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
1.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也称痉挛性瘫痪,是由于上运动神经 元,即大脑皮质运动区神经
元及其发出的下行纤维病变所致。
2.
下运动神 经元性瘫痪:也称弛缓性瘫痪,是由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组成的前
根、神经丛及其周围神经受 损脑干运动神经核及其轴突组成的脑神经运动纤维损伤。
3..
缺血半暗带:是指动 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中心坏死区周围存在的缺血边缘区,该区域
神经元处于衰竭状态。
4.
癫痫: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
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5.
神经症:
又称神经官能 症或精神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的非器质性精
神障碍,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 、躯体形式障碍等等。患者
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程大多持续迁延或呈发作性
6.
妄想:是在病态推理和判断基 础上形成的一种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继发性妄想是发生
在其他病理心理基础上的妄想,或与某种经历、 情境等有关的妄想。系统性妄想是妄想内
容前后相互联系,结构紧密,逻辑性较强的妄想。反之,则称为 非系统性妄想。
7.
周期性瘫痪
(periodic
paralysis)
:是一组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特征的肌病与钾
代谢异常有关。
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
PMD
):
是一组以遗传性肌肉变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为缓慢 进
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无感觉障碍。
9.
重症肌无力
(myasthenia
gravis
,
MG)
:是一种神经
-
肌肉接头
(NMJ)
传递功能障碍 的获得性
自身免疫性疾病。
10.
脑血栓形成:是指在血管壁病变基础上脑 动脉主干或分支动脉管腔狭窄、闭塞或血栓形
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使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 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
和体征。
11.
多发性硬化:是一种常见的以 中枢神经系统白质炎性脱髓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2.
遗忘综合征:又名柯 萨可夫综合征,由脑部器质性病理改变所致的一种选择性或局灶性
的认知功能障碍,以近事记忆障碍为主 要特征,无意识障碍,智能相对完好。
13.
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MR
)是一组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18
岁) 以前
起病,以智力低下和社会适应困难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
TIA)
因脑血管病变引起的短暂性、局限性
脑功能缺失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一般不超过
1
小时内,最长不超过
24
小时不遗留神经功能缺
损症状 。
15.
脑梗死
(cerebral
infarct)
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
死,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
16.
脑卒中
(stroke)
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一组以突然发病 、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
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出现器质性脑损伤的脑血管疾病
17.
帕金森病
(PD)
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临床 以静止性震颤、
运动迟缓、肌强直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
18.
腔隙 性梗死:是大脑半球及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在长期高血压基础上,血管壁发生
病变,最终管腔闭塞, 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的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而
形成腔隙
19.
应激
(stress)
:是各种刺激作用于个体,使其生理或心理的内稳态受 到干扰,个体努力维
持内稳态的动态过程,是应激源到应激反应多种中介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20.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
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21.
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
刺激后立 即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为精神
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22.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 面的障碍
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明显的智能障碍
23.
头 痛:通常指局限于头颅上半部,包括眉弓、耳轮上缘和枕外隆突连线以上部位的疼
痛。
24.
谵妄(
delirium
):是一组表现为急性、一过性、广泛性的认知障碍 ,尤以意识障碍为
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25.
痴呆
(dement ia)
:指较严重的、持续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为
主要特征,伴有不 同程度的人格改变。
26.
思维:是由感知所获得的材料,经过大脑的分 析、比较、综合、抽象和概括而形成概
念,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和推理,这整个过程称为思维
thinking
27.
神经
-
肌肉接头疾病
(neuromusclar
junction,NMJ)
:指神经
-
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
起的疾病。
28.
遗忘: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验。紧接着疾病发生以后一段时间的经历不能
回忆称作顺行性遗忘;回忆不起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称作逆行性遗忘;对生活中
某一特定阶段 的经历完全遗忘称作界限性遗忘
29.
虚构: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亲 身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
损当虚构与近事遗忘、定向障碍同时出现时,称为柯萨科夫综合 征,又称遗忘综合征。
30.
感知综合障碍:患者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能正确感知 ,但对某些个别属性如大小、形
状、颜色、距离、空间位置等产生错误的感知。
31 .
运动障碍性疾病:是一组以随意运动迟缓、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和姿势步态障碍等
运动症 状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亦称锥体外系疾病。
1.
精神病学:是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的
一门学科。
2.
阿尔茨海默病(
AD
):
AD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退行性脑变性疾病。
3.
血管性痴呆(
VD
):是由脑血管病变导致的痴呆
4.
器质性精神障碍:是指由于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
5.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
是指脑病(脑部有明显病理形态和病理生理改变)所致的精神障碍。
6.
躯 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由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引起(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精神障
碍。
7.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是由于脑以外的躯体疾病,引起脑功能紊乱而产生的精神障
碍 。
8.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原虫或其他感染 病原体引
起的身体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而感染病原体没有直接感染颅内。
9.
