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心电图检查
第一节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习题与自我评价
【习题】
(-)
配对题
导联应置于
A.
左腋前线与
V4
同一水平
2.V2
导联应置于
B.
左腋中线与
V4
同一水平
3.V4
导联应置于
C.
胸骨右缘第
4
肋间
4.
Ⅴ
5
导联应置于
D
胸骨左缘第
4
肋间
5.V6
导联应置于
E.
左锁骨中线平第
5
肋间
(
二
)
填空题
1.
单个心肌除极过程中
,
在已除极部位与未除极部位的交界处形成一对电偶
,
电偶的
____
在
前
,____
在后
,
除极的方向是
____
。
2.
正常人心室除极时
,
从
开始
,
向
推进
;
心室的复极是从
____
向
____,
所以 正常心电
图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
3.
额面六轴系统主要用于判断
____
的心电图波形以及测定
< br>4.
心房除极过程中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轨迹构成了
____,
呈长椭圆形,
前一部分代表
____
的除
极向量
,
后一部分代表< br>___
的除极向量
,
中间部则为两房共同除极的向量。
5.
心电图是立体心电向量环经
____
次投影形成的。立体心电向量环在人体的额面、横 面和侧
面的投影
,
即第一次投影
,
形成
____;
平面心电向量环在额面六轴系统和心前区导联轴上的第
二次投影
,
分别形成
_ ___
和
____
。
(
三
)
单项选择题
1.
正常心脏电激动起源于
(
)
A
心房
B.
窦房结
C.
房室结
D.
心室
2.I
导联正极的探查电极应置于
(
)
A.
左上肢
B
右上肢
C.
左下肢
D
右下肢
3
ST
段反映的是
(
).
A.
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B
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C
心房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D
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4.
下图所示
QRS
波群的正确命名为
(
)
B qR
C Rs
D RS
5.J
点常用于
(
)
A.P
波时间点的测量
B
QRS
时间的测量
段偏移的测量
D. T
波振幅的测量
(
四
)
多项选择题
l.
心电图中反映心室复极过程的波段包括
(
)
A.P-R
段
B. P-R
间期
段
D.T
波
E
.
Q-T
间期
2.
标准导联包括
(
)
A.I
导联
B.
Ⅱ导联
C.
Ⅲ导联
D aVL
导联
导联
(
五
)
思考题
l.
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
,
为明确梗死部位
,
应加做哪些导联的心电图
?
其放置的确切位
置
?
2.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环的名称是什么
?
其运行轨迹是怎样的
?
参考答案
(
一
)
配对题
⒈
C
2-D
3-E
4-A
5-B
(
二
)
填空题
1.
电源
(
正电荷
)
电穴
(
负电荷
)
电荷移动的方向
2.
心内膜
心外膜
心外膜
心内膜
3.
肢体导联
额面心电轴
4.P
向量环
右房
左房
5.
两
心电向量图
肢体导联心电图
心前区导联心电图
(
三
)
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C
(
四
)
多项选择题
2ABC
(
五
)
思考题
1.
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
,
为明确梗死部位
,
应加做哪些导联的心电图< br>?
描述其放置的确
切位置
?
临床上对疑有后壁心肌梗死的病人
,
一般需要加做心前区
V7~V9
导联的心电图。
其放置
位置为:
V7
位于左腋后线
V4
水平处
;V8
位于左肩胛骨线
V4
水平处
;V9
位于左脊旁线
V4
水平处。
2.
心室除极过程中产生的心电向量环的名称是什么
?
其运行轨迹是怎样的
?
心室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瞬间综合心电向量的轨迹构成
QRS
向量环。
QRS< br>向量环起自室
间隔中上
1/3,
然后依次指向右前下、左前下、左后下、左后上 方
,
最后回到零点。
第二节正常心电图
习题与自我评价
(一)
、配对题
1
、
P
波振幅的测量
A
自
QRS
起始部的上缘垂直地测量至该波的顶点
2.R
波振幅的测量
B.J
点后
60
毫秒处该波段下缘距参考水平线下缘的垂直距离
3.s
波振幅的测量
C.
以
P
波起始前的水平线为参考水平线
段抬高的测量
D.
自
QRS
起始部的下缘垂直地测量至该波的底端
段压低的测量
E.J
点后
60
毫秒处该波段上缘距参考水平线上缘的垂直距离
(
二
)
填空题
1.
如
QRS
起 始部为一斜段
,
测量
QRS
波群、
J
点、
和
U
波振幅应以
___
作为测量参考点。
段移位的常见形态有
__
、
和
____
。
3.
