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型
肉毒杆菌毒素
注射是本病的有效方法。
注射方法:
使用
TB
针头在距睑缘
2
—
3mm处做皮下或肌肉注射,
分别于上、
下眼
睑中内
1/3
和中外1/3
处及外眦颞侧皮下眼轮匝肌注射共
4
—
5
个位点。推荐的
剂量范围是:
5-25
个单位
/
睑,
5
—
75
个单位
/
眼。
效果:
国外报道其有效率为
9 3.3%
,
注射后最大作用出现在数天内,
1
—
5
天痉挛< br>症状减轻或消失,痉挛缓解持续
5.9
—
104
周。
副作用:较常见的有上睑下垂、干眼症、
角膜
暴露、溢泪。常在
1
—
6
周逐渐消
退。
眼睑痉挛
眼睑痉挛(
Ble pharospasm
)系指眼、眶和眶周轮匝肌的自发痉挛性收缩。它没
有下面部肌肉的阵挛 性抽动。
持续痉挛时间可长可短,
痉挛的表现为非意志性强
烈闭眼的不断重复。
许多睑痉挛病人在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前已忍受了相当
长时间的痛苦,而且常因误诊耽误了及时治 疗。据报道,在
美国
至少有
50
,
000
例睑痉挛病人,每 年有超过
2
,
000
的新病例诞生,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
5/10< br>,
000
。男:女之比为
1
:
1.8
。大多数为双侧 发病,平均发病年龄
55.8
岁,
2/3
在
60
岁以上。< br>78%
的病人表现为其它面部或身体的局限性痉挛,
同时伴肌张力障
碍及相关的 运动障碍性疾病,如
Meige‘s
综合症,Parkinson’s
综合症和震颤< br>麻痹等,其中,
1/3
的病人与基因遗传有关。仅有极少数病例完全符合睑痉挛的
诊断标准,所以,确诊单纯性睑痉挛前,必需通过一系列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或
其它有类似睑痉挛症状 和体征的疾病。
第一节
睑痉挛病因及发病机理
正常的 瞬目过程是闭睑肌(环形眼轮匝肌、皱眉肌和降眉肌)和开睑肌(提上睑
肌和额肌)
协同作用的 结果。
而睑痉挛就是由于闭睑和开睑的协同功能失调所致。
过去,许多医生都认为,睑痉挛是可 能由精神因素引起的。他们通过观察发现,
长期的精神压力可以触发和加重睑痉挛,
并伴有精神 性疾病的出现。
同时,
睑痉
挛作为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又可增加病人的精神焦虑和压力 。
结果有些病人偶然
很相信精神和行为方面的治疗。
一些病人的心理状态、
痉 挛发作时古怪的自然现
象及它的变化过程往往被曲解成睑痉挛的精神性病因。
而现代 医学则认为眼睑痉挛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功能性疾病,
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
造成的。但其确切的发 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
随着新技术的诞生,
国外对此病的发病机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
其中最著名,
最
有价值的理论就是利用脑干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简称
MRA
,
来观察脑干部位的血
管异常与面神经
脑干
的相互关系。
发 现其病因常为面神经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或
肿瘤压迫,从而揭示出其真正的病因。
面 神经出脑干段是中枢性
(
少突胶质细胞
)
和周围性
(雪旺氏细胞)< br>髓鞘交汇处,
易受血管压迫激惹。
面神经血管受压迫和脱髓鞘变是引起眼睑痉挛的两个必 要条
