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完整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39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高碑店市医院)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完整版)



< br>在临床心电图检查中,患者拿到一份心电图报告后大多看不懂报告上
的心电学术语,出于对自身健 康的担忧问及心电图工作者,他们的回答通
常很简单
:
我们只出具心电图分析报告, 具体意义请咨询临床医生。患者
到医生那里,可能会得到令人满意的解释,也可能因为医生太忙而顾不上
仔细解释。




这就导致一份有意义的心电图报告有时未能发挥应有的辅助诊断和
预防保健的作用。




为了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常见心电图报告背后的临床意义,使心电图报< br>告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更好地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倡导关爱
病患的医学人文精神,经 中国远程心脏监护联盟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山西省
医师协会心电图医师分会相关专家商议,
由顾菊 康教授、
王红宇教授执笔、
30
多位专家参与,
共同编写了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
(

稿
)
,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多提宝贵意见。





2014
年第
6
期起,
建议初 稿将在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连载刊
出,建议各级医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温馨 提示内容择要包含在出具


的心电图报告中供病患及其家属参考,以进一步完善医疗 服务,保障患者
知情权,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在 常见心电图报告中,一般会出现“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律”“窦性心律
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等心电学术语。出于日常保健和疾病
预防的考虑,患者应当如何正确理解这些常见术语呢?
下面逐一进行说
明。



1
正常心电图




您的心电检测结果表明
: < br>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心率为次
/min
。正常人
体心电信号由心脏的窦房结发出 冲动,即正常心律,也称窦性心律
;
正常
成人的心率应在
60


100

/min





这里还应指出
:
很多心脏病患者的心电图可能正常,所以心电图正常
并不意味着“没有心脏病”。




有些心脏病往往在发作时有一过性的心电图异常表现
(
如心绞痛、早
搏等
)
,不发作时可能心电图是正常的。因此,即便没有明显 不适,也建
议患者定期监测心电图,以利于心脏病变的及早发现和早期治疗。







2
窦性心律




窦性心律是指由窦房结发出的冲动引起的心律。正常情况下,心脏的
起搏 点位于窦房结内,
凡是由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所形成的心律都统称为“窦
性心律”。
正常 健康人的心律一般总是窦性心律,
但是很多器质性心脏病的
基本心电节律也是窦性心律,所以窦 性心律并非“健康心脏”的代名词。正
常窦性心律受到交感和副交感神经控制。在从事四肢运动、体力活 动时或
在情绪激动和进食等情况下,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
在休息、睡眠等
安静情况下,副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减慢。






根据心电图的起搏点可将心电图分为
4

:
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
室交接区心律和室性心律。正常情况下,应该是窦性心律。



3
窦性心律不齐




在心电图检测中,窦性心律最长和最短的心动周期之差>

0


12 s

即称窦性心律不齐,多为呼吸影响所致。窦性心律不齐常见于儿童和年轻< br>人,
是生理性变化,
一般屏气数秒钟即可消失,
也不会引起临床任何不适,可以认为是大致正常心电图。

少数窦性心律不齐出现在急性传染病恢复期、吗啡注射后
;
瓣膜性心脏病
患 者或窦性心动过缓时,往往伴有窦性心律不齐。上述情况主要应针对病
因进行治疗。




只有做心电图检查时才能发现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没有任何临床症
状,不 需要治疗。增强体质锻炼有助于改善窦性心律不齐。如是疾病导致
的,则应治疗原发疾病。



4
窦性心动过速






您的心电监测心率为次
/min
,提示窦性心动过速。一般认为
:
有窦性
P
波出现,心率>

100

/min

P
-R

间期≥
0


12 s
时,即为窦性心
动过速。




它可由剧烈运动
/
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饮烈酒
/
浓茶
/
咖啡、< br>吸烟等引起,
应注意消除上述诱因
;
也可能在服用某些加快心率的药物后出现心跳加快
;
而一些病理因素,如发热、失血、休克、感染、心力衰竭、
心肌炎 、甲状腺功能亢进、缺氧、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心脏手术后也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速。一般窦性心动过 速者会感到心跳很快,并无明显不
舒服,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并无任何症状或不适。建议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者
到医院进一步诊治,
临床上多采用β-受体阻滞剂
(
如美托洛尔等
)

