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湿疹方剂精编
食疗方
[
方一
]
薏苡 仁、粳米各
30
克,冰糖少量。将薏苡仁、粳米共煮成粥,再放入少量冰糖,作点心食用。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脾虚型湿疹。
[
方二
]
红 枣
10
枚,扁豆
30
克,红糖适量。将前
2
味加水煮烂熟, 加人红糖,服食。
本方养血和血,而
“
血和风自灭
”
,故可治疗慢性湿疹。
[
方三
]
竹节菜
(
干品
30
克
)50
克,粳米
100
克。竹节菜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再加水煮稀稠粥,每日早 、
晚各
2
次,温热顿服。
本方清热利湿除风,适用于皮肤湿疹、阴部瘙痒等症。
[
方四
]
水蛇
1-2
条,蟾蜍
2-4
只,粳米适量。剥去蟾蜍外皮,去掉头、 爪、内脏,洗净后切小块,剥去水蛇皮,
去掉内脏,放人开水中煮熟,拆肉去骨,再人蟾蜍肉一起放人锅 内,加粳米
(
或糯米
)
水煮粥,调味食。
本方适用于湿疹。
[
方五
]
乌梢蛇
1
条,猪脂、盐、姜少许。将蛇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
本方祛风、除湿、解毒,适用于湿疹及风湿痹痛症。
[
方六
]
大枣绿豆治皮肤瘙痒
大枣
20
枚、绿豆
100
克、猪油一匙、冰糖适量,加水共煮至绿豆开花即可服用,每天服一
剂 ,分次服下,一般服药三天即可减轻瘙痒感,
10
天内大愈。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 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
复发作,阴血被耗。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总 之,该病属
湿热,血热,湿阻,血燥所引起。临床应根据患者的体质、脉证,选方用药,不可拘泥成方。
本病的治疗,辨别皮疹的湿、热、风对于立法非常重要。皮损分布、颜色、性质的不同是湿< br>疹辨证的依据,如皮疹分布在四肢伸面、背部的属阳;屈面、腹部属阴;头面、上肢及躯干
上部的 多属风;下肢及阴部的多属湿。同时结合脉、舌的变化加以全面分析,舌红为血分有
热;苔黄腻为热在肝 胆;苔白腻为湿阻脾胃;脉沉细则为血虚等等。
<
中医辨证
>
血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 、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
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治法:清热凉血,佐以利湿。
方药:鲜生地
30g
,丹皮
10g
,赤芍
10g
,白茅 根
30g
,黄连
6g
,山栀子
10g
,地肤子
10 g
,
茜草
15g
,苦参
10g
,海桐皮
15g,生甘草
10g
,车前草
10g
。水煎每日
1
剂分2
次服。
血燥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 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
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治 法:养血疏风,除湿润燥。
方药:消风散或四物消风散加减。生地
30g
, 白芍
15g
,当归
10g
,丹参
20g
,鸡血藤
1 5g
,
白鲜皮
10g
,地肤子
10g
,萆藓
10g
,茯苓皮
30g
,蛇床子
10g
,生甘草
10g
。 水煎服,每日
1
剂,分
2
次服。
<
湿疹
>
湿阻型湿疹的治疗方
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 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
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治法:健脾除湿,养血润肤。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苍术
15g
,白术
15g
,猪苓
15g
,茯苓
20g
,山药
15g
,生苡仁
30g
,车前草
1Og
,
泽泻
15g
,徐长卿
30g
, 陈皮
10g
,茵陈
10g
,生甘草
6g
。胃纳不香者加藿香 、佩兰;渗出多时加萆薢、
苦参;有热象苔黄者去苍术加黄柏、滑石。
湿热型湿疹的治疗方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 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
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方药:
龙胆泻肝汤、
萆
??
