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枝加葛根湯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第一期課第七堂﹞
《傷寒雜病論》卷六第十五條:
「太陽病,項背強儿儿,及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
桂枝加葛根湯方
:
葛根四兩
芍藥二兩
桂枝二兩
(去皮)
甘草二兩
(炙)
生薑三兩
(切)
大棗十二枚(劈)右六味 ,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納諸
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 餘如桂枝法
將息及禁忌。
「強儿儿」這三個字,照郝萬山教授 講的,唸「醬緊緊」,把強當
是「僵」,後腦勺僵硬。
基本上,「汗出惡風」前面說 「太陽病」,這已經是在太陽病桂枝
湯證的框架之中,太陽病有的脈浮、惡風寒等,都有。
< br>「及汗出、惡風」桂林本是這樣寫,宋本是寫「反汗出……」,我
還是照桂林本,用「及」就好。 因為臨床上,汗出惡風、後腦勺僵,並
不是一個衝突的狀況,用「反」反而會製造無端的驚悚。
不管「及」或是「反」,這一條就是在說太陽病一個很像桂枝湯主
證的結構下,又多了一個「後 腦勺很僵」的症狀,張仲景在這裏教我們
的是「多了一個症狀,藥是可以加味的」,桂枝湯加一味,就是 桂枝加
葛根湯;加了葛根後,桂枝和芍藥就各減了一兩,這一兩可減可不減。
實際上我們用科學 中藥,在桂枝湯裏面加一點單味的葛根下去,就是桂
枝加葛根湯了,不一定非要減桂枝和芍藥。
但《傷寒論》是一本教學的書,我會覺得這樣寫很好。因為他告訴
我們:一旦有了葛根,就比較 不需要那麼多的桂枝跟芍藥力量。這寫的
是一個事實,因為用了葛根後,葛根本身也有清太陽經的效果, 所以不
一定要用那麼多桂枝和芍藥。
桂枝加葛根湯其實和桂枝湯主結構差不多,所以我們只要看葛根這
一味藥。
《神農本草經》:
●葛根
中
品
:
一名 雞齊根〃
味甘平〃
生川谷〃
治消渴〃
身大熱〃
嘔吐〃
諸痺〃起陰氣〃解諸毒;葛穀:治下利十歲已上。
葛根又名「雞齊根」,這個別名好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只是音韻
上的類似。
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痺〃起陰氣〃解諸毒
。《神農本草經》
裏,講到「治消渴」,跟葛 根很相似藥性的,還有兩味藥,一是「栝蔞」,
另一是「土瓜」。瓜類的東西,基本上都是藤蔓類;所以 這三者,都是
藤蔓類。
中國人看到藤蔓類會有什麼聯想呢?
現代 都市人生活中,已很少看到「葛」,但應該還看得到黃金葛,
不知道有沒有人用小茶杯種過黃金葛?我小 時候,在窗台上放個小水杯,
種黃金葛,它的根還只有一點點而已。可是,它的藤蔓可以爬到好遠好遠,還一直冒出油亮的綠葉。
這會讓人覺得,「葛」字輩的植物的根,真是厲害,可以把 水氣輸
布到藤蔓那麼遠的尖端。葛的藤蔓最長、最愛爬高;而人體上面,是足
太陽膀胱經最長, 又從頭頂繞過去,所以,葛根入藥,它的氣性,也就
