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皮肤科诊疗规范-新-7.9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5:03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风油精的作用和功效)

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2009.04
湿疹(

eczema
)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

杂,一
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

慢性期以苔藓样
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湿疹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中并无湿疹病名,中医文献中有许多病

名指的是
本病,如:湿疮、浸淫疮、血风疮、旋耳疮、肾囊风、脐疮、四弯风、

乳头风等。《诸病
源候论》:“浸淫疮是心家有风热,发于肌肤,初生甚小,先痒

后痛而成疮,汁出浸溃肌
肉,浸淫渐阔,乃遍体。……以其渐渐增长,因名浸淫

也。”表述了湿疹的症状,认为湿
疹有心火而致。

《外科正宗》:“肾囊风乃肝风

湿所成,其患作痒,喜欲热汤,甚者疙
瘩丸麻,破流滋水。

”相当于阴囊湿疹。

《医宗金鉴》:“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
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入腠

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

”祖国医
学多认为湿疹病因不外湿热

风三者,湿,脾主之。热,心主火,心经有火,血热内生。
风,或因血虚生风,

或因外受风邪。

一、

临床表现

1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

漫全
身,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

丘疹、丘疱疹,
严重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自觉剧烈瘙痒。

2
、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表现为红肿

及渗出减
轻,仍有丘疹极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

润,仍自觉瘙痒剧
烈。

3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



慢性化。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

发生,表现
为皮肤浸润性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

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
样变、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瘙痒剧烈。

二、诊断要点

本病急性期多性形、对称性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的特点,慢

性期苔藓
样变皮损等特征。

三、治疗

1


中医辨证论治


1
)、湿热蕴肤: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无休,

抓破渗
液流脂水,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

薄白或黄,脉滑
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丹皮、赤芍、车前子、泽泻、白鲜皮、地肤

子、生甘



2
)脾虚湿蕴: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

见鳞屑,
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猪苓、茯苓、炒苍术、炒白术、炒薏米、车前子、泽泻、陈皮、白鲜皮、

炙甘草


3
)血虚风燥: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瘙痒

难忍,遇


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

脉弦细。

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小胡麻、白鲜皮、萆

薢、茯苓、乌梢蛇、蛇

床子、生
甘草

2


中医外治法

急性者:滋水较多时用中药煎汤待冷湿敷,鲜者为佳;滋水少时用青黛散

麻油调
搽。亚急性者用三黄洗剂或青黛膏外搽。慢性者用青黛膏外搽。

3


西医治疗


1
)内用药:抗组胺药:现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等钙剂:

10%
葡萄糖酸钙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维生素

C


硫代硫酸钠:

10%
硫代硫酸钠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


2
)外用药:无渗液或渗液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

渗出多者可用

3%
硼酸液

湿敷,
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湿疮
(
湿疹
)
年度
(
2009.04


2010.04
)
分析总结

我科自

2009


04
月至

2010


4
月间,共收治湿疮患者

118
人,全部为

门诊患者,诊断准确率

100%
,中医药治疗率

95%
,症状好转率

87%
,平均疗

程为

35
天,平均费用

300
余元,根据全年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治疗湿疮

的疗效尚
可,对于慢性湿疮的治疗,考虑到久病必瘀,在血虚风燥型中加用活

血药予养血活血,
祛风止痒后,疗效有所改善。现我科在口服药方面积累了一

定经验,下一步需要在中药
外用药方面进一步努力探索。


湿疮(湿疹)的第一次优化诊疗方案

2010.04
定义:湿疹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

一般认为
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

性期以苔藓样变为
主,易反复发作。

一、

临床表现

1
、急性湿疹:好发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

漫全身,
常对称分布。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

丘疹、丘疱疹,严重
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自觉剧烈瘙痒。

2
、亚急性湿疹:常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治疗不当迁延而来,表现为红肿

及渗出减
轻,仍有丘疹极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

润,仍自觉瘙痒剧
烈。

3
、慢性湿疹:多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一开始即表现为

慢性化。
好发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

发生,表现为皮肤浸
润性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

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色
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瘙痒剧烈。

