应器细胞膜上,其 受体分为
3
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
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 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
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5)
导联
T
波倒置
: T
波倒置是一种临床常见 的心肌缺血的病,运动
时
T
波更低或倒置,尤其心动过速时,口服钾盐可以预防发生,
多见于瘦长无力型体型,
T
波倒置也可见于肥胖的青年人。
6)
COPD:
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COPD
)
是一种 常见的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
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脏对有毒颗粒
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
7)
ST-T
段
:
ST
段正常的
ST
段多数位于基线 上
,
但亦可有一定程度的
上、下偏移。
ST
段向上偏移称为
ST
段抬高
,ST
段向下偏移称为
ST
段下移。
ST
段抬高在肢体导联和胸导联的
V4 ~ V6,
不应超过。
在
V1
、
V2
导联
ST
段抬高不超过
,V3
导联不超过。
ST
段下移
,
在
aVR
2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导联不超过
,
在其他导联都应不超过。
ST
段的正常时限为
~
秒。
ST
段改变包括
ST
段的下移、抬高、延长及缩短。
8)
PCI: PCI
又称为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也被称为心脏支架手术, 是
通过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
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 需要安放的部位,然后放置、撤出
导管结束手术。该手术具有疗程短、创伤小、疗效显著等优点,
近年来发展迅速。
9)
CABG: CABG
,冠状动脉旁路 移植术(也称作冠脉搭桥术)
,在
20
世纪
60
年代起源于美国。< br>CABG
的主要原理是使用自身血管(乳
内动脉、桡动脉、胃网膜右动脉、大隐静脉等) 在主动脉和病变
的冠状动脉间建立旁路
(
桥
)
,< br>使主动脉内的血液跨过血管狭窄
的部位直接灌注到狭窄远端,从而恢复心肌血供。
10)
AE:
不良事件定义为由医疗导致的伤害,
与疾病的自然 转归相
反,延长了病人的住院时间,导致残疾的一切事件,包括可预防
和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 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正确的医疗行为
造成的不可预防的损伤;可预防的不良事件指医疗中由于未能防< br>范的差错或设备故障造成的损伤
11)
SAE:
严重不良事件(
Serious Adverse Event
,
SAE)指临床
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
力、危及生命或死 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12)
LVEF:
左室射血分数,即
LVEF
(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
)
,
是指:
每搏输出量占心 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3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心室收 缩时并不能将心室的血液全部射入动脉,正常成人静息状
态下,
心室舒张期的容积:
左 心室约为
145ml
,
右心室约为
137ml
,
博出量为< br>60-80ml
,即射血完毕时心室尚有一定量的余血,把博
出量占心室舒张期容积的百 分比称为射血分数,一般
50%
以上属
于正常范围,人体安静时的射血分数约为
55%~65%
。射血分数与
心肌的收缩能力有关,心肌收缩能力越强,则每搏输出量越多,
射血分数也越大。
13)
ICU:
重症监护室
,
收治对象: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
痛、重症
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 介入术后、重症心肌炎及高
血压危象等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14)
EICU:
急诊重症监护室
,
收治对象:
心肺复苏后 ,生命体征
不稳者;各种严重中毒、电击伤、淹溺者;各种休克患者;严重
感染致休克等生命体 征不稳患者;多系统严重疾病者;多脏器功
能衰竭者等
15)
CCU:
重症心脏病监护病房
,
收治对象:
急性心肌梗死、
不稳
定性心绞痛、重症
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心脏 介入术后、重症心
肌炎及高血压危象等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
16)
SPO2:
血氧饱和度(
SPO2
)
,
将探头指套固定在 病人指端,利
用手指作为盛装血红蛋白的透明容器,使用波长
660
nm
的红光和
940
nm
的近红外光作为射入光源,
测定 通过组织床的光传导强度,
来计算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氧饱和度。
通过
SPO2
监护,
我们可以得
到
SPO2
,脉率,脉搏波
4
v1.0
可编辑可修改
17)
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ACEI)
是一种抑制血管紧张
素转化酶活性的化合物。血 管紧张素转化酶催化血管紧张素
I
生
成血管紧张素
II
,后者是强烈 的血管收缩剂和肾上腺皮质类醛固
酮释放的激活剂。
18)
ARB:
ARB
是目前最常用的高血压一线治疗药物之一。
ARB
通过
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受体
1(AT1),
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
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促进醛固酮分泌、水钠潴留、交感神经兴
奋等作用 ,产生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相似的药理学
作用。另一方面,由于< br>Ang
Ⅱ合成反馈性增加,血液与组织中
Ang
Ⅱ水平升高,作用于
A T2,
产生扩血管、抗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凋
亡等作用。
19)
ALT :
谷丙转氨酶,简称
ALT
(全名谷氨酸
-
丙酮 酸转氨酶
,
简
称
GPT
)升高在临床是很常见的现象。肝脏是人体最 大的解毒器
官,该脏器是不是正常,对人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GPT
升高是
肝脏功能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常见的因素里,各类肝炎
都可以引起
GPT
升高 ,这是由于肝脏受到破坏所造成的。转氨酶
升高有时是因为受检者服用了扑热息痛
(对乙酰氨基 酚)
、
消炎痛,
以及含扑热息痛的新康泰克、白加黑等感冒药而引起的。一些药
物如抗肿瘤药、抗结核药、抗甲状腺药,都会引起肝脏功能损害。
大量喝酒、食用某些食物也会引起肝 功能短时间损害。
20)
AST:
谷草转氨酶,又名天门冬氨 酸氨基转移酶,是转氨酶中
比较重要的一种。它是医学临床上肝功能检查的指标,用来判断
5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肝脏是否受到损害。一个健康人正常情况下,谷草 转氨酶的正常
参考值为
13
~
35U/L
(单位每升)
。< br>
21)
TBIL:
总胆红素
total
bi lirubin
包括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
素。胆红素是胆汁盐的代谢产物,存在于血浆之中, 与血浆颜色
有关。
22)
Cys-C:
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
、
cystatin
3
、
gamma
trace
、
胱抑素
C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胱蛋白、后γ