渗湿汤合二妙丸加减。龙胆草
10g
,
黄芩
10g
,
丹皮
15g,
银花
30g
,
连翘
15g
,苦参
10g,苍术
10g
,萆
??10g
,黄柏
10g
,茵陈10g
,生甘草
6g
。热盛加生石膏
30g
,白茅根
3 0g
;毒热盛时加大青叶
30g
;大便燥结加生大黄
10g
(后下) 。
【辨证】风湿热毒,郁结肌肤。【治法】祛风湿,解热毒。【方名】皮肤解毒汤。
【组成】土茯苓
60
克,莪术
10
克,川芎
10
克 ,甘草
6
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
1
剂,日服
2
次。【出处】胡天雄方
中医认为湿疹是由内外因素作用致使风、湿、热蕴结于皮肤而引发的。内蕴心火、脾湿以及
素体 禀赋不耐是引发湿疹的内因。
本病的中医治法为: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活血养血。提供的参考药方如下:
荆芥< br>12
防风
12
白藓皮
15
丹参
12
当归10
生地
15
金银花
15
土茯苓
18
薏苡仁
24
白芷
9
鸡血藤
20
赤芍
10
白术15
党参
18
淮山
18
乌梢蛇
15
湿疹方: 白芷
4
克,青黛
3
克,生地、地肤子、马齿苋、败酱草、紫草、荷叶、白藓皮 各
9
克。
痒甚加莲心
4
克;
大便干燥加瓜蒌
10< br>克,
渗出物多加苦参
6
克,
苡米
9
克,
滑石
10
克。
功能:清热解毒,燥湿止痒
主治:由外感风湿热邪,血热蕴毒,外发肌肤所致湿疹。
方解:本方马齿苋、败酱、 青黛清热燥湿止痒;生地、紫草养血活血凉血解毒;白芷散风祛
湿;荷叶清轻上浮,使药力外透肌肤,全 方清热燥湿,活血祛风止痒,达到痒止疹平之目的
外敷
[
方一
]
蛋黄油治疗皮肤湿疹
新鲜鸡蛋
10个洗净煮熟,将蛋黄放入铁勺内于炭火上熬炼取油脂(
10
个鸡蛋约取
10-15
毫
升油脂),去渣后将蛋黄油直接抹患部,每天
1
次。一般用药后局部发红、 渗液,瘙痒等即
减轻,经
3-5
次即可痊愈。又有人用蛋黄油治疗皮癣、脚癣和头癣, 亦获良效。
[
方二
]
①青黛膏或皮脂膏外涂,每日2
~
3
次。②青黛膏加热烘疗法,每日
1
次。③20%猫眼草膏合
80%
青黛膏,调匀外擦,每日
2
次。④烟熏法熏疗患部,每日< br>1
~
2
次。
<
慢性期
>
[
方三< br>]
生大黄、黄柏、黄连各
30
克,生乳香、生没药各
15
克。
制用法:共研成细粉,用茶叶泡浓汁调成稀糊状,外敷患处,干了即换。
疗效:
1
-
2
日结痂,
4
-
6
日痊愈
[
方四
]
生黄柏、大枣炭各等份。
制用法:将大枣 炒成炭同生黄柏共研成细粉,香油调匀涂局部。如渗出液多亦可撒干粉,每日
2
-
3< br>次。
疗效:
3
-
5
天痊愈
[
方五
]
五倍子
6
克。将其炒黄研细末,撒于患处。
本方出自
{< br>中国民间小单方》,适用于湿疹皮肤起红斑,水疮变为脓疱,痒而兼痛,流黄水
[
方六
]
黄柏
6
克,丹皮炭、陈皮炭各
3
克,冰片
1
.
5
克,蛋黄,油适量。前
4
味药研细末,用 蛋黄油调成糊
状,涂患处,每日
3
次。
本方出自《醋蛋治百病》,适用于湿疹。
[
方七
]
大黄
9
克,清油适量。将大黄研细末,用清油调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疹水泡期,此方源于《中国民间小单方》。
湿疹洗方
1
鲜马齿苋
300
克。制用法:加水半脸盆煮沸
3
分钟,去渣,用药水将新毛巾浸透,湿敷患
处,日
3
次,每次40
分钟。疗效:
3
-
5
天痊愈
2
湿疹洗方:败酱草
50g
,苦参
15g
,蛇床子
30g
, 川柏
10g
,明矾
6g
,马尾连
10g
,加水适
量 ,煮沸
20
分钟约剩药液
500
~
1000ml
,即可用之 熏洗患处,每日
2
次。对外阴湿疹效果
尤佳。
治慢性湿疹方
1
.雄黄、大枫子各
20
克,苦参、地肤子 、蛇床子、白藓皮各
50
克,金钱草
30
克,将上药
水煎浓缩去渣< br>1500
毫升,再加入雄黄粉混合,取汁,浸泡患处,
1
日
2
次,每次浸泡
30
分
钟,一般用
2~3
天可愈。
2
.苦参、芒硝、枯矾各
30
克。加水
1000
毫升,水煎浓缩去渣
150
毫升。加入
30
克炉甘石
粉调糊状,外涂患处,
1< br>日
2
次。
3.