室壁激动时间是指经
__
和
R
波顶点的两条垂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如有
R
’波
,
则< br>应测量至
__
;
如
R
波有切迹
,
应测量至
____
。
4.
心电图学中所指的心电轴是 平均
QRS
电轴在
~___
上的投影。一般采用平均心电轴与
__< br>之间的角度来表示平均心电轴的偏移方向。
5.
钟向转位指心脏沿其长轴(
从
___
观察
)
发生顺钟向或逆钟向方向的转动
,< br>可通过心前区
导联中
___
波形
(____
的波形
)
出现的位置来判断。
6.P
波方向在
I
、Ⅱ、
a VF
、
V4~V6
导联均
____,
导联倒置。
7.
肢体导联的
QRS
波群其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应都低于
____,
心前区导联
的
Q Rs
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不低于
___,
否则称为低电压。
8.
正常情况下
,T
波方向大多与
___
的主波方向一致。
9.Q=T
间期的长短与
的快慢密切相关。
心率越快
,QT
间期越短
;
反之则越长。
当心
率为
60~100
次
/
分时
,
α
T
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____
。
10.
如
V1导联
P
波为正负双向时
,
其负向波称为
____,
即< br>Ptf
Ⅴ
1,
以其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表示强度
,
正常 人
Ptf V1
绝对值
__
。
(
三
)
单项选择题
1.
若走纸速度为
2 5mm/s
时
,
心电图记录纸上横向
1
小格
(1mm)代表的时间值为
(
)
A 0.02s
B.0.04s
C 0.1s
D. 0.2s
2 .
若定准电压取
2mV
时
,
心电图记录纸上纵向
1
小格
(1mm)
代表的电压值为
(
)
A
。
0.01mV
B
。
0.05mV
C
。
0.1mV
D
。
0.5mV
3.
心电图形显示
I
导联主波为负向波
,
Ⅲ导联主波为正向波
,
提示电轴
(
)
A.
不偏
B.
右偏
C
极度右偏
D
左偏
4.
当过渡区波形出现在
Vl< br>、
V2
导联
,
常见于
(
)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右心室肥大
D
。左心房肥大
5.
正常肢体导联的
P
波振幅应小于
(
)
A.
0.15mV
B. 0.20mV
C.
0.25mV
D.0.30m
Ⅴ
6.
心率在正常范围时
,
成年人的
P-R
间期为
(
)
A.. 0.06~0.12s
B. 0.12~0.18s
C. 0.06~0.18s
D. 0.12~0.20s
7.
正常成年人
QRS
波群的时间为
(
)
A.
0.06~0.10s
B.
0.08~0.12s
C.
0.10~0.14s
D.
0.12~0.16s
8.
在任一导联中
(aVR
除外
) ,ST
段压低均不应超过
(
)
A
。
0.01mV
B
。
0.05mV
C. 0.10mV
D
。
0.15mV
9.
正常心电图以
R
波为主的导联中
,T
波的振幅
(
)
A
。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4
B.
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l/5
C
。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
D.
不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20
10.
正常人
V1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为
(
)
A.
不超过
0.03s
B.
不超过
0.05s
C
。不超过
0.08s
D.
不超过
0.10s
(
四
)
多项选择题
1.
正常心电图
,ST
段抬高的范围为
(
)
A
。肢导联不超过
0.1mV
B
。
V4~V6
导联
0.2mV
C
。
Vl
导联不超过
0.3mV
D
。
V2
导联不超过
0.4mV
E
。
V3
导联不超过
0.5mV
2.
正常心电图心前区导联
QRs
波群的振幅为
(
)
A
。
Rv1
不超过
0.5mV
B
。
Rv5
不超过
3.0mV
C
。
Rv1+Sv5
不超过
l.2mV
D
。
Rv5+Sv1
不超过
4.0mV(
男性
)
E
。
Rv5+Sv1
不超过
4.5mV(
女性
)
(
五
)
思考题
1.
如下图的走纸速度为
25mm/s,
定准电压为
1mV=1cm,
请正确测量该心电图各波段的振幅和时间。
2.
若某病人的心电图图形显示其心律不齐
,
如何计算该病人的心室率和心房率
?
参考答案
(
一
)
配对题
⒈
C
⒉
A
⒊
D
⒋
E
⒌
B
(
二
)
填空题
l
。
ST
段
T
波
QRS
波群起点
2.
水平型
下垂型
上斜型
波群起始部
R
’峰
切迹第二峰
4.
额面
I
导联正侧段
5.