二、诊断要点

本病急性期多形性、对称性皮损,有渗出倾向、瘙痒剧烈的特点,反

复发作,慢性期苔藓样变皮损等特征。

三、治疗

1


中医辨证论治


1
)、湿热浸淫证:湿热浸淫证:发病快,病程短,皮损潮红,丘疱、丘

疱疹水疱、糜烂、渗液,灼热瘙痒,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

便短赤,
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茵陈、白鲜皮、煅龙骨、煅

牡蛎、生
甘草


2
)脾虚湿蕴证:发病较缓,皮损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

可见鳞
屑,伴纳少,腹胀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猪苓、茯苓、炒苍术、炒白术、炒薏米、车前子、泽泻、茵
陈、萆

薢、陈

皮、白鲜皮、地肤子、厚朴、煅龙骨、炙甘草


3
)血虚风燥证: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或皮损粗糙肥厚,瘙痒

难忍,遇
热或肥皂水后瘙痒加重,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

脉弦细。

治法:养血活血,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当归、白芍、鸡血藤、小胡麻、白鲜皮、萆

薢、茯苓、乌梢蛇、蛇

床子、生
甘草、乌蛇、蝉蜕、防风、何首乌、红花

2.

中医外治法

中药湿敷:多见于急性者,多用中药马齿苋、

黄柏等溶液湿敷,

鲜者为佳;

滋水
少时用青黛散麻油调搽。亚急性者用三黄洗剂或青黛膏外搽。慢性者用青

黛膏外搽。

2


西医治疗


1
)内用药:抗组胺药:现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等钙剂:

10%
葡萄糖酸钙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维生素

C


硫代硫酸钠:



10%
硫代硫酸钠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


2
)外用药:无渗液或渗液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

渗出多者可用

3%
硼酸液

湿敷,
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湿疮(湿疹)年度


2010.04-2011.04


分析总结

我科从

2010


4
月至

2011


4
月间,共收治湿疮患者

108
人,全部为


诊患者,诊断准确率

100%
,中医药治疗率

97%
,症状好转率

88%
,平均疗

程为

33
天,平均费用

400
余元,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

4
个皮肤

科病种诊疗
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和临床疗效观察,逐步优化了诊疗方案:

具体表现在(

1
)原
诊疗方案分为湿热浸淫证、脾虚湿蕴证、血虚风燥证,现仍

然用这个分型,但调整了部
分方药。



2
)疾病诊断方面增加了症候诊断,使得

辨证方面更加准确。


3
)治疗
方面增加了中药外敷和中药熏蒸治疗,进一步提

高了疗效。具体可见

“湿疹第二次优
化诊疗方案(

2011.04
)”


湿疮(湿疹)的第二次优化诊疗方案

2011.04
一.病名:湿疮是指皮损多种,形态各异,总有瘙痒糜烂流滋结痂症候的

皮肤疾
患。湿疹是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

一般认为与变态反
应有关。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

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
发作。

二、诊断

(一)中医诊断标准

:
1.

急性湿疮

皮损呈多形性。常表现为潮红、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起病急,自觉灼热,剧烈瘙痒。

皮损常对称发布,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等处多见。可泛发全身。

可发展成
亚急性或慢性湿疹,时轻时重,反复不愈。

2
、亚急性湿疮

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

较暗红。
亦可见轻度浸润,瘙痒剧烈。

3
、慢性湿疮

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境界清楚,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

样变,颜
色褐红或褐色,常伴有丘疱疹、痂皮、抓痕。倾向浸润变化,常反复

发作,时轻时重,有阵发性瘙痒。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皮损形态有多性形,有渗出倾向。

2.

皮损常对称发布。

3.
反复发作,慢性倾向。

4.

