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皂苷,
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
由于有甜味,
又称为甘草甜素。
抗病
毒作用是甘草酸类成分的主要药理作用之一。近年来,有关甘草酸对肝炎
病毒、艾滋病毒
及其它病毒的作用研究和应用,
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由于甘草甜素具有高甜度、
低热量、
起
泡性及溶血性较低、安全无毒等优良特性,现 已有甘草甜
素片制剂正式在临床上用于治疗
乙肝。
目前,
甘草防治肝炎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报道,
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
(甘草酸的水解产物)
。
有资料证明,
甘草甜素和甘草次酸能使急 性肝炎的肝细胞坏死和气
球样变明显减轻,
GOT
、
GPT
下降,对 慢性肝炎的肝细胞亦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当前,治
疗肝
炎主要是通过抗病毒,诱导干 扰素,调节机体免疫以及抗炎等作用来实现的,甘草甜
素具有直接对抗肝炎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抑制肝炎病 毒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甘
草次酸对
四氯化碳、
半乳糖胺引起的肝脏损害 有显著抑制作用。
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影响花生四烯酸的
代谢有关。
有临床报道,
用
l00
%甘草煎液治疗传染性肝炎,
每次
15
~20
毫升,
小儿减半,
日服
3
次,治疗
13
例 ,平均黄疸指数在
12.9
天恢复正常,尿三胆试验在
9.9
天转为阴性,< br>肝肿大在
9.2
天显著缩小,肝
痛在
7.8
天消失。
肝炎是危害人类健康的 严重疾病之一,
尤其是慢性肝炎可引起肝硬化、
肝癌等后果,
目
前仍缺乏治愈 率高、疗效稳定的药物。近年
来,国内外应用甘草酸制剂治疗慢性肝炎已取
得良好的 疗效。
日本学者考察了甘草酸在体外对乙肝表面抗原
(
HBsAg
)
向细胞外分泌的影
响,
其结果是乙型肝炎
病毒
(HBV)
感染细胞
HBsAg
分泌受到抑制,
可能是通过抑制肝细胞
的破坏,从而改善 了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最终改善了对
HBV
的免疫状况。
近年应用于临床的甘草酸类新品种甘草酸二铵,经随机配对治疗研究显示,其降低慢
性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谷氨酰转肽酶(
GGT
)效果显著。静脉给药后,
85
%
以上的患者
ALT
水平降低显著。
甘草酸二铵具有较强的抗炎、< br>保护肝细胞膜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对多种肝
毒剂致肝脏损伤有防治作用,并有剂量依赖 性。实践表
明,甘草酸二铵能明显阻止半乳糖
胺、四氯化碳等引起的血清
A LT
增高,对肝组织损害也有相应改善,对复合致病因子引起
的小鼠慢性肝损害亦能明显提高成 活率
并改善肝功能。有学者作了甘草甜素治疗慢性乙肝
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甘草甜 素在降低
ALT
、乙肝病毒等指标方面有明显的疗效。
据有关研究证实,甘草酸可明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及坏死,减轻肝细胞间质炎症反应,
抑制肝细胞纤维 增生以及促进肝细胞再生等,
且该药副作用小,
是一种治疗乙型肝炎值得重
视与推广的 药物。
【甘草的用途】
甘
< br>草性平,味甘,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
益气,滋咳 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临床应用分
“
生用
”
与
“
蜜炙
”
之
别。生用主治咽喉
肿痛,
痛疽疮疡,
胃肠道 溃疡以及解药毒、
食物中毒等;
蜜炙主治脾胃功能减退,
大便溏薄,
乏力发热 以及咳嗽、心悸等。
西
医药理发现,甘草剂有抗炎 和抗变态反映的功能,因此在西医临床上主要作为缓和剂。
缓解咳嗽,祛痰,治疗咽痛喉炎;甘草或甘草 次酸有去氧皮质酮类作用,对慢
性肾上腺皮
质功能减退症有良好功效;
甘草 制剂能促进胃部粘液形成和分泌,
延长上皮细胞寿命,
有抗
炎活性,
常用于慢 性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
甘草的黄酮
具有消炎、
解痉和抗酸作用;
甘草也是人丹的主要原料之一。
甘草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精制糖果、蜜饯和口香糖。甘草浸膏是制造巧克力的乳化剂,< br>还能增加啤酒的酒味及香味,
提高黑啤酒的稠度和色泽,
制作某些软性饮料和甜酒;香烟矫
味。在化工、印染工业中,甘草也广有用途。
黄芪的功效
又称膜荚黄芪或黄耆。豆科。多年生草本。主根长 ,圆柱形,稍带木质,外
质土黄色或棕红色。羽状复叶,小叶
13
~
27,卵状披针形世椭圆形,两面
有白
色长柔毛。总状花序,蝶形花冠,淡黄色或白 色。荚果具黑色短毛。花期
6
~
7
月,
果期
8
~< br>9
月。
喜干旱,
适应性强。
分布河北、
山西、
陕西、
甘肃、
青海、
辽
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黄芪的根是著名的中药。商品黄芪呈圆柱形,略扭曲,长
20
~
60
厘米,以
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