件面神经运动的兴奋性增高在眼睑痉挛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也支持了睑痉挛
的 病理生理基础是面神经运动核兴奋性增高的假说。
MRA
扫描检查,清晰显示位于脑 干旁面神经根出口处,以及出口处与内听道间的
动脉襻与面神经的关系,发现血管病变占
90%
以上:其中小脑下前动脉(
33%
)、
小脑下后动脉(
19%
)和迷路动脉(
7%
)病变是常见原因。动脉增粗,行走异常,
形成血管襻,骑跨压 迫面神经根部。
国外的报道,
利用
MRA
技术来证实睑痉挛是与脑 干水平的血管异常并压迫了面神
经出脑干处有密切关系。
通过血管影像,可以解释两种临床现象:
⒈ ;虽然这些动脉的变异都是 先天性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程度的
加重,
硬化的血管可以逐渐加重对面神经的压迫 ,
这就是为什么此病的一般发病
年龄都为中、老年患者。
⒉ ;从面神经中 纤维的分布来看,支配眼轮匝肌的颞支位于面神经中的上方,
支配口轮匝肌的颊支位于面神经中的下方。
而血管的压迫方向是自上往下。
即颞
支先行受压,
颊支后受压。
这与 临床现象—肌肉的抽搐一般是由眼轮匝肌逐渐扩
散到口轮匝肌相吻合。
结论:
特发性睑痉挛的病因可能与脑干部位的血管异常,
并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处
有密切的关系。
分病例系属于
Parkinson
综合征的先兆。
Brueghel
综合 征是一种老年人特发性
睑一口一颌痉挛,咀嚼使睑、下颌痉挛加剧,有痉挛性斜颈,系基底节内儿茶酚< br>胺代谢紊乱的结果。
迟发性运动障碍
可伴有显著的睑痉挛,和基底节内多巴胺受体的阻断有关。
第二节
;睑痉挛临床分类
⒈原发性眼睑痉挛
由于眼轮匝肌痉挛性收缩引起的眼睑不随意的闭合。
常为双侧病变,
呈进行性进
展。< br>2/3
为女性,多在
60
岁以上发病。其病因未明。偶见有脑干病变者。痉挛
的频率和时间不等,严重者可引起病人功能性的失明。大多数病人的症状在
3
~
5
年内稳定。
1/3
的病人有相关的运动异常,如:
Meige
综 合征、原发性震颤或
帕金森病。诊断时应除外:角、结膜炎,倒睫和睑缘炎引起的继发性眼睑痉挛。
Meige
综合征为双侧的口、面、颈的
张力
障碍性疾患,患者除眼睑 痉挛外,还有
眉,下面部如口唇、下颌、颈部、软聘的运动障碍。这种病人常有吸嘴、咀嚼、
开 颌、
构音障碍和发音障碍等症状。
有人认为良性原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小块发
作的Meige
综合征。
⒉眼病性睑痉挛
系正常保护反射的过 激。见于倒睫、结膜炎(瘟疫性)、角膜炎、眼外伤、电光
性眼炎、急性
虹膜睫状体炎
等。视网膜受强光刺激亦为短暂睑痉挛的原因。
⒊脑炎后睑痉挛
亦常系 双侧性,
可十分严重。
虽也是一种非意志性睑痉挛,
但可由于意志性闭眼
引起 。
病理变化主要在黑质,
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核无异常,
提示睑痉挛是锥体
外 系统对闭眼运动施加异常影响的结果。
⒋反射性睑痉挛
由
Fi sher
提出,
故称为
Fisher
征。
主要见于近期的严重偏瘫病 人。
睑痉挛通常
见于非瘫痪侧,
表现为分开眼睑的动作激发睑痉挛,
分开的力 量越大,
痉挛愈剧,
显然是一种原始反射,系皮质脑干束损害的释放现象。
⒌周围性面神经刺激性眼睑痉挛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①原发性:病初眼睑(眼轮 匝肌)微细抽动。重者一侧
全部面肌阵挛性和强直性收缩,常致眼睑闭合而影响视物。多见于
中 老年
女性,
原因不明。
部分病人系硬化血管拌对神经于的交叉压迫引起。
②继 发性:
临床表
现与原发性类似,
一般较轻,
常见病因为基底动脉瘤、
岩骨锥部肿瘤及面神经管
