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9:44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虚火的症状)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朱晓晓心电资讯

昨天


如何快速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的心电资料?

点我、点我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心电与循环

由浙 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制订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
图诊断书写规范 》(试用版),下称《规范》,以二级以上医院成人
12
导联同步记
录数字化常规心 电图为标准,从心电图波形和节律两方面进行规范。供全省心电学专
业人员参考,并为浙江省心电图质控 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1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1.1
正常心电图基本参数


1
)必须保证心电图的波形及参数都正确无 误,若计算机自动测量参数有偏差,应
予以纠正。


2
)统一使用 计算机测量单位,时间为
ms
,振幅为
mV



3
)正常
QRS
心电轴在
-30
°~
+90
°。


4< br>)窦性
P-P
间期互差<
160ms


1.2 QRS
心电轴偏移


1

QRS
心电轴左偏
-30
°~
-90
°,Ⅰ
QRS
主波向上,Ⅲ
QRS
主波向下。


2

QRS
心电轴右偏

+90
°~

+180
°,Ⅰ
QRS
主波向下,Ⅲ
QRS
主波向上。


3

QRS
心电轴极度右偏

+180
°~
+27 0
°

-90
°~
-180
°)

QRS



QRS

波均向下(
S

S

S
Ⅲ现象:Ⅰ、Ⅱ、Ⅲ

R/S
均<
1
)。

1.3
心脏转位


1
)逆钟向转位:
V1

V3 R/S
均≥
1
。(
2
)顺钟向转位:
V5

V6 R/S
均≤
1


1.4 QRS
波群低电压


1
)肢体导联:各肢体导联
QRS
电压绝对值<
0.5m V



2
)胸导联:各胸导联
QRS
电压绝对 值<
1.0mV



3
)左胸导联:
V5

V6 QRS
电压绝对值<
1.0mV



4
)全导联 :符合上述(
1
)、(
2
)两条标准。

1.5

P-R
间期


1
)只要有
1
个导联的
P-R
间期达到
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2

P-R
间期<
120ms

QRS
形态异常,应分别诊断。例:短
P-R
间期,完全性
右束支传导阻滞。

1.6 ST
段改变

1.6.1
确定等电位线

计算机自动测量时,等电位以
QRS
波群起点为基准点,以此点做整张心电图波形的
基准线,此线作为等电位线。

作人工判读时:


1
)通常以
TP
段作为基准线。


2
)心率快时,如
TP
段不明显,则以
PR
段作为基准线。


3
)若基线不稳,
TP
段不明 显时,则以两个相邻
QRS
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基
准线。

1.6.2 ST
段的测量

应从
J
点后
60< br>~
80ms
处作一水平线,
根据此基准线确定有无
ST
段移位 。
ST
段抬高
时应自基线上缘测量至
ST
段上缘,
ST
段压低时应从基线下缘测量至
ST
段下缘。

1.6.3 ST
段抬高

应描述
ST
段抬高的导联、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 上型、上斜型(伴
J
点抬高)、
下斜型、单向曲线型、巨
R
型、墓 碑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正常人
ST
段抬高:
在肢体导联≤
0.1mV

V1

V3

0.3mV

V4

V6

0.1mV



1
)以
J
点上移为特征的
ST
段抬高若无明确病因时可提示心室早复极波。例:窦
性心律,前侧壁导联
J
点上移型
ST
段抬高,提示心室早复极波。


2
)如
ST
段呈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墓碑型、巨
R
型抬高,可诊断为“
XX

导联
ST
段呈
XXX
型抬高(建议不用损伤型),请结合临床”,以判断
ST
段临床意
义。

1.6.4 ST
段压低

应描述
ST
段压低的导联、形态及幅度。


1

ST
段压低的各种类型以
R
波垂直线与
ST
段延长段的夹 角计算:>
90
°为下斜
型,等于
90
°为水平型,<
90
°为上斜型。


2

建议
ST
段的压低 不作定性解释,
可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参考意见。
建议用水平型、
下斜型、上斜型等,不 作缺血型、近似缺血型描述。例:下壁导联
ST
段呈水平型压