足、味甜者为好。 含香豆素、黄酮类化合物、
皂甙及微量叶酸和数种维生素等。味甘,微温,具有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利 水
的功效,主治气血虚弱、自汗、久泻脱
肛、子宫脱垂、肾炎浮肿、蛋白尿、糖尿病、
慢性溃疡等症。
近年来临床用来治疗高血压和急慢性肾炎。
著名的“补中< br>益气汤”就是黄芪配人参、白术、升麻、柴
胡、甘草、当归、陈皮等组成,对
治疗脾胃虚弱、
四肢倦怠、
懒言短气、
中气下陷有良好效果。
黄芪以西北及内 蒙
产的质是最好,其质量好坏与微量元素硒有很大关
系,越是质地好的黄芪,含硒量越高。
另种多序岩黄芪的根,
商品名“红芪”,
在甘肃应用历史悠久,
并销
广东、福建及出口。
[
中文别名
]
箭芪、绵芪、口芪、黑皮芪、白皮芪、红芪、独芪等
[
英文常用
]: Astragalus,Huang-qi, Milk- Vetch Root,Huang Ch'i
[
植物来源
]:
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olicus
(Bge.)
Hsiao
、
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或多序岩黄芪
(
红芪
) 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
的干燥根
.
[
药材学名
]: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简单描述
]:
黄芪是一种中药,传统用于提 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同时也被用来
补气
--
比如疲劳,缺乏精力等症状
.
正品蒙古黄芪只分布在中国西北宁夏南部,
内蒙古,
甘肃河西走廊,
陕西等地 区以及蒙古高原,
全世界范围内同科类似植物
超过
2000
种
.
[
植物描述
]
:黄芪属多年生植物
,
生长株高可达约
40
~
80cm,
主要分布在寒温带
的中国西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南部地区
.
茎生多毛,
有
12
到
18
对小叶
.
正品药
材根一般
4
年采挖为好,习性耐寒,耐旱,怕热,怕涝。多生长于干旱 向阳山坡
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
砂
质壤土为好。
[
采收季节]春、秋二季采挖生长
4 --5
年以上的黄芪,切去根头,除去须根、泥
土,晒干。
[
药 材规格]商品黄芪按产地分卜奎芪、宁南芪,宁古塔芪、正口芪、绵芪、红
芪按加工方法分冲正芪、正炮 台芪、副炮台芪、正小技、副小枝等。
按性状又
分黑皮芪、白皮芪、红皮芪三种。每 种又分
1-3
等。以根条粗长、独枝无叉、外
皮光润、皱纹少、质坚而绵、断面色黄白 、粉性足,味甜者为佳。黄芪以
宁夏
南部西海固山区,
山西的浑源、
浑源、
繁峙、
代县地区,
陕西旬邑以及秦岭地区,
内蒙古的武川、
卓资,
乌兰察布盟、
鄂伦春旗、
锡林郭勒盟、
哲里木盟等地产
量
大、质量佳。红芪以甘肃河西走廊岷县,宕昌等地区质量最佳。
特征: 黄芪直根圆柱形、有的有分枝,上端较粗,长
30
~
90
厘米
,直径
1
~
3.5
厘米,表面纵皱色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 纹
或纵沟质,硬而韧
有粉性,
皮部黄白较疏松;
木部菊花纹理状,
气似豆腥味微甜。
老根中心偶有枯
朽状
,
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
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质量以
根条粗长、菊
花心鲜明、空洞小、 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
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
红芪为野生,根呈圆柱形,大多为直条状,少有分枝,上端略粗,下端渐细,长
10-50cm
,直径
0.6-2cm
;表面灰红棕色,具纵皱纹及少数支根痕,栓皮易脱落
而露出淡黄色的皮部及纤维;皮孔横长,色浅,黄色或暗黄色,略突出;质硬而
韧,不
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并显粉性;横切面皮部黄白色约占半径
1/2--1
/
3
,形成层淡棕色,木质部淡黄棕色具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甜,嚼之有豆腥味、
特征
可概括为:
红芪单根圆柱形,
上粗下细色红棕;
质硬而韧富粉性 ,
皮部黄白较疏松;
气微味
甜豆腥味,补气固表治疽痈。
[植物性状]黄芪野生,根的顶端常带有较粗的根头,其上有数目不等、大小不
一的地上残茎。栽培者 ,根头部残茎已切除。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
枝,上端
较粗。少数老根的顶端或根的 中心偶成枯朽状而呈黑褐色或空洞,习称“胡椒
眼”。主根长
30-90cm
,直径< br>1--3cm
,(蒙古黄芪主根略粗短、
分枝略多)。
表面淡棕黄色 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沟纹,皮孔横向延长、略突起。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 横切面皮部约占
1/2-2
/
3
,乳白色至淡
黄白色(蒙古黄芪黄 白色),有多数放射状弯曲的裂隙。木质部淡黄色(蒙古黄
芪色稍深),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形成层淡 棕色。气
微,味微甜,嚼之微有
豆腥味。
[
提取物来源植物全名
]:
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ge.
