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细支气管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的住院患儿。
一、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
ICD-10
:
J21
)。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1
中医诊断:
参照
1994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
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咳嗽》
(ZY
/
T001.1 ~001. 9-94)
。
1.2
西医诊断:参照第八版《儿科学》
发病年龄小(
<2
岁)
,
发病初期即出现明显
喘憋,体检两肺闻及哮鸣音及细湿罗音;胸片提示肺纹理增粗或
肺气肿或肺不张或小片状阴影。
1.2.1
病史:多见于
2
岁以内,尤其以
6
个月左右婴儿最为多见。
大多数有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人的病史。
1.2.2
症状:初始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低热、流
涕、鼻塞、咳嗽,部分可有高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
2
-
3
天
出现下呼吸道症状,症状轻重不等,咳嗽明显加重,并有喘息发
作,重者出现发作性喘憋及紫绀。
1.2.3
体征:大多数婴儿有发热,体温高低不一。喘憋发作时呼
吸加速,呻吟并伴呼气延长和呼气性喘憋。胸部检查可见胸廓饱
满,
叩诊呈鼓音
(或过清音),
听诊可闻及哮鸣音。
当喘憋缓解时,
可有细湿罗音、中湿罗音。部分患儿可有明显呼吸困难,出现烦
燥不安、鼻翼扇动、三凹征及口唇发绀。
1.2.4
外周血象:外周血白细胞多偏低或常,合并细菌感染时
多增高。
1.2.5
胸部
X
线:表现不均一,大部分病例变现为全肺程度不等
的阻塞性肺气肿,
约半数表现为肺纹理增厚,可出现小点片阴影,
小部分病例出现肺不张。
1.2.6
肺功能:患儿急性期小气道存在阻塞,在恢复期,小气道
阻塞缓解。
1.2.7
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呼吸道合胞
病毒(
RSV
)最常见,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1.2.8
血气分析:血气分析显示
PaO2
不同程度下降,
PaCO2
常
或增高,
pH
值与疾病严重性相关,病情较重的患儿可有代谢性酸
中
毒
,
可
发
生
I
型
或
II
型
呼
吸
衰
竭
。
2
.证候诊断
参照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小儿急性咳嗽病(急性支气管炎)
中
医诊疗方案(试行)”
。
小儿急性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常见证候:
2.1
风寒袭肺证: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
发热头 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2.2
风热犯肺证:咳痰不爽,痰黄粘稠,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鼻流清涕,
舌质红 ,苔薄白,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2.3
痰热壅肺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 ,甚者喉间痰鸣,发热口
渴,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2.4
痰湿蕴肺证:
咳嗽重浊,
痰多雍盛,
色白而稀,
喉间痰声辘辘,
闷纳呆,
神乏困倦,舌质红,苔白腻,脉滑。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中医治疗方案: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 “小儿急性咳嗽病(毛
细支气管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
