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炎的康复指南
【概述】
(
一
)
定义
1
、脊髓炎是指各种感染或变态反应 所引起的脊髓炎症,是
儿科最常见的非创伤性脊髓损伤原因之一。
根据炎症涉及部位可
分为
(1)
脊髓前角灰质炎
(2)
横贯性脊髓炎
(3)
上升 性脊髓炎
(4)
播散
性脊髓炎
(5)
脊膜脊髓炎
(6)脊膜脊神经根炎。
按病因分类可分为
(1)
感染后和预防接种后脊髓炎
( 2)
病毒性脊髓炎
(3)
细菌或螺旋体性
脊髓炎
(4)
真菌 性脊髓炎
(5)
寄生虫性脊髓炎
(6)
原因不明的脊髓
炎。依起病形 式分类可以分为急性
(1
周内病情达峰值
)
、亚急性
(2~6
周
)
和慢性
(
超过
6
周
)
脊髓炎。脊髓炎的典型表现是截瘫,
也
是脊髓炎康复治疗的重点。
2
、 截瘫是指脊髓横断性损害造成的两侧损害平面以下神经
功能丧失,所导致的一系列综合征,包括运动、感 觉、植物神经
功能紊乱、二便控制等。脊髓损伤可以是完全横贯性的,也可以
是不完全的,加上损伤平面不同,
所以临床上的表现和愈后也有
很大不同。
(
二
)
截瘫的分级
A
:完全损伤,鞍区无任何运动、感觉功能保留。
B
: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至鞍区,无运动功能而
有感觉的残留。
C
: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保留,但一
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在3
级以下。
D
:不完全损伤,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有运动功能 保留,且一
半以上关键肌的肌力大于或等于
3
级。
E
:正常,运动、感觉功能正常。
运动障碍特点:
受损 平面以下运动功能障碍在急性期呈弛缓
性瘫痪,可持续
6
周以上或更长时间,然后进入 痉挛期,但
L1
椎体下缘的损伤不会出现痉挛,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
(
三
)
脊髓损伤的主要功能障碍
1
、瘫痪:胸和腰的损伤导致下肢瘫痪,颈可导致四肢瘫痪。
2
、感觉障碍:瘫痪肢体通常伴有相应的感觉障碍或丧失。
3
、大小便失禁:便秘或小便失禁十分常见,也常有排尿困
难。
4
、疼痛:不少患者出现损伤部位以下的疼痛。
5
、肌肉痉挛:腰以上的脊髓损伤常常出现肌肉痉挛、疼痛。
6
、 压疮
(
褥疮
)
:是最常见的脊髓损伤并发证,导致感染等。
7
、心理障碍: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加重病情。
8
、其它:感染、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异位骨化、呼吸困难
等。
(
四
)
其他相关定义
(1)
四肢瘫:
指 颈椎管内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导致四肢运动和
感觉的损害和丧失,
如上肢、
躯干、下肢及盆腔器官的功能损害。
(2)
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
(
不包括颈段
)
椎管内脊髓
损伤之后,造成下肢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3)
神经平面:
指在身体两侧有正常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的最低
脊 髓节段。
(4)
感觉平面:身体两侧具有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5)
运动平面:身体两侧具有正常运动功能的最低脊髓节段,
脊髓是连接 中枢神经和外周神经的通道,
是把大脑的命令传递到
人身体各个部分的关键环节。
【脊髓炎康复评定】
(
一
)
评定内容
1
、功能评价,即临床与康复的评定。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委
员会的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 类标准
(
简称
ASIA
标准
)
进行,它分
运动水平 和感觉水平:
1)
、运动水平:也叫运动指数评分,在人体左右各有
10< br>组
关键肌,总分
100
分,根据肌力评价,
MTT
的评分方法
0~5
级。
这个评分具有较高的现实效度和预测效度。
2)
、感觉水平:也叫感觉指数评分,它有
28
个感觉位点来
确定正常感觉功能的最低脊 髓节段。正常的,通过痛觉、轻触觉
评分为
2
分;异常的,是减退或过敏,评
1
分;消失的是
0
分。
2
、心肺功能评定,各种康复训练 对心脏常是一种负荷,进
行前应对心功能进行评定。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
1)
、脉搏 检查
法
2)
、自觉劳累程度分级
3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 评定
,
截瘫患者可采取改良的巴氏指
数测定,四肢瘫患者可采用四肢瘫功能指数法。< br>
4
、心理障碍评定,脊髓炎炎后常会办法不同程度心理反应
的改变和情绪变化 ,
需进行情绪测验。
常用的方法为汉密顿焦虑
测验和汉密顿抑郁测验。
(
二
)
脊髓截段段和皮肤感觉系的关系
需要了解脊髓损伤 平面与运动的关系,
脊髓截段段和皮肤感
觉系的关系,以便准确地进行运动感觉评定。
(1)C1~C3
,头的运动肌,它的运动是转头运动;
(2)C4
主要是膈肌,管呼吸,假如呼吸有障碍,就说明颈
4
有问题。还有斜方肌,耸肩;
(3)C5
是三角肌,让病人做一个外展上臂的动作,如果能,
颈
5
