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率:
是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以第一声音为准。
标准心率
1
、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的心率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平均在
75
次
/
分左右
(60
—
100
次
/
分之间
)
。
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它生理情况而不同。初生儿 的心率很快,可达
130
次
/
分以上。在
成年人中,
女性的 心率一般比男性稍快。
同一个人,在安静或睡眠时心率减慢,运动时或情
绪激动时心率加快,< br>在某些药物或神经体液因素的影响下,
会使心率发生加快或减慢。
经常
进行体力 劳动和体育锻炼的人,
平时心率较慢。近年,国内大样本健康人群调查发现:
国人
男性 静息心率的正常范围为
50
—
95
次
/
分,女性为
55
—
95
次
/
分。所以,
心率随年龄,性别
和健 康状况变化而变化。
2
、健康成人的心率为
60
~
100
次
/
分,大多数为
60
~
80
次
/
分,女性稍快;
3
岁以下的小儿
常在
100
次
/
分以上;
老年人偏慢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
100
次(一般不超过
160
次
/
分)
或婴幼儿超过
150
次
/
分者,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
正常人运动、兴奋、激动、吸烟、
饮酒和喝浓茶后。也可见 于发热、休克、贫血、甲亢、心力衰竭及应用阿托品、肾上腺素、
麻黄素等
。
如果心率 在
160
~
220
次
/
分,
常称为阵发性心动过 速。
心率低于
60
次
/
分者
(一
般在
40
次
/
分以上)
,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运动员;< br>病理性的
见于
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
阻塞性黄疸、
以及洋地黄 、奎尼丁或心得安类药物过量
或中毒
。如
心率低于
40
次
/
分,应考虑有房室传导阻滞
。心率过快超过
160
次
/
分, 或低于
40
次
/
分,
大多见于心脏病病人,
病人常有心悸、
胸闷、
心前区不适,
应及早进行详细检查,
以便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心率过缓
正常人心跳次数是
60
~
100
次/
分,
小于
60
就称为心动过缓。
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
最
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
生理性窦性心 动过缓是
正常现象,一般心率及脉搏在
50
~
60
次
/< br>分,
运动员可能会出现
40
次的心率,不用治疗,
常见于正常人睡眠中 、
体力活动较多的人。
心率或脉搏小于
50
次多数为病理性,
需要治 疗,
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心率过缓有生理性和病理性
,< br>是生理性不需要治疗的
,
是正常的反应
.
病理性需要治疗
,< br>主要上由于
心脏供血不足
有很大关系
,
引起心脏负荷加重而导致的,
所以治疗上应该
用氧疗
和药治疗相结合
的方法比较好
,
最有效的
.
正常人,
特别是长期参加体育锻炼或强体力劳动者,
可有窦性 心动过缓。
睡眠和害怕也
会引起一时性心动过缓。
再如一些手法
压迫眼球,< br>按压颈动脉窦,
呕吐,
血管抑制性晕厥
等,
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如果 平时心率每分钟
70
~
80
次,降到
40
次以下时,病人自 觉心悸、
气短、头晕和乏力,严重时伴有呼吸不畅、脑闷,有时心前区有冲击感,更重时可因心排出量不足而突然昏倒。
急救方法
心动过缓出现胸闷、
心慌,< br>每分钟心率在
40
次以下者,
可服用阿托品
0.3
~
0.6
毫克
(1-2
片),每天
3
次,紧急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
毫克
(1
支)。或口服普鲁本辛
15
毫克(
1< br>片),每天
3
~
4
次。配合服生脉饮
2
~
3
支、麻黄素
25
毫米(
1
片),每天
3
次口服。如
果因心脑缺血而晕厥者,
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并注意保暖。松开领扣和裤带,
指掐
人中穴使之苏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应及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心率过速
成人每分钟心率超过
100
次,
称为心率过速。
心率过速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
心率过速是很常见的,
许多因素都影 响心率,
如
体位改变、
体力活动、
食物消化、
情绪焦虑、
妊 娠、兴奋、恐惧、激动、饮酒、吸烟、饮茶等
,都可使心率增快。此外,年龄也是一个因
素,< br>儿童心率往往较快
。
病理性心率过速可分为窦性心率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两种。
特点是心率加快和转慢都是逐渐进行,
一般每分钟心率不会超过
140
次,< br>多数无心脏器质性
病变,患者一般无明显不适,有时有心慌、气短等症状。如果是持续性心动过速 ,则一定要
查明原因,及早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引起心率增快的原因有