心尖部向心底部
过渡区
R/S
≈
1
6.
直立
a
Ⅴ
R
7. 0.5rnV
0.8rnV
波群
9.
心率
0.32~0.44s
导联
P
波终末电势
≤
0.04mm
?
s
(
三
)
单项选择题
1.B 2B 3B 4C 5C 6D 7A 8B 9C10.A
(
四
)
多项选择题
2CD
(
五
)
思考题
1.
如下图的走纸速度为
25mm/s,
定准电压
1mV=1cm,
请正确测量该 心电图各波段的振幅和时
间。
该图的测量结果为
P
波的振幅为0.15m
Ⅴ
,R
波的振幅为
0.65mV,s
波的振幅为0.25mV
,ST
段无偏移
,T
波的振幅为
0.2mV;P< br>波的时间为
0.08s,PR
间期为
0.16s,qrs
波群的时间为
0.06s,Q-T
间期为
0.32s
。
2.
若 某病人的心电图图形显示其心律不齐
,
如何计算该病人的心室率和心房率
?
心律不规则时的心率测算方法有两种
,
即
:
①需测量
5
个以 上连续的
RR
或
PP
间距的秒数
,
求出平均值
,< br>然后按公式心率
-cO/R-R
或
P-P
平均值
(
ω
,
可较准确地求得每分钟心室率或心房
率
;
②数
30
大格
(
共
6s)
内的
QRs
波群或
P
波 的个数
(
压线不算
),
乘以
10,
即为每分钟的心室率或心房率。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习题与自我评价
【习题】
(-)
配对题
l.T
波直立
A
心外膜下心肌缺血
2.T
波倒置
B
心内膜下心肌缺血
3.T
波双向
C
心脏双侧对应部位心内膜下心肌均缺血
(
二
)
填空题
1.
对于判断左心室肥大
,____
是诊断的必备条件
,
在此基础上
,
结合一项其他阳性指标
,
即可诊
断。如仅有左心室振幅增高
,
而无其他任何阳性指标者,
心电图应诊断为
____
。
2.
当右心室肥大达到 一定程度时
,
改变正常以
___
占优势的心室除极特征
,
使 心室除极的
QRs
向量环转向
____
或
____,
相继引 起复极改变
,
心电图上才可表现出特异的
QRS
波群及
sT-T的
变化。
3.
临床上描记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所记录到的是
3< br>种改变的混合图形
,
即坏死区出现
,
靠近
坏死区的周围受损心肌呈
____,
而外围影响较轻的缺血心 肌呈
。
4.
临床上 根据疾病时间和心电图特征将心肌梗死分为
___
、
____
和慢性稳定期< br>(
陈旧期
)
。
5.
各种原因使心脏激动的
____
或
(
和
)____
出现异常而引起心脏节律的改变
,
称为心律失常。
6.
心脏激动全部或部分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部位
,
称为
____,
分为
和
7.
慢
-
快综合征是指在显著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等基础上
,
反复出现
?
,
如房性心动过
速、心房扑动、心房颤动等。
< br>8.
期前收缩后心房和
(
或
)
房室交界区处于不应期
,
随后的一次窦性冲动不能引起心房和心室
激动
,
使期前收缩后出现一段较长 的间歇
,
称为
____
。
9.
期前收缩与其前正 常搏动的时距
,
称为
____
。
10.
联律间期 与代偿间歇之和小于正常心动周期的
2
倍
,
称为
____
。
11.
联律间期与代偿间歇之和等于正常心动周期的两
2
倍
,
称为
____
。
12.
偶发性期前收缩指的是期前收 缩不超过
____;____
期前收缩指的是期前收缩
>5
个
/分钟。
13.
同一导联上出现两种或以上形态及联律间期互不相同的期前收缩< br>,
称为
__,
提示存
在
___
。
⒕。同一导联上出现两 种或以上形态的期前收缩
,
但联律间期固定
,
称为
。
15.
若每次正常窦性搏动 之后出现
1
个期前收缩
,
称为
____;
每
2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
1
个
期前收缩或每次正常窦性搏动之后出现
2< br>个期前收缩
,
称为
~___
。
16.
插入 在两个相邻正常窦性心律之间
,
并不取代下一次窦性激动对心脏控制的室性期前收缩
,
称为
。
17.
室性期前收缩的四
6
波群落在前一个心动周期的
T
波 上
,
称为
__
。
18< br>在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过程中
,
自窦房结的激动到达交界区时
,
恰遇交界 区已脱离不应期
,
使
窦性激动得以下传
,
从而激动心室
,< br>称为
___
。
19.
