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五官科护理重点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7:45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性用品有哪些)
五官重点

小题

1.
球壁从外到内分为
纤维膜、葡萄膜、视网膜


纤维膜分
角膜、巩膜、角巩膜缘


葡萄膜分为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2.
角膜从外到内分为五层:


上皮细胞层:再生能力强,修复快;


前弹力层:损伤后不能再生;


基底层:损伤后不能再生,形成瘢痕;


后弹力层:损伤后可再生,易断裂;


内皮细胞层:具有角膜
-
房水屏障功能,损伤后不能再生。

3.< br>角膜特点:透明,无色,屈光率强,无血管,营养主要来自角膜血管网和房水,知觉特别敏感。

4.
角巩膜缘
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位置。

5.
瞳孔括约肌环绕瞳孔周围,由副交感神经支配,具有缩瞳作用;


瞳孔开大肌向虹膜周边部呈放射状排列,由交感神经支配,具有散瞳作用。

6.
睫状突:分泌房水,维持眼内压,调节眼内压。

7.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主要有三级神经元构成:

第一层是光感受器,分视锥 细胞(分布在黄斑区,感受强光和色觉)和视杆细胞(分布在黄斑以外的视网
膜周边部,感弱光和无色视 觉)


第二层是双极细胞,第三神经元是神经节细胞。

8.
眼内容物分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9.
房水的循环途径:由 睫状突上皮细胞产生后进入后房,经瞳孔到前房,再经前房角小梁网、
Schlemm
管、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最后进入巩膜表层的睫状前静脉而回到血液循环。

10.
玻 璃体中有四个紧密部位:视神经盘边缘、黄斑中心凹周围、玻璃体基底部和视网膜血管部。

1 1.
视路: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径路。

12.
视神经按其部位划分:眼内段、眼内眶、管内段、颅内段。

视盘是视野上生理盲点所对应的部位,主要原因是有神经纤维无视细胞。

13.
眼眶外侧壁较厚。

14.
睑动脉弓穿过睑板分布于睑结膜、 穹窿结膜和距角膜缘
4mm
以外的球结膜,充血时称
结膜充血。


睫状前动脉在角巩膜缘
3-5mm
处分出细小的巩膜上支,组成角膜缘周围血管网,< br>并分布于球结膜,
充血时

睫状充血


15.
泪道包括上下睑的泪小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16.
眼外肌每眼有
6
条,即
4
条直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外直肌)

2
条斜肌。


主要作用

次要作用

神经支配

上直肌

上转

内转、内旋

动眼神经

下直肌

下转

内转、外旋

动眼神经

内直肌

内转

内转、外旋

动眼神经

外直肌

外转


————

外展神经

上斜肌

内旋

下转、外旋

滑车神经

下斜肌

外旋

上转、外转

动眼神经

17.
眼部检查顺序:先右眼后左眼,由外到内,由前到后。

18.
睑腺炎(麦粒肿)
:若睑板腺感染,称内睑腺炎;若系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皮脂腺、汗腺感染,称外睑腺
炎。

护理措施:指导病人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早期有助于炎症消散和疼痛减轻 ,晚期有利于脓肿成熟。
常用方法有汽热敷法、干性热敷法、湿性热敷法。

19.
睑板腺囊肿(霰粒肿)
: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

20.
睑内翻:指眼睑,

睑缘部向眼球方向内卷,部分或全部睫毛倒向眼球的一种位置异常。


倒睫:当睑内翻达到一定程度时,睫毛倒向眼球,刺激角膜和球结膜,称为倒睫。两者长并存。

21.
根据液体流向判断泪道阻塞部位:

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泪小管阻塞

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液体自上、下泪小点返流,泪囊部没有隆起→泪总管阻塞

冲 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泪囊部隆起→鼻泪管狭窄。如果同时有脓性分泌物→鼻泪管阻塞合并慢
性 泪囊炎。

22.

脓漏眼
:眼部分泌物由出奇的浆液性迅速转为脓 性,脓液量多,不断从睑裂流出,称脓漏眼。是
淋球
菌性结膜炎
/
超急性化脓 性结膜炎。
(是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的一种)

23.
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称水样,常侵犯角膜。

24.
年龄相 关性白内障病人分期:初发期、膨胀期或未成熟期、
成熟期(最佳手术时期)

过熟期 。

最常见的后天性原发性白内障类型是老年性。

25.
正常眼压 值是
11-21mmHg
。正常眼压具有
双侧对称,昼夜压力相对稳定
的特点 ,即正常人双眼眼压差

应〉
5mmHg

24
小时眼压波 动范围不应〉
8mmHg


26.
葡萄膜炎病人的体征:睫状充血 或混合充血;角膜后沉着物;房水浑浊;虹膜改变;瞳孔改变;玻璃体
及眼底改变。

治疗原则:立即扩瞳防止虹膜后粘连,迅速抗炎以防止眼组织破坏和并发症的发生。

27.
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阻塞表现:
一眼无痛性急剧视力下降至数指甚至无光感。
眼 底典型表现是
“樱桃红
点”


28.
视网膜缺血超过
90
分钟光感受器的死亡将不可逆转。

29.
眼球穿通伤治疗原则:手术缝合伤口,防治感染和并发症。

手术前禁忌剪眼睫毛俄结膜囊冲洗,防止对眼球增加压力和增加感染机会。

30.
利特尔区(易出血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31.
鼻窦共四对:上颌窦(最大)
、筛窦、额窦、蝶窦


