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2020年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18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双黄连口服液多少钱一盒)
浙江省
2020

1
月选考科目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
下列疾病中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A.
流感

【答案】
A
【解析】

【分析】

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所患的疾病,包括单基因
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详解】
A

流感是由于流感病毒入侵人体而引起的,
人体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不属于遗传病,
A
正确;

B
、唇裂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
错误;

C
、白化 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C
错误





D

21
-
三体综合征是由于体细 胞中
21
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D
错误。

故选
A


2.
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酸雨会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B.
人口在地球上可以不断地增长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D.
人类活动会影响臭氧层的稳定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人类、生物和环境共处于生物 圈中。人类正面临三大全球生
态问题:人口、环境和资源。悉心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和 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详解】
A
、酸雨能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 衡,
A
正确;

B.
唇裂

C.
白化病

D.
21-
三体综合征


1
B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食物的生产也是有限的,人类生存的唯一出路就是设法降低出生率, 做到自我控
制,最终使全球人口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
B
错误;

C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C
正确 ;





D
、最近
30
多年 的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正在干扰和破坏着大气圈上臭氧层的自然平衡,
D
正确。

故选
B


3.
下列关于艾滋病和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艾滋病属于先天性免疫缺乏病

C.
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艾滋病是英文
AIDS
的译名。
AIDS
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一词的英文缩写。这是一 种新发现的通过体液
传播的疾病。它是由感染
HIV
所引起的。

【 详解】
A
、艾滋病是由感染
HIV
所引起的,是后天获得的免疫缺陷病,A
错误;

B

HIV

一种
RNA
病毒,由蛋白质和
RNA
组成,
B
错误;

C、由于
HIV

破坏作用,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严重衰退,
C
正 确;





D

HIV
的传 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血液传播、母婴传播,不会经过握手传播,
D
错误。

故选
C


4.
某条染色体经处理后,其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这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属于

B.
HIV
由蛋白质和
DNA
组成

D.
HIV
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


A.
缺失

【答案】
B
B.
倒位

C.
重复

D.
易位


2
【解析】

【分析】

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在断 裂处发生错误连接而导致染色体结构不正常的变异。根据染
色体断裂后断片连接方式,染色体的结构变异 分为
4
种: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原来排列为
123456
的染色体,经过断裂后,重新连接为
125436
的排列顺序, 可知
其中的
345
片段发生了
180
?
的颠倒,此类染色体 结构变异为倒位。

故选
B


5.
物质
X
过质膜从浓度高的一侧转运到浓度低的一侧,须载体蛋白参与且不消耗能量。这种转运方式属于

A.
易化扩散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物质通过质膜的运输方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 br>、被动转运:物质由浓度较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包括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2
、主动转运:物质由浓度较低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高的一侧,需要消耗能量,必须有载体蛋白参与。

【详解】由题意可知,物质
X
过质膜顺浓度梯度运输,须载体蛋白参与,且 不消耗能量,这种转运方式属
于易化扩散。

故选
A


6.
胡萝卜根单个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其根本原因是胡萝卜根细胞

A.
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C.
通过有丝分裂形成了植株

【答案】
B
【解析】

【分析】

细胞全能性:已高度分化的组织细胞,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详解】胡萝 卜根单个细胞经体外培养,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细胞具有
全能性的根本 原因在于体细胞中含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B.
具有该物种的全套基因

D.
能合成胡萝卜所需的蛋白质

B.
主动转运

C.
扩散

D.
渗透


3
故选
B


7.
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 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a
2+
与肌肉的兴奋性无关

B.
Mg
是类胡萝卜素的必要成分

C.
H
2
PO
4
作为原料参与油脂的合成

D.
HCO
3
具有维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分析】

无机盐在生物体内含量不高,约占
1 %

1.5%
,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但它们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有着 重要作用,还是某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详解】
A

Ca< br>2+
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关,若哺乳动物血液中
Ca
2+
含量过低,则会 发生抽搐,
A
错误;

B

Mg
2+
是叶 绿素的必需成分,
B
错误;

C
、油脂只含有
C

H

O
三种元素,所以不需要
H
2
PO
4
-
作为原料参与的合成,
C
错误





D

HCO
3
-
作为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具有维 持人血浆酸碱平衡的作用,
D
正确。

故选
D


8.
细菌内某种物质在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戊代表生长必需 的不同物质,
①~⑤代表不同的酶。野生型细菌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生长,而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 养基中添加甲、
乙、丁才能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
?
?