当高位起搏点发生停搏或节律明显减慢
,
或激动因传导障碍不能下传时
,
低位起搏点被动
发放冲动
,
继而激动心房或心室
,
称为
~~__,
连续出现
3
次或以上逸译
,
称为
。
20
。洋地黄类药物的治疗剂量引起的心电图变化称为
____ ,
洋地黄类药物中毒剂量引起的心
电图变化称为
____
。
(
三
)
单项选择题
1.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是
(
)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左心室肥大
D
右心室肥大
2.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是
(
)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右心室肥大
D
左心室肥大
3.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是
(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右心室肥大
D.
左心室肥大
4.
对于右心室肥大的诊断
,
下列哪项最具诊断价值
(
)
A V1
导联
R/S
≥
1
B Rvl>1.0mV
C V
ATvl>0.03s
秒
D V1~V3
导联
sT
段压低
5,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是
(
A.
右心房肥大
B.
左心房肥大
C
右心室肥大伴劳损
D.
左心室肥大伴劳损
6.
急性心肌梗死最具诊断价值的心电图改变是
(
)
A
异常
Q
波
B
ST
段压低
C
ST
段弓背向上抬高
D
T
波改变
7.
下列属于超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的是
(
)
A
。
T
波倒置
B
。
sT
段抬高
C
。
ST
段压低
D
。异常
Q
波
8.
如
QS
的图 形出现在
I
、
aVL
导联
,
则心肌梗死的定位为
(
)
A
。前壁
B,
前间隔
C
。高侧壁< br>D,
下壁
9.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
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C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D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10.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B,
急性前侧壁心肌梗死
C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D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11.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正常窦性心律
B
窦性心动过速
C
。窦性心动过缓
D
窦性心律不齐
12.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正常窦性心律
B.
窦性心动过速
C.
窦性心动过缓
D
窦性心律不齐
13.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正常窦性心律
B.
窦性心动过速
C.
窦性心动过缓
D
窦性心律不齐
⒕。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窦性心动过速
B
窦性心动过缓
C.
窦性心律不齐
D
窦性停搏
15.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D
。室性逸搏
16.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D
室性逸搏
17.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D
室性逸搏
18.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阵发性窒上性心动过速
B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颤动
D
心室颤动
19.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阵发性窒上性心动过速
B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C
心房颤动
D
心室颤动
⒛
.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心室扑动
D.
心室颤动
21.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心室扑动
D
。心室颤动
22.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心室扑动
D
。心室颤动
23.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心房扑动
B
。心房颤动
C
。心室扑动
D
。心室颤动
24.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窦性心动过缓
B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5.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窦性心动过缓
B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6.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
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7.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B
二度
I
型房室传导阻滞
C.
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D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28.
下图所示心电图
,
可能的诊断为
(
)
A,
正常心电图
B
窦性心动过速
C
预激综合征
D. T
波改变
29.
高钾血症最早出现的心电图变化是
(
波群增宽
BsT
段压低
C.T
波呈“帐篷状”
D
出现心室扑动
30.
洋地黄效应的心电图特征为
(
)
-T
呈“鱼钩样”改变
波群增宽
C.T
波倒置
间期延长
(
四
)
多项选择题
l.
下列属于左心室肥大的诊断条件的是
(
6>2.5mV
Tv5>0. 05s
C.
心电轴左偏
1+sv5>1.2mV
~V3
导联
ST
段压低
2.
急性期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为
(
)
A.
异常
Q
波
段呈弓背向上抬高
C.T
波倒置
D.T
波低平
振幅增高
3.
下壁心肌梗死时
,
异常
Q
波或< br>Qs
波常出现的导联为
(
A.I
B
Ⅱ
C.
Ⅲ
4.
代偿间歇多完全的期前收缩为
(
)
A.
房性期前收缩
B
交界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二联律
D.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E
。插入性室性期前收缩
5
。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室性期前收缩包括
(
)
A.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B.
成联律室性期前收缩
C.
室性期前收缩
R on T
现象
D
偶发期前收缩
E.
多源性期前收缩
6.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常见病因为
(
A.
先天性长
Q-T
间期综合征
B.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室性逸搏
C.
严重低血钾
D
奎尼丁药物不良反应
E.
胺碘酮药物不良反应
(
五
)
思考题
1.
请分析与比较同一病人不同时期所做的
2
帧心电图图形特征的异同
,
分别作出每帧心电图
的相应诊断
,
并说明理由。
(1)
心电图
1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54,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57.html
-
上一篇:T波低平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下一篇:病理第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