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我的学医心得(余浩)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3-01 02:53

-

2021年3月1日发(作者:男人肾虚吃什么好)

演讲时间:
2011.03.17

演讲地点:福建中医药大学

演讲题目:我的学医心得

演讲人:余浩

网名:任之堂主人

中医的学习,有他的特殊性,它 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每个人对于这套理论体系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对中医中
很多东西 的理解,都有差异,结合我自己学习中医的过程,我想从如下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学中医!这五个方面可以概括 为五个字:

“信”、“求”、“疑”、“悟”、“行”

信,就是“信念”,也就是学习中医首先的信中医,相信中医。

求,就是“求知”,有了信,就得去求,要有求知的渴望,求知的动力。

疑,就是“存疑”,求到了知识,在对知识理解的过程中要存疑,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悟,就是“开悟”,脑海中有了疑惑,就要想,要悟,想通了,就开悟了。

行,就是“身体力行”,也就是“亲身体验,努力实践”,在实践中验证你所悟的结果。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信”

信,两个问题,信什么?为什么要信?

信什么,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讲:

第一、要信中医基础理论。

我们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讲到: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肝主筋,膝为筋之府” ;

肺主皮毛,肾主骨

;这些基本的中医理论必须要信,因为这是中医的骨
架,中医的标准。如果我们不信这些,只相信中药能够解决一些问题,那是买椟还珠。

临床上很多西医大夫不相信中医,首先就是不相信这些中医的基本理论,认为它是错的,认为中医水平的高低在 于用药经验的积
累,与这些基本理论无关。更有废医存药之说。

在这里,结合我个人 的学习心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这些基本理论非常有用,它就是我们进入中医之门的钥匙。

举几个例子:



1

临床上经常遇到面部长痤 疮、
长黄褐斑的患者,
治疗时如果思路不对,
效果就很差,
但如果我们想到“ 心主血脉,
其华在面”。
认识到面部疾病要从心入手,面部的所有问题,都与心有关,当我们把 治疗的重点放在心脏的调理上,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
、临床上遇到湿疹、荨麻疹 的患者时,我们要首先想到“肺主皮毛”,而是不把目光放在是否过敏这个问题上。立足于肺,从
肺求找 答案,才能够治愈这些疾病。

3
、当我们遇到膝关节疼痛的病人,患者膝关节屈伸不 利,活动受限。西医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往往采用注射玻璃
酸钠来治疗,如果你相信中医理 论,相信:“肾主骨,肝主筋,膝为筋之府”,从肝肾入手,养阴柔筋来治疗,三五天往往就能解决问
题 。

4
、对于骨折后延迟愈合的患者,我们首先用该想到“肾主骨”,从肾入手进行调 理,而不是只想到接骨疗伤,活血化瘀。

大家可能都会说,我信啊!我不信这些中医基础理论,我就不会学中医了!

临床上遇 到面部长斑的病人时,很多中医认为是内分泌失调呢;遇到腿抽筋的病人时,告诉病人是缺钙所致,要求病人补钙 。这
些都是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不够,信心不够。

只有我们相信了中医基础理论,并 将这些理论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才会会发现,中医疗效确实很好。

第二、要相信中医的疗效。

首先我想问一下,对中医疗效有疑问的人试过没有?有没 有采取中医的思维,运用中医的治疗手段?

刘力红先生在《开启中医之门》的序言中写道:我 们看到中医确实能治病,而且,不但能治疗小病,亦能治疗大病,更能治未病。

举个例子,前 年夏天,一个患者找到我,要求打吊瓶,我问为什么?患者说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

因为 我是采用纯中医疗法,我告诉患者,我这里不打吊瓶,并问他,“你认为几天好才算快呢?”

患者笑道,“每次感冒打吊瓶,三天就好了。”

“那我一天给你治好,算不算快?”

“那当然快了,中医可以吗?”