是藥勢,就會幫助人體,把水精之氣沿太陽經送上頭 頂。當人體原本從
背脊上傳的水精之氣受阻時,葛根就可以把這股水氣再接回去。所以清
末唐容 川在《本草問答》裏就說,葛這種植物,很像人的太陽經。
而,它的根是長在泥土裏,以「土 」為出發點,所以吃了葛根,它
就會以人的脾胃(土)當中心軸,把腸子或腎臟區塊的水氣,拔上去,< br>重新輸布到太陽經。
這種從脾胃區塊搶水的藥性,從桂枝加葛根 湯的條文裏看不太出來,
是因為這個方的主證不是拉肚子,只是後腦僵。但是在臨床使用上,用
葛根系的藥方,比如說桂枝加葛根湯或是葛根湯、葛根芩連湯治外感腹
瀉的狀況是很多的,稱之為「逆流 挽舟」法。
前陣子,有同學吹冷氣吹到拉肚子,我前兩天也吹冷氣吹到拉肚子,
這種 時候,會真正感覺到什麼是葛根黃芩黃連湯證。這個湯證,一般拉
出來的東西會臭、會燙屁股;如果去看 西醫,半夜掛急疹的熱痢,西醫
常會說這是「急性腸胃炎」,這是西醫以他們觀點所能給的最好名稱了。
可是在日常生活中,這種拉肚子,我們會發現,其實啊,大部份是
由於「後腦勺吹到 冷風」造成的,病根並不在腸胃。本來太陽經的寒水
之氣,被命門之火蒸成熱水之氣,沿背後走上來,到 了後腦勺,風池和
風府兩穴,會讓外面的冷氣(陰氣)進來,使熱水之氣在這裡變成冷水,
一面 冷卻一面繼續上行到頭頂,再繞過頭頂下來,灌溉五臟六腑。好像
水蒸氣遇冷而在頭頂結成雲,開始下雨 。
這個東西,我們姑且稱之為「水精之氣」。整個過程
全部都是形而
上的哦!解剖看不到的,整個是靈魂上的事情;可是,當這個運作出了
問題的時候,我們也會發現:人 體實質的水份,也會被這個形而上的事
情所影響、牽引的。
這樣的水循環,如果有太 多的風邪,比如說吹冷氣吹到後頸,風邪
慢慢從風池、風府滲進來,塞得太多,多到壓斷水氣,還沒有上 來頭頂
的熱水之氣,到脖子就被打斷了,它就會掉下去,這時候就會變成身體
有「實質的水分」 掉下去,不再上來。本來是靈魂上的水氣,可是一旦
被截斷了,就會在身體內以「熱水」的形式往下掉, 而且是拉出來的東
西是燙的,因為水氣還沒有冷卻。
《傷寒論》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 證,得病的人,往往可以清楚地意
識到自己是後背吹到冷氣,吹到後腦後頸覺得怪怪的好像抽緊起來,然
後忽然覺得肚子一熱一沈,就開始拉燙燙臭臭的稀大便。西醫診斷說是
「急性腸胃炎」,但,果 真是細菌感染的發炎嗎?這是「靈魂的身體」
上的病變啊。這種拉肚子,肚子倒不會很痛,但整個人會變 得虛虛喘喘
的。這是靈魂上的病,變成肉體上的病。
上次有同學吃葛根芩連湯,就覺 得:「背上有熱氣接回來!」這就
是葛根能把掉下去的水,再抓上來、重新接回來。葛根的藥性,是非常
靈魂、非常形而上的。
我們都說葛根吃了,會讓後腦勺變鬆, 以中醫來講,經絡得不到潤
養,就會抽緊。本來西醫可以研究「葛根內有什麼成份,可以讓後腦勺
變鬆」的,但大陸的郝萬山教授教書時就說:「葛根這味藥,用西醫的
解析,就是它能讓你的肌肉變鬆 。但不管西醫研究出來的結果是什麼,
它只鬆後腦勺,不鬆別的地方。」為什麼?因為葛根其實是作用在 靈魂
上的身體,所以這個作用是在經脈上在走的。如果你說它是某一種「成
分」
可以讓 肌肉放鬆,
那它為什麼不鬆其它的地方?為什麼只鬆後腦勺?