维拉
帕米、镇静剂、中药等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者的注意事项
:
应经常留意自己的心 率和脉搏快慢,避
免过度紧张和疲劳,避免观看恐怖或令人激动的影视节目和书刊,尽量保
持情 绪稳定、心情舒畅、心理平衡
;
保证生活规律化,避免熬夜,注意防
寒保暖,少喝浓 茶
/
咖啡,戒烟节酒
;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水果,多吃高
热量、 高维生素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从而减少心动过速的发作。



5
窦性心动过缓






您的心电监测 心率为次
/min
,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常见于老年人、运
动员和体力劳动者,心率在
60

/min
以下。主要考虑由血管神经性晕
厥、颅内压增高、黏液性水肿、梗阻性黄疸和药物
(
如洋地黄、维拉帕米、
胺碘酮、
美托洛尔、利血平等
)
作用及高血 钾、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引起。
严重者可发生昏厥、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意外事件。




一般来说,心率在
50

/min
以上者,预后良好,也可能无任何症

;
如经常在
50

/min
以下,
甚至在
40

/min < br>左右,
并伴头晕无力、
黑蒙,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必要时需安装心脏起搏器。如长期明显 心动过
缓,还可引起心脏扩大并发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窦性心动过缓者的注意事项
:
留意自己的心率和脉率变化,老年人外
出需有人陪伴,夜间不宜独居一室
;
按时服用能临时提高心率的药物
(

阿托品、沙丁胺醇、麻黄素、异丙基肾上腺素等
)
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
食物,多吃新鲜水果,少吃刺激性食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6
窦性停搏




窦性停搏
(
又称窦性静止、
窦性间歇、
窦性暂停
)
,指心跳停止
2. 5 s
以上。窦性停搏多由冠心病
(
急性心肌梗死
)
引起,也见于急性心肌炎、


心肌病
;
常继发于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及某些药物过量、心脏外
伤和某种机械刺激
(
如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气管插管
)
。偶尔的短
暂窦性停搏不一定会出现临床症状,患者可能不自觉
;
但如果停搏频繁或
停搏时间过长,患者可出现头昏、晕厥甚至死亡。




临床上建议针对病因,采取积极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对于窦性停
搏短 暂且很少发生、无明显临床症状且心率≥
50

/min
者,一般无须治
疗。同时,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好转后,窦性停搏就可能
改善。
对窦性 停搏反复发作且出现明显的心慌、
眩晕和眼前黑蒙等症状者,
应及时送医院急救治疗,进行心电 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处理,严重
者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患者有突然发作 的阵发性心跳加快,其激动的起
搏点在心室以上的部位
(
如心房、房室结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特

:
突然出现心慌、气短、胸闷,严重者有窒 息感或恐惧感,发作时间较
长,还会出现血压下降,引发头晕、晕厥或心肌缺血。多数可突然自行中止发作
;
极少数持续几小时不终止,需要到医院治疗。




发作中止后,患者随即可恢复正常。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
时,偶有超过
24 h
者。发作较少者,每年发作一两次
;
频繁者可每天发
作数次。发作时心率为
140


250

/min
。引起心动过速的主要原因
是心脏传导系统进入先天性附加的旁路 系统
(
肯特氏束、杰姆氏束和马海
姆束
)

从而进入折返环
;
身体某种活动动作的牵拉
(
如举手、
弯腰
)
促使
附加的旁路打开,引起折返性传导,也有可能出现心动过速。




当心动过速发作时,可以通过简易地刺激迷走神经,引起迷走神经反
射, 就有可能中止发作。






具体做法包括
:


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反射
;






做深吸气和深呼气数次至十数次
;




③将脸部浸入盛满冷水的脸盆内,屏气十余秒或数十秒。




采用上述做法中止发作的有效率约
15



35
%。如仍不能中止发
作,必须到医院急诊治疗。




一般用维拉帕米、普罗帕酮或三磷酸腺苷静脉注射,绝大多数患者在
几分 钟内便可中止发作
;
还可采用食管调搏技术的超速抑制法,也能立即
中止发作。




如果心动过速频繁发作,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可到医院住院,
通过心导管电生 理检测探测到心内旁路,再利用射频消融术烧灼掉旁路传
导,即可终身中止发作。目前,该技术的成功率 已达
95


