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液中常会有定量的对人类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
蛋白
存在。
一部分的蛋白会在
肾脏
的丝球体中过
滤进入尿液中,但又会在
肾小管
被吸收而回到血液 中。
因此,若肾脏的机能正常,在尿液中出
现的蛋白量只有一点点,
但是当 肾脏与尿管出现障碍时就会漏出多量的蛋白变成
蛋白尿
。
正常人
尿中有微量蛋 白,正常范围内定性为阴性,记为(
-
)。尿中
蛋白质
含量多达
0. 15g/24h
以上时,
称蛋白尿,
尿常规
定性可出现
阳性
。
定义
尿蛋白
是
尿液
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 出的
蛋白质
。正常人
24
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
≦
0.15g
,常规化验
尿蛋白
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
150
毫克
/
日,即
尿蛋白阳性
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
显 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
往往代表
肾脏
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 蛋
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
肾病
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因此,
出现异常尿蛋白,
一定要
有效控制并消除,防止病情恶化进展。
2
方法
定性试验是用以筛选和粗略估计尿蛋白含量的方法。
试验的 方法有三种:
试纸法、
磺柳
酸
法和加热醋酸法。磺柳酸法和加热醋酸法都是根 据浊度反应将无混浊或无沉淀定为阴性
(一),将出现混浊或沉淀的定为阳性(
+
)。 磺柳酸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
普查,
但其对白
蛋白
的灵敏度高于 球蛋白,且影响因素较多,
易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
加热
醋酸法对白蛋白和球蛋白的灵 敏度基本一致,影响因素少,准确性较高。
⑴磺基水杨酸法
这是目前医院 化验室常用的方法。
试剂的配制:
称取磺基水杨酸
3
克,
加蒸馏水至
100
毫升面配成
3%
磺基水杨酸溶液。
配好的溶液要贮存在棕色瓶 内,
放在不见阳光的暗处保存,
以免失效。
试验方法:取一个干净的玻璃试 管,加入尿液
2
毫升左右,然后用滴管在尿上滴加试
剂
3
~
5
滴,观察有无蛋白出现。
结果判断:根据混浊、沉定和凝固的程度不同,确定
“+”(
加号)的多少。
判断的标准:
“
-
”
:减号为阴性,说明无蛋白。加入试剂后,尿液 仍清晰,在黑色背景
时,仍看不到浊表现;
“±”
:加减号,代表尿里有微 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仅在黑色背景时
可以看到;
“+”
:一个加号,代表尿里有中等到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白色轻度混浊,无絮状
颗粒出现;
“++”
:
2
个加号,代表尿里有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明显白色沉淀;
“+++”
:
3
个加号,代表尿里有多量蛋白。加入试剂后,出现 絮状白色沉淀;
“++++”
:
4
个加号,
代表尿里有大 量蛋白。
加入试剂后,
立刻出现凝固成块,
似胶胨样。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
<0.1g/L
:-;
尿蛋白为
0.1
—
0.2g/L
:
±
;
尿蛋白为
0.2
—
1.0g/L
:
+
;
尿蛋白为
1.0
~
2.0g/L
:
++
;
尿蛋白为
2.0
—
4.0g/L
:
+++
;
尿蛋白
>4.0g/L
:
++++
。
⑵加热法
过去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常用的方法,
现已被磺基水杨酸法代替。< br>此法简单,
不需要什么
试剂。
方法:取一个玻璃试管,倒入被检查的 尿液至三分之二处,加入
2%
酷酸或食醋数滴,
用拇指和良指斜拿试管底部,放为焰上 (如洒精灯)
直接将试管上端的尿加热,经常转动试
管,直到上段沸腾,
观察有无混浊 或出现沉淀凝固,根据程度按下述法判断加号。
为了排除
混浊不是由蛋白质引起的假阳性,应再 加醋酸
2
~
3
滴或食醋
10
几滴,此时混浊不消失,
则为阳性反应,说明是蛋白质。
⑶试纸法
试纸是一各预先由试剂厂制好 的专门供尿蛋白定性试验用的试纸,在医药商店可以购
买。该试纸用试剂药浸泡过,遇蛋白质显蓝色,并 附有一个标准色板,
根据所测出蓝色深浅
与这对比。方法比较简单,取一条试纸,浸入被检尿内 ,立即取出,约
10
~
20
分钟,观察
有无蓝色显示。如无变化为阴 性,显蓝色,即把所呈颜色;碱性尿液可出现假阳性,因此,
在试验前先用石蕊试纸检查一下尿的酸碱度 ,如为碱性)在
PH7.0
以上),应先加几滴醋
酸,
使尿呈酸必再做。以上的三种方法是尿蛋白定性检查,
只说明尿内有无蛋白和相对多少,
不能说出确切的量。 如果要了解每天排出多少蛋白质,可以做定量测定,需要留
24
小时的
尿液,做蛋白定 量测定。
根据浊度反应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
<0
.
