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篇一: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病机概述:本病是累及全呼系统的疾病,由多种细胞包括气道的炎
症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 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为气
道黏膜水肿,增生,微血管充血,微循环障碍,日久导致气道壁结
构重塑,胶原含量增加及瘢痕组织形成,造成气腔狭窄,气道阻塞。
由于过敏原刺激,慢性感染及低氧 血症导致红细胞聚集增加,血管
内皮细胞受损,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引起全血黏稠度增高。
发病原因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刺激,病毒性感染,
也可有家族史。常反复发作喘 息,发无定时,呼吸困难,胸闷和咳
嗽,典型的哮鸣音的护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 br>端坐呼吸,干咳或咳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症状可数分钟内
发作,经数小时至数天,严重者 常伴呼吸费劲,大汗淋漓,心律增
快等体征。
根据临证应属于哮证范畴。中医认为: 肺气亏虚是本病发作的首要
条件,痰是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人体津液代谢主要靠肺的输
布 ,脾的运化,肾的气化,脏腑功能相互协调。饮食不节,外邪侵
袭,致使脏腑功能失调,肺不能布散津液 ,脾不能运化水谷精微,
肾不能蒸化水液,均可导致津液凝聚成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内
源性 致病因素,痰饮伏肺病程缠绵,外邪引动伏痰则引起急性发作。
痰阻气道,气机阻滞,心脉失畅而成瘀。 反复发作致使肾阳亏虚,
阳气不能温煦血脉而成血瘀。因此,痰瘀互阻,经脉失养,肺络阻
滞, 病情缠绵。
(一)发作期:急性发作,应急则先治标,缓解其症状。
(< br>1
)寒性: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如塞,痰少不易咳
出,面色青晦,形寒怕 冷,天冷和受寒易发,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或弦紧。
配方组成:炙麻黄
10 g
,射干
15g
,细辛
5g
,紫苑
15g
,冬花< br>15g
,
五味子
20g
,法半夏
15g
,干姜
10g
,猪牙皂
10g
,白芥子
15g
,葶
苈子
15g
,紫苏子
15g
,莱菔子
20g
,全蝎
5g
,蜈蚣
2
条,地龙
1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
2
)热型:气粗息涌,喉中哮鸣如吼,胸高胁胀,呛咳阵作,痰黏
白黄稠,排吐不利,烦闷不 安,面红汗出,口渴口苦,舌红苔黄腻。
配方组成:炙麻黄
8g
,白果25g
,杏仁
15g
,苏子
20g
,黄芩
15g
,
桑白皮
25g
,冬花
15g
,葶苈子
20g
, 法半夏
15g
,白芥子
30g
,莱
菔子
25g
,鱼 腥草
25g
,地龙
15g
,全蝎
6g
,蜈蚣
3条,胆南星
25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
3
)风痰 型: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拉锯,或声如哨笛,喘急胸满,
坐不得卧,痰黏腻难出,或白色泡沫痰液,无明 显寒热表现,面色
黯青,起病急,发前常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舌淡
苔厚浊,脉 实滑。
配方组成:白芥子
30g
,苏子
25g
,莱菔子< br>30g
,葶苈子
25g
,地龙
15g
,杏仁
15g< br>,猪牙皂
12g
,全蝎
6g
,蜈蚣
2
条,防风
12g
,炙
麻黄
10g
,僵蚕
15g
,厚朴
12 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二)缓解期:缓则治其本,根据临证,抓住其根源。
(
1
)肺气 虚型:自汗畏风易,每因气候变化而发病,发作前喷嚏频
繁,鼻塞流涕,气短声低,喉中轻度哮鸣音,痰 清稀色白,面白无
华,舌淡苔白,脉细弱或虚大。
配方组成:黄芪
30g< br>,白术
15g
,防风
10g
,党参
25g