内的上皮细胞瘤或神经纤维瘤等。
面神经麻痹后的眼轮匝肌和面肌痉挛 多为强直
性。
半侧面肌痉挛是累及单侧 的病变,
面肌周期性的强直性收缩。
痉挛通常从眼轮匝
肌开始,
逐渐扩展到面 肌的其他部分,
无论病人清醒或在睡眠时均可发作。
常起
自中年,女性多见。可伴有同 侧面肌无力。
虽然有痉挛,受累一侧的眼轮匝肌常较健侧无力。发病机制为异位的
/
神经元间
接触的兴奋和“点燃”效应的理论。由于机械性刺激的损害(脱髓鞘改变),神
经对异位兴奋有较低的阈值。
一个神经元的极化改变通过激活很多异位的被损害
的轴突,可产生大的效应,
称为“点燃”效应。
这种“点燃”效应是由于面神经
核的过度应 激性引起的。
面神经外伤或麻痹后的第七颅神经迷走再生常引起异常
的面部运动,其表现与半侧 面肌痉挛相同。
第三节
;原发性睑痉挛临床表现
原发性眼睑痉挛表现为
频繁而不自主地瞬目双眼紧皱双眼睑阵挛性或强直性的闭睑同 时由于眼轮匝肌
长期地、剧烈地痉挛又会导致下列继发性病理改变:⑴ 眉下垂——眉部皮下支
撑组织松弛,脂肪垫与额肌分离。
⑵ 上睑下垂——提上睑肌 腱膜的断离,或提上睑肌与睑板分离。特点:提上睑
肌肌力良好,而上睑皱襞上移,上睑区凹陷。
⑶ 睑裂横径的缩小、外眦向内移位——眼轮匝肌的向心性环形性收缩,外眦韧
带松弛、移 位、断离。
⑷ 眼睑皮肤松弛——由于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皮肤原较松弛,而轮匝肌强烈收< br>缩的影响,使眼睑皮肤更加松弛
原发性睑痉挛临床分级
O
;无痉挛。
Ⅰ ;受外部刺激后,眼睑不自主的瞬目次数明显增多。
Ⅱ ;轻度
;眼睑肌肉的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Ⅲ ;中度
;可见明显的眼睑肌肉的痉挛,伴有轻度功能障碍。
Ⅳ ;重度
;除明显的眼睑肌肉痉挛外,常伴有严重的功能障碍,
影响阅读和驾驶。
第四节
;睑痉挛的治疗
一、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应用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睑痉挛是目前世界上首选的、最快捷、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之一。实际上,肉毒杆菌毒素的临床应用是自
70年代起由
Scott
倡导的。起初
是作为一种斜视手术的替代疗法。
由于 它在一些神经肌肉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安全
有效,较手术更简便易行,近年来被应用于除眼科外的其他肌肉 痉挛性疾病中。
而真正用于治疗睑痉挛及面肌痉挛是由
Frueh
等于
198 4
年首先报告的。中国大
约是在九十年代研制出
A
型肉毒结晶毒素,
并应用于临床的。
经动物实验和临床
实验研究,质量、纯度及药物效果均达到国外同类药品水平 。
⒈肉毒杆菌毒素的生物特性
肉毒杆菌毒素是梭状芽胞杆菌属肉毒杆菌(
Clostridium botulinum,革兰氏阳
性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根据抗原性分为
A
、
B
、< br>C1
、
C2
、
D
、
E
、
F
和
G
等
8
种不
同的毒素。其中三种(
A
、
B
和
E
型)最常见于人类的肉毒中毒。由于
A
型毒素
的菌株 易于保持原来的毒性,
被首先提纯制成稳定的结晶样标准状态,
并应用于
研究及实验领 域,在动物实验中显示了强大的肌肉麻痹作用。
结晶的
A
型肉毒杆菌毒素是 一种高分子量的蛋白质。
以非常低的剂量注射后,
它
能在动物体内能与肌肉迅速而牢固 地结合,
且固定在神经末梢和其它组织的结合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2:1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