葛根的選擇性太高了,有「形而上 的身體地圖」上的指向性的。西醫研
究無法說出個所以然。
消 渴
。葛根能把被風邪壓斷的太陽經寒水之氣接回來,我們就可以
想像,當它把水氣接回來時,本 來一個人嘴巴很渴的,水氣能回來,嘴
巴就會比較潤,所以糖尿病人所謂的「消渴」,可能用這一類的藥 來治。
但實際上,我們不會拿葛根來當潤藥。因為「栝蔞」或是「土瓜」這兩
種藥,最後是結出 一個瓜,這些會結出瓜的藥,像栝蔞根,是比葛根還
涼的藥,吃起來是冰冰的,所以栝蔞根磨成粉又稱天 花粉。栝蔞根是結
果時,整個根會變成澱粉都不見,因為被瓜奪走了,等到瓜掉下來了,
根才會 慢慢肥回來;葛根是常年都是肥的、有澱粉質的。
因為瓜蔞根最後是結成一個瓜,所以中國人 發現,瓜蔞根拉上的津
液,會保留在人的胃裏,
.
所以瓜蔞根的效果很像白虎湯,又涼 又潤,因
為津液是留在中焦脾胃的。
可是,如果是葛根呢?葛是結出細碎的小豆莢, 所以葛根的種子稱
「葛穀」,比較是細細碎碎的種子,意謂「葛」把水拉上去是往外推散
的,所 以可以拿來治感冒、可以拿來解酒,因為喝了酒吃葛根,可以把
酒的這些濕熱拉上來、散掉。但是呢,以 滋潤身體來講,我們不會用葛
根。它把水氣拉上來以後,就容易把它推散,所以單用葛也可以治感冒。< br>在用法上,單純用葛這味藥的話,它比較作用在太陽、陽明之間,就是
太陽區塊水氣不夠時,人會 乾燥,病邪會轉入陽明;而「趕快把水氣抓
回太陽區塊來,擋住感冒,進了陽明區塊的,也順手推回去」 葛特別有
辦法。所以呢,張仲景對於太陽病要轉到陽明病之間的情況,會用葛根
湯來醫療它,是 因為能從陽明把水氣拉回來、擋住病邪不要進來。
或者,單用葛的話,中國古時候有個很古的 古方,說是這感冒如果
一開始就開始發燥熱,那就趕快用四兩的葛根,加一把豆豉,煮了吃下
去 。因為豆豉是能把腎水之氣蒸上來的藥,黑豆入腎──單一個黑豆會
把入腎的氣吸走一點,黑豆很不補腎 的──但如果把它發酵成豆豉,就
好像能把腎裏面的水氣發酵上來一樣,將來講到梔子豆豉湯時,會講到
這個藥性。把腎裏的水氣拔上來,而葛根也會把水氣推上來,這樣就可
以一方面潤身體的燥,一 方面把感冒推出去,這是葛根的用法。
身大熱
,如果感冒開始往燥熱的方向發展,是有可能用葛根的。
嘔吐
,治療嘔吐就不是絕對用葛了,光是《傷寒雜病論》裏面,治
嘔吐就很多不同的方,一個「吐」就可以 有很多的病機,所以我們不能
說什麼嘔吐都用葛來治。那葛治什麼嘔吐呢?因為葛是一個涼潤的藥,如果那個人是胃有熱的嘔吐,胃有熱的嘔吐稱為「卒嘔吐」,就是「忽
然嘔吐」,偶而出現的,不是 慢性的體質的病,而且這個症狀比較會是
小孩子身上,大人的話,胃都已經冷掉了,比較沒有。小孩子忽 然吐的
話,有時候,吃一點葛粉,是可以的,清胃裏面的熱毒。
諸痺
,這個 諸痺,硬要抝,可以說葛根可以通暢陽明區,陽明主人
的肌肉,肉通了就比較不痺,但實際上,說白了, 人後腦勺僵硬,可以
治到,其它地方,葛根治不太到。《神農本草經》就是這樣,它如果講
的是 「諸」這個字,不是「百」,就是只治幾種。
解諸毒
,解「諸」毒就是只解幾種毒, 但不是每一種毒都解,每一
種都解的會寫「解百毒」。
古時候,葛用來解什麼毒?解 很多毒,但是它解很多毒,可能不是