以上。除行射
频消融术外,还可使用药物预防心动过速 频繁发作。每天服用维拉帕米或
美托洛尔,能够减少发作次数,但无法根治。如能找到诱发室上性心动过
速前身体活动牵拉动作的规律,则应尽可能避免或减少类似的动作,从而
可能减少或预防其发作 。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注意


自身安全
(
如开汽车时或从事高空作业者,当心动过速突然发作时,自身
会失控
)
,做好防范工作,以降低人身意外事故的发生率。



8
室性心动过速







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室性早搏,称为室性心动过速
(
心率>

100 /

)
持续
30 s
以上的称为持续性室 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短阵发作的室
性心动过速多见。轻者出现心悸、不适
;
重者出现心慌、胸闷、头晕、黑
蒙、晕厥,以致出现休克、血压下降和昏迷
;
严重者甚至可发展为心室颤
动和心搏骤停。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危险性极高的心律失常心电< br>表现,应予以积极救治。




室性心动过速多由器质性心脏病
(
如心肌梗死、
心肌缺血、
心肌病
)

起。症状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治疗
;
偶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且症状不
明显者,也应加强心电图定期监测,根据病情需要,每天或每周监测一次
或数次心电图。一旦出 现相关症状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不
能掉以轻心。






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
: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
保持科学的生活规
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 眠,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睡前避免观看刺
激的影视节目
;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
烟减酒
;
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
;
适当进行体育
锻炼,增强体质。



9
偶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次数<

30

/h
时,称为偶发室性早搏, 可见于正常人、
运动员或孕妇,也称为功能性室性早搏。在过度吸烟、酗酒、饮用浓茶或
咖啡、 疲劳、情绪激动、发热、消化不良、腹胀等情况下,也可出现室性
早搏。但病理性室性早搏可见于器质性 心脏病
(
如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
肌梗死、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或甲状 腺功能亢进
)
患者。此
外,在使用某些药物后、缺钾、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都可能引起室性早


搏。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
也有些患者早期有心慌、乏力、头晕、胸闷
等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慌等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笔者曾对
1 000
例体格检查结果完全正常者进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
查,发现其中
33. 6
%出现室性早搏,室性早搏次数平均
42.5

/24 h

笔者调查后认为
: 150

/24 h
以下的室性早搏应属在正常范围内。




有研究显示
: 80
%的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受检者有偶发室 性早搏。
发生在健康人群中的偶发室性早搏,由于其并不影响心室排血量,因此不
需治疗,也不 必停工休息,患者预后良好。而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偶
发室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特别 对多源性室性早搏,要及时
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患者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监测,并经常自测脉搏,检查有否漏搏或停

;
一 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除此之外,
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
: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保持生活规律,睡前避免看刺激的影视节目
;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
;
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
激动或忧郁
;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0
频发室性早搏









室性早搏次数>
30

/h
时,
称为频发室 性早搏。
在过度吸烟、
酗酒、
饮用浓茶或咖啡、疲劳、情绪激动、发热、消化不良、腹 胀等情况下,也
可出现室性早搏。但病理性室性早搏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
(
如冠心病 ,尤
其是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瓣膜病、
急性心肌炎、
心肌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
患者。此外,在使用某些药物后、缺钾、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都可能引
起频发室 性早搏。
有的患者可无任何症状
;
也有些患者早期有心慌、
乏力、
头晕、胸闷等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心慌等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对于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积极治疗,
特别对多源性频发室性早搏 ,要及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并嘱患者
及时就医或住院监护治疗。严重者可能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 或心室颤动,
甚至危及生命。




患者应该定期接受心电图监测,并经常自测脉搏,检查有否漏搏或停

;
一 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除此之外,
患者应加强自我保健
: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
;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保持生活规律,睡前避免看刺激的影视节目
;
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
和水果
(
如是缺钾引起的频发室性早搏,可多吃 含钾较多的食物,如新鲜
豌豆、脱脂奶粉、牛肉、香蕉、新鲜蘑菇、柑橘
)
,少喝咖啡和浓茶,戒
烟减酒
;
心情保持开朗平和,避免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
;
根据自己体质,
适当进行力所能及的锻炼,增强体质。



