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49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男性前列腺)

1


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
又称为气
-
血屏 障,
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


肺泡表面的液体
层;


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


薄层结缔组织;



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


肺牵张反射:由肺 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
-
伯反射(
Hering- Breuer reflex
)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
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


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
PO2< br>与
Hb
氧结合量或
Hb
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
PO2
时,
O2

Hb
的结合情况。曲线呈“
S
”形,因
Hb
变构
效应所致。曲线的“
S
”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


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 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
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


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obstructive pulmonary
em physema
,简称肺气肿
)
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
害因素的刺 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
(
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管、肺泡囊和肺泡
)
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
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
是由 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

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
AHR
)和广泛的、
可逆性气流阻塞。

9

< br>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
(

)
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
氧伴
(
或不伴
)< br>二氧化碳潴留,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
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


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
CO2
潴留
(PaO2<60 mmHg

PaCO2
降低或正常
)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
(
通气/血流 比例失
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
)
的病例,如
ARDS
等 。

11


Ⅱ型呼吸衰竭:缺
O2

CO2
潴留
(PaO2<60 mmHg

PaCO2>50 mmHg)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
单纯通气不足,

O2

CO2
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 损害,则缺
O2
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ARDS
是在 严重感染、

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
床综合征。临 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
X
线胸片
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 分流增加、肺顺应
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
伤导致的广泛肺水 肿、微小肺不张等。

13


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 管、肺泡管、肺泡囊
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真菌、寄生虫等 )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14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 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
期 内发病的肺炎。


15


院内获得性肺炎:
是 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
也不处于潜伏
期,而于入院
48

72

h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16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
SARS
冠状病毒(
SARS- CoV

22


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 种综
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
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 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
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脏器系统的特殊肺
炎,世界 卫生组织(
WHO
)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1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是在睡眠时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发作< br>的低通气或呼吸暂停,导致低氧、高碳酸血症,严重者甚至
发生酸血症,是常见的具有一定潜在危 险的疾患。

18


医院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
而于入院
48
小时
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 )内发生的肺炎。

19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是指医院外


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
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 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
发病的肺炎。

20


支气管扩张:直径大于
2
毫米中等大小的近端支气管由
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 起的异常扩张。大多继发于
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
由于支气管管壁的破坏,
形成管腔扩张和变形。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
(或)反复咯血。

21


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是由于呼吸功能受到损害,导致缺
O< br>2
或合并
CO
2
潴留而产生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及代谢障碍
的 临床综合征。一般认为,当患者位于海平面,静息状态吸
入空气时,无心内右向左分流疾病,而动脉血< br>PaO
2
低于
60mmHg

PaCO
2
高 于
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

循环和
(

)
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少数情况心肌收缩力正常,
而是由于异常增高的左室充盈压,使肺静脉回流 受阻,导致
肺循环瘀血。

23


收缩性心力衰竭:心脏 以其收缩射血为主要功能,当收
缩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下降并有阻塞性充血的表现即为收缩
性心 力衰竭。

24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 各种治
疗,心衰不见好转,甚至还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
至终来期不可逆转,应积极努 力寻找潜在的病因,并设法纠
正,如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甲亢、电解质紊乱,洋
地黄过 量,反复小面积肺栓塞等。

25


Adams-Strokes
综合征:因心率过慢或过快导致脑缺血,
出现的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

26


艾森曼格综合征:
是一组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结果
,
由原
来的左向右分流
,
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
脉 阻塞性病变出现右向左分流
,
从无青紫发展至有青紫时
,

为艾森曼 格综合征。

27


法乐氏四联征:是联合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包括肺动
脉口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右位、右室肥大四种异常。

28


高血压脑病
:
突然或短期内升高的同时,出现中 枢神经
功能障碍征象。发生机制可能为过高的血压突破脑血管的自
身调节机制,导致脑灌注过多 ,液体经血脑屏障漏出到血管
周围脑组织造成脑水肿。

29

< br>原发性高血压:绝大多数患者中,经多方检查不能找到
确切病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 br>
30


胰岛素抵抗:大多数高血压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而糖耐量不同程度降低,提示胰岛素抵抗。

31


Muss et
征: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动脉收缩压升高,舒
张压降低,脉压升高,可出现随心脏搏动的 点头征。

32


Janeway
损害:主要常见于急 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为手
掌和足底处径
1

4mm
的无痛性出血红斑 ,由于微血管炎所
致。

33


Graham-Stee ll
杂音:二尖瓣狭窄者肺动脉压增高、肺动
脉扩张引起的肺动脉瓣相对性关闭不全
,
表现为肺动脉瓣听
诊区舒张期反流性杂音。

34

Osler
结节:为指(趾)垫出现的豌豆大的红或紫色痛性
结节,较常见于亚急性感染性 心内膜炎患者。

35


扩张型心肌病(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主要特
征是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心肌收缩期功能 障碍,伴或不伴
充血性心力衰竭,常有心律失常,病死率高,发病率男多于
女。