0.1mV< br>。

1.6.5 ST
段延长、缩短


ST
段时间≥
160ms
时,称为
ST
段延长;当
ST
段时间<
50ms
时,称为
ST
段缩
短。

1.7 T
波改变

1.7.1
正常
T
波的形态


1
)以
R
波为主的导联
T
波应直立,其顶端圆滑不高耸,前肢上升缓慢,后肢下降
较陡,振幅≥同导联
R
波的
1/10



2
)下壁导联
QRS
波群以
R
波为主时,如Ⅱ
T
波正常,Ⅲ

T
波可以低平、双向
或倒置,
aVF T
波可以低平,但不能倒置。


3

V1

V2

T
波如为直立,其后
V3

V6
T
波不能出现倒置;
V1

V2
T
波如
倒置且倒置深度递减,
V3T
波可低平,
V4 ~V6T
波均不能出现低平、倒置。

1.7.2
如果
T
波形态不符合以上特征及变化规律,均视为
T
波改变。

1.7.3
T
波高尖,基底部窄,对称,呈帐篷样,应结合病史,提示符合高钾血症心电
图表现。

1.7.4
T
波高耸对称,伴
Q-T
间期延长,且同时伴有胸痛者,应结合临床,提示符
合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7.5
测量
T
波的高度或倒置的深度时,应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1.8 Q-T
间期

1.8.1 T
波的终点应以
T
波下降肢的延 长线与等电位线交接点计算。
测量
Q-T
间期时,
应自
QRS 波群的起点至
T
波的终点,不包含
U
波。如
T
波、U
波融合,无法区分
T
波终点时,建议描述为
Q-T

U
)间期。

1.8.2
Q-T
间期与心率有关,
Q-T
间期延长应标注正 常
Q-T
间期的上限值。使用校
正后的
Q-T
间期,即
Q- TC

Q-TC
校正公式(
bazett
公式):
Q-T/

R-R
(即心
室率
60

/min
时的
Q-T
间期)

1.9 U


1.9.1
正常
U
波应与正常
T
波方向一致,
小于同导联
T
波的
1/2

(或)

0.25mV

如同导联
T
波直立,
U
波倒置为异常。

1.9.2
U
波明显增高,伴
T
波低平、
Q-T
间期延长及
T
波、
U
波融合时,应结合临
床,提示或符合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

1.10
房室肥大

1.10.1
左心房扩大


1

具有引起左心房扩大的病因。

2

P
波时限≥
120ms

双峰间距≥
40ms

Pt fV1

-0.04mm
·
s
,不作二尖瓣型
P
波 的诊断,可作
P
波增宽、双峰等描述性诊断,例:
P
波增宽,提示左心房扩大 。

1.10.2
左心室肥大


1
)具有引起左心室肥大的病因。


2
QRS
时限略增宽(
100

120ms
)。


3

QRS
心电轴左偏(
+30
°~
-30
°)。


4
)符合左心室肥大的标准越多,诊断准确率越高。


5

在没有相关病史时
RV5

RV6

2.5mV

RV5+ SV1


4.0mV

女性≥
3.5mV


R
Ⅰ+
S
Ⅲ≥
2.5mV
时,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在诊断为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高电
压时应 加注电压测值。


6
)如同时出现
ST
段、
T
波改变时建议诊断为伴
ST
段、
T
波改变,不直接诊断伴
劳 损。

1.10.3
右心房扩大


1
)具有引起右心房扩大的病因。


2
)肢体 导联
P
波振幅≥
0.25mV
,胸导联
P
波振幅≥
0.15mV



3
)肢体导联
QRS
波群低电压时,
P
波振幅>同导联
1/2R
,不作肺型
P
波诊断,
可作
P
波高尖描述性诊断。例:
P
波高尖,提示右心房扩大。

1.10.4
右心室肥大


1
)具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病因。


2
)具有心电图的相关特征:



V1

R
型、
Rs
型、
qR
型、
rsR< br>′型(
R
′波不粗钝),
RV1

1.0mV

RV1+SV5

1.5mV




顺钟向转位合并
QRS
心电轴≥
+110
°;



aVR R/Q

1

R
波振幅≥
0.5mV



3
)右心室肥大时
,
仅出现
V1

V2
T
波倒置不要诊断合并
ST
段、
T
波改变,只
有同时合并其它导联
ST
段压低、
T
波改变时方作诊断。


4
)单纯顺钟向转位合并
QRS
心电轴右偏,在无确切引起右心 室肥大疾病史时,
如要考虑右心室肥大,应先作描述性诊断,再作提示性诊断。例:窦性心律,
QRS

电轴右偏(
+115
°),顺钟向转位,提示右心室肥大。

1.10.5
双心室肥大可出现正常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以实际心电图表现进行诊断。

1.11
心肌梗死(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时,应进行
18
导联心电图检查)

1.11.1
心肌梗死的分期经典的分期方法:


1
)超急性期
: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心电图表现为
T
波高耸,部分出现
ST
段呈
斜直型抬高。