< br>生理性:如健康人运动
,
情绪紧张
,
激动
,
饮酒,
喝浓茶或咖啡
,
沐浴等
病理性:如感染
,
发热
,
贫血
,
低氧血症
,
低钾血症
,
甲状 腺功能亢进
,
休克
,
心功能不全等
某些药物的作用:如麻黄素
,
肾上腺素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 心律失常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是一种阵发的快速而整齐的心
律,简称“室上速”,比较常见。其特点是突 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病人感觉心跳得非
常快,好像要跳出来似的,很难受。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50
~
250
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
数小时,数日。
每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
stroke volume
)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左、
右心 室的搏出量基本相等。
搏出量等于心舒末期容积与心缩末期容积之差值。
心舒末期
容积 (即
心室
充盈量)约
130
~
145
毫升,心缩末期容积( 即心室射血期末留存于心室的余
血量)约
60
~
80
毫升,故
搏出量约
65
~
70
毫升
。
影响搏出量的主要 因素有
:心肌收缩力、
静脉回心血量
(
前负荷
)、
动脉血压
(
后负荷
)等
在
心率
恒定情况 下,
心肌收缩能力越大,
即收缩强度越强,收缩速度越快,则搏出量愈
多
,< br>反之亦然。
心肌收缩能力的大小与其结构特点和机能状态有关,
素有锻炼者
心肌
比较发
达,
收缩能力较强。
在一定范围内,
当
静脉回流量增 加时
,
心室充盈度增大,
心肌初长增长,
心肌收缩力
就增强
,搏出量增多
。心肌纤维在收缩前的最初长度(
前负荷
)适当拉长,收缩
时的 力量增强,
此规律称为施塔林
(
Starling
)
心脏
定 律。
心肌收缩能力受神经和
体液调节
,
心交感神经
,
去甲肾 上腺素
,
肾上腺素
使之增强;
迷走神经
,
乙酰胆碱
使之减弱。
静脉回心血量
与搏出量保持动态平衡。
单位时间内,
静 脉回流量越多,
心输出量也越多。
此时增加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已不单是心肌初长(前负荷) ,是
神经调节
首先增加心率,
同时增强心肌收缩力。
心肌收缩力增强既可增加 心输出量,
又加速静脉血液流回心脏,
使二
者达到新的平衡。
每搏输出指数
正常值:
36-61BSA
心输出量
是指每分钟左心室或右心室射入主动脉或肺动脉的血量。
左、右心室的输出量基本相等。
心
室每次搏动输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人体静息时约为70
毫升
(60
~
80
毫升
)
,如果心率每分钟平均为
75
次,则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约为
5000
毫升
( 4500
~
6000
毫升)
,即每分心输
出量。
心输出量是 评价循环系统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标。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
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 应。
调节心输出量的基本因素一是心脏本身的射血能力,外周循环因素为
静脉回流量
。
心交感神经兴奋
时,
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使心率加快、 房室传导加快、心脏收
缩力加强,
从而使
心输出量增加
;
心迷走神经 兴奋
时,其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可导致心率减
慢、房室传导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以
致心输出量减少
。
体液因素
主要是某些激素和若干血管活性物质通过血液循 环影响心血管活动,
从而导致
心输出量变化。
血管紧张素Ⅱ
可使静脉收缩,静 脉回流增多,从而
增加心输出量
。此外,
甲
状腺素(
T4
和
T4
)
可使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
输出量增加
。
在缺血缺 氧、酸中毒和心力
衰竭等情况时,心肌收缩力减弱,作功能力降低,因此心输出量减少
。另外, 某些强心药物
如
洋地黄
,可使衰竭心脏的收缩力增强,
心输出量得以增加。
心输出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和全身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率相适应。
机体
在静息时
,
代谢率
低,
心输出量少
;在
劳动、运动时
,代谢率高,
心输出量亦相应增加
,以满足全身新陈代谢
增强的需要。
心脏指数
心脏指数是将由心脏泵出的血容量(升
/< br>分钟)除以体表面积(平方米)得出的数值。进而
可以将体型大小不一的患者进行直接比较。以单 位体表面积(平方米)
计算心输出量,
称为
心脏指数。
安静和空腹情况下心输出量
约
5
~
6L/min,
故心指数约为
3.0< br>~
3.5L/(min
·平方
米
)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31,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145.html
-
上一篇:心律失常抢救流程.(优选)
下一篇:心内科护理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