-
球蛋白,或神
经内分泌基本多肽
)
,是由
CST3
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质,其分子
量小
(13000)
由体内有核细胞恒定产生,能自由通过
(
滤过
)
肾小
球,且 肾小管上皮细胞不分泌亦不重吸收,主要用作肾功能的生
物标记。
23)
BUN:
即指
“血尿素氮”
,
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一种含氮化合
物,它从肾小球滤过而排出体外。在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时,
BUN
将升高。所以临床以 将其作为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
24)
Cr:
流动比率 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
用来衡量企业流
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
可以变为 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一般说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
能力 亦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应在
2
:
1
以上,流动
比率< br>2
:
1
,表示流动资产是流动负债的两倍,即使流动资产有一
半在短期 内不能变现,也能保证全部的流动负债得到偿还。
25)
cTnI
:
cTn
心肌肌钙蛋白是由三种不同基因的亚基组成:心肌
肌钙蛋白
T(
cTnT
)
、
心肌肌钙蛋白
I
(
cTn < br>I
)
和肌钙蛋白
C
(
TnC
)
。
6
v1.0
可编辑可修改
目前,用于
ACS
实验室诊断的 是
cTnT
和
cTnI
。
26)
cT nT
:
心肌肌钙蛋白
I
,
是原肌球蛋白结合亚基
.TnT< br>也有
3
种
亚型:
快骨骼肌亚型、
慢骨骼肌亚型和心肌亚型.
它们在骨骼肌或
心肌中的表达分别受不同的基因调控
.
27)
NT-proBNP
:心肌细胞首先合成
108
个 氨基酸的
BNP
原,称之
为
proBNP
(
BNP
前体)
。在受到心肌细胞的刺激后(例如,心肌细
胞拉伸)
,
proBNP< br>在蛋白酶作用下列解为
NT-proBNP
(氨基末端
-proBNP
或
N
端
-proBNP
)和生物活性激素
BNP
。两种多肽 都释放
进入血循环。两者来源相同并且等摩尔分泌。
28)
EC G
:
心电图。
心电图可分为普通心电图、
24
小时动态心电图、His
束电图、食管导联心电图、人工心脏起搏心电图等。应用最
广泛的是普通心电图及< br>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29)
左西孟旦药物
:
左西孟旦
(
Simendan
)
是一种治疗心力衰竭的
药< br>物
,
分
子
式
是
C14H12N6O
,
左
西
孟
旦
的
化
学
名
称
为
:
(R)-[[4-(1,4,5,6-
四氢
-4-
甲基
-6-< br>氧代
-3-
哒嗪基)苯基
]-
亚肼
基
]-
丙 二腈
。
30)
心率: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 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也叫安
静心率,一般为
60
~
100
次
/
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
产生个体差异。一般来说,年龄越小,心率 越快,老年人心跳比
年轻人慢,
女性的心率比同龄男性快,
这些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安静状态下,成人正常心率为
60
~
100
次
/
分 钟,理想心率应为
55
~
70
次
/
分钟(运动员的心率较普 通成人偏慢,一般为
50
次
/
7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分钟左右)
。
31)
血压:
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
这个压力
就是血压。血管内血液对 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由于血管分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毛< br>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
32)
高血压
:
高血压 (
hypertension
)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
缩压和
/
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
140
毫米汞柱,舒
张压≥
90
毫米汞柱)
,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
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 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
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
波动。 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
显,但
50
岁后舒张压呈现下 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
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
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 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
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
不同 。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
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 生面对患者时在参
考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
采 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
24
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 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
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
8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发生率。
33)
低血压: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
由于高
血压在临床上常 常引起心、
脑、
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而备受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也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
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
12/8 kP a
(
90/60mmHg
)
即为低血压。
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和病 理性低血
压,根据起病形式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低血压。
34)
呼 吸:呼吸,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过程。人的
呼吸过程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环节:外呼吸, 包括肺通气和肺换
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内呼吸,指组织细胞与血液间的气体
交换。正常成 人安静时呼吸一次为秒为最佳,每次吸入和呼出的
气体量大约为
500
毫升,称为潮气 量。当人用力吸气,一直到不
能再吸的时候为止;然后再用力呼气,一直呼到不能再呼的时候
为 止,这时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正常成人男子肺活量约为