瘙痒剧烈。

三、治疗方案

(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
)、湿热浸淫证:皮肤潮红、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液;自觉灼

热瘙
痒,可伴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栀子、黄芩、生地、车前子、泽泻、当归、生甘草

加减:出现脓疱,加银花、连翘;出现发热加大青叶;出现大便干结,加

大黄;若瘙痒甚
加苦参、地肤子。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等。


2
)脾虚湿蕴证:皮损色淡或褐,红斑、丘疹、丘庖疹、少量渗液或皮肤

肥厚、粗
糙;自觉瘙痒,伴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腻,脉濡或滑。

治法:健脾利湿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

苍术、厚朴、陈皮、猪苓、泽泻、茯苓、炒白术、滑石、防
风、栀子、甘草。

加减:滋水过多者,加苦参;胃呆纳差,加藿香、佩兰以芳香化湿;湿
蕴化

热者,加黄芩、连翘。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湿毒清胶囊等。


3
)血虚风燥证:皮肤粗糙肥厚,鳞屑,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瘙痒难忍,

自觉
阵发性瘙痒,夜间加重,可伴心烦失眠,舌淡红,脉弦细。



治法:养血祛风

方药:四物消风饮加减

生地、当归、赤芍、荆芥、薄荷、蝉蜕、柴胡、川芎、黄
芩、生甘草。

加减:瘙痒剧烈,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牡蛎;皮肤粗糙肥厚严重者,

加丹参、何首乌。

中成药:润燥止痒胶囊、乌蛇止痒丸。


二)中药注射液

可选用复方甘草注射液等。


三)中医外治法

1.
中药湿敷:多用于急性湿疮,多用中药马齿苋、黄柏等溶液湿敷。

2.
中药外洗:多用于亚急性湿疮及急性湿疮无明显渗出,可选用

三黄洗剂等。

3.

中药软膏外敷:多用于慢性湿疮,可选用冰黄肤乐软膏

(四)

.
西医治疗


1
)内用药:抗组胺药:现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

等钙剂:

10%
葡萄糖酸钙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维生素

C


硫代硫酸钠:

10%
硫代硫酸钠

10ml
静脉注射,日一次,

10
次为一疗程。


2
)外用药:无渗液或渗液不多者可用氧化锌油,

渗出多者可用

3%
硼酸液

湿敷,
渗出减少后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继发感染者可加用抗生素。

(五)

.
护理

1
)宜清淡饮食

,忌食辛辣腥发动风之物。


2
)注意皮肤的清洁、干燥,勿过度抓

掻。


3
)消除患者的急躁、悲观、抑郁和焦虑心理,避免精神紧张,增强治疗

的信心。

四、疗效评价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症状消失,积分值减少》
95%




显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

95%

积分值减少》
70%


有效:皮损部< br>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
70%

积分值减少》
30%

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症状末
减轻或反而加重,积分值减少不足

30%


白疕(银屑病)诊疗方案

2009.04
银屑病(

psoriasis
)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

鳞屑
性红斑,多发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多缓解。

祖国医学称之为“白

疕”“松皮癣”等,《医宗金鉴》:“白

疕之形如疹疥,


白而痒多不快。固由风邪客肌肤,亦有血燥难荣外。

”“此证俗名蛇虱,生子

皮肤,形
如疹疥,色白而痒,骚起白皮” 《外科证治全书》记载:

“皮肤燥痒,

起如疹疥而色
白,骚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血出痛楚” 。阐述了本病的临

床表现及病因病机。

一、临床表现

1
、寻常型银屑病

此型最多见,多急性起病

多发于青壮年,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好发于

头皮、
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可仅局限于某一部位者。典型皮损为

粟粒至绿豆大红色
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

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
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

色半透明薄膜

(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
出现点状出血


Auspitz
征)。白色鳞屑、

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
损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

地图状、蛎壳状。发生于头皮者,呈束状。指(趾)
甲受累,可见甲板上出现

顶针样点状凹陷、纵嵴、横沟、游离端与甲床剥离以及浑浊肥厚
等。本病亦可

累及粘膜,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
屑,

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临床上可分三期,

进行
期、静止期、消退期。本病多呈慢性病程,可持续十余年或数十年,甚至

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季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2
、关节型银屑病