“当然可以了!”我毫不犹豫的说。

患者因为晚上睡觉时空调温度开的太低,受寒所 致。于是我采用生姜油在患者背部刮痧,沿着膀胱经刮出不少紫黑色淤点,前后
也就十来分钟,患者感觉 好了一大半,随后开了一付麻黄附子细辛汤。所谓的重感冒,采用中医治疗,一天就好了。在随后的这几年,这位患者每次感冒,
必喝中药,
常常一剂就搞定,
轻点的感冒,
自己熬点 葱姜水喝喝就没事了。
建立在患者脑海中“感冒必须要打吊瓶”
的思想,也就消失了,代之的是 如何预防感冒,感冒初期如何调理。而且,在患者的影响下,以前一家人都不吃中药,不看中医,现在
也 开始看中医,尝试中医疗法。

临床上经常遇到小儿饮食停滞,出现食积发热的情况,在治病八 法之泻法的指导下,采用二丑粉内服治疗食积发热,一次就好。



临床上 经常遇到白睛溢血病,是指白睛血络破裂,血溢于白睛外膜之下,呈一片鲜红色,界限分明的眼疾,相当于西医学 之结膜
下出血。患者往往一觉醒来,变成兔子眼了,通过中医辨证,“肝开窍于目”,按照五轮学说,“ 白睛为肺所主”,白睛溢血从肝肺入
手,清肝肺之火,采用桑叶三十到五十克,煎水内服,两三天就好了 ,而且至于之后,不易复发。

去年秋天,,全国很多地方红眼病暴发流行,给这些患者切脉时 ,发现肺金过亢,克制肝木太过,重用桑叶清肝肺之火,同时配
伍生大黄、黄芩泻肺,薄荷疏肝,蒲公英 清热解毒,许多患者三剂而愈,病情重的,五剂而愈,我将此方公布于药房宣传栏,很多患者
照方抓药, 三剂药,十块钱,三天治愈流行性结膜炎。当时我自己感到双眼干涩、发痒,服用此方预防,虽然每天接触不少患 者,但我
并未感染发病。当时我讲典型案例发在丁香园眼科版,大家可以看看。

在针 灸学里面,有个《四总穴歌》,即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临床遇到痄腮,也就是西 医虽说的
流行性腮腺炎。借用“面口合谷收”,针刺合谷穴,留针十五分钟,每日两次,一次见效,三天 就好,快的两天就好。

学习中医,一定要相信中医的疗效,这很关键。

因为疗效就是你处方的信心,没有这个信心,你就无法开出自信的处方来!

第三、要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

提到中医的思维方式,谈到取象类比,天人相应,很多 人常常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荒谬的逻辑,须不知现代很多的科研成果,
仿生技术,都是利用了这种思维 模式,他不是落后,是人类向自然界学习的一种本能,只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这种本能在逐步退
化 ,人的取象类比思维能力在不断进减弱,培养这种思维方式,对学好中医非常重要。

相信这种 思维模式,并熟练运用这种思维模式,将会大大的拓宽你的思维空间,让你的思想时刻充满灵感。

举个例子来看看取象类比的思维方式:

竹沥是竹子经加工后提取的汁液。将鲜竹杆截 成
30

50
厘米长,两端去节,架起后,中部用火烤,两端就会有汁液流出 ,汁液
呈青黄色或黄棕色液汁,透明,具有焦香的气味。性味甘寒,能清心肺胃之火,有豁痰润燥、定惊 之效。《丹溪心法》中描述:竹沥能
滑痰。痰在膈间,使人颠狂,或健忘,或风痰,皆用竹沥,亦能养血 。

我们思考一下,凡植物之浆液,汁水,其性多粘稠,性滑利者少,竹沥何以能滑痰?

有位老中医给我讲,观竹之形态,中空而直,从头至根,看似节节受阻,气机实属相通,就好比人之体腔,被隔膜 分为胸腔、腹
腔、盆腔,好似竹之三节,看似不通,其实经三焦上下贯穿,内外相连,竹之内质为竹茹, 清热化痰,贯通竹之全身,借用于人,实能
贯通人之三焦。竹茹非简单的化痰之品,实为清化痰热自三焦 水道而出。竹沥为竹之精,其通利三焦,化三焦痰热最速。三焦与心包互
为表里,凡心包受痰热所困,心 神不宁者,用竹沥皆有捷效。