36


SAM
现象(
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梗阻性肥
厚型心肌病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时, 可见室间隔流出道部
分向左心室内突出,二尖瓣前叶在收缩期向前方运动。

37


间隙性跛行:肢体因运动而诱发肢体局部疼痛、麻木、
无力 ,迫于跛行,肢体停止运动后,症状缓解;重复运动及
休息,症状可重复出现。这种因运动及休息反复出 现的跛行
称间隙性跛行。见于周围动脉狭窄性病变。

38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

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 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
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急性非ST
段抬高型心肌
梗死(
NSTEMI
)和
ST
段抬高 型心肌梗死(
STEMI



39


Adms-Strokes
综合征:各种形式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
动过缓、房室传导 阻滞等,使心脏泵血不足,导致脑部缺血
缺氧,患者出现暂时性意识丧失,甚至抽搐,称为
Ad ams-Strokes
综合征。

40


Kussma ul
征: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吸气时周围静脉回心血
量增多,而已缩窄的心包使心室失去适应性扩 张的能力,致
使静脉压力升高,吸气时颈静脉扩张更明显,称为
Kussmaul
征。

41


SSS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是由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
导致功能减退,产生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其心电图表
现包括 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与窦房阻滞、
快慢综合征。

42


文氏现象:即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
P-R
间期
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
P
波不能下传心室。相邻的
R-R
间期
进行性缩短,
包含受阻
P
波在内的
R-R
间期小于正常窦性
P-P
间期的
2
倍。

43


Eisenmenger
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动脉
导管未闭或室间隔缺损患者 晚期由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原来
的左向右分流变成右向左分流而从无青紫发展到有青紫,称
为< br>Eisenmenger
综合征。

44


高血压急症:是指在短时间内(数小时或数天)血压重
度升高,舒张压
>130 mmHg
和(或)收缩压
>200 mmHg,

有重要器官组织如心脏、脑 、肾脏、眼底、大动脉的严重功
能障碍或不可逆性损害。

45


Osler
结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手指和脚趾垫出现的豌
豆大的红色或紫色痛性结 节,较常见于急性患者。

46


稳定型心绞痛:
在冠状 动脉狭窄的基础上,
由于心肌负荷
的增加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 br>其特点是阵发性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主要位于胸骨后,可
放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尺侧,常发生在 劳力负荷增加时,持
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此种典型的发作
至少持续
2
个月稳定不变(包括频率、持续时间和诱发因素)
称为稳定型心绞痛。

47


变异型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的一个大的分支发生短暂
的、 局部痉挛收缩,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发作。其发作与
心肌耗氧量无明显关系,常发生于休息时,心电图 有短暂的
ST
段抬高或异常
T
波的假性正常化,严重时可出现室性心律
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可合并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


48


预激综合征:
指在正常的房室结传导途径以外,
沿 房室环
周围还存在着附加的房室传导束。预激综合征有以下几种类
型:
WPW
综合征、
LGL
综合征和
Mahaim
预激综合征。

49


Kerly B
线:在
X
线胸片上肺野外 侧清晰可见的水平线状
影,是肺小叶间隔内积液的表现,是慢性肺淤血的特征性表
现。

50


R-ON-T
:室性期前收缩落在前一个心搏的
T
波上,处于
心室易颤期,容易发生心室颤动。

51

< br>尖端扭转性室速:是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个特殊类
型,其发作时
QRS
波群 的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宛如围
绕等电位线连续扭转,故得名。


52


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
度和激动次序的异常。

53


心脏电复律:
指在严重快速型心律失常时,
用外加 的高能
量脉冲电流通过心脏,使全部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
除极,造成心脏短暂的电活动 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
搏点
(
通常为窦房结
)
重新主导心脏节 律的治疗过程。
心室颤动
时的电复律治疗也常被称为电击除颤。电复律分为同步电复
律 和非同步电复律两种方式。

54


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hypertrophic cardio
myop athy

HCM)
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
心室腔变小为特征,
以 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症的心
肌病。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又可分为梗阻 性肥厚型和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55


心力衰竭:
指在有适量静脉回流的情况下,
心脏排出的血
液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 态。

56


早期食管癌:指癌肿病变大小在
3cm以下,范围仅限于
黏膜或黏膜下层。

57


急性糜 烂出血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以胃黏膜
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常伴有胃黏膜出血 ,
可伴有一过性浅溃疡形成。

58


慢性萎缩性胃炎: 是指胃黏膜已发生萎缩性改变、即胃
黏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慢性胃炎,常伴有肠上皮
化生。

59


球后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十二指肠乳 头以
上的近端,多发生在后壁。具球部溃疡的临床特点,但夜间
痛和背部放射痛更为明显,对药 物治疗反应差,易并发大出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4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235.html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