1g/L
:一;
尿蛋白为
0
.
1
—
0
.
2g/L
:
±
;< br>
尿蛋白为
0
.
2
—
1.0g/L
:
+
;
尿蛋白为
1
.
0
~
2
.
0g/L
:
++
;
尿蛋白为
2
.
0
—
4
.
0g/L
:
+++
;
尿蛋白
>4
.
0g/L
:
++++
。
< br>正常尿液中含有微量蛋白质(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
<150mg
),普 通检测方法不能发现,
检查结果为阴性。
超出此范围则可检出,
称为蛋白尿。
但由于尿蛋白试验只是测定一次尿的
结果,
易受尿液浓缩及稀释程度的影响,
常常不能 准确反映蛋白尿的程度。
人体在剧烈运动、
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过冷、过热及在
应 激状态
时,尿蛋白的排出量均可增多,称一过性
蛋白尿,在几小时或数天后即可恢复正常。
3
肾病患者的尿验常识
收集尿液的时间
任何时间 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
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
清晨起床第一次尿 液送检。
送检尿量
一般
5
~
10ml
,如要测
尿比重
则不能少于
50ml
。
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
即先排出一部分尿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
应注意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
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
月经
血,
男性 患者不要混
入
前列腺
液等。
4
病因
当
肾小球
、
肾小管
发生病变时,
如各期肾炎、
肾病以及高血压 发生肾
动脉硬化
时,
均可
出现蛋白尿;各种细菌性感染,如
肾盂肾炎
、
肾结核
、
败血症
等亦可出现蛋白尿;非感染性
疾病,如肾 结石、
多囊肾
、
肾淀粉样变性
以及休克、严重
肌肉损伤
、发 热、
黄疸
、甲状腺功
能亢进、溶血性贫血及
白血病
等,也可出现蛋白 尿。
生理性蛋白尿常见于食高蛋白饮食后,精神激动、剧烈运动、长时间受寒、
妊娠
等,都
可能出现暂性的蛋白尿,但尿蛋白定性一般不超过
+
。
一般说来,
持续性的蛋白尿往往代表肾脏有病变。
尿蛋白的多少反映了病变程度,
临床
可据此作疗效观察。
然而,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肾小球病变到了晚期,< br>由于大量
肾单位
废损,
使蛋白滤出减少,尿蛋白检查反而减少或消失,这并不代 表
肾脏病
变的减轻。
肾脏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
肾脏病以外的原因所引起的蛋白尿多数为良性,
当其疾病治愈后,
蛋白尿也就随之消失。
[
热性蛋白尿
]
感冒等疾病引起发烧至摄氏三十八度以上时就会出现蛋白尿。
[
起立性蛋白尿
]
年轻人脊椎向前弯屈压迫到肾脏血管时就会有蛋白尿的情 形。如果不
治疗,在三十岁前后也会自动消失。
[
瘀血肾
]
心脏衰竭等肾静脉瘀血时会出现尿蛋白,但瘀血消失时蛋白也会消失。
○
肾脏疾病所引起的蛋白尿
每次做
尿液检查
就会出现蛋白时,很明显的就是患有肾脏疾病。
[
肾炎
]
急性肾炎或
慢性肾炎
,其一日的尿液蛋白量从少量到数十公克都有。
[
肾病综合征群
]
一日量尿液会出现三公克以上的多量尿蛋白。症状严重时 ,尿液渗出
的蛋白会使
血液
中的蛋白浓度降低。另外,也有因糖尿病性肾症、淀粉样变 性病
(
AJnyloidosis
)、胶原病等而引起的情形。
[
肾硬化症
]
随着本态性高血压引起的肾硬化症,尿蛋白量会减少,多半在
300
毫克以
下。
此外,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性 红斑狼疮
、
慢性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
、
水肿病
等
水 银
中毒、
铅中毒疾病,也会出现尿蛋白。
5
