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心电图基本知识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28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面部过敏怎么办)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
它对心脏 基本功能及
其病理研究方面,
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心电图可以分析与鉴别
各 种心律失常;也可以反映心肌受损的程度和发展过程和心房、
心室的功能结构情况。
在指导心脏 手术进行及指示必要的药物处
理上有参考价值。
然而,
心电图并非检查心脏功能状态必 不可少
的指标。
因为有时貌似正常的心电图不一定证明心功能正常;

反,心 肌的损伤和功能的缺陷并不总能显示出心电图的任何变
化。
所以心电图的检查必须结合多种指标 和临床资料,
进行全面
综合分析,才能对心脏的功能结构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心电图各波正常值及意义







心电图是由一系列的波组所构成,每个波组代表着每一个
心动周期。一个波组包括< br>P
波、
QRS
波群、
T
波及
U
波。看心电图首先要了解每个波所代表的意义。


(1)P
波:心脏的激动 发源于窦房结,然后传导到达心房。
P
波由
心房除极所产生,是每一波组中的第一波, 它反映了左、右心房
的除极过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后半部分代表左房。

< br>(2)QRS
波群:典型的
QRS
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波,第一个
向下的波称为
Q
波,继
Q
波后的一个高尖的直立波称为
R
波 ,
R
波后向下的波称为
S
波。
因其紧密相连,
且反映了心室 电激动
过程,故统称为
QRS
波群。这个波群反映了左、右两心室的除
极过程 。




(3)T
波:
T
波位于< br>S-T
段之后,是一个比较低而占时较长的波,
它是心室复极所产生的。


(4)U
波:
U
波位于
T
波之后,比较低小,其 发生机理未完全明
确。一般认为是心肌激动的

激后电位




典型心电图示意图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
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
P
波宽度不超过
0.11
秒,振
幅不 超过
0.25
毫伏。
P
波方向在Ⅰ、Ⅱ、
aVF

V4-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在Ⅲ、
aVL

V1 -3
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
P
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 肥大。
P


aVR
导联直立,Ⅱ、Ⅲ、
aVF
导 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
P
波,
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 心
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
间期:即由
P
波起点到
QRS
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

P-R
间 期为
0.12

0.20
秒。
P-R
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 化,年


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
PR
间期越长。
P-R< b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
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
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
常见于 房室
传导阻滞等。


(3)QRS
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
变化。



QRS
波群时间:
正常成人为
0.06
0.10
秒,
儿童为
0.04

0.08
秒。
V1

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
0.03
秒,
V5
V6
的室壁
激动时间小于
0.05
秒。
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
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QRS
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L
导联
R
波不 超过
1.2
毫伏,
aVF
导联
R
波不超过
2.0< br>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
肥大。
aVR
导联
R
波不应超 过
0 .5
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
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
QRS
波群电压
(R+S

Q+R

算术和
)
均 小于
0.5
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
QRS
电压的算术和均不
超过
0.8
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
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 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
QRS
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
V1

V2
导联呈
rS
型、
R/S

1

RV1
一般不超过
1.0
毫伏。
V 5

V6
导联主波向上,呈
qR

qRS

Rs

R
型,
R

不超过
2.5
毫伏,
R/S

1
。在
V3
导联,
R
波同
S
波的振幅大致
相等。正常人,自
V1

V5

R
波逐渐增高,
S
波逐渐减小。


(4)Q
波:

aVR
导联可呈
QS

Qr
型外,
其他导联
Q
波的振幅


不得超过同导联
R
波的< br>1/4
,时间不超过
0.04
秒,而且无切迹。
正常
V1
V2
导联不应有
Q
波,但可呈
QS
波型。超过正常 范围

Q
波称为异常
Q
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
段:自
QRS
波群的终点
(J
点< br>)

T
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

S-T
段。正常任一 导联
S-T
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
0.05
毫伏。
超过正常范围的< br>S-T
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
正常
S-T

向上偏移 ,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
V4

6
不应超过
0.1
毫伏,< br>心前导联
V1

3
不超过
0.3
毫伏,
S- 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
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室壁瘤等。


(6)T
波:
T
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
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
T
波方向常和
QRS

群的 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
V4-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
其 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
V1
直立,
V3
不能倒置。
在以< br>R
波为主导联中,
T
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
R
波的
1/10

心前导联的
T
波可高达
1.2

1.5
毫伏。在
QRS
波群主波向上的
导联中,
T
波低平或倒置, 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7)Q-T
间期:
Q-T< br>间期同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越快,
Q-T
间期
越短;反之,则越长。一般心率
70

/
分左右时,
Q-T
间期约为
0.40秒。一般可查表。凡
Q-T
间期超过正常最高值
0.03
秒以上
者称显著延长,不到
0.03
秒者称轻度延长。


Q-T间期延长见于心动过缓、心肌损害、心脏肥大、心力衰竭、
低血钙、低血钾、冠心病、
Q- T
间期延长综合征、药物作用等。


Q-T
间期缩短见于高血钙、洋地黄作用、应用肾上腺素等。


(8)U
波:
振幅很小,
在心前导联特别是
V3
较清楚,
可高达
0.2

0.3
毫伏。
U
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服用奎尼丁等。
U

倒置见于冠心病或运动测验时;
U
波增大时常 伴有心室肌应激性
增高,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


一、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和传导的异常。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1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心肌大部分由普通心肌纤维组 成,小部分
为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后者组成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


心脏 的起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希
司束)
、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顷 野纤维网。

3

窦房结与房室结间有边界不清的前、
中、
后三条结间束
连接。
结间束终末连接房室结的部分,
与房室结、
房室束主干合 称房室
交接处
(亦称房室交界或房室连接处)



心房肌 与心室肌之间有纤维环,心房兴奋不能经心肌传至心室,
房室结与房室束为正常房室间传导的唯一通路。


正常窦性心律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频率为
60-100
/
分。
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的
P
波在Ⅱ、Ⅲ、
aVF

V
4
-V
6
导联直立,
aVR
导联倒置;
PR
间期
0.12-0.20s
,只要窦性
P
波按顺序发生,
不论是否下传心室,均应诊断为
窦性心律


【心律失常分类】
:
三类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2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128.html

心电图基本知识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