,麦冬12g
,
百合
15g
,五味子
25g
,茯苓
1 5g
,僵蚕
15g
,地龙
15g
,法半夏
15g
, 陈皮
12g
,甘草
6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
2
)脾气虚型:平素痰多,倦怠乏力,食少脘痞,便溏易,面色萎
黄,多饮食不当而诱发,舌淡 苔白腻或滑,脉细缓。
配方组成:党参
30g
,茯苓
15g
,白术
15g
,炙甘草
6g
,法半夏
18g
,陈皮
15g
,淮山药
30g
,苡仁
30g
,五味子
25g,桂枝
10g
,
干姜
5g
,地龙
15g
,蝉蜕
12g
,水煎每天三次服用。
(
3
)肾气虚型:平素气息 短促,动则尤甚,吸气不利,脑转耳鸣心
慌,腰膝酸软,劳累后易发,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胖嫩苔淡 白,
脉弦细。
配方组成:淫羊藿
15g
,巴戟天
15g< br>,胡桃肉
15g
,补骨脂
15g
,紫
河车
15g,蛤蚧
1
对,人参
10g
,白果仁
20g
,白术
15g
,山药
25g
,
麦冬
15g
,五味子
20 g
,瓜蒌
15g
,杏仁
15g
,熟地
15g
,水煎 每天
三次服用。
(
4
)痰瘀阻滞型: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 闷如塞,咳吐泡沫
白痰,舌紫黯有瘀斑苔白滑,脉弦涩。
配方组成:法半夏
15g
,陈皮
15g
,茯苓
20g
,丹参
25g
, 水蛭
10g
,
地龙
15g
,人参
10g
,紫河车< br>15g
,炙麻黄
5g
,黄芪
25g
,甘草
6g
,
干姜
6g
,细辛
3g
,白术
15g
,防风10g
,全蝎
3g
,蜈蚣
2
条,水
煎每天三次服用。< br>
本虚标实,本虚为肺脾肾,实为风寒热痰。本着急则治标,缓则治
本,标本兼顾之原则 ,辨证施治,方能良效。
【篇二:用中医治疗支气管哮喘】
支 气管哮喘是常见疾病。以呼吸困难、喉间哮鸣为主要临床表现。
从季节来看,多发于秋冬,夏季则变轻或 缓解。该病发病的原因很
多,主要是外感、饮食、体质等因素,造成宿痰内伏,痰气相持,
壅塞 气道,肺失宣降而喘,反复发作,气阴日伤,则导致肺脾肾俱
衰。
笔者认为,此病病 机不仅在于肺失宣降,还与瘀血密切相关。本病
初为咳嗽,进而咳甚伤络,百脉不通,以致瘀血乘肺,阻 塞气道,
妨碍气机升降,气道壅堵而成咳逆喘息。血之运行,除赖心气的推
动之外,尚和肺之< br>
治节
密切相关。咳喘日久,肺气虚损,不能贯心
窍而朝百脉以辅心 行血,加之痰阻,气机升降失调,心脉失畅而郁
致瘀,治宜活血化瘀,痰化气机得以通畅,喘症得平。< br>
治疗方药:当归、生地、红花、桔梗、甘草、地龙、桑白皮、各
15
克,柴胡 、枳壳、川芎、赤芍、川贝、麻黄各
10
克,桃仁
20
克。
气郁加香附
15
克,薤白
10
克;血瘀甚者加丹参
12
克 ,三七
3
克
(
研末冲服
)
;痰盛者加旋覆花
(包煎
)12
克;便秘加大黄
10
克
(
后下
)< br>;
发热加生石膏
40
克、黄芩
12
克并加重柴胡用量;久病气 虚加黄芪
30
克;年高之人均加山萸肉
15
克。
符合以下 几点均可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1.
呼吸困难,活动张口
抬肩,甚则呼吸急促,活 动后气不相续,甚则大汗淋漓,不能平卧。
2.
胸膈满闷,腹胀胁肋刺痛,口唇紫绀,指甲青紫 ,舌质紫暗,舌边
瘀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脉涩、促。
典型病例:张某,男,15
岁。反复咳喘八年,近
1
个月加重,于
1998
年
7
月
2
日入院,该患儿
7
岁时患支气管哮喘,以后极易感冒,
每年秋冬两季气候变化即反复发作入院治疗。近
2
年无论气候变化
与否频繁发作,病 情逐渐加重,经中西药久治不愈。现咳喘哮鸣,
痰白黏稠,呼吸困难,抬肩张口,纳呆,大便干,小便黄 ,舌质暗
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一般情况较差,端坐呼吸,三凹征
(
+
),桶状胸,心率
110
次
/
分,双肺满布哮鸣音,未闻及湿罗音。
胸片:双肺含气量增多,胸廓略呈桶状,右侧肺纹理明显增粗,其
边缘模糊,并有散在小斑点状钙化影, 左侧肺理轻度增强。西医诊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1: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868.html
-
上一篇:理论试题模板(呼吸科)
下一篇:高血压的诊断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