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低体温症”
发病的原因主要是因为 有些人体内产热少,
体温调节功能差,
在寒冷环境中从
皮肤丢失的热量多,
不 能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
特别是老年人和婴儿,
对温度的变化
不那么敏感,有时即使室温相当低,也可能感觉不到,
因而保温防护能力差。
当体温下降到
35
℃以下时,就会发生“低体温症”。
严重的“低体温症”常有意识障碍、 颈项强直、血压下降、心动过缓或心律不齐。
有人统
计,
60
岁以上的老人在 气候特别寒冷的冬季,
死亡率要比一般冬季高
60%
,
其中
“低体温 症”
是一个重要因素。
低体温症症状,
按逐渐加重的顺序为:
1.
控制不住的颤抖。
2.
无法完成复杂的动作,特别是手不听使唤,步伐不 稳。手指敏捷度下降
60%
左右,握力
下降
30%
左右。
3.
神志不清,言语含糊。
4.
剧烈颤抖。
5.
不合常理的举动,例如,脱掉外衣而不知道其实很冷。
6.
停止颤抖。此时进入非常危险状态。
7.
皮肤发白,变青。
8.
瞳孔放大。
9.
心跳和呼吸剧减。
10.
肌肉发硬。
11.
在
32
℃时身体进 入“冬眠”状态,关闭手臂和腿部的血流,急剧降低心跳和呼吸频率。
12.
在
30
℃时身体进入新陈代谢几乎停止的“冰人”状态,看似死亡了,但仍然是活的。
术中低体温原因及预防
身体中心温度
(
体核温度
)
低于
36
℃,称为低体温。手术患者心理紧张、焦虑,术中内脏或
肢体大 面积、
长时间的暴露,
大量室温液体的输注和反复长时间的术区的冲洗等均可导致术
中 患者体温的下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
现就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及
预防综述如下。
1
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原因
1.1
患者自身的因素
手术前患者要常规禁食禁饮,加上病人自身体质较差,对冷刺激敏感 性增强
;
患者紧张、恐
惧的情绪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以及机体的微循环, 术中易致低体温的发生
;
应
激情况下产热率往往不如散热率高,
均导致机体散 热加快。
尤其老人及小儿,
老年人术中低
温是因为代谢率低、体温调节易受干扰
;
同时,衰老时机体成分发生变化,有机成分下降,
机体水含量减少,进而使机体热储降低< br>,
围手术期更易发生低体温;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
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容易受环 境的影响,另外,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
血管丰富,易散热。
1.2
麻醉因素
麻醉药物对中枢用于维持正常体温的自我调节系统有抑制 作用,
麻醉时周围血管扩张增加散
热,
肌松药通过消除肌震颤而阻碍产热。
正 常生理情况下,
机体在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的控
制下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全身麻 醉时,
全麻药物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使其对
低温反应的阈值降低约
2 .5
℃。可见麻醉后,患者的体温呈现下降的趋势。气管插管后,气
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 温加湿作用
,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使中心体温下降
1
℃~
2
℃。
1.3
术中的低温环境
随着手术室建筑设施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手术室采用空气净 化层流设备。
室内空气的快速对
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手术室的温度过低,会导致病人体 热过度散失,当室温
<21
℃
时,患者散热增加,使用层流设备可使对流散热比例升高 到
61%
,而蒸发散热为
91%
。因此
体温下降的幅度与手术室环境 温度有关。
1.4
机体散热的因素
皮肤具有调节体 温的功能,
完整的皮肤具有天然的屏障作用。
使用挥发性消毒液消毒皮肤时,
消毒液的 蒸发要带走大量的热量,
使体温迅速下降。
开胸腹等手术使内脏器官暴露,
内脏器官温度较高、散热快,手术时间长,暴露范围大,使水分从体腔散失,均可造成围手术期患
者低体温
;
术中使用常温液体冲洗切口使外周血管收缩,热量丢失。覆盖在病人身上的无菌
敷料 被盐水浸湿,导致机体散热增加。
1.5
“冷稀释”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室等温的液体,
则起到了“冷稀释”
的作用。库存血 大多
低温保存,
比人的基础体温要低很多,
由于情况紧急需要,
大多数情况下 来不及在室温放置
就给患者输入,以至患者出现寒战、发冷等低体温症状。因此,低体温也是大量快速输 血、
输液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1.6
医护人员的保暖意识淡薄
病人在进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到位,
在术 前、
术中执行各项技术操作时,
没有注意
给病人适当的遮盖保暖。
2
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2.1
增加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低体温通过三种方式促进切口感染:
第一,
低体温引发体温调节血管收缩,
显 著降低皮下氧
张力致组织缺氧,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
;
第二,低体温直接抑制机 体免疫功能
;
第三,
低体温加重术后蛋白的消耗,使伤口愈合受到抑制。
2.2
影响机体凝血功能
手术期间发生的轻度低体温可使血小 板功能降低,
凝血功能受损,
降低凝血物质的活性,
降
低凝血酶的活性,血液 黏滞度增加,
激活纤溶系统,严重的低体温可致
DIC
的发生,导致增
加术中 失血量和对同种输血的需求。
2.3
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 br>轻度的低体温由于每分钟通气量和氧耗量减少,
通气
/
血流比
(V/Q )
比例失调而导致缺氧加重
;
低体温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排血量增加,血压升高,低温可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5: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364.html
-
上一篇:发热门诊设置规范标准
下一篇:发热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