关节炎症多发于寻常银屑病之后,

或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

偶可见关节炎

症出
现于寻常型银屑病之前者。可同时侵犯大小关节,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

节受累多见。
关节炎症状一般与皮肤症状同时减轻或加重,临床表现类似风湿

性关节炎,为远端指
(趾)间关节及脊柱受累,发生骶髂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

炎。慢性病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

常因在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引起,

亦有因长

期大量
内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

消退过程肿可出
现红皮病改变,

少数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来,

极少数患者

(儿

童多见)初次发病即
可为本型。多见于成年人,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

肿胀并伴有大量糠状鳞屑,其
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

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4
、脓疱型银屑病

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
)局限性银屑病:皮损局限于手掌
及足趾,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

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中部及内
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

础上的小脓疱,

1-2
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
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

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常受累,可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嵴、
甲浑浊、甲剥

离及甲下积脓等。


2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正

常皮肤上
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

常密集分布,可融
合形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

感。常伴有全身症状,出现
寒战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可有钩状舌,指、趾

甲可肥厚浑浊,一般

1-2
周后脓疱干
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

性发作,患者可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二、诊断要点

寻常型:基本损害为红色的丘疹或斑块,上为多层银白色鳞屑,去屑
后有

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甲板受累可出现点状凹陷和甲下油滴样斑点及变形或




损。关节病型:除皮损外,以指趾小关节为多,关节受累不对称,多数发作

与皮损活动
期一致,

严重可致畸形。

X
线示骨关节的破坏与增生同时存在。

脓疱

型:皮疹为成批
出现的脓疱,自行干涸呈片状黄色痂皮脱落,反复发疹,发热

的全身症状与皮损发作平
行。红皮病型:寻常型与脓疱病型银屑病转变为红皮

病型,全身皮肤潮红,大量脱屑,
伴有甲的变形脱落。

三、治疗

1
、中医辨证论治


1
)血热内蕴:皮损多呈点滴状,发展迅速,颜色鲜红,层层鳞屑,瘙痒

剧烈,抓
之有点状出血,伴口干咽燥,咽喉疼痛,心烦易怒,大便干燥,小便

黄赤,舌质红,苔
薄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生地、赤芍、丹皮、舌草、菊花、苦参、白鲜皮、公
英、生甘草


2
)血虚风燥:病程较久,皮疹多呈斑片状,颜色淡红、鳞屑减少、干燥

皲裂,自
觉瘙痒,伴口干咽燥,舌质淡红,苔少,脉沉细。

治法:养血滋阴,润肤熄风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

生地、熟地、当归、赤芍、白芍、红花、鸡血藤、小胡麻、玉竹、白鲜皮、

炙僵
蚕、生甘草


3
)气滞血瘀:皮损反复不愈,皮疹多呈斑块状,鳞屑较厚,颜色暗红,

舌质紫暗
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缓。

治法:活血化瘀,解毒通络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桃仁、红花、丹参、炒三棱、炒莪术、益母草、槐花、生牡
蛎、蝉衣、舌

草、生甘草


4
)湿毒蕴阻:皮损多发生在腋窝、腹股沟等皱褶部位,红斑糜烂,痂屑

粘厚,
瘙痒剧烈,或掌跖红斑、脓疱、脱皮、或伴关节酸痛、肿胀、下肢沉重,

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络

方药:萆

薢渗湿汤加减

萆薢、苍术、黄柏、公英、生薏苡仁、土茯苓、泽泻、泽
兰、丹参、路路

通、生甘草


5
)火毒炽盛:全身皮肤潮红、肿胀、灼热痒痛,大量脱皮,或有密集小

脓疱,
伴壮热,口渴,头痛,畏寒,大便干燥,小便黄赤,舌红绛,苔黄腻,

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生地、赤芍、丹皮、石膏、知母、银花、连翘、栀子、黄芩、紫草、地丁、

生甘草

2


中医外治法

可以用中药药渣煎汤药浴。

3


西医治疗


1
)内用药: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维

A
酸类:阿维

A
酯。

维生素
制剂:维生素

A
、维生素

B12
等。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用于寻常性

银屑病,主要
用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急性关节病型银屑病、和泛发性脓疱型银

屑病。抗生素:主要用
于急性点滴状银屑病伴有咽部链球菌感染者。免疫调节

剂:如转移因子或胸腺肽等。


2
)外用药:角质促成剂或剥脱剂:

