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癌症论文
作者:王国卿
关键词
:恶病质
晚期癌症
癌症护理
摘
要
:
生物体内各种组织细胞通过增殖与凋亡来维持数量的平衡。一旦这种平 衡
被打破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产生,
如癌症。
细胞凋亡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为癌症的治疗
提供了
新思路。
抗癌药物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尽管已对许多抗肿瘤药物的细胞目标有
了一定了解,
但对于药物与肿瘤 作用后如何导致细胞死亡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近年来的研
究发现细胞凋亡是各种抗癌药物引发 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
从而使得细胞凋亡与癌症之间的
关系及细胞凋亡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成为 抗肿瘤研究的新焦点。
1
细胞凋亡
细胞死亡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细胞坏死< br>(necrosis)
和细胞凋亡
(apoptosis)
。细胞坏死通常发生在一群接触的细胞中,
是由各种非生理因素,
如局部缺血等引起的难以控制的一种破坏
现象。
它通过干扰细胞能量代谢,
引起细胞渗透压不平衡,
细胞质肿胀,最终由溶酶体酶导
致细胞结构的不可逆性破坏并诱发局部的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这一概念是
1972
年由
Kerr
和
Wyllie
等提出的。它是一种 主动的、固有的程序化现象,故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许多 生理性、
非生理性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细胞凋亡,
如射线、高温、
毒素及各种抗癌药物等。而坏死实质上是由于细胞周
围环境产生严重的损 伤性变化所诱发的,
所以这两种过程在发生机制、
形态学和生物化
学等诸方面都不相同 。
凋亡的细胞由于失去细胞间相互联系而与邻近细胞分离,
随后细胞表面释放出信号分子
被吞噬细胞识别,
因此凋亡不损伤周围的细胞。
凋亡一般伴有明显的形态学特征,
以细胞核
的变化为主,表现为核浓缩、细胞浆中细胞器密集、 胞膜突出、体积缩小、
DNA
断裂及形
成凋亡小体。
在生物体的每种细胞中,
细胞数量的控制都是通过增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来完成的,
细
胞增殖是受到高度调控的。
但是直至最近人们才认识到细胞死亡的调控与细胞增殖的 调控一
样复杂,
而且多细胞组织中不同细胞似乎都是通过活化一种内部编程的自杀程序而导致凋 亡
的
[
1
]
。
尽管不同的细胞之间有共同的死亡机制,但各种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导信号各不相同。
各种不同细胞甚至同一细胞不同阶段对凋亡诱导的难易程 度、
速度也各不相同,
如静止期的
T
细胞在
X
光照射后迅速 凋亡,而活化后的
T
细胞则不同,与胸腺中蛋白质紧密结合的未
成熟
T
细胞株对凋亡更为敏感。
2
肿瘤的产生
30
万亿正常细胞是一个复杂 和相互依赖的共同管理、相互调控对方的大环境。一个细
胞只有当收到附近其它细胞的生长刺激信号时才 会增殖,
收到抑制信号时则停止生长。
这种
相互作用使每一种组织得以维持一定的大小 和形状,以适应机体需要。
癌细胞则与之截然相反,
它们对于正常控制增殖的信号不加理会,
只遵循它们自己内在
的增殖标准。
它们甚至 可以移动、
入侵邻近组织。
由于这种恶性肿瘤细胞组成的肿瘤会入侵
越来越多的组织, 所以当它们干扰了机体生存所需的器官和组织后就导致机体死亡。
< br>癌细胞是如何产生的呢
?
许多原癌基因正常时的作用是把外界生长刺激信号传入细胞内。当一种原癌基因突变后影响一个重要的生长刺激信号时,就会使本该沉默的基因活化。
有的原癌 基因突变后会干扰细胞中的部分信号级联途径,
从而在没有受到外界生长刺激信号
的情况下,< br>体内基因也被激活。
外界的抑制信号也由于信号级联途径受到干扰而无法传入胞
内。此外 ,癌细胞的细胞周期也受到干扰。
1/2
肿瘤细胞中的
p 53
基因都缺失或丧失功能,
使
p 21
蛋白失去了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DK5
以及两者复合物的能力,从而使细胞周期失
去了限制。
组织一般有两种控 制增殖并避免癌症的方法:
一个是当细胞内重要成分受损或控
制系统失调时导致细胞凋亡;另一 个系统是细胞增殖倍数的限制。
细胞是如何控制自身增殖倍 数的呢
?