肝性脑病:指严重肝病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
10.
肾脏疾病 :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特别是尿毒症期)导致的精神障
碍。
11.
人格:是是个体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总的情绪和行为特征;与性格密切相关。
12.
妄想性障碍:一组病因不明、发展缓慢、以系统性妄想为主要表现的精神障碍
13.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一组起病急骤、缓解彻底、持续时间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14.
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侯群,使用者尽管明白使用成瘾物质带来问题,但还< br>在继续使用。
15.
脱毒:通过治疗减轻戒断症状,预防由于突然停药可能引 起的躯体健康问题的过程。
16.
感觉:是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sensation
17.
错觉:
illusion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18.
注意:是指个体的精神活动集中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的心理过程
attention
19.
记忆:是在感知觉和思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精神活动,包括识记、 保持、再认或回忆三
个基本过程。记忆是既往事物经验的重现
20.
智能: 是反映个体在认识活动方面的差异,是对既往获得的知识、经验的运用,用以解
决新问题、形成新概念的 能力
intelligence
21.
情感:是反映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由此产生的内心体验
affection
22.
心境:是指一种较微弱而持续的情绪状态。
23.
恐惧:是指面临不利的或危险处境时出现的情绪反应
24.
意志:是指人们自觉的确定目标,并克服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will
25.
定向力: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orientation
26.
自知力:又称为领悟力或内省力,是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认识和判断能力
< br>27.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类与应激源(精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神障碍
28.
神经性厌食:指有意节制饮食,导致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的一种进食障碍。
29.
意识
(consciousness)
:大脑的觉醒程度个体对周围环 境和自身状况的感知能力
30.
记忆障碍:是指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 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
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
31.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与回忆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
32.
痴呆:由于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持续性智能损害综合征
33.
痫性发作:由于大脑皮质神经元异常放电而导致的短暂脑功能障碍
3 4.
晕厥:由于大脑半球及脑干血液供应减少,导致的伴有姿势张力丧失的发作性意识丧失
35.
肌萎缩:是指肌肉营养不良导致骨胳肌体积缩小,肌纤维数目减少
36.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神经等组织的疾病。
< br>37.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
简答题:
1.
昏迷的定义及分类?
(
1
)昏迷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意识障碍,患者 意识完全丧失,各种强刺激不能使其觉醒,无
有目的的自主活动,不能自发睁眼。
(
2
)昏迷按严重程度可分为三级:
a.
浅昏迷:意识完 全丧失,仍有较少的无意识自发动作,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
应,对强烈刺激可有回避动作及痛 苦表情。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b.
中昏迷
:
对外界的正常刺激均 无反应,自发动作很少。对强烈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
和瞳孔对光反射减弱,大小便潴留或失禁。生 命体征已有改变。
c.
深昏迷
:
对外界的任何刺激均无反应, 全身肌肉松弛,无任何自主运动。生命体征已有明
显改变,呼吸不规则,血压或有下降。
-sequard syndrome
综合征。
Brown- sequard
syndrome
综合征是指由于脊髓半侧损害引起的脊髓半切综合征。其主 要特
点是病变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深感觉障碍、
精细触觉障碍以及血管舒缩功
能障得;对侧痛温觉障碍。
3.
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定义及分类及处理原则
(
1
)重症 肌无力危象: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用呼吸机辅助通
气,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br>
(
2
)危象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最危急的状态,可分三种类型:
a.
肌无力危象:最为常见的危象,疾病本身发病所致,多由于抗胆碱酯酶药量不足。
b.
胆碱能危象:非常少见,由于抗胆碱能酯酶药物过量引起,患者肌无力加重,并出现明显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c.
反拗危象:由于对抗胆碱酯酶药物不敏感而 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且依酚氯铵实验无反
应。
(
3
)
a.
一旦危象影响换气功能,应立即行气管切开,采用辅助呼吸。雾化吸入和吸痰,
保持呼吸道 通畅,预防及控制感染,直至康复
b.
三种危象均须立即停药,尽快 试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血浆
置换,待恢复后重新调整抗胆碱酯酶剂量或改用其他疗 法。
4.
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
(
1
)阴性症状:正常心理活动的缺失
a.
意志减退:从事有目的性的活动的意愿和动机减退或丧失
b.
快感缺乏:表现为持续存在的、不能从日常活动中发现和获得愉快感
c .
情感迟钝:不能理解和识别别人的情感表露和
/
或不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d.
社交退缩:包括对社会关系的冷淡和对社交兴趣的减退或缺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2: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993.html
-
上一篇:脑缺氧症状及后遗症
下一篇:幼儿园夏天主题教案大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