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妇科学复习题
2012205160
1
、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特点、诊断辩证规律和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
一 门临床学科。
2
、
《内径》记载了第一个治疗血枯经闭、调经种子药方:四乌贼骨一藘茹丸。
3
、
现存最早的产科专著《胎产书》
。
4
、
晋代王叔和著成《脉经》
,其中在妇科方面,提出了“居经”
、
“避年”之说。
5
、
唐代妇产科发展的重要 特征,是出现了我国现存理论较完备的产科专著,即昝殷著的《产宝》
。
6
、
宋代在妇产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陈自明和他的著作《妇人大全良方》
。
7
、
明代张介宾所著《景岳全书》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
”
8
、
傅山著《傅青主女科》
,书中辩证以肝、脾、肾三脏立论。
9
、
阴户,又名“四边”
。指女性阴蒂、大小阴唇、阴唇系带及阴道前庭的部位。
10
、
玉门,
又名
“龙门”
、
“胞门”
,相当于外生殖器的阴道口及处女膜的部位。
“已产属胞门,未产属龙门,
未嫁女属玉 门。
”
11
、
阴户、玉门是生育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关口,也是“合阴阳”的出入口。
12
、
阴道,又名子肠。解剖位置与西医学一致。
13
、
子门,又名子户。指子宫颈口部位。
14
、
阴道是娩出胎儿、排出月经、带下、恶露的通道,是合阴阳,禁闭子 精,防御外邪的处所;子门则是
“主定月水,生子之道”
,即主持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关口。
15
、
胞宫,又名女子胞、子处、子宫、子脏、血室、胞室等。 它行经、蓄经,育胎、分娩,藏泻分明,各
依其时。
16
、
冲、任、督、带四脉的生理特点:
(
1
)属经络范畴,而有经络形象。
(
2
)有湖泽、海洋一样的功能。
(
3
)四脉是相互连通的。
(
4
)流蓄于四脉的气血不再逆流于十二正经。
17
、
冲、任、督三脉同起于胞中。
18
、
任脉与肝、脾、肾 三经分别交会于“曲骨”
、
“中极”
、
“关元”
,取三经之精血以为 养。
19
、
肾与胞宫在经络上的联系:
“胞络者,系于肾。
”
20
、
肝与胞宫在经络上的联系:肝经与任脉交会于“曲骨”
;又 与督脉交会于“百会”
;与冲脉交会于“三
阴交”
。
21
、
肝与胞宫在功能上的联系:肝对胞宫的生理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2
、
脾与胞宫在经络上的联系:脾经与任脉交会于“中极”
;又 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
”
23
、
脾与胞宫在功能上的联系:脾所生所统之血,直接为胞宫的行经、胎孕提供物质基础。
24
、
心与胞宫在经络上的联系:
“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
25
、
心与胞宫在功能上的联系:
心主神明和血脉,
统辖 一身上下。
因此胞宫的行经、
胎孕的功能正常与否,
和心的功能有直接联系。
1
26
、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27
、
(
1
)并月:月经惯常二月一至。
(
2
)居经或季经:月经 惯常三月一至。
(
3
)避年:月经惯常一年一
行。
(
4)暗经:终身不行经而能受孕。
28
、
月经的产生机制:< br>(
1
)肾气盛:肾藏精,主生殖。肾气盛起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
2< br>)天癸至:天癸是
促成月经产生的重要物质,对冲任二脉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
3
)任通冲盛:
“任脉通”是天癸达
于任脉,
则任脉在天癸的作用下,所司精、
血、
津、
液旺盛充沛。
“太冲脉盛”
即天癸通并于冲脉 ,
冲脉在天癸的作用下,广聚脏腑之血,使血海盛满。
(
4
)血溢胞宫、月经 来潮:
“血海满盈,满而
自溢。
”
(
5
)与月经产生机制有 关的因素:
A
:督脉调节,带脉约束;
B
:气血是化生月经的基本物
质;
C
:脏腑为气血之源,气血来源于脏腑。
29
、
< br>寒邪伤人的病因:若感受寒邪、冒雨涉水、过食生冷,则血为寒凝,血行不畅,胞脉阻滞,可出现月
经后期、痛经、闭经、癥瘕等。若机体阳气不足,寒自内生,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胞宫的
功能, 可出现痛经、带下病、妊娠腹痛、宫寒不孕等。
30
、
热邪伤人 的病因:无论实热、虚热都可损伤冲任经脉,迫血妄行,出现月经先期、崩漏、经行吐
衄、
胎漏 、胎动不安、恶露不绝、产后发热等。
31
、
湿邪伤人的病因: 湿邪重浊趋下,下注冲任,代脉失约,可致带下病、阴痒、不孕症等;若在孕期,
受胎气影响可致妊娠呕 吐、妊娠水肿等。
32
、
内伤七情中,以怒、思、恐对妇科病证影响较显著。
33
、
妇产科疾病的病理机转,可以概括为三个大的方面:(
1
)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
2
)气血失
调影响冲任为病;(
3
)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 br>
34
、
肾脏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
1
)肾气 虚:肾气,乃肾经所化之气,概括肾的功能活动。若肾气不
足,则冲任不固:系胞无力,可致子宫脱垂; 胎失所系,可致胎动不安;封藏失职,可致崩漏;
血海失司,蓄溢失常,可致月经先后无定期;不能摄精 成孕,可致不孕。(
2
)肾阴虚:肾阴,指
肾所藏之阴精,肾气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所谓肾精足则肾气盛。若肾阴亏损,则精亏血少冲任
血虚:血海不按时满,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 经;胞脉失养,可致经短前后诸证;胎失所
