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药品安全科普知识
1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阿司匹林双刃剑,过量乱服有危害
有着
100
多年历史的阿司匹林除了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外,
还可 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心
脑血管疾病。近些年,网上流传阿司匹林还可预防癌症,
以及用于心脏病 急救的功效,
俨然
成为一种“神奇万能药”
。然而,许多居民却不了解过量服用阿司匹 林也会造成严重的不良
反应,
危害自身健康。据中新网报道,一名七旬老翁梁某因患脑梗死,< br>一直服用小剂量的阿
司匹林以防脑卒中复发。
有一天当老人自觉有些头晕,
以为 卒中要再次发作时,
想到阿司匹
林能减轻血管堵塞,误认为“吃得越多、血管越通畅”
,于是在几分钟内连续服下上百片阿
司匹林,险些丧命。
专家 提示:
虽说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但下列几类人不宜服用:
罹患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能
出现荨麻疹、喉头水肿、
哮喘大发作等过敏反应;
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因此在分娩前
2
~
3
周 应禁用。阿司匹林
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长期过量服用,
也有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导致 溃疡、出血或
穿孔,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2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服药姿势讲究大,姿势不对疗效差
大部分患者服药时,
比较注意药物剂量和服药次数,
但很少有人知道服药姿 势的不同也
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多数居民对不同姿势引起的药效差别不甚了解。
专家指出:一般而言,对于大多数口服剂型的药物,服用时最好采用直立或端坐姿势。
这样的姿势服药,
可使药物顺利通过食管进入胃肠道。
卧病在床的患者,
如果仰卧吞 服片剂
或胶囊,一则药物有可能会贴附于食管壁,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炎症和溃疡,二则药物可能
延迟进入胃肠道,也将会影响疗效。因此,患者最好自己或在他人帮助下,采取坐位服药,
并随后稍做 轻微活动再卧床休息。
有些药物必须采取直立姿势服用。如治疗骨质疏 松的双膦盐酸类(阿仑膦酸钠等)
,若
此类药物贴附于食管壁,可引起食管炎症、糜烂、溃疡。 因此,为将药尽快送至胃部,必须
以直立姿势服用,同时在服药之后仍须保持上身直立半小时以上,同时 饮水
200ML
以上。
缓解心绞痛的硝酸甘油舌下含片,
若患者站 立含服,
可能因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导致
头部一时供血不足而晕倒,
因此最 好采取半卧位含药。
这种姿势可使回心血量减少,
利于心
绞痛较快缓解,
又可 避免引起低血压的危险。
还有些药物,如哌唑嗪、
特拉唑嗪等用于降血
压时,
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因此在首次给药或加大剂量时,
应坐位服药后立即躺卧。
服用
起 效快的安眠药(如咪达唑仑、唑吡坦等)
,应在临睡时坐位服药后躺下,以免发生摔倒意
外。< br>
3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药物骤停危害大,服药疗程遵医嘱
多数居民认为当病情得到控制,症状得到缓解时就可以停止服药。专家特别指出:
很多公众都知道药物长期服用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所以一些患者在病症缓解后就骤然停止服药。但某些药物在长期服用时骤然停药,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复发或“反跳”
,甚至
发生意外,
严重者可致死亡。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能直接停服,应遵从医嘱,在医生或药师
的指 导下减量或停服,避免直接骤然停药,以免产生严重后果。
比如降压药 ,
如果当血压降至正常后突然停药,
血压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上升,
甚
至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高血压危象症状。再如降糖药,如果突
然中断用 药,可使病人的血糖骤升,
甚至出现酮症酸中毒昏迷。另外,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
泼尼 松、地塞米松等,长期服药突然停药或者减量过快时,可使病情出现“反跳”现象,如
若发生感染、创伤 、出血等,将诱发肾上腺危象,甚至发生意外导致死亡。
专家还强调:慢性乙肝患者在服用核 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
替比夫定等)抗乙肝病毒治疗时,要遵守长期服用的原 则。在服药过程中如果突然停药,可
能发生肝脏疾病的急性加重,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因此,服用此类 药物的患者,
一定不能
擅自停药,
要定期进行医学监护,
无论是选择药物、< br>更改治疗方案还是停药都应在专科医生