尿蛋白的成因可以分为
5
类
肾小球性
肾小球
性蛋白尿(
glomerularproteinuria
)是由于
肾小球滤过膜
对
血浆蛋白
通透性增高
所致。是临床最多见的类型。见于多种原 发或继发性
肾小球肾炎
。是由于缺血、中毒、免疫
病理损伤破坏了滤过膜的完整性;或 由于滤过膜
电荷
屏障作用减弱而致。
肾小管性
在正常情 况下经肾小球滤出的中
小分子
蛋白质,
几乎全被肾小管重吸收。
当
肾 小管疾病
时,蛋白质重吸收受障碍,小分子蛋白质就会从尿中排出,包括
β2
-
微球蛋白
、溶菌酶、核
糖核酸酶等。由于血液中小分子蛋白质浓度很低,故此类病人尿蛋白总 量一般不超过
2g
,
有时仅
10mg
,也可以蛋白尿存在。
溢出性
在某些疾病中,血中小分子蛋白浓度增加,如
本周氏蛋白
、
血红蛋白
、肌红蛋白等:若
滤液中浓度超过肾吸收阈限,就可以排出,见于骨髓瘤、血 管内溶血性疾病。
分泌性
尿中
IgA
排泄增多,
见于肾小管间质性肾病;
髓袢升支厚段受炎症及药物刺激时,
分泌
粘液蛋白(
Tamm Horsfell
蛋白,
T-H
蛋白)增多。
组织性
组织遭受破坏后可以释放胞质中各种酶及蛋白质,
若
分子量
小,
肾小球滤液中浓度超过
肾小管吸收阈限,就则可自尿中排出。该项蛋白液可以直接 从肾小管排出,如
癌胚抗原
——
aFP
、溶菌酶、肾小管基膜抗原等。
因此,测定蛋白质的大小及性质对临床很有意义。
SDS
据丙酰胺凝胶电泳的应用 更有
实际价值。
尿蛋白定性的临床意义
尿蛋白定性有生理性的,
也有病理性,
其阳性程度与肾损害程度不一定成正比。
糖尿病
患者尿中持续出 现尿蛋白阳性,
除外泌尿系感染、
原发性肾病
外,
应考虑
糖尿病肾病
的诊断。
有专家认为,
糖尿病
肾病早期蛋白尿呈间歇性,只在劳动或运动后为 阳性反应。因此,
运动
后尿蛋白检验对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发现有一定的意义。
尿蛋白定量的临床意义:
(
1
)
24
小时尿蛋白 定量的正常参考值为
10
~
150
毫克。
若在
150
~
500
毫克,
为微量
蛋白尿,
>500
毫克为临床蛋白 尿。微量蛋白尿提示糖尿病肾病早期,需长期控制血糖,对
逆转或延缓肾病和
视网膜病变
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意义。
(
2
)尿
白蛋白
排泄率(uAE
)正常参考值
<15
微克
/
分。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 基底
膜受损较轻,
故只有
微量白蛋白
漏出。
早期糖尿病肾病
uAE
为
15
~
200
微克
/
分,
临床糖 尿
病肾病
>200
微克
/
分。有专家报告,糖尿病肾病有明显蛋白尿 者,几乎
100%
有
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
。当糖尿病患者
uA E30
微克
/
分,可能是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防治的关键时刻。严格
控制血糖 后,
早期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可逆转或部分逆转。
目前,
常用测定微量尿蛋白的方法是
放射免疫法
。
(
3
)尿蛋白比
尿肌酐< br>在
30~300
(
mg/g
)为糖尿病肾病
微量白蛋白尿期。由于
24h
尿
蛋白定量受到的影响比较大,
尤其是尿量的影响,所以现在美国
NKF
—
K/DOQI
工作组亦建
议用晨尿或随机 尿
Up/Ucr
替代传统的
“
定时尿液收集
”
的尿蛋白定量。
一项新的协作荟萃
分析表明,预估
肾小球滤过率< br>(
eGFR
)和蛋白尿(尿蛋白
-
肌酐比
≥ 1.1 mg/mmol 10 mg/g
)
是普通人群中死亡危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研究结果 为应用两项指标进行
慢性肾病
的危险评估
以及定义和分期提供了定量资料。
6
西医治疗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5:3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