这位老中医的一番话让我茅塞顿开,竹之一物,看似普通,实禀 天地之造化,具有神奇的功效,其竹茹、竹沥、竹黄,均有通利
之性,凡热痰、顽痰阻滞三焦、六腑,均 可配伍使用。

几月前,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感冒后咳嗽咳痰,家人自购咳嗽药。治疗一周 无效,患者出现胸闷不舒。于是在当地医院住院,
抗生素治疗月余,病情未能缓解,出院后寻求中医治疗 。

老年患者,年事已高,原本就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胆囊息肉等宿疾,每餐 服用西药一大把,现在胸腹胀满,出
气困难,每日咳吐大量粘稠黄痰。三焦六腑不同,大便一周未行。我 建议患者服用中药治疗。但患者惧怕中药汤剂之味,加之食欲不佳,


不敢服用汤剂 。思虑再三后,告知家人,可以到山中伐竹,置于炉火之上,烤竹取沥,每次
30ml
,每日两 次。因竹沥清香,清新爽口,
无异味,具有清热化痰,具有通利三焦六腑之功,与病机丝丝入扣,理当有 效。

患者家属按照吩咐,上山伐竹,烤竹取沥。服用两天后,矢气连连,解不少粘腻大便,咳 嗽胸闷大减,胃口已开,连续服用一周
后,诸证平息。

相信中医的思维,就会给你开 启一扇灵感的大门,让你在遇到疑难杂症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治疗思路,而不是死守教科书,按图
索骥。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求”

求,就是“求知”的意思。

求什么?向谁求?

既然我们相信中医基础理论;

相信中医的疗效;

相信中医的思维方式
!

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学习中医,在杏林中求索。

将求知的欲望,建立在信心之上,我们才会有求知的动力。

这个动力,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消磨大学的几年光阴。

这个动力是发自内心的,对你感兴趣的东西,进行探求。

在探求过程中,你会体会到无穷的乐趣,而不是枯燥和乏味。

具体而言,向谁求呢?

第一、

向书本求。

《内经》中就要求习医者

上穷天纪,下及地理


孙思邈在

大医精诚

中更明确指出学医者当

博极医 源,精勤不倦



向书本学习,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求知途径!

1
、学好现有教材:教材上的东西,是很多老师的心血的总结,是对中医经典的总结和阐释。有 的人对教材不屑一顾,认为没有
经典有价值,其实教材是带你入门最好的资料。如果你将教材读透了,你 的理论知识就丰富了。



2
、学好经典:对于经典的理解,的确 有很多差异,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这并不能否认经典的重要
性。

对于经典,该背的条文一定要背,这些条文将是你在临床工作中智慧的源泉,没有他们作为支持,你会发 现思维容易枯竭的,没
有灵性。

四大经典需要多背多记,另外我建议大家看看《道德 经》、《易经》和《金刚经》,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很多地方是相通的,学习
好这些经典,你会发现中医越 学越有味道。

临床上很多病人,他们身体的疾病,远远小于精神上的疾病,精神长期处于压抑 状态,你解决了他身体上的疼痛,而不去解决它
心灵上的创伤,疾病很快就会再次复发,当你用你的思想 去开导他,让他被囚困的心灵得到释放,疾病不用药就会好很多了。而如何去
开导他们,就需要我们自身 先要看透很多道理,我们自己都看不透,你又如何来帮别人呢?所以在学习之余,《道德经》、《易经》和
《金刚经》这类书籍多看看,是大有好处的。

第二、

向老师求

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成熟的世界观,这是多年培养起来的。同样,对于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生而言 ,他们也有一套对付疾
病的办法,这套经验有的总结成为一个理论体系,有的没有总结,但运用得比较娴 熟,向老师求,临床跟师,就是要学习他如何同疾病
打仗,学习他的那一套作战方法,这个东西学到手了 ,也就算求到了,跟师跟的有价值了。