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
另外,
结核病的治 疗也需要较长时程的联合化疗,
即使是目前公认的
短程化疗也需要
6
个月的疗 程,
中途不得随意停药。
这类药物应该遵循
“联合、
规律、
全程、< br>适量”的用药原则,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复发。不规范的抗结核
治疗可 致耐药结核和全身播散型结核,
给治疗带来困难。
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和镇静催眠药
物 也不能擅自骤然停用,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4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健胃消食药莫乱吃,相互作用伤身
体
< br>健胃消食片和大山楂丸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健胃消食药,
不少人喜欢在胃部不适的时候吃
一 些,由于它酸甜的口感,很多孩子也喜欢把它当作零食,吃起来毫无节制。
专家指出:
山楂丸和健胃消食片都是常用来消化食积的良方,
这类药物副作用较小,
按
时按量服 用不会有什么危害。
但如果没有分清消化不良的具体病因,
就大量盲目地服用消食
药, 可能导致胃部烧心、反酸等症状。特别是消化不良的儿童如果服用太多,易生“内热”
。
而山楂 又含较多单宁酸,
与胃酸作用后易形成不溶于水的沉淀,
引起胃结石。
当山楂丸或健< br>胃消食片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
可使尿液酸化,
使磺胺乙酰溶解度降低,
在肾小 管中析出结
晶,引起结晶尿、血尿、严重时可致肾功能衰竭。与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酸性药物合用,< br>可增加这些药物在肾脏中的重吸收,带来肾脏毒性。
专家还强调 :
现代医学证实,
山楂对妇女子宫有收缩作用,
如果孕妇大量食用含山楂成
分 健胃消食药物,可刺激子宫收缩,
甚至导致流产。因此对于健胃消食药物,孕妇应谨慎服
用。< br>
5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正确分辨避孕药,明确种类更有效
据新华网报道,
2009
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统计,全球 约有
1
亿妇女使用口服避
孕药。
专家指出,受制于传统观念影响,
很 多人往往对避孕药的相关知识羞于主动了解,盲
目的长期、大量服用,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出现严重的不 良后果。
避孕药可分为长效、
短效、
紧急三种,长效 避孕药每次服用可避孕
1
个月左右,不须每
日服药。但这类药物激素含量大,副反应较 多,且在体内会产生一定的蓄积作用。
建议停药
6
个月后再考虑怀孕。
紧急避孕药是一种补救性质的避孕药物,
仅适用于女性进行了无防护性生 活或其他避孕
方式失败(如避孕套意外破裂)等情况下别无他法时使用,可在事后
72
小时内服用以避免
意外怀孕,
但使用越晚效果越差。
目前市售大部分紧急避孕药的主要 成分为大量孕激素,
使
用一次所摄入的激素量,
与连续
8
天常规短效 口服避孕药中的含量相当。
大剂量激素容易造
成女性内分泌紊乱,
月经周期改变,长期服用对身体伤害很大。
而且药物紧急避孕只能对本
次无保护性生活起作用,不是吃完后
72
小时内都有效。如果在服药期间又有性生活,必须
采取避孕措施,否则仍有妊娠的 可能。
短效口服避孕药是通过模拟体内的激素变 化,
抑制排卵而达到避孕的效果。
从月经来潮
当天算起的第
5
天开始 服药,每天晚上服
1
片,连续服
22
天,可避孕
1
个月。人 们对于短
效避孕药需要连续服药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对生育功能影响和药物蓄积两方面。
目前,< br>短效口
服避孕药中的雌、孕激素含量很低,
人体很快就能代谢掉。此外,
短效口 服避孕药经过长期
研究发现,
没有致畸的相关报道,且代谢迅速,一般停药次月就可以怀孕,< br>至今没有发现影
响子代生长与发育的证据。
当然,也不是所有女性都可以使用短效避孕药,
乳腺癌、
宫颈癌、
血栓性疾病、
高血压,
心脏病、糖尿病、肝脏肿瘤、肝炎等患者禁用。如果随着服药产生的身体不适持续存在,应当尽早就医,更换药物或者采用其他避孕方式。此外,长期服用避孕药应该适当补充叶酸、
维生素< br>C
及
B
族维生素。
药学专家提醒:
服用短效避孕药 必须养成准确、按时、按量服用的良好习惯,不可随意
改变或延长服药时间。不要漏服、迟服,
发现漏服应于次日补服,
否则易造成不规则出血或
避孕失败。服用避孕药期间应当每年进行体检 ,在体检过程中向医师说明正在服用避孕药。
此外,
口服避孕药不能针对性传播疾病产生保护,
这种情况下安全套则是更为适宜的避孕方
式。
6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青霉素注射须皮试,迟发反应要当
心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
也是世 界上第一个应用于临床
的抗感染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前需要做皮试,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在 第一次注
射后,
隔多长时间需要再做皮试,很多居民不清楚。据大河健康报报道,一男孩因喉咙 肿痛
医院治疗,
医生发现其扁桃腺肿大,
建议抗炎治疗,在青霉素皮试
20< br>分钟后,显示呈阴性,
可以“放心”输液了。前四天,一切正常,病情也在逐渐好转中。但是,第 五天输液时,刚
输了十分钟,患者就出现了头晕、怕冷、胸闷、气短。医生第一时间考虑到青霉素过敏, 赶
