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及处理
【关键词】
碘造影剂
;
过敏反应
;
预防
碘造影剂因其显影清 晰,
毒副作用少,
且易于吸收与排泄,
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诊
断中。
与此同时,
由于碘造影剂具有高渗性及化学毒性,
静脉注射后也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 br>不良反应,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是造影检查过程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轻者影响患者的身心 健
康,重者危及患者的生命。
临床上应用的碘造影剂包括离子 型和非离子型
2
类。虽然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的使用逐
渐增多,
有效地减少了碘 造影剂所导致的不良反应,
但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
离子型造影剂
仍在广泛使用,即使是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依然可能造成过敏反应。
因此,
做好碘造影剂不良
反应的 处理和预防工作是保证
CT
增强检查的重要环节。
1
碘造影剂的种类与结构
CT
检查使用的多为水溶性造 影剂,均为三碘苯环的衍生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离子
型造影剂,
另一类是非离子型造影剂。
前者是三碘苯甲酸的盐,
主要是钠盐和葡甲胺盐如泛
影葡胺
(diatriz ate meglumin angiografin)
,异泛影葡胺
(Conray 60)
,异泛影钠
(Conray 400)
等。由于带有电荷,因此常称为离子型造影剂。它们所带的阳离子为含三碘苯环,
< br>阴离子
为葡甲胺、钠、钙、镁等。第二类造影剂是新一代的单体或双体三碘苯环造影剂如优维显< br>(Ultravist)
或称
Iopromide(
碘普鲁胺
)
,欧乃派克
(Omnipaque)
或称
Iohexo(
碘苯六醇
)
等。由
于其不是盐类,在水溶液中不产生离子,
不带电荷,故称为非离子 型造影剂。这两类造影
剂又分为单体与双聚体两种类型。
单体造影剂指一分子造影剂仅有一个三 碘化苯环,
双聚体
则指一分子造影剂含有两个三碘化苯环。现在临床上使用的除伊索显
(Isovist)
外,均为单体
造影剂。
离子型造影剂的碘原子数与溶质质点数之比 为
3
∶
2
,
即造影剂与盐之比为
1.5
,
其
渗透压高达
1 400
~
2 300 mmol/kg
,因此又可 称比值
1.5
造影剂或高渗造影剂,非离子型
造影剂的碘原子数与溶质质点数之比为< br>3
∶
1
,
即比值为
3
,
其渗透压在
634
~
800 mmol/kg
范围,因此又可称比值
3
造影剂或 低渗造影剂
[1]
。
2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原理
在临床工作中,
所用的碘造影 剂浓度越高、
剂量越大、
注射速度越快,
不良反应发生率
亦随之增加。机体对 碘造影剂产生的不良反应分为特异质反应和物理化学反应
2
种类型。
特异质反应为类过 敏反应及免疫反应,
与使用造影剂的剂量、
注入方式无关,
小剂量
(1
~
2 ml)
甚至微量即可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严重者 死亡,可能
与组胺等介质释放、抗原抗体反应、急性激活系统
(
激肽、补体、纤溶、凝 血因子
)
等机制有
关。
物理化学反应较为多见,
与造影剂的渗透压、
水溶性、
离子性、
粘滞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与造影剂用量、注入方式和速度有 关,主要表现为血管舒缩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等
[2]
。
3
碘造影剂过敏反应临床表现及相应处理
3.1
轻度反应
面部潮红、眼及鼻分泌物增加、打喷嚏、恶心、头痛、头晕、皮肤瘙痒、< br>发热与搔痒
,
结膜充血
,
少数红疹、咳嗽、恶心、轻度呕吐、轻度荨麻 疹等。出现此类反应时,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6:0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392.html
-
上一篇:药剂科常见面试问题
下一篇:(完整版)癌痛治疗的现状与癌痛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