鼻窦又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均开口与中鼻道;


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位于蝶筛隐窝。

32.
鼻腔的生理功能
包括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喉的生理功能
包括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和屏气功能。

气管、支气管的生理功能是呼吸调节功能、清洁功能、免疫功能和防御性咳嗽功能。

33.
咽隐窝
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34.
耳部常见症状
:耳廓形状异常、耳漏、耳聋、耳鸣、眩晕。

耳部常见体征:鼓膜充血:疱性骨膜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
、急性乳突炎。


鼓膜穿孔:鼓膜外伤、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控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鼓室积液:分泌性中耳炎。

鼻部常见症状:鼻塞、鼻溢、鼻出血、喷嚏、嗅觉障碍。

鼻部常见体征:鼻粘膜出血、肿胀,鼻甲充血、肿大→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


鼻粘膜干燥,鼻甲缩小→萎缩性鼻炎


鼻窦面部投射点红肿和压痛→炎症较重的急性鼻窦炎病人

咽部常见症状
:咽 痛、咽部感觉异常、
吞咽困难
(
功能障碍性、梗阻性、麻痹性
)
、打 鼾。

喉部常见症状和体征:声音嘶哑、喉痛、吸气性呼吸困难、喉喘鸣。

35
.急性鼻窦炎:头痛或局部疼痛为本病最常见症状。

治疗要点:祛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和通气障碍,控制感染,预防并发症。

急性 上颌窦炎的特点
:眶上额部痛,伴有同侧颌面部痛。
晨起轻,午后重


36.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抗生素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法,首选青霉素类药物。

咽科病人在局麻或表麻手术后2
小时可以进冷流食或半流食,以防止食物温度过高引起局部充血。

全麻病人清醒后
3
小时开始进冷流食。

37.
喉软骨:单 个的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较小的有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
骨,喉软骨间 由纤维韧带连接。

吸气性呼吸困难

喉阻塞
的主要症状。

“四凹征”
: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胸骨剑突下以及肋间隙。

喉阻塞治疗原则是
:
迅速解除呼吸困难,防止窒息。

喉部手术术前至少禁食
6
小时。

38.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 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
听力减退、

痛 、耳鸣、耳闷
。病因治疗,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和清除积液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中耳炎的主要病理学基础是:咽鼓管功能障碍。

中耳由
鼓室、鼓窦、乳突

咽鼓管
构成。

急性化 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前用
1%
酚甘油滴耳。穿孔后用
3%
过氧化氢清洗并拭净 外耳道脓液。

39.
口腔颌面部上起
额部发际
,下至
舌骨 水平
,左右达
颞骨突垂直线
之间的区域。

临床上,口腔颌面的疾病多发生于
面中

面下
两部分。

颌面部血管丰富、组织疏松,受伤后出血较多,局部组织肿胀明显。

闭口状态时,上 、下牙列,牙龈和牙槽骨将口腔分为
口腔前庭

固有口腔
两部分,前外侧部称 口腔前庭,
后内侧称固有口腔。

前庭沟
粘膜下组织松软,是口腔局部麻醉常用的穿刺及手术切口部位;

上颌 第二磨牙冠
的颊黏膜上有腮腺导管开口,行腮腺造影或腮腺导管内注射治疗时,须经此口注入造影液或药液;

当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时,
磨牙后垫
常见红肿明显;

翼下颌皱襞
是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也是翼下间隙及咽旁间隙口内切口的标志;
颊脂垫
为一三角形隆起,大张口时,平对上、下颌牙?面的黏膜上,其
尖端为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进行针
点的重要标志。

固有口腔其上为
硬腭
软腭
,下为
舌和口底
,前界和两侧界为
上、下牙弓
, 后界为
咽门


裂沟和点隙裂
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40.
在口底手术时,注意不要损伤神经和导管。由于口底组织比较疏松,当口底外伤或感染时,易形 成教大
的血肿、脓肿,将舌体向上后方推挤,引起口底脓肿、舌体抬高以及舌体活动度差,造成呼吸困难 或窒息,
应特别注意。

41.
乳牙从婴儿出生后
6-8
个 月
开始萌出,约
2
岁半
萌齐。

恒牙共
28-32

,上下颌左右两侧各
7-8
个。
恒牙一般从
6

左右开始萌出。

牙萌出生理特点:一般
左右同名牙多同时萌出,上、下同名 牙则下颌牙较早萌出


从外观看,牙体由
牙冠、牙根和牙颈
组成。 从纵剖面看牙体组织由
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
三种钙化的硬
组织和牙体髓腔内的软组 织
牙髓
组成。

牙周组织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和牙龈,是牙齿的支持组织。

41.
上颌骨< br>位于颜面中部,是
面中部最大的骨骼
,左右各一,由一体(
上颌骨体
) 和四突(
额突、颧突、牙
槽突和腭突
)构成。

上颌骨体分为四面一腔,即前、后、上、内四面和上颌窦腔。

上颌骨有骨质疏密厚薄 不一、连接骨缝多等特点,以致构成解剖结构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易发生横断性骨
折。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7:4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575.html

五官科护理重点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