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充当了计数器,并在一定时期开
始启动衰老和危机。当每次 增殖后进入
S
期时端粒都会微微变短,当长度低于一定阈值它
们就启动细胞进入衰老。
若细胞仍未经历衰老,
进一步的缩短将最终导致危机,
即过分短的
端粒会导致 细胞中的染色体融合或断裂,给细胞造成致命性打击,从而限制细胞增殖能力。
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中几乎 不存在,
而几乎所有的癌细胞都有该酶,
该酶编码的端粒代替了每
次细胞周期中被缩短 的端粒片段,从而保持了端粒的长度以不受增殖限制。
癌细胞也有几种逃避凋亡的方式。大多数癌细胞
p 53
基因丢失或无功能,而有一些 癌
细胞中产生过多
Bcl-2
蛋白,这些都可以有效避免凋亡。当癌细胞突破这最后两 道防线时它
们就获得了永生。
这不仅使肿瘤可以无限制生长,
而且给了原癌细胞或癌细 胞以足够长的时
间来进行突变以增加复制和扩散能力。
3
细胞凋亡与癌症治疗
在最近 的
30
~
50
年中,癌症治疗主要依赖于各种细胞毒放疗和化疗,这些措施对 许多
血液恶性肿瘤和一些实体瘤,特别是对生殖细胞和一些儿童的恶性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但恶性肿瘤对这些措施有一定抗性,
使用大剂量化疗会使抗性反应有一定好转但不会有所突
破, 而且正常组织和细胞也受到这些细胞毒的杀伤。
长期以来,
人们认为肿瘤治疗是选择性地以快速分裂的细胞为靶细胞,
但在临床上这种
解释并不令 人满意。因为可治疗的癌症有时生长缓慢而有抗药性的癌症中也可能快速分裂。
更多的事实表明,
治疗可能是在肿瘤细胞中诱导凋亡,
而各种细胞凋亡的阈值不同造成了对
治疗的反应不同。< br>
放疗的基础理论是体外的剂量依赖性模型与临床反应相关,< br>DNA
修复在放疗敏感性中
扮演重要角色。
从而人们推论敏感细胞与抗性细胞相 比可能是修复能力差些。
但近来的发现
与这个观点相矛盾,
如
p 53
基因损伤的肿瘤细胞对放疗有抗性,
但是
DNA
的修复能力却很
差。
这与预计的结果不符合,
暗示放疗可能并不是通过破坏
DNA
而是直接杀死肿瘤细胞 的。
凋亡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
——
肿瘤并非死于
DNA
损伤而 是诱发了凋亡程序,
DNA
损伤在凋亡诱导中也许十分重要,
但是不可能直接杀死细胞 ,
因此凋亡可能是放疗诱导的肿
瘤死亡的机制。
在研究表臼亚乙苷
(
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
)
和其它化疗药物时发现表臼亚乙苷
诱导核内
DNA断裂,这意味着它可能是通过凋亡来导致细胞死亡。从那以后,诱导凋亡的
化疗药物的范围不断扩大 ,
支持凋亡在化疗活性中的作用的事实不断积累。
现已知通过凋亡
的化疗药物有表臼亚 乙苷、
5-
氟尿嘧啶、顺铂、长春新碱等。
这些化疗药物在许多细胞株的组织培养物中都可诱发凋亡,
包括正常的胸腺细胞、
淋巴
瘤细胞、卵巢癌上皮细胞、白血病细胞、腺瘤细胞等。凋亡的产生可以用形态学观察,琼脂
糖凝胶电泳 ,流式细胞仪来检测
DNA
含量或用其它标准来判定。
已有研究表明化疗药物在体内同样诱导细胞凋亡。例如在体内用视黄酸处理后
T淋巴
细胞凋亡;体内对食道癌细胞放疗和化疗
(5-
氟尿嘧啶、顺铂,博来霉素< br>)
处理后诱导细胞凋
亡。
癌症晚期护理
1
尊重患者,维护其自我形象
1.1
了解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变化,
使其积极配合
治疗
当患者 初知病情时往往
都不能接受这一结果而否认这一事实。
此时我们既不要揭穿他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有意欺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6:1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423.html
-
上一篇: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试题
下一篇:春季幼儿疾病预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