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学习
时间:
地点:
主讲人:
参加人员:
白蛋白使用
5
大误区
误区一:白蛋白营养价值高,可强身健体
低白蛋白血症只能作为反映机体 炎症程度的指标,而不是营养指标。
是由于系统性炎症反应状态下,血管通透性增强,白蛋白外移,同时
肝脏白蛋白
mRNA
表达被抑制,白蛋白分解增加所致。
用药时机
白蛋白生理性营养作用仅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作为机体内的氮源。
而
氮代谢正常的人应用白蛋白与吃普通高蛋白食品并无差别,
且弊大于
利。
给 白蛋白含量正常的患者输注外源性白蛋白,
反而会抑制机体自
身白蛋白的合成,加速白蛋白的分 解。并使循环负荷加重,可能导致
血钠增高等不良反应。
利用率低
人体仅能利用白蛋白降解生成的氨基酸,而白蛋白的半衰期约为
21d
,所 以当日输入的白蛋白还不能发挥营养作用。且白蛋白的分解
产物氨基酸种类并不全面,缺乏色氨酸等合成 其他蛋白质的氨基酸。
这么看来,
白蛋白的营养价 值可能并没有很多人想象中的那么高。
总
之,营养不良的根本原因是机体氮和热量摄取不足或利 用障碍。
所以,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应提供足量、合理搭配的能量(脂肪乳剂
与葡萄 糖)和营养底物(平衡型氨基酸制剂)。
误区二:白蛋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实际上
,
参与人体免疫机制形成的是球蛋白
,
而不是白蛋白。
而大剂
量输注 白蛋白,
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
反而可能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这是因为白蛋白制剂 中含有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微量内毒素、
血管舒缓素、
微量
α
1-
酸性糖蛋白等。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的免疫
功能产生「干扰」作用。
误区三:白蛋白是补充血容量的首选药物
《美国医院联合会人血白蛋白、 非蛋白胶体及晶体溶液使用指南》
(
UHC
)中提到:对于低血容量的患者,在补充血 容量方面,人血白
蛋白并非首选药物,仅为二线备选药物。
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 在外科病人中,
对于病死率、
并发症发生率
的结局指标,
不同种类的胶体液并 未显示出明显差异,
而烧伤患者输
注白蛋白还可能增加病死率。
误区四:白蛋白应广泛用于危重患者的救治
目前,
并没有证据表明白蛋白的使用,
对于危重患者的救治及改善疾
病的预后方面 具有明显作用。美国
UHC
人血白蛋白临床使用指南指
出:人血白蛋白推荐用于白蛋白水平极低(
<15 g/L
)的危重患者,
若白蛋白水平在
15-20 g/L
,应视患者情况而定。
且急性胰腺炎等患者不适合使用白蛋白。
< br>我国的说明书中也指出,高血压、急性心脏病、正常血容量及高血容
量的心力衰竭、严重贫血及肾 功能不全者为白蛋白的禁忌证。
此外,恶性肿瘤晚期的患者输入白蛋白,还可能会加速肿瘤的增长。
对患者身体的恢 复不仅没有促进作用,
反而会加重肝肾负担,
使病情
恶化。所以白蛋白虽好,也不能滥 用哦!
误区五:白蛋白可能会传播乙肝等传染病
虽然从理论上 来说不能完全否认这种可能性。
但是目前使用的人血白
蛋白是在有稳定剂时,经
60
℃
加温灭活病毒
10
小时。在这种条
件下,
HBV
、
HCV
、
HIV
等病毒均已丧失传染性,且白蛋白无抗原性,
可反复输注。所以,输注白蛋白其实比输注血浆或 全血安全很多。
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
看了那么多误区,那么多禁忌,那么白蛋白到底应该怎么用呢?
白蛋白的适应证
1.
大面积烧伤
24 h
后;
2.
急性创伤性休克;
3.
成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4.
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
5.
低蛋白血症的防治;
6.
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
7.
急性肝功能衰竭伴肝昏迷;
8.
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而对于血浆白蛋白<
25 g/L
的患者,也被视为可以使用白蛋白制剂
的指征。
由于此类患者体内白蛋白,
无 法完成正常的血管内外液体交
换,无法有效地承担药物载体的作用。
此外,在某些急性大量失血(>
40%
血容量)的情况下,由于肝脏无
法及时合成充足的白蛋白,也可考虑应用白蛋白制剂。
用法用量
用法:静滴(宜用备有滤网装置的输血器)或静推,可采用
5%
葡萄
糖液或氯化钠液适当稀释。
滴速:前
15 min
内速度缓慢,逐渐加速至
2 ml/min
,但不超过这
个速度。
用量:
应依据患者临床症状酌情考虑,
一般因严重烧伤或失血所致休
克,可直 接注射本品
5-10 g
,隔
4-6 h
再重复注射一次。
在治疗肾病及肝硬化等慢性疾病导致的白蛋白缺乏时,
可每日注射本
品
5-10 g
,直至水肿消失。
白蛋白剂量公式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6: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479.html
-
上一篇:白蛋白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下一篇:美国《白蛋白临床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