2
)急性期
:历时数小时至数天,相应导联出现
ST
段抬高及病理性
Q
波。


3
)演变期(亚急性期
):历时数周至数月不等,首先出现
ST
段下降,随后
T

也逐渐下降至倒置,病理性
Q
波持续存在 。


4
)陈旧期
:心肌梗死发生数周至数月后,病理性
Q
波始终存在,
ST
段、
T
波基
本恢复正常,当合并室壁瘤形 成时,
ST
段可持续抬高。近几年临床上推荐采用以下
方法进行分期:


1

急性期

发病
1
个月内。
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
如见
ST
段已下降,

T

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

急性期可分为
3
个亚期:



超急性期(
T
波改变期);



进展期或急性早期;



确定期(
Q
波及非
Q
波期)。

超急性期指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
T< br>波高尖,而尚未出现
ST
段抬高或压低。出现
ST
段抬高或压低则为进 展期。
确定期是指
Q
波出现后或
ST
段演变稳定或恢复到基线后。< br>

2
)亚急性期
:发病
1~3
个月。


3
)陈旧性期:
发病
3
个月后(或根据实际情况)。
1.11.2
心肌梗死的定位

根据病理性
Q
波所在导联定位(建议
ST
段抬高型参照此方法定位):


1
)高侧壁:Ⅰ、
aVL



2
)下壁:Ⅱ、Ⅲ、
aVF



3< br>)前间壁:
V1

V2

V3
);


4
)前壁:(
V2
)、
V3

V4

V5
);


5
)前侧壁:(
V4
)、< br>V5

V6

V7
);


6)正后壁:
V7

V9
。在下壁心肌梗死时,如
V1
出 现
R/S

1

ST
段压低时应加

V7

V9



7
)广泛前壁:
V1

V6
(Ⅰ、
aVL
);< br>

8
)右心室:
V1

V4R

ST
段抬高为标准,不要以
Q
波作为诊断标准,如出现
ST
Ⅲ抬高>
ST
Ⅱ,必须加做右胸导联。

1.11.3
心房梗死

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若出现
PR
段抬高或降低,
P
波增宽畸形并呈动态改变,则提
示有心房梗死。

1.11.4
室壁瘤

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在梗死部位出现
ST
段持续抬高≥
3
个月者,可考虑室壁瘤形
成(需要结合心电图动态变化、心 脏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排除心肌再梗死可能)。
例:窦性心律;
V3

V5
异常
Q
波伴
ST
段弓背抬高
0.2mV

T
波倒置,符合陈旧
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心电图表现。

1.12
右位心


1
)镜像右位心者应在先做一份标准
12
导联心电图后,再做一份右胸导联心电图,
同时将左、右手电极互换,以免遗漏伴 随诊断。右侧导联心电图必须重标导联,并标
明左、右手反接。


2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伴心房反位、房室连接不一致等也可以有类似右位心
的心电图表现,建议先 作描述性诊断,再作右位心样心电图改变诊断。


2
以节律改变(心律失常)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2.1
心律失常诊断书写基本要求

2.1.1
在窦性心律时,出现各种激动起源 异常的心律失常,只要有窦性激动且能
1

1
下传心室,心电图报告中的心 率应以窦性频率计算,当合并其他异位心律失常时应分
别注明窦性及异位节律的频率。
例:窦性心律

70

/min


短阵房性心 动过速

120

/min
)。

2.1.2
窦性心动过速
(>
100

/min


伴窦性心律不齐时,
P-P
间期互差值≥
160ms


2.1.3
窦性心律伴以传导阻滞形式存在时,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算,但必须在窦性心律的诊断中填上窦性频率。例:窦性心律(
90

/min
) ,二度Ⅰ型房室
传导阻滞;窦性心律(
84

/min
),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2.1.4
不 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时,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算,但必须在窦
性心律及异位心律的诊断中注 明各自频率。

2.2
激动起源异常

2.2.1
早搏


1
)频发:
10s
心电图中≥
3
次早搏;


2
)成对:早搏连续
2
次出现;


3
)二、三联律:心电图中出现≥
3
组可诊断;


4
)房性早搏未下传的诊断统一书写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 br>5
)早搏出现在两个窦性搏动之间,无代偿间歇,诊断应书写为:间位性早搏;


6
)早搏伴有反复搏动的以早搏的起源点命名,如房性早搏伴反复搏动、室性早搏
伴反复搏动等;


7
)窦性早搏:当窦性节律匀齐时出现提早的窦性激动, 其后呈等周期代偿间歇,
可以诊断为窦性早搏,若存在窦性节律不齐时,则窦性早搏不予诊断。

2.2.2
心动过速


1
)异位激动连续出现≥
3
个心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9:4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761.html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