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辨治带状疱疹
经方辨治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
“
蛇串疮
”
、
“
火丹
”
、
“
火带疮
”
、
“
缠腰火丹< br>”
等范畴。古籍记载颇多,多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
所致。如《医 宗金鉴》
:
“
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
同,
干者……
属肝心二经风火,
治宜龙胆泻肝汤;
湿者
……
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
腰肋生之,系肝火妄动, 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
”
现
临床辨证,亦常遵循此观点。作者在多年临床 中,研习《伤
寒论》
,遵循六经辨证规律,常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患的治
疗,收到比较 好的效果。对于带状疱疹的辨证论治,作者认
为,仍不出六经轨范。大体而言,如病初起,有寒热,则常
在太阳,或转入少阳,或呈三阳合病,麻黄、桂枝、柴胡剂
诸方主之;亦有太阳病不解,转入阳 明者,热从湿化,湿热
相合,则以茵陈蒿汤主之;甚或下焦蓄血、瘀热互结,少腹
部疼痛甚,大 便难,则可以桃核承气汤攻之,或茵陈蒿汤合
桃核承气汤,湿热瘀结一并攻之;虚人常现太阴证候,如脾
虚便溏,可用理中类;阳虚肢冷,则在少阴,必用四逆汤救
之;又或厥阴血寒,则以当归四逆汤 ,甚或当归四逆加吴茱
萸生姜汤治之。以下略举数例,请教于同道。
一、桂枝加葛根汤方证
胡某某,女,
50
岁 ,
2005
年
7
月
12
日初诊。以发热、
右腰腹部 水疱伴疼痛
1
天来诊。
发热,
体温
38.2
℃,
伴 头痛、
颈背痛。右腰腹起带状成簇水疱,疼痛较剧,头汗出,口不
干,欲呕,稍咽痛,胃纳减, 二便可。舌淡红偏暗,苔薄腻,
脉浮细。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一直服用降糖、降压
药物 ,控制尚可。此太阳中风,故先宜汗解。余并处两方。
先予桂枝加葛根汤以解表:桂枝
10g< br>,白芍
10g
,大枣
10g
,
炙甘草
6g
, 葛根
15g
,生姜
2
片,
1
剂。嘱当晚水煎温服,
覆被以候微汗出。次予栝楼红花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加味:
全栝楼
30g
,红花
7g
,白芍
30g
,甘草
10g
,桔梗
15g
, 苍术
10g
,茯苓
10g
,
1
剂。嘱次日上午水煎服。外用 入地金牛酊
调新癀片外敷。患者当晚
7
时许服药,
10
时体温即降至
37.3
℃,安然入睡。次日恶寒、头痛、颈背痛、欲呕诸症均
消,精神转佳,右腰腹 部水疱疼痛亦减。继以第二方加量予
之:白芍
60g
,甘草
15g
, 全栝楼
40g
,红花
7g
,苍术
15g
,
茯苓15g
,桔梗
30g
,
3
剂。后未再复诊。
10
月份患者携其
女前来看痤疮,问及此事,诉前药尽剂而愈,故未再复诊。
按:带状疱疹初起,若伴发寒热,常现太阳表证。邪在
表者,宜先解表,表解方可清 (攻)里,麻黄汤、桂枝汤、
葛根汤、
青龙汤等方均有适证应用的机会;
亦有太阳病不 解,
而转入少阳者或者呈现三阳合病者,小柴胡汤正是对的之
方。此患者初起发热、恶寒、汗出 、头痛、项背强痛不适,
正如
《伤寒论》
第
14
条所云:
& #8220;
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 #8221;
故予桂枝加
葛根汤一剂以解表,表解而热退痛减。
二、芍药甘草汤方证
黄某某,
男,
47岁。
2006
年
8
月
24
日初诊。
起病
5
天,
右臀至大腿外侧出现大片带状成簇水疱,疼痛剧烈。外院以
西药抗病毒、止痛等治疗,
无明显改善。
口苦不干,
二便可,
舌偏暗,苔中白,脉沉细 。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糖
尿病史。
予芍药甘草汤合瓜红草方加味:
栝楼
60g
,
红花
10g
,
甘草
20g
,白芍
60g
,全虫
7g
,蜈蚣
2
条,苍术
15g
,茯 苓
15g
,桔梗
30g
,
2
剂。外用紫金锭醋调外敷,甘马 醋剂(此
作者验方,以炙甘草
3g
,制马钱子
3g
,白醋
5 0ml
浸泡,
2
小时后蘸液外涂痛处)外涂。两剂后,疼痛减轻,水疱渐干
涸 。前方加牛膝
30g
,全虫加至
9g
。再服
2
剂,疼痛若失 ,
守方
3
剂而愈。
按:
《伤寒论》 第
29
条曰:
“
伤寒脉浮
…… ;
脚挛急
……
若厥愈足温者,
更作
芍药甘 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
可知芍药甘草汤治脚
挛急或腹挛痛,其效如响, 故别名又谓去杖汤,谓药尽即可
弃杖而行,盛赞其功也。瓜红草方(栝楼、红花、甘草)乃
黄古 潭氏治胁痛方(见《医旨绪余》胁痛条下)
。余临床常
以二方合用,酸甘缓急,润燥散结,活血 止痛,治疗带状疱
疹神经痛,收效甚速。临床使用此合方时,宜随证加减,如
本病多夹有湿,故 苍术、茯苓不可或缺,常加之;热甚者加
板蓝根;
湿热者加茵陈或合茵陈蒿汤;
寒湿者 加藿香正气散,
或用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亦宜;阳虚寒者加附子、干姜;
阴虚热者合一贯煎; 头痛加白芷、川芎、蔓荆子;上肢痛加
姜黄;下肢痛加牛膝;痛甚加全虫、蜈蚣等等。另外,案中
桔梗一味,取其止痛之功。古人谓其
“
主胸胁痛如刀
刺
221;
,
《本草经疏》亦谓:
“
伤寒邪结胸胁,则
痛 如刀刺,
(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则邪解而气和,
诸证自退矣。
”
可知桔梗性味辛、苦,具有散邪解毒
通利之功,凡邪结胸胁之痛,皆可用之取效。余常在带状疱
疹辨证方药中,加桔梗一味,确有效验。
三、四逆汤方证
李某某,女,
49
岁,初诊
2006
年
8
月
14
日。
40
天前
左腰腹部出现红斑疹、水疱,疼痛不显。外院诊断:带状疱
疹。经中西药治疗后皮疹消退。但
20
天前原皮疹处出现疼
痛,
并逐渐加重。
外院给予止痛、
营养神经 等西药治疗未效。
现疼痛甚,平素易疲劳、怕冷,汗出,形体偏胖,胃纳欠佳,
二便尚可。舌淡 红,苔薄润,脉沉细。予四逆汤合栝楼红花
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加减:
全栝楼
40g
,
红花
10g
,
白芍
60g
,
苍术
15g
,茯苓
15g
,熟附子
15g
,桔梗
20g
,全虫
6g
,蜈蚣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10:2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859.html
-
上一篇:治疗带状疱疹中药方有哪些
下一篇:针刺拔罐和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