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猪瘟:
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 高传染性疾病。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
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有高度传
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 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
41
℃
左右。先便秘,粪干硬 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
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 后肢麻痹。常见耳、四肢、腹下
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
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
指按不褪色。
少
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
10
~
2 0
天死亡。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
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食欲时好时坏。便秘 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 防:
20
日龄
60
日龄时各免疫一次。
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 ,
淘汰病猪,
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
.猪丹毒:
流行特点:
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生于架子猪。
主要通过
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
)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多数猪食欲
减退,眼有分泌物, 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
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 性、病猪
3
—
4
天后死亡。
(
2
)疹块型:
精神不振,
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
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
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
3
)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 急性转化来的。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
困难。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 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
色。
防治:(
1
)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 疫苗免疫注射。(
2
)治疗:青霉素每公斤
体重
5000-10000
单位,肌肉注射,每天
3
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
2
—
3
次。
(
3
)抗血清治疗;
23
公斤以下的猪
5-10
毫升,
45
公斤以上的猪
20-40
毫升。
3
.猪肺疫
流行特点:
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 吸道病。
本病多发于春初
秋末季节。
症状:(
1
)最急性 型:多见流行初期。俗称
“
锁喉风
”
食欲废绝,口鼻粘膜发紫、
流出 带血泡沫,
耳根、
颈部、
腹部等处常会出现出血性红斑,
有的初期便秘后期< br>拉稀,往往最后窒息而死。
(
2
)急性型:是常见的病型除了败血症 还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皮肤
出现血红紫斑。
(
3
)慢性型:多表现慢性肺炎和慢性肠炎。
防治:(
1
)预防:与
45
日龄接种一次疫苗,免疫期为半年。(
2
)肌肉注射 青
霉素每公斤体重
5000-10000
单位单位,每日两次,(
3
)全群猪饲料加泰乐菌
素
125
克
/
吨料
4
.猪流行性腹泻:
流行特点:
本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 性传染病。
多发生在冬季。
不同年
龄、品种和性别的猪都易感,哺乳猪和架子猪及肥育 猪的发病率通常为
100%
,
母猪为
10
~
90%
,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也可呼吸道传染。
一般流行过程延续
4
~5
周,可自然平息。
症状: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继而排水样便 ,呈黄色或灰黄色,体温基本
正常,小吃食或吮乳后部分仔猪发生呕吐。日龄越小,症状越重,
1
周龄以内的
仔猪常于腹泻
2
~
4
天后,体温下降。约50%
因脱水死亡,生长肥育猪及种猪一
般持续腹泻
4
~
8天后,逐渐恢复正常。
防治: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其一般治疗可采用让猪 只自由饮补液盐水。为
防止继发感染,肌肉注射环丙沙星注射液。
5
.猪副伤寒:
流行特点:本病是由猪霍乱和沙门氏菌引起的仔 猪传染性病。本病主要发生于
密集饲养的
2
~
4
月龄仔猪,尤其天气 寒冷气候多变,断乳过早及疾病等因素,
使猪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发病。
症状:(< br>1
)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先便秘后下痢,粪
便呈灰白色、淡黄 色或浅绿色,有时带血,常有腹痛症状。弓背尖叫。耳、腹部
及四肢呈深红色至青紫色。病猪呼吸困难, 体温下降,
一般
2-6
天死亡。
(
2
)慢性型。病猪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粪便呈灰绿色,恶臭。病猪逐渐消瘦。
最后因脱水死亡。
防治:①预防:在断奶前
3
天
注射或口服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菌苗 。②治疗:
磺胺增效合剂疗效较好。
磺胺甲基异口恶
唑或磺胺嘧啶每千克体 重
20
~
45mg
,
加甲氧苄氨嘧啶,每千克体重
6
~
8mg
,混合后分两次服,连用
1
周(
3
)土霉
素口服,
每天每公斤体重
50-100
毫克。
(
4
)
新霉素口服。
每天每公斤体重
40-60
毫克
6
.猪水肿病
流行特点:本病菌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 起。主要发生于断奶后肥胖
的体格强壮的仔猪,常突然发生,头部水肿,共济失调。迅速死亡,致死率高 ,
在硒缺乏地区易发生本病。
症状:突然
1-2
头体壮 小猪发病死亡,而多数猪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出现水
肿,发病前期前腿卧地,后肢站立,口吐白沫, 叫声嘶哑,跳跃,或行走不稳,
或转圈,或倒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失调,后期后躯麻痹,不能站立 ,病猪
一般经
1
~
2
天死亡。
防治:(
1
)灌服新霉素每天每公斤体重
40-60
毫克肌肉注射速尿
(< br>2
)
口服硫酸钠
25
克,
肌肉肌注射磺胺嘧啶。
③环 丙沙星
0.25mg/
日
Kg
体重,
分
2
次肌注。
7
.猪蛔虫病
流行特点;
猪蛔虫病是造成养殖业巨大经 济损失的最重要的寄生虫病,
主要危害
断奶后的猪,能使幼猪生长发育不良,严重者形成僵猪, 甚至引起死亡。
症状:当大量幼虫移行至肺脏时,引起蛔虫性肺炎,表现咳嗽、呼吸增快,体 温
升高,食欲减退,卧地不起等。成虫寄生小肠时,使仔猪生长缓慢,被毛粗乱,
贫血,腹泻, 呕吐,常造成僵猪。
防治:定期驱虫,对
50
日龄仔猪驱虫,
25
天驱
1
次,共驱
2-3
次。(
1
)左旋
咪 唑
5-7
毫克
/
公斤体重肌肉注射
(
2
)伊微菌素
0.3
毫克
/
公斤体重皮下注射
8
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特点:本病由冠状病毒引起,一种急性,高度接触的 传染病,
10
日龄以内
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
5
周龄以上的猪 病死率很低,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9:1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