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2 08:55

-

2021年3月2日发(作者:冠心病的护理措施)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全网发布:
2012-06-27 14:53
发表者:吴溯帆

(
访问人次:
6962)

【摘要】

目的

尝试并评价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

方法
:
使用低剂 量长时间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
256
例黄褐斑患者,服药时间
6-15
个月,平均服药时间
9.6
个月,分别
观察服药后的临床效果、
疗效出现时间 、
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
结果

大部分患者

80.9%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斑减退,其中多数患者(
65.0%
)在服药后
2
个月开始出现色斑减轻的
效果,部分患者(
35.0%
)在服药
1
个月就出现效果。服药
6
个月之后的基本治愈、明显消
退和好转的比例分别 为
10.5%

18.8%

51.6%
。停药后复发的比 例大约为
8.2%

21/256


除了
4.3 %
的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
3.5%
的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以外,未发现其他明显
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长时间口服氨甲环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黄褐斑治疗手段。浙 江省
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吴溯帆


【关键词】氨甲环酸


黄褐斑

面部色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reatment of melasma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WU
Su-fan,
SHI
Hang-yan,
CHEN
Yong,
YAN
Sheng,
CHEN
Da,
GUO
Jin-cai,
HAN
Fei.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oral
tranexamic acid o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of melasma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a
method
of
lower
dose
and
long
term.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6-15
months
(mean
9.6
month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Results

Many
patients
(65%)
showed
their
clinical
effect
at
the
second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hereas 35% at the first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s
of
basically
cured,
excellent
and
good
were
10.5%

18.8%
and
51.6%,
respectively.
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was 80.9%. The recurrent rate was 8.2%

21/256). There was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except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in
4.3%
patients
and
hypomenorrhea
in
3.5% patients. Conclusio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a way of
lower dose and
long ter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Key words: tranexamic acid; melasma; facial pigmentation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面部色素性病变,
属于慢性难治性 色素沉着性疾病,
表现为面部
两侧对称性的棕褐色病变,
会随着季节或女性的生理周期 出现色泽和色斑大小的变化
[1

2]

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 男女发病比例约为
1:
9
[3]
。常见于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

IV
型至

VI
型肤色的人,尤其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
[3

4]
。紫外线是黄褐斑最主要
的影响因素,黄褐斑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和手臂,色斑会在夏季加剧
[5

6]
。黄褐斑的发
病率在以白种人为主的美国是
3%
左右

[5

7]
,由此推算在中国的发病率应该更高一些。



黄褐斑的病理表现主要是以表皮为主的皮肤内黑色素增多,
一般认为黑色素细胞的数 目没有
增多,
但其细胞体积较大、
突触较明显,
是一种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亢进 造成的黑色素在皮肤
内沉淀过多的表现
[8]
,也有研究显示黑色素细胞数目也有所增 多
[9]
,病变组织内的刺激黑
色素细胞的因子
SCF
及其受体比正 常组织明显增高
[10]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很多:

1
)各种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外用软膏。对苯二酚(氢醌)是最常用
的一种制剂,
4%
的对苯二酚被认为是治疗黄褐斑的金标准
[11]

它可以抑制酪氨酸 酶的活性,
从而阻止多巴向黑色素的转化。
也有人认为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的
DNA

RNA
的合成,
从而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12

13]
。维甲酸是另一个治疗黄褐斑的主要外用药物,它能够抑
制酪氨酸酶的转录< br>[14]
,明显增加表皮颗粒层的厚度,减轻光老化引起的色素沉着
[15]
, 有
效治疗黄褐斑
[16]
。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剂,如壬二酸(杜鹃花酸)
[1 7

18]
、三氯乙酸、羟
基乙酸、水杨酸
[19]
,曲酸 (
5-
羟基
-2-
羟甲基
-
吡喃酮)
[20

21]
等,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以
取得更好的疗效
[22]
。< br>(
2
)化学剥脱。临床报告使用酚
[23]
、乙醇酸
[24]
、乳酸
[25]
进行化学
剥脱治疗黄褐斑,或联合氢醌制剂
[26< br>,
27]
共同作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
)新型的植物< br>提取制剂,如绿茶提取物儿茶素、沙冷杉萃取物
[28]
、甘草甙
[29]等,具有抑制黑色素的作
用。

4
)激光光子类。激光早在
80
年代就被证实可以对皮肤的黑色素产生选择性的光热作

[30]
,动物试验 也显示了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皮肤色素有不同的影响
[31]
。早期使用
Q
开关
红宝石激光治疗没有取得成功
[31]
,单独使用光子治疗也难以维持长期的效果[32]
。而联合
使用多种激光治疗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33

34]
,有人认为激光仅仅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
发的难治性黄褐斑
[35

36]

近年来出现的像束激光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
疗效有所提高
[37]

上述各种治疗方法都存在有不足,
即使是疗效最好的对苯二酚也有其缺陷 ,
长期使用可能会
出现皮肤过敏或褐色病

[38]
以及肾上腺功能异常和汞含量增高等副作用
[39]



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的止血药物,
它通过阻断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点而发 挥抗纤
维蛋白溶解的作用,
氨甲环酸不会增加凝血酶原的活性,
对各种凝血参数没有影 响,
也未发
现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它可以通过口服、
静脉、
漱口等方法给 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
种止血用途
[40]

1979
年于日本首 先报道氨甲环酸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
[41]
,此后有一些相
似的临床报告
[ 42

43]

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此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自
2006

6
月至
2008

1
月,使用氨甲环酸治疗
256
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服用药物:氨甲环酸片剂(日本 第一制药生产,商品名称“妥塞敏”

,片剂,
0.5

/
片。


1.2

患者资料:

2006

6
月至
2008

1
月,
服药6
个月以上的患者共计
256
例,
其中
男性
10
例、
女性
246
例,
年龄
21

65
岁,
平均
39.4
岁。
根据
2003
年的临床诊 断标准
[44]
分为蝶形型、面上部型、面下部型和泛发型四型(参见表
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2 08:5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4068.html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