5%-10%
水杨酸软膏或煤焦油软膏等。

糖皮
质激素:主要用于顽固性皮损。维生素

D3
衍生物:如钙泊三醇。维

A


类软膏:可


用于治疗轻、中度银屑病。


白疕
(
银屑病
)
年度
(
2009.04


2010.04
)
分析总结

我科自

2009


4
月至

2010


4
月间,共收治银屑病患者

75
人,全部为

门诊患者,诊断准确率

100%
,中医药治疗率

91%
,症状好转率

83%
,平均疗

程为

58
天,平均费用近

800
元,根据全年的临床疗效观察,银屑病为复发性

顽固性皮肤病,现病因仍然不清,很多病人到秋末冬初复发,下一步可以考虑

是否可以预防性的提早治疗;同时对于血热内蕴及火毒炽盛型等阳证明显的银

屑病,在给予大量的清热解毒药后易伤脾胃,故应在用药时加用陈皮、山药、

白术等

健脾护胃之药。


白疕(银屑病)第一次优化诊疗方案

2010.04
定义: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鳞屑性

红斑,多
发于青壮年,春冬季节易复发或加重,而夏秋季节多缓解。

一、临床表现

1
、寻常型银屑病

此型最多见,多急性起病

多发于青壮年,

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好发于


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可仅局限于某一部位者。典型皮损为

粟粒至绿豆
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

红晕,浸润显著,表
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

色半透明薄膜

(薄膜现象),
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


Auspitz
征)。白色鳞屑、

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
临床特征。皮损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

地图状、蛎壳状。发生于头皮者,呈
束状。指(趾)甲受累,可见甲板上出现

顶针样点状凹陷、纵嵴、横沟、游离端与甲床
剥离以及浑浊肥厚等。本病亦可

累及粘膜,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龟头为边缘清
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

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临
床上可分三期,

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本病多呈慢性病程,可持续十余年或数十
年,甚至

终生迁延不愈。常冬季复发或加重,春夏季减轻或消失,亦有与此相反者。

2
、关节型银屑病

关节炎症多发于寻常银屑病之后,

或与红皮病型银屑病并发。

偶可见关节炎

症出
现于寻常型银屑病之前者。可同时侵犯大小关节,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

节受累多见。
关节炎症状一般与皮肤症状同时减轻或加重,临床表现类似风湿

性关节炎,为远端指
(趾)间关节及脊柱受累,发生骶髂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

炎。慢性病程。



3
、红皮病型银屑病

常因在银屑病急性进行期应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引起,

亦有因长

期大量
内服或外用皮质类固醇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所致,脓疱型银屑病在脓疱

消退过程肿可出
现红皮病改变,

少数由寻常型银屑病发展而来,

极少数患者

(儿

童多见)初次发病即
可为本型。多见于成年人,表现为全身弥漫性潮红。浸润

肿胀并伴有大量糠状鳞屑,其
间可有片状正常皮肤(皮岛)

,可伴有全身症状如

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

4


脓疱型银屑病

分为泛发性和局限性两型


1
)局限性银屑病:皮损局限于手
掌及足趾,对称分布,掌部好发于大小< br>
鱼际,可扩展到掌心、手背和手指,跖中部及内
侧。皮损为成批发生在红斑基

础上的小脓疱,

1-2
周后脓疱破裂、结痂、脱屑,新脓疱
又可在鳞屑下出现,时

轻时重,经久不愈。甲常受累,可出现点状凹陷、横沟、纵嵴、
甲浑浊、甲剥

离及甲下积脓等。


2
)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常急性发病,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或无皮损的正

常皮肤上
迅速出现针尖至粟粒大小、淡黄色或黄白色的浅在性无菌性小脓疱,

常密集分布,可融
合形成片状脓湖,皮损可迅速发展至全身,伴有肿胀和疼痛

感。常伴有全身症状,出现
寒战高热,呈弛张热型。患者可有钩状舌,指、趾

甲可肥厚浑浊,一般

1-2
周后脓疱干
燥结痂,病情自然缓解、但可反复呈周期

性发作,患者可继发感染,全身衰竭而死亡。

二、诊断要点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5: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436.html

皮肤科诊疗规范-新-7.9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