铅粉
20
克,枯矾、松香各
10
克,冰片
5
克,五倍子
10
克,共研细末,好醋调糊状 ,用
棉签擦之,
1
日
3
次。
<
湿疹
>
湿疹洗渍方
方
1
椒柏洗剂
〔组 成〕川椒
.
黄柏
.
蛇床子各
15
克,生苍术
.石菖蒲各
12
克,荆芥、银花、连翘、蝉蜕各
9
克,白芷
.明矾
.
刺蒺藜、生甘草各
6
克。
《制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
主治
急性湿疹初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期
来源
《中医皮肤病学简编》化
8
页
.
方
2
蛇床子洗剂
〔组成〕蛇床子、苦参各
31
克,威灵仙
.< br>苍术,黄柏、明矾各
9
克,
〔制用法〕水煎熏洗患处
.
〔主治〕急性湿痿初起红斑
.
丘疹
.
丘疱疹期,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方
3
五枝洗剂
〔组成〕榆树枝、槐树技
.
桑树枝、柳树枝
.
桃树枝。
〔制用法〕各以半尺长如筷子粗细,切碎适量,水煎熏洗患处。
〔主治〕急性湿疹初起红斑、丘疹
'
丘疱疹期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方
4
臭搭桐洗剂
〔组成〕臭梧桐
4
野菊花、地肤子各
31克、明矾
10
克
'
〔制用法〕水煎熏洗
.
〔主治〕
慢性湿疹
.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页
.
方
5
大飞杨洗剂
〔组成〕大飞杨
500
克,青凡木
1000< br>克,毛麝香
12
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
2250
毫升,煎成
750
毫升,湿敷、坐浴或外洗患处,
〔主治〕慢性湿疹,
〔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1
页
.
方
6
狼毒洗剂
〔组成〕狼毒
6
克,苦参
62
克。
〔制用法〕水 煎洗
.
〔主治〕慢性湿疹,〔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146
页,
方
7
〔组成〕苦参、白矶各
15
克,黄柏
9
克。
〔制 用法〕上药加水
1500
毫升煎沸,温洗患处,每日
3
?
4
次,
〔主治〕急性湿疹,〔来源〕天津市《赤脚医生手册》
484
页
.
方
8
〔誠〕木槿皮、马齿苋,白藓皮各适量,
〔制用法〕 上药煎水洗患处,每日
2
?
3
次,〔主诒〕湿疹有瘙痒者,
〔来源〕《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92
页
方
9
〔组成〕马齿苋、黄桕各
30
克,
〔制用法〕水煎,湿敷或澡洗患处,每日
3
次,
〔主治〕急性湿疹红肿、瘙痒、渗出多者,
〔米源〕《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93
页。
方
10
〔组成〕蛇床子、苦参、苍耳子、地肤子、石菖蒲
.
土大黄、浮萍各适量
-
〔制用法〕煎汤熏洗患部,痒者加枯矾
.
花椒,
〔主治〕慢性湿疹。
〔来源〕《常见病中草药外治疗法》
93
页。
方
11
〔组成〕苦参
30
克,苍术、黄柏、白藓皮各
15
克
〔制用法〕煎汤熏洗患处。〔主治〕湿疹,〔来源〕
《熏洗疗法》】
148
页,
方
12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5: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435.html
-
上一篇:儿童湿疹中药方
下一篇:皮肤科诊疗规范-新-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