3500-4000
毫升,女子约 为
2500-3500
毫升。一个呼吸分为三个
部分:呼气、屏息、吸气。
35)
休克:
休克是机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
由于有效循 环
血量锐减,机体失去代偿,组织缺血缺氧,神经
-
体液因子失调的
一种临床 症候群。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
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的机能障碍。简言之 ,休克就是人
们对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的反应,是组织灌流不足引起的代谢和细
胞受损的病理过程 。多种神经
-
体液因子参与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9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所谓有效循环血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
血量。有效循环血量依赖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搏出量和
完善的周围血管张力三个因素。当其中 任何一因素的改变,超出
了人体的代偿限度时,即可导致有效循环血量的急剧下降,造成
全身组 织、器官氧合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而发生休克。在休
克的发生和发展中,上述三个因素常都累及,且 相互影响。
36)
超声心动图
:
超声心动图是应用超 声波回声探查心脏和大血
管以获取有关信息的一组无创性检查方法。包括
M
型超声、二 维
超声
、脉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37)
冠心病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 动
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 被称为“冠心病”
。但是冠心病的范
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炎症、栓塞等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 世界
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
5
大类:
无症状心肌缺血
(隐匿性冠心病 )
、
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脏病)和猝死
5
种临床类 型。临床中常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
征。
38)
高脂血症
: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
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
危害 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39)
糖尿病
:
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年龄概念目前尚不统一,
国内多采
用< br>1980
年联合国提出的
60
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称为老年糖尿病;
而 有些国家则以
65
岁为分界线。
老年糖尿病按其发病时间可分为
10
v1.0
可编辑可修改
老年期起病的糖尿病和青壮年起病而延续至老年期 者。前者几乎
均为
2
型糖尿病;而后者多数为
2
型糖尿病,但也包括 极少数
1
型糖尿病患者。因此必须了解老年糖尿病的诸多特点以便合理地
进行防治。< br>
40)
急性心衰:急性心力衰竭(
AHF
)是指急性发作 或加重的左心
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
血量骤降、肺循环 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
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 心源
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
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 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
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41)
慢性心衰:心力 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
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 功能
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临床主要表现为呼
吸困难、乏力和体潴留。慢 性心力衰竭(
CHF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
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治疗 心衰的目标不仅是
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
止心肌重构的 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
42)
陈旧性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 梗死是什么呢急性心肌梗塞
(
简
称
AMI)
是指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 剧减少或中断,引起相应的心肌
细胞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性坏死,按病情发展过程,心肌
11
v1.0
可编辑可修改
梗塞发生
8
周以上者称为 陈旧性心肌梗死
(
简称
OMI)
。
43)
房颤:心房纤颤(
AF
)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房呈无
序激动和无效收缩 的房性节律,
是由心房
-
主导折返环引起许多小
折返环导致的房律紊乱,在老 年人中十分常见。可见于所有的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在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可发生房颤,发病率
高持续时间长,
还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如心力衰竭和动脉栓塞。
导致病人残疾或病 死率增加。
44)
心脏瓣膜手术:瓣膜成形术,即对损害的瓣膜进行修理 。瓣膜
成形术通常用于病变轻微的二尖瓣或三尖瓣,而对于于严重的心
脏瓣膜病变,特别是风湿 性心脏瓣膜病,多选择瓣膜置换术。瓣
膜成形术的主要方法如
Key
氏成形、
DeVega
成形以及利用
C
型环
成形等方式。
45)
心肌病(肥厚型、限制型、扩张型)
:
心肌病(
DDM
)是一组
由于心脏下部分腔室
(
即心室
)
的结构改变 和心肌壁功能受损所导
致心脏功能进行性障碍的病变。其临床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律失
常、栓塞 及心力衰竭等。病因一般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
遗传、
药物中毒和代谢异常等有关。按病理可分为扩张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等。
(1)
扩张型心肌 病(
DCM
)
:扩张
型心肌病可能和某些因素病毒、细菌药物中毒代谢异常所 致的心
肌损伤有关,其中病毒性心肌炎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本病的
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除特发性和家庭遗传性外,今年认为
与持续性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引起的心肌损害有关。病理变化以< br>1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10:4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