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太阳头痛
1.
部位:太阳头痛主要见于前额、巅顶、枕部疼痛连及项、背,
或由项连肩。
通常所说的太阳头痛以后头部疼痛为主或连于项。《灵枢· 经
脉》:“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
痛??”《冷庐医话·头 痛》:“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上至巅顶,其
痛连项??项强腰脊痛。
”由于足太阳膀胱经脉循 行所至,
还可以发生
头侧头痛,
如
《丹溪心法十二经见证》
足太阳膀 胱经见证
“头苦痛??
头两边痛??项似拔??”
2.
病因病机:风寒、风热外感常见,邪气阻滞太阳经脉;亦可
见内伤为病者。
3.
属性:外感内伤皆可致病,但以内伤为主;属实者居多。
4.
证治:
①经脉不利:头痛以枕颈部为主,痛连巅顶、前额,或牵连头 侧,或颈
枕部拘紧或酸痛,连及颞额,或伴肩背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或紧。治法:疏 利太阳经脉,通络止痛。方药:葛根汤加天麻、川芎、
姜黄、天南星、当归。
②瘀血 证:头痛项强,或痛连肩背手臂,经久不已,颈部压痛,舌质暗
或紫,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疏经通络。
方药:葛根汤加当归、红花、丹参、羌活,或桂枝茯苓丸加味。
③湿热证:头痛头重,颈项不舒,胸满恶心,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
濡。
治法:清热化湿,
疏经通络。
方药: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生薏苡仁、
土茯苓等。
④风寒证:
头痛起病较急,
其痛如破,
连及项背,
恶风畏 寒,
遇风尤剧,
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治法:疏风散寒,通络止痛。方药:麻黄
汤、桂枝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加味。
⑤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 ,口渴欲饮,面红目
赤,
便秘
溲黄,
舌红苔黄,
脉浮数。
治 法:
疏风清热,
通络止痛。
方药:
葛根汤去麻黄、桂枝,加桑叶、菊花、僵蚕 、蝉蜕或升麻葛根汤、桑菊
饮。或用选奇汤,
《伤寒大白·头痛》谓“此治太阳风热头痛之方。 ”
⑥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
白腻,脉濡滑。
治法:
疏风通络,
化湿止痛。
方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加术汤。
二、阳明头痛
1.
部位:头痛部位以前额、面颊、眉棱骨常见,或痛连齿 龈,
或颜面疼痛。
《伤寒大白·头痛》:“阳明经额前痛,痛连眼眶,脉洪
而长??”
2.
病因病机:外感多热结或为寒凝;内伤多积热、湿热、胃火、
热毒、酒毒。
3.
属性:实证为主。
4.
证治:
①阳明湿热:头痛身重,胸脘痞闷,溲赤闭涩,口 中黏腻,舌质红,苔
黄腻,脉滑数或濡数。治法:清热利湿,和中止痛。方药:伴脘痞者用
半夏 泻心汤;大便不爽者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湿热久结者用陈茶芽煎。
②寒滞阳明经脉:头痛以前 额、面颊为主,或见眉棱骨痛,遇风寒加重
或诱发,
舌质淡,
苔薄白,
脉弦或 紧。
治法:
疏风散寒,
疏通阳明经脉。
方用选奇汤。
《
丹溪 心法·眉眶痛》
选奇方“治眉骨痛不可忍,
大有效。
”
③阳明蕴热 上蒸:
头痛头胀,
心烦面赤,
口干或渴,
胃脘不适,
舌质红,
舌苔黄,脉滑。治法:清泻胃热,通络止痛。方用白虎加白芷汤
(
《卫
生宝鉴》卷九
)
。
或白虎葛根汤
(
知母、
石膏、
葛根、
白芷。
《伤寒大白》
)
。
热病后期,热伤气阴,余热未尽,头痛口渴 ,气短心烦,舌质红,舌苔
黄,脉虚数,用竹叶石膏汤。
④胃火上攻:颜面剧痛阵阵 发作,其痛难忍,面赤灼热,口干
口臭
,溲
赤便结,或鼻塞涕黄黏浊,舌质红,苔黄, 脉滑数。舌质红,苔黄,脉
滑数。治法:清胃泻火,通络止痛。方药:清胃散,重用升麻,加生石
膏、知母、天麻、葛根、僵蚕。鼻塞涕黄黏浊,加白芷、蒲公英、败酱
草等。
⑤阳 明热结气壅:
头痛面赤,
口干口渴,
心烦口臭,
大便闭结,
舌质红,
舌苔黄或黄燥,脉滑数。治法:清胃泻热,降气导浊。方用承气汤类方
或防风通圣丸。
三、少阳头痛
1.
部位:
疼痛以头侧为主,
可连及耳、
目外眦。
《伤寒 大白·头
痛》:“少阳经头角痛,痛引耳前后??”
2.
病因病机:外感以风热为主,风寒亦兼而有之;内伤则多肝
胆气郁、化火或湿热 壅滞。
3.
属性:实证、热证多见。
4.
证治:
①少阳郁热
(郁火
)
:头痛以两太阳穴为主,或连耳目,胀痛并见,或见
眩晕,
口干口 苦,
舌质红,
苔薄黄,
脉弦。
治法:
疏利少阳,
清散郁火。
方药: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钩藤、天麻、僵蚕、桑叶、菊花、连
翘。
②少阳气郁:头痛头胀,痛在两颞,时作时止,或游走不定,或痛连枕
颈,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 细。治法:和解少阳,疏郁散结。方
用柴胡桂枝汤。
③少阳热结气壅:头痛胀痛,太 阳穴尤甚,心烦口苦,大便不畅,舌质
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法:疏解少阳,畅达气机。方用大柴胡 汤。
④特殊头痛——雷头风:头痛剧烈,发于耳上,痛处起核,不可触近,
入夜加重 ,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有力。治法:疏利少阳,清热
利湿解毒。方药:淸震汤加味。
四、太阴头痛
1.
部位:头痛部位不定,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灵枢·经
脉》:“脾足太阴之 脉??入腹属脾络胃,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
下??”。
2.
病因病机:内伤为主:常见饮食所伤、劳役无度、久病失血
等;或因情志内伤, 肝木乘脾,运化失司,湿聚生痰。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4: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305.html
-
上一篇:外感发热中医护理方案中医理论考试
下一篇:第50 讲小柴胡汤的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