第三、向基层求

中医德根在基层,而不是在喧哗的都市。

基层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很多病在没办法 的时候,不得不采用中医疗法,这是环境逼出来的,你到农村去打听打听,每个基层
老百姓都有几招应付 常见疾病的办法,这些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体验,是他们在自己身上试验出来的。基层的草医、乡村医生,掌握的土
办法更多,也许一个疾病你搓手无策,在他那里,随便几样草药就搞定了,医院要住半个月的院,到他那 里几副草药就搞定了。

但这是不是就说明他们的医术比城里大医院高呢?也不能这么说,只能 说他们在某些疾病的临床实践上,很有经验。

实习的时候,有个糖尿病足的患者,住院治疗月 余,未能控制病情,医院多次建议病人截止,病人是农村的,截肢之后下半辈子
就没有劳动能力了,病人 反复思考,拒绝截肢,最后不得已出院,回到农村,经过当地的草医治疗,一个月后伤口长好了,只在脚掌留了个小疤,这让三甲医院的医生非常吃惊,没有想到有如此好的结局。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民间常常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要学好中医,
最好能拜一 两个地方的草医为师,或者交几个草医朋友,
定期到他们那里坐坐,聊聊天,
看看他们是如何看 待疾病,
治疗疾病的,历史上“赵学敏”就是榜样,一部《串雅》就是他向草医学习的明证。

第四、向自然求

艺术家搞创作,要下基层,体验生活。

画家搞创作,也要“策杖于山林,扁舟于江湖”。



医生要学好 中医,最好多接触大自然,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几百味药都长在大自然中,他们就是我们同疾病作战的士兵,如果 你
是将军,如果由你指挥打一场战役,你会在不了解下士兵的状况下盲目作战?你肯定得去了解。

作为一名中医,如果你对你经常使用的药物一无所知,他们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的颜色如何 ?气味如何?味道如何?

这些都不了解,那你如何相信这些药能帮你战胜疾病呢?

春天,万物都没有发芽的时候,当你看到柴胡已经绿叶葱葱,你自然会联想到柴胡归肝经,具有升发肝气 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附子长在阴冷的地方,你自然想到它的大热之性。

如果炎热的夏天,你看到西瓜长得非常旺盛,自然会想到西瓜解暑生津。

如果你看到鸡血藤藤茎部多孔,你自然会想到他能够疏通经络
??

前一段时 间有辽宁的、上海、北京的学生到我那里学习中医,我多次给他们讲,要向大自然学习,平时要到郊区,到深山去 看看,
熟悉熟悉常用药物,看看它们长的是啥样?尝尝它们的味道?与你所学的知识结合起来,思考它们 为什具有这样那样的功效,掌握了这
些,当你在下笔开方时,这些药材的样子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你 就会更有信心组织他们去同疾病作战。

第五、向生活求

中医的很多理论来 源于生活,我们用心去体会生活,感受生活,很多看似复杂的中医道理,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理解了。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寒性收引”为寒邪的特性,这句话学中基时都学过,但 临床上遇到相关疾病的时候,常常想不起来,也运用得少。

寒邪对人体的损害究竟有多大呢?寒性收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有年冬天
,气温特低,周围邻居的水管都被冻坏了,我家厨房的水管也不例外,早上起来,发现厨房的水管被冻得严严实 实
的,我提来一瓶开水,慢慢的浇在冻住的水管上,几分钟后,水开始慢慢的往外流,一滴一滴的,随后 是成一条细线,然后慢慢通畅起
来,但却发现水管被冻破了,水不停地往外漏。没办法,只好换一节水管 。于是请来了水电工,工人一边换水管,我一边同其搭讪。

没想到上冻如此厉害,好生生的水管都给冻裂了。

这算啥,
很多施工工地,
因为没考虑到热胀冷缩,
有些工程建筑可以被冻得坏,
这个问题不考虑好,
甚 至桥梁都可以被冻断
??

修理好水管,送走管道修理工,我开始思考同工人的聊天内 容,国家每年因寒冷造成的损失都不少,寒邪既然对大自然有如此大
的破坏力,那么对于我们人体有多大 的破坏力呢?

管道被冻破,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是因为“寒性收引”所致。

寒性收引,这是寒邪的特点。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3-01 02:5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3256.html

我的学医心得(余浩)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