没有问题。让他屈一下肘,那是肱二头肌,能屈肘没问题;
(4)
假如能伸腕,说明颈
6
没问题;
(5)
假如能伸肘,说明颈
7
没问题;
(6)
中指屈一下,能屈,则颈
8
没问题。
(7)
胸
1
,主要是握拳,能握拳胸
1
没问题,胸以下的胸
2
、
胸
3
、胸
4
,那就相应地对它的内接;
(8)< br>腰
2
,就看它能不能屈髋,能屈髋,腰
2
没问题;
(9)
能伸膝,则腰
3
没问题;
(10)
能做踝背屈的动作;腰
4
没问题;
(11)
能做拇长伸肌,伸拇指,腰
5
没问题;
(12)
能做一个肘屈的动作,说明骶
1
没问题,骶
1
以下即马
尾。
如下图所示,损伤平面和相应的代表性肌肉及其能产生的运
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中心
图
1-33
脊髓损伤评估表
可以根据几个动作,很明确地确定损伤部位。人的感觉跟运
动是相差节段的。有几个关键点:①
颈
2
到颈
3
,主要是 在枕
部和颈部区域;
②
颈
4
是在肩胛部;
③
颈
5
到颈
7
在手、
前臂、
上臂桡侧;④
颈
8
到胸
2
,手是在前臂和上臂的尺侧;⑤
胸
4
到胸
5
,跟乳头水平齐;⑥
胸
7
,肋弓的水平;⑦
胸
10
,脐的
水平;
⑧
腰
1
到腰
5
是下肢的前后面,
⑨
骶
4
到骶
5
,
是会阴、
肛门周围。
【脊髓炎患儿康复指导规范】
脊髓炎病情稳定在
10
天左右床边的 早期治疗应该更早进
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地避免合并症,例如压疮、肺炎、泌尿系
统感染等。 也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态。
脊髓损伤恢复潜力大。早期恢复的过程在数天到
6< br>个月内;
其后的
2
年左右患者也可以有进一步恢复的机会。
出现远端肢 体
的早期活动,例如脚趾的主动活动,往往预示良好的恢复潜力。
痉挛的运动对预后没有价值。
瘫痪部位有感觉者,
运动功能恢复
的机会较大。
感觉正常的部位,
运 动能力恢复的可能性超过
50%
。
积极功能锻炼为
1%
的希望而做出
100%
的努力。即使病史很长,
但只要经过康复训练,就一定有巨大的潜力。
【脊髓炎康复治疗的具体内容】
1
、物理治疗: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 练和协调训练;体位
和转移训练;减重、减负重训练;站立和步行训练、轮椅训练;
理疗、肌电 生物反馈治疗等等。
2
、作业治疗: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娱乐和工作训
练等。
3
、矫形器的应用:包括踝足矫形器、膝踝足矫形器等等,
还有上肢矫形器。
4
、心理治疗:包括一些心理疏导,还有生物反馈治疗。
【不同时期脊髓炎康复治疗内容】
(
一
)
急性不稳定期< br>(
起病后
~4
周
)
各类型脊髓炎的康复都包括如下内容:
1.
呼吸功能训练
包括胸式呼吸
(
胸腰段损伤
)
和腹式呼吸
(
颈段损伤)
训练;
体位
排痰训练和胸廓被动运动训练。
每日
2
次 ,
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
活动,
防止肋椎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
有肋骨骨折等胸 部损伤者
禁用。
2.
膀胱功能训练
在急救阶段,因难以 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静
脉补液之后,应开始间歇导尿
(
每日
4
次
)
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
训练。
3.
全身关节训练
(
良好的肢位摆放
)
颈椎不稳定者肩关 节外展不应超过
90°
,胸腰椎不稳定者髋
关节屈曲不宜超过
90°
,超过上述角度可能会对脊柱脊髓造成二
次损伤。
当患者处于卧床期或颈椎牵引时,
在 医生未下处方前不
得进行脊拄的旋转、屈曲、伸展等运动。
4.
肌力增强训练
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并且不影响骨折稳定性的肌肉都应 当
运动,使急性期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5.
血液循环、自主神经功能适应性训练
包括由仰卧至坐起,由床边坐至坐轮椅,向倾斜床过渡等训
练。
6.
心理康复
应给伤员以温暖,鼓励他们克服依赖心理,完成各种训练任< br>务,
早日达到康复的目标。
鼓励伤员将喜、
怒、
哀、
乐表现出 来,
让他们内心深处的痛苦得以宣泄,
从而帮助他们很好地完成康复
治疗。
7.
预防深静脉血栓、压疮的训练和处理
2
小时间隔轴向翻身等。
(
二
)
急性稳定期
(4~12
周左右
)
在此时期,持续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
1.
四肢瘫
可以做一些站立训练,通过电动的起立床、辅助器具或者治
疗师对他进行帮助完成体位的变换或 者移动;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的训练,如洗漱、进食;脊椎的训练,就要考虑用一些颈围,避免颈部过度活动;
膀胱训练可以做一些清洁导尿,
定时定量饮水
和定时排尿;反射 性膀胱训练。
2.
截瘫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10:0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762.html
-
上一篇:碱性食物对身体的影响有哪些
下一篇:弱碱水弱碱性水苏打水弱碱泡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