var.
mongh olicus (Bge.) Hsiao (A. mongholicus Bge.) [picture show]
[
有效成分
]:
黄芪甲甙
(total Astragloside),
三萜葡萄糖甙
(triterpene
glycosides),
黄芪多糖
(polysaccharides).
药材蒙古黄芪喊有大量的有用化学
成分,
包括生物类黄酮
(fla
von oids),
黄芪多糖
(polysaccharides),
三萜葡萄糖
甙
triterpene
glycosides
(e.g.,
比如
a
stragalosides
I-VII),
氨基酸
amino
acids,
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
.
在一些癌症病例中黄芪具有促进某类白细胞
T-CELL
恢复到正常水平的功效
.
植物部分
:
药材根
植物化学成分
(Phytochemicals)
分布部分
(Plant part)
黄芪甙
-I(ASTRAGALOSIDE-I) Root
黄芪甙
-II(Astragaloside-II)
Root
黄芪甙
-III(Astragaloside-III)
Root
黄
芪甙
-IV(Astragaloside-IV) Root
黄芪甙
-V(Astragaloside-V) Root
黄芪甙
-VI(Astragaloside-VI)
Root
黄芪甙
-VII(Astragaloside-VII)
Root
黄芪黄酮
(Astraisoflavan)
Root
Astraperocarpan
Root
甜菜碱
(Betaine)
Root
毛蕊异
黄酮
(Calycosin) Root
刺芒柄花素
(Formononetin) Root
抑制型神经传导素
γ
一氨基丁酸
(Gaba) Root
异黄芪甙
-I(Isoastragaloside-I) Root
异黄芪甙
-II(Isoastragaloside-II)
Root
异黄芪甙
-IV(Isoastragaloside-IV)
Root
异
甘草素
(Isoliquiritigenin) Root
芒柄花甙
(Ononin) Root
大豆皂甙
I(Soyasaponin-I) Root
[
基础研究
]:
药材黄芪中的某些化学成分已经被证实非常有用
,
包括黄芪皂甙
,
黄芪黄酮
flavonoids,
黄芪多糖polysaccharides
以及黄芪配糖
glycosides.
黄
芪一般需要与其他进补性药材配伍使用,
比如人参
,
是
非常好的内外刺激治疗良
药
.
黄芪与紫锥菊搭配使用可以非常好的治疗感冒发烧等引发的呼吸道等部位
的黏膜感染
.
[
科学理论
]:
来自中国临床研究的大量关于黄芪的数据证实
, < br>黄芪的确具有非常
好的治疗感染的药效
.
在美国也有最少一例临床实践证明黄芪 对于促进癌症患者
的白细胞
T-cell
恢复到正常水平
,
因此黄芪 配合化学疗法能
够取得更好的治疗
癌症的效果
.
动物实验中黄芪显示出具有帮助小耗子治疗和抵抗流感病毒的功
能
,
机理在于能够增强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活动
.
[
黄芪的历史
?] :
中国的药剂师在长达
2000
多年的历史中推断并将黄芪用作增进
能力和抵 抗疾病的良药
.
黄芪是中药中用途非常广泛也用的非常多的一味药材
.
西方的传统药剂师最近开始关注并研究用黄芪减弱化学疗法的副作用
.
[
历史
]:
中药的始祖神农氏
,
在他的创造性著作
《神农本草经》Shen
Nong
Pen
Tsao
Chi ng (circa A.D. 100)
中认为黄芪是一味非常有效的特殊药材
.
中文名黄芪
huang qi
含义为
黄色的头
,意 指其药材根的黄颜色和至
要的补药
.
传统中药将该药材用作治疗夜间虚汗
,
血气不足
(
比如
,
疲乏
,
虚弱
,
胃口不好等
),
以及痢疾和腹泻
.
[
补药功能
]:
可以作为免疫补药
Immune tonic,
利尿剂
diuretic,
降低血压
lowers blood pressure,
补气药
Qi tonic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2:2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2078.html
-
上一篇:烟草的成分讲课教案
下一篇:直销完美产品成份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