11
偶发性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30次/h时,称为偶发性房性早搏。




它可发生于正常人或孕妇,可在过度吸烟、酗酒、饮浓茶或咖啡、疲
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 血压突然升高、饱餐、便秘、消化不良、腹胀、
失眠、
体位突然改变等情形下发生,
也 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
(如冠心病、
肺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 炎、心肌病、
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等)患者中。此外,应用某些药物后、心脏手术、
心导管 检测和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钙/镁等)都可能引
起偶发性房性早搏。






发病时,有的人可无任何症状;也有些人在发病 初期有心悸、乏力等
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房性早搏对血流动
力 学的影响明显小于室性早搏。鉴于上述,应消除对偶发性房性早搏的紧
张情绪。




经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
66
.
7%的患者出现 室上性早搏,

房性早搏(平均每人116次/24h)为主。笔者调查认为:<200
次/24h的室上性早搏或房性早搏,应属正常范围内。对于由器质性心
脏病引起的偶发性房性早搏, 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积极治疗,及时应用抗
心律失常药物。




使用镇静剂
(如地西泮)
是消除房性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般而言,
只要消除病因、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就可使房性早搏减少,甚至
消失,通常预后良好。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 搏
或停搏现象;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同
时,患者还应加强自 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
咳痰应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 ;应避免过度劳累和
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


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平
和,避免受 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2
频发性房性早搏








房性早搏≥30次/h时,称为频发性房性早搏。它可发生于正常人
或孕妇,可在过度吸烟、酗 酒、饮浓茶或咖啡、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激
动、血压突然升高、饱餐、便秘、消化不良、腹胀、失眠、 体位突然改变
等情形下发生,也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肺心病、老年慢性
支气管炎 、哮喘、心脏瓣膜病、急性心肌炎、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等)患者中。此外,应用某些药 物后、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测和


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低血钾/钙/镁等)都可能引起频发性房性
早搏。




发病时,
有的人可无任何症状;
也有些人在发病初期 出现心慌、
乏力、
头晕、胸闷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可能减轻,甚至消失。房性早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明显小于室性早搏。鉴于上述,应消除对频发性房
性早搏的紧张情绪。




对于由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频发性房性早搏,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 积
极治疗,及时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是消除房性
早搏的有效方法之一 。




一般而言,只要消除病因、应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就可使房性
早搏减少,甚至消失,通常预后良好。但是频发性房性早搏有可能诱发心
房颤动、心 房扑动和房性心动过速,乃至室性心动过速等较严重的心律失
常,应高度重视。




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搏或
停搏 ;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同时,患
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注意防寒保暖 ,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咳痰应
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以防病情进一步发展 、增


加治疗难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性的影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烟
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 平和,避免受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当
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3
房性心动过速







房性心动过速的频率多在150~250次/min,分为阵发性房
性心动过速和慢 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两大类。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
是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约占室上性心动过速 的8%

~10%),有
关情况同室上性心动过速。这里主要介绍慢性(持续性)房性 心动过速。




慢性(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动过速持续存在,可以持续数月


至十 年以上。一般心率在100~180次/min,很少超过200次
/min。大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 者有心慌感;有些患者虽然长期心动
过速,但除了有轻度心慌和胸闷外,多无严重症状;心率较快者或长 期持
续者也有可能引起心脏增大和心力衰竭。




目前 ,慢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各种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少数病例用洋
地黄、钙拮抗剂、β
受体阻滞剂 等药物或电击后可暂时中止。射频消融
术对此有一定的疗效,尤其是会引起心力衰竭的慢性房性心动过速 。治疗
重点是治疗原发性疾病,只有原发性疾病好转,房性心动过速才会相应地
好转。




患者应该定期进行心电图监测,并经常检测自己的脉搏,看有否漏搏< br>或停搏;一旦出现症状、漏搏或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到医院诊治。此外,
患者还应加强自我保健, 注意防寒保暖,预防感冒,一旦出现咳嗽、咳痰
应立即采取消炎、止咳、化痰等措施,控制感染,以防病 情进一步发展、
增加治疗难度;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规律的生活,睡前避免看刺激
性的影 视节目;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喝咖啡和浓茶,戒
烟减酒;保持心情开朗、心境平和,避 免受到过度刺激、激动或忧郁;适
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4
ST-T改变