养,可致胎动不安;不能凝经成孕,可致不孕。若肾阴亏损, 阴虚内热,热伏冲任,迫血妄行,
则致月经先期、崩漏等。(
3
)肾阳虚:肾阳即命门 之火,是机体温煦气化的源动力,是肾气虚的
进一步发展。若肾阳不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可致 痛经、妊娠腹痛、胎动不安、不孕等;
胞脉虚寒,血行迟滞,可致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甚至血海不满而 致闭经。经期血气下注冲任,
命火愈衰,可致经行泄泻;气化失常,湿浊下注冲任,带脉失约,可致带下 病;孕期冲任养胎,
胎阻气机,湿浊泛溢皮肤,可致妊娠肿胀等病。
35
、
肝脏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
(
1
)肝气 郁结(
2
)肝郁化热(
3
)肝经湿热(
4
)肝气犯胃(5
)肝阳偏
亢
36
、
脾脏功能失常影响冲 任为病:
(
1
)脾气不足(
2
)脾虚血少(
3
)脾 阳不振
2
37
、
气失调影响冲 任为病:
(
1
)气虚(
2
)气滞(
3
)气逆(4
)气寒(
5
)气热
38
、
血失 调影响冲任为病:
(
1
)血虚(
2
)血瘀(
3
)血 热(
4
)血寒(
5
)出血
39
、
气血同病影响冲任为病:
(
1
)气血虚弱(
2
)气滞血瘀
40
、
月经病的治疗原则:治本调经。
41
、
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
7
~
10
天,经期正常,连续
2
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先期”
,亦称
“经期 超前”
,
“先期经行”
、
“经早”
。
42
、
月经先期辨证论治:
(一)气虚证:
(
1
)脾气虚证:治疗原则: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
气汤(
2
)肾气 虚证: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二)血热证:
(
1
)阴虚血< br>热证:治疗原则: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
2
)阳盛血热证:治疗原则:清 热降火,
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
3
)肝郁化热证:治疗原则: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方药:丹栀逍遥散
43
、
崩漏:经血非时而下,或阴道突然大 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断者,称为“崩漏”
。前者称为“崩中”
,
后者称为“漏下”< br>。若经期延长达
2
周以上者,应属崩漏范畴。
44
、
治崩三法:塞流、澄源、复旧。
45
、
崩漏的辨证论治:
(一)肾虚证:
(
1< br>)肾阴虚证:治疗原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方药:左归丸(
2
)
肾阳虚证: 治疗原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方药:大补元煎(二)脾虚证:治疗原则:健脾益
气,固冲止血;方药 :固冲汤(三)血热证:治疗原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清热固经
汤(四)血瘀证:治疗原则: 活血祛瘀,固冲止血;方药:逐瘀止崩汤
46
、
闭经:女子年逾
16
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月经来潮后又中断
6
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
。前者称
原发性闭经,后者称继发性闭经。
47
、
闭经辨证论治:
(一)肾虚证:
(
1
)肾气虚证:治疗原则:补肾益气, 养血调经;方药:大补元煎(
2
)
肾阴虚证:治疗原则:滋肾养阴,养血调经;方药: 左归丸(
3
)肾阳虚证:治疗原则:温肾助阳,
养血调经;
方药:
十 补丸
(二)
脾虚证:
治疗原则:
健脾益气,
养血调经;
方药 :
参苓白术散
(三)
血虚证:治疗原则:补血养血,活血调经;方药:小营煎(四)气 滞血瘀证:治疗原则:行气活
血,祛瘀通经;方药:膈下逐瘀汤(五)寒凝血瘀证:治疗原则:温经散寒 ,活血通经;方药:
温经汤(六)痰湿阻滞证:治疗原则:豁痰除湿,活血通经;方药:丹溪治湿痰方< br>
48
、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 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
“痛经”
。亦称“经行腹痛”
。
49
、
痛经辨证论治:
(一)肾气亏损证:治疗原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方药:调肝汤(二)气血虚弱
证:治疗原则:补 气养血,和中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三)气滞血瘀证:治疗原则:行气活
血,祛瘀止痛;方药:膈下 逐瘀汤(四)寒凝血瘀证:治疗原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方药:
温经汤(五)湿热蕴结证:治疗原则 :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
50
、
经行吐
衄: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称为“经行吐衄”。又称“倒经”、“逆
经”。< br>
3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9:3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720.html
-
上一篇:主诉
下一篇:最新瑶浴话术复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