紧让其吸氧,注射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休克药物及抗过敏的药物,才使症状减轻。
为此,
专家指出:
青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
其最 大的副作用就是过敏反应致休克,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使用前必须先做皮试,
皮 试结果呈阴性才可使用。
且过敏反应发
生时间因人而异,
有的在用青霉素时即刻就会出 现过敏反应,
有的甚至在持续用药的情况下,
2
-
20
天后才出现过 敏反应。这种迟发型的过敏反应往往容易被忽视,所以提醒青霉素皮试
阴性患者,
不管以前是否 输注过青霉素,
进行青霉素治疗时仍不能掉以轻心,
切勿以为皮试
阴性就万无一失,要 对过敏反应有着充分的认识。
至于连续使用青霉素皮试的间隔时间,专 家指出:根据《临床用药须知》要求,一般来
讲,
注射青霉素前需主动告知医生有无药物过敏史 ,
需要长期注射青霉素药物的患者,
在更
换同类药物或不同批号或停药三天以上,都需重新进行皮肤敏感试验。
建议在每次注射青霉
素类药物前都做一次皮试,以确保安全。
7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胰岛素使用有讲究,储存不当变无
效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
IDF
)最新发布的《糖尿病地图》评 估显示,
2013
年全球约有
3.82
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
有510
万人因此死亡,
这意味着平均每
6
秒钟就有一人死于糖尿
病;
中国在排名前
10
的国家和地区中居首位,
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
9840
万。
作为控制血糖
最有效的药物之一——胰岛素,
已经在全世界范围 内被广泛使用。
但是对于胰岛素使用和储
存常识,多数居民存在较大误区。
专家指出:胰岛素治疗是控制高血糖的重要手段。
1
型糖尿病患者需依赖胰岛素维持生
命,也必须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br>2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口
服降糖药不足以控制血糖或存在口服药使用的禁忌证时,
仍需要使用胰岛素控制高血糖,
以
消除糖尿病的高血糖症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 br>在某些时候,
尤其是病程较长时,
胰岛素治疗可能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制血糖措 施。
对于胰岛素的储存,
很多糖尿病患者还存在误区。
因为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
所以最适
宜的储存温度是摄氏
2
~
8< br>℃。
瓶装胰岛素打开后
(用注射器抽过)
可在冰箱
2
~
8
℃保存
1
~
3
个月,注射前从冰箱中取出胰岛素后应在室温放置
20
分钟后注射。胰岛素笔芯在未使用
前,应储存在
2
~
8
℃环境中,一旦安装在笔上(正在使用的胰岛素笔芯)就应在室温存放,
不能再次放入冰箱中, 且必须在一个月内用完。胰岛素很怕热,即使在冬天,胰岛素也不能
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之下,以免失效 。乘坐飞机时,
胰岛素不能放在行李中托运,但可以用
恒温保鲜盒装上随身带上飞机。
因为飞机行李舱的温度不可控,
如温度过低,
胰岛素可能会
结冰导致失去药效。对a
于已经冷冻结冰的胰岛素制剂,解冻后也不能再使用。
专家还特别提示,相当 一部分糖尿病患者认为一旦打胰岛素就会上瘾,产生终身依赖,
想戒就难了,
还会使生活方式受 限,
担心
2
型糖尿病会变成依赖性糖尿病。
有的甚至将胰岛
素比成毒 品,
因此拒绝胰岛素治疗。
这是对胰岛素认识的重要误区。
胰岛素是人体自身的一种激素,
糖尿病就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少了,
满足不了机体的正常需要,
所以补充胰 岛素是最
符合人体生理需要的疗法。打胰岛素不会产生依赖性,也不会“上瘾”
。糖尿病患者不 论采
用哪种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必须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控制糖尿病和提高生活质量。
8
、
【走出国人用药误区】用水服药需注意,多喝少喝有讲究
在服用药品过程中,
对于哪些药物服用后应多喝水,
哪些应少喝甚至不喝,
大多数居民
不甚了解。
专家强调一般的口服剂型,< br>例如大部分片剂通常用
150-200
毫升水送服即可。
用水太多
会稀 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药物 ,
为减弱其毒性,
避免对器官特别是对肾赃的损伤,
要求服用药
物后每日必须 饮水
2000
毫升以上。比如:在服用抗痛风药后,应大量饮水
(
一日应2000
—
2500
毫升
)
,以降低黄嘌呤结石以及肾内尿酸沉 积的风险;服用排尿结石的药后,也需大量
饮水,保持一日尿量
2500
—
3 000
毫升,以冲洗尿道、稀释尿液,从而降低尿液中盐类的浓
度和尿盐沉淀的机会。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6:20,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441.html
-
上一篇:安慰癌症病人的话_1
下一篇:PDCA癌痛案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