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急性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
。
2
、患儿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且其家长或监护人同意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
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咳嗽病(毛细支气管炎)的患儿。
2
、患儿 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 径。
3
、
合并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需要同时治 疗者,
不能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 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
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1
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1.2C
反应蛋白
(CRP)
1.3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检测
1.4
胸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 血沉、
PPD
试验、心电
图、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血清
IgE
、过敏 原检测等。
(八)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方法: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1
风寒袭肺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剂:金沸草散加减。金沸草,前胡,荆芥,细辛,半夏 ,茯苓,甘草,生
姜,大枣。寒邪较重加炙麻黄辛温宣肺;咳重加杏仁、桔梗、枇杷叶宣肺止咳;
痰多加陈皮、茯苓化痰理气。风寒夹热证,方用杏苏散加大青叶、黄芩清肺热。
1.2
风热犯肺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剂:桑 菊饮加减。杏仁、连翘、薄荷、桑叶、菊花、苦桔梗、甘草、苇根。
肺热重加金银花、黄芩清宣肺热;咽 红肿痛加土牛膝根、玄参利咽消肿;咳重加
枇杷叶、前胡清肺止咳;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化痰止咳。风 热夹湿证,加薏苡
仁、半夏、橘皮宣肺燥湿。
1.3
痰热壅肺证
治法:清热化痰,肃肺止咳
方剂:清 金化痰汤加减:黄芩、栀子、桑白皮、知母、瓜蒌皮、贝母、麦冬、
桔梗、甘草、橘红、茯苓。痰多色黄 ,粘稠难咳加瓜蒌皮、胆南星、葶苈子清肺
化痰;
咳重,
胸胁疼痛加郁金、
青 皮理气通络;
心烦口渴加石膏、
竹叶清心除烦;
大便秘结加瓜蒌仁、制大黄润肠通便。
1.4
痰湿蕴肺证
治法:燥湿化痰,宣肺止咳
方剂: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炙麻黄、杏仁、白前、陈皮、半夏、茯苓、甘
草。痰延雍盛加苏子、莱菔 子、白芥子利气化痰;湿盛加苍术、厚朴燥湿健脾,
宽胸利气;咳嗽重加款冬花、百部、枇杷叶宣肺化痰 ;纳呆者加焦神曲、麦芽、
焦山楂醒脾消食。
2
.中成药:二陈糖浆、小儿咳喘灵颗粒、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三拗片等。
3
、外治法
3.1
药物穴位敷贴疗法
选用自制止咳平喘方
,
定穴双肺腧、膻中、天突等穴,以达到止咳平喘、温阳化
痰之 功。
“三九”
“三伏”帖:
3.1.1
选穴:定喘、风门、肺俞、天突穴等;
3.1.2
时 间:最佳时间为每年
头九”
、
二九
、
三九
及
头伏”
、
二伏
、
三
伏
的每一九或每一伏期间选择一天来进行贴敷治疗,每次贴敷最好间隔
7-10
天,一次是贴
6
至
8
个穴位,连续贴敷
3
年至
5
年,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终身
贴敷;
3.1.3
药物: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按照
4
:
4
:
1