因為它的藥性特別宏偉,而是因為它在古時候是「很容易取得」的東 西,
就像是治燙傷,可能用三黃粉效果很好,可是你家沒三黃粉啊,用沙拉
油擦擦也會好很多, 這是因為你手邊有嘛。古時候,葛是一種又可以吃、
又可以作藥物的東西,所以手邊有,怎麼用它,就有 很多發揮的空間,
狗咬、老鼠咬、蟲咬、蛇咬,都可以用葛去敷。但不一定是因為它特別
有效, 是因為它隨手可以拿到。如果單看它解什麼毒特別強,可能是解
巴豆毒吧,中國的瀉藥,有些是又瀉又寒 的,比如說大黃,大黃吃了以
後,熱會被瀉掉、腸子會變涼;還有一種又熱又瀉的藥的,就是巴豆,吃了巴豆後,瀉了後腸子會變熱,張仲景用巴豆時,怎樣才能停止巴豆
的瀉?那就是吃一點冷水、喝 一點冷稀飯,才能讓瀉停下來。這樣的東
西,你如果用比較涼潤的東西,像葛根這樣的東西吃下去,剛好 可以中
和巴豆的影響,用來中和巴豆熱瀉的藥,是用葛。
起陰氣
,葛的這些主治裡,就是「起陰氣
」這三個字最要緊了。常
常有些本草學者,在看歷代的本草著作時,會覺得《神農本草經》有它
很厲害的地方,葛的要緊,其實「 起陰氣」三個字就足以概之。像是栝
蔞,它可以滋潤、它有補津液的調調;可是葛根,它「不補」。「起 陰
氣」,後代有人把它寫成「升津液」,而且一定要寫成「升」,不能寫
成「生」,不可以認為 葛根是可以補充津液的藥,它不能補充,它只能
拿原有東西,用在別的地方,它只能搬運,不能補充。葛 根一般人吃下
去都不會有副作用,但吃多了人會散氣,還是會虛的,所以歷代的本草
說,這個東 西,是一個可以暫時用的東西,不是一個吃長期的藥。當然
夏天要清暑,用葛粉作成像綠豆粉的東西,有 些店在賣,偶爾吃一點點,
那沒有關係。
葛的藥效很弱,張仲景用在桂枝加葛根湯裏 面,是四兩起跳,不像
桂枝湯是三兩一個單位,葛根是放四兩。至於煮藥時,要先用一斗水,
就 是十碗水煮葛根,煮掉兩碗水,然後再放別的藥,再煮成三碗,分三
次吃,它說「不須啜粥」,桂枝湯要 喝粥來幫忙發汗,而桂枝加葛根湯
不要喝粥,我到現在都還在想這是不是一個錯簡,因為呢,當初宋本在
傳抄時,就已經把葛根湯跟桂枝加葛根湯抄亂了,葛根湯是確定不要啜
粥,因為有麻黃,桂枝加 葛根湯是不是要啜粥呢?那就很難說,因為葛
根本身有一點發的效果,可以代替粥的效果。但是,其實, 我講白一點,
臨床上,無論是用桂枝湯、桂枝加葛根湯,還是葛根湯、麻黃湯,如果
你發不出汗 來,終究還是要喝一點粥的啦,所以要不要啜粥,是「教學
上」的對比。實際上,用麻黃湯,喝一點粥也 沒關係。其餘就如同桂枝
湯的將息和禁忌,將息就是「幫那個人調養」的意思,其它的該遵守的,
比如說喝一次沒有好,下一帖要快點喝,時間間隔縮短,還有不可以吃
什麼等等……就跟前面桂枝湯的 注意事項一樣,但跟桂枝湯不一樣的地
方,就是可以省掉那一碗粥。
至於說,為什麼 要先煮葛根呢?你們覺得藥先煮進去先有效,還是
後有效?是先提名先表決,還是先提名後表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4:4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