心肌缺血和心电图ST-T改变有一定的关系,但不一定所有ST-< br>T改变都存在心肌缺血,也不是所有心肌缺血一定有ST-T改变。除常
见的冠心病外,还有许多 因素可以引起心电图ST-T改变。




临床实践表明:心电图 上明显的ST段抬高提示心肌损伤,而明显的
ST段水平型压低提示心肌缺血。尽管T波改变也能提示心 肌缺血,但可
靠性不如ST段改变。现在的心电图报告往往统称“ST-T改变”,提示
心肌缺 血的可能,
但实际上引起ST-T改变的因素有很多。
据文献报道:
对照冠状动脉造影 结果,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的符


合率仅为25%

~50%;有时即便出现明显的ST-T改变,但冠状
动脉造影并未显示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 因此要切记:不能以ST-T改
变轻易地诊断心肌缺血或冠心病,
必须结合临床情况,
才能做出客观诊断,
否则会导致误诊。有文献报道称:心电图对心肌梗死诊断的符合率为6
1.
1%,
心肌梗死定位诊断的符合率为49%,
说明有40%

~50 %
的假阴性和假阳性。例如:在妇女更年期、心肌炎、心肌病、服用某些药
物、电解质紊乱、交 感和副交感神经兴奋、胶原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情形下,
均可能出现ST-T改变,
因此必须结合临床分析才有明确意义。
建议针对引起ST-T改变的原发性疾病及其病因积极治疗,并 采取相应
的预防和保健措施。



15
陈旧性心肌梗死





陈旧性心肌梗死是在以 往发生过急性心肌梗死后坏死的心肌基础上,
产生瘢痕组织所致。陈旧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情况和原有梗死 的范围大小、
病程长短等因素有关。原梗死范围越大,预后越差;原梗死范围越小,预
后越好。 病程短者,恢复时间不够,症状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恢
复,症状会逐渐减轻。




通过对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可以观察到病理性Q波;< br>而根据异常Q波的部位,就能了解原梗死的大致范围和梗死心肌的部位。


如 果曾经发生的心肌梗死范围较小,若非心电图检测,患者往往不自觉,
经反复询问后才回忆起既往曾发生 过短暂的胸闷、胸痛,并发生了范围较
小的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有的患者根本回想不起来何时发生过急性 心肌梗
死。然而,范围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会造成心肌室壁瘤和心力衰竭,常能
引起长期和严重 的心电图异常与心律失常。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没有任 何症状,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心慌、胸
痛、气急等,主要取决于原有梗死的心肌情况和新发生的冠状动脉病 变状
况。




许多患者往往在原有梗死心肌的基础上, 又出现新的冠状动脉病变、
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改变。因此临床上要重视陈旧、新发生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诊断,进行心电监护;同时,既要积极治疗原有急性
心肌梗死的后遗症,也不能 忽视对新发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




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 电图改变,主要是在相应的导联出现不同程
度的异常Q波。如病变侵犯到心脏传导系统,还可能发生相应 的心律失常
或传导阻滞。




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第8 ~12周,即进入“康复锻炼期”,一般可使
患者恢复工作并在医生指导下积极进行康复锻炼;三个月后 ,达到陈旧性


心肌梗死阶段。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随时进行心电(远程 )监
护。一旦出现心电异常或心慌、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减少工作负荷或运动
锻炼负荷量。心电 图正常、无不良症状者,可逐渐加大工作负荷和运动锻
炼负荷量,直至恢复正常状态。




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二级预防,以降低心血< br>管意外事件和再梗死的发生率。可采取的二级预防措施如下:




(1)严格戒烟,适当减酒。




(2)有计划地进行 强度适当的体育康复锻炼,适当减轻体质量。每
天早晚各运动锻炼一次,每次15~30min,锻炼后 的心率以达到和
接近110~120次/min为宜(有指南参考)。




(3)如急性心肌梗死后仍伴有高血压,一年死亡率将升高50%。
积极的降血压措 施非常重要,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空腹血糖不应超过5.6mmol/L。




(4)合理饮食,食物宜清淡、低脂肪、低胆固醇和低盐。多吃新 鲜
蔬菜和水果,少喝浓茶和咖啡。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39,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180.html

常见心电图报告温馨提示专家建议(完整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