:
1
比例研成细粉,用
生姜汁调和成糊状,做成
lcm
×
lcm
×
lcm
的药饼,每贴含生药
1.5g
。
(2
周岁内
小儿不做冬病夏治
)
。适用于各种证型咳嗽。
3.1.4
辨证穴位敷贴
风寒咳喘敷贴方
药
物:地龙
炙麻黄
白芥子
玄胡
川椒
胆南星等
功
效:疏风散寒
止咳平喘。
适
应
证:外感风寒所致咳嗽、恶寒、痰白清稀、气喘,舌淡、苔白、脉浮紧。
风热咳喘敷贴方
药
物:地龙
白芥子
玄胡
甘遂
细辛
胆南星等
功
效:
:
疏风清热
止咳平喘。
适
应
证:外感风热、痰湿蕴肺所致咳嗽、气喘、痰多而粘、面黄 胸闷,舌淡、
苔黄、脉浮数、弦滑。
痰喘咳嗽敷贴方
药
物:麻黄
甘草
五味子
朱砂
细辛等
功
效:化痰平喘止咳法。
适
应
证:
外 邪袭肺所致咳痰、咳嗽、
气喘、
胸闷、气急气逆、
咳痰不爽、痰粘、
喘促、舌淡、苔白腻、脉弦滑等。
体虚咳喘敷贴方
药
物:党参
北沙参
炒白术
徐长卿
炒白术
白芥子等
功
效:益气养阴
止咳平喘。
适
应
证:
体虚外感所致 咳嗽、气喘、
痰多而粘、面黄胸闷,舌淡、
苔白、脉浮、
弦滑。
3.2
物理降温
3.3
雾化吸入疗法
风寒咳嗽:麻黄
细辛
半夏
冬花
马兜铃
荆芥等
风热咳嗽:菊花
杏仁
半夏
黄芩
葶苈子
金银花
连翘等
体虚咳喘:党参
北沙参
炒白术
徐长卿
炒白术
白芥子等
3.4
小儿发热推拿。以达到解表除烦之功,轻(
37. 5
℃
-38
℃)清肺平肝,天河水
重(
38.5
℃
-40
℃)清肺平肝,六腑,提捏大椎或揉大椎加减;无汗拿列缺,头痛
鼻塞加阳池,呕吐纳呆 加清胃,咳嗽加八卦,烦恼发惊加小天心
3.5
振动排痰(不算中医操作
)
3.6
中药肺部离子导入(
6
个月以下小儿禁用)
3.7
小儿咳嗽推拿:清肺平肝
10
分钟、清天河水
10
分钟、清胃
15
分钟等手法,
减轻病症。
3.8
耳穴贴压,选穴肺、气管、交感、神门等以助止咳平喘,减轻症状。
3.9
捏脊疗法(提捏背部的督脉、足太阳膀胱经,以达到调理脏腑,增强体质)
4
院内制剂
4.1
膏方
4.1.1
麻杏宣肺止咳膏
药物:炙麻黄
杏仁
苏子
桔梗
防风
荆芥等
功效:辛温宣肺
散寒化痰
主治:寒邪闭肺,咳嗽,痰多,气急, 喉中痰鸣,或流清涕,舌淡白,苔薄白或
白腻,脉浮紧、滑紧或小儿指纹淡红而青。
4.1.2
贝草清肺止咳膏
药物:川贝
鱼腥草
百部
地骨皮
桑白皮
罗汉果
知母等
功效:清肺泄肺
化痰平喘
主治:热邪闭肺证:高热壮热,咳嗽气急,喘促痰黄而稠、咽痛、舌红苔黄 或黄
腻,脉滑数,指纹紫。
4.1.3
参冬润肺止咳膏
药物:南沙参
麦冬
天冬
百合
北沙参
杏仁
川贝等
功效:养阴清肺
润燥止咳
主治:阴虚肺热证:低热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淡、苔光、脉数。
4.2
丸方
4.2.1
风寒恋肺
麻杏止咳丸
组
成:
炙麻黄
防
风
荆
芥
杏
仁
紫
苑
冬
花
蝉
衣等
功
效:祛风散寒
宣肺止咳
主
治:
风寒袭肺
咳嗽
,
咯痰稀薄
,
鼻塞
,
流清涕
,
恶寒
,
发热
,
无汗
,
舌淡
,
苔白
,< br>脉浮紧
.
4.2.2
风热郁肺
桑花止咳丸
组成:
桑
叶
菊
花
杏
仁
金银花
连
翘
牛
子
薄
荷
桑白皮等
功效:祛风清热,清肺止咳
主治:风热郁肺:咳嗽气粗,咽干而痛,痰粘而黄,鼻流 黄涕,口渴,身热等表
证,苔薄黄,舌红,脉浮数。
4.2.3
痰湿蕴肺
苏芥止咳丸
组成:
苏子梗
白芥子
法半夏
化橘红
茯
苓
莱菔子
细
辛
干
姜等
功效: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主治:痰湿蕴肺:咳嗽,咯吐白粘痰,咳声重浊
,
胸闷
脘痞
痰多而粘
,
苔白腻
,
脉
濡滑
.
4.2.4
痰热蕴肺
桑地止咳丸
组成:
桑白皮
地骨皮
黄
芩
百
部
山
栀
百
合
贝
母
鱼腥草等
功效:清肺化痰,润燥止咳
主治:痰热蕴肺
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黄粘,咯吐不爽,或吐热腥味、血痰,
口干欲饮,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5
、西医治疗方法:参照第八版《儿科学》
5.1
一般治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1: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829.html
-
上一篇:支气管肺炎护理计划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试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