A.
突变型细菌缺乏酶①、②、③

B.
酶④与乙结合后不会改变酶④的形状


4
C.
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也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D.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意可知,野生型细菌体内含有①~⑤这 五种酶,所以只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甲就能合成生长需要的乙、
丙、丁、戊这四种物质;而突变型细菌必须 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缺乏合成相应物质
所必需的的酶。

【详解 】
A
、突变型细菌必须在培养基中添加甲、乙、丁才能生长,说明缺乏合成乙、丁所必需的的酶 ,即
酶①、③,
A
错误;

B
、酶与底物结合后会改变酶的 形状,反应完成后,酶分子又恢复原状,
B
错误;

C
、酶具有专一 性,酶②能催化乙转变为丙,酶③能催化丙转变为丁,
C
错误;





D
、若丙→戊的反应受阻,乙可以合成戊,所以突变型细菌也能生长,< br>D
正确。

故选
D


9.
某海岛 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
此以往 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昆虫类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B.
昆虫翅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C.
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

D.
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答案】
B
【解析】

【分析】

在海岛上经常有大风天气,昆虫中无翅的或翅 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是因为翅
特别发达的个体不容易被大风刮海里去,因而 能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无翅的可以躲避大风,也能存活下
来并繁殖后代;中间型由于翅膀不够强大,容 易被海风刮到大海里淹死,在达尔文看来,自然对生物进行

5
了定向选择,保留有利变异。

【详解】
A
、海岛上昆虫中有三种翅 膀类型,说明昆虫翅的变异是多方向且可遗传的,
A
正确;

B
、< br>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称为种群的基因库,所以昆虫翅的全部基因不能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B
错误;

C
、大风在昆虫翅的进化过程中起自然选择作用,
C
正确;





D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使有利变异得到保留并逐渐积累,
D
正确。

故选
B


10.
为检测生物组织中
还原糖,制备了某苹果的两种提取液:
①浅红色混浊的匀浆;
②浅黄色澄清的匀浆。
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
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B.
与提取液②相比,①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C.
提取液中含有淀粉、少量的麦芽糖和蔗糖等还原糖

D.
检测还原糖时,先加入双缩脲试剂
A
液再加入
B


【答案】
A
【解析】

【分析】

检测生物组织 中的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本尼迪特试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
淀,检测还原 糖通常选用苹果或梨等这些白色或近白色的材料。

【详解】
A
、本尼迪特试 剂与还原糖在热水浴条件下反应生成红黄色沉淀。所以提取液②加入本尼迪特试剂
并加热产生红黄色沉淀 ,说明②中含有还原糖,
A
正确;



B
、由于 ②较澄清,①为浅红色混浊的匀浆,所以与提取液①相比,②更适合用于检测苹果中的还原糖,
B
错误;

C
、淀粉和蔗糖不是还原糖,
C
错误;





D
、双缩脲试剂是用来检测蛋白质的,不能检测还原糖,
D
错误。

6
故选
A


11.
下列关于淀粉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能产生淀粉酶

B.
固相淀粉酶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

C.
枯草杆菌
?
?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比唾液淀粉酶的高

D.
淀粉被淀粉酶水解形成的糊精遇碘
-
碘化钾溶液不显色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


(1)
作用
:
酶是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2 )
特点
:
它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性、酶的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
固定化酶

概念
:
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固 定在某种介质上,使之成为不溶于水而又有酶活性的制剂。

【详解】
A
、淀 粉酶可以分解淀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都能产生淀粉酶,
A
正确;

B、固相淀粉酶不溶于水,比水溶液中的淀粉酶稳定性更高,可以反复利用,
B
正确;

C
、枯草杆菌
?
?
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
50
~ 75℃,比唾液淀粉酶的高,
C
正确;





,再生成麦芽糖(遇碘不显色)
,最终生成葡萄糖,
D
错误。

D
、淀粉水解时一般先生成糊精(遇碘显红色)
故选
D


12.
酵母菌细胞呼吸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①~③为相关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释放的能量大多贮存在有机物中

B. ③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溶胶和线粒体


7
C.
发生①③时,CO
2
释放量大于
O
2
吸收量

D.
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行①②和①③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为糖酵解过程,即需氧呼吸 和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③为柠檬酸循环
和电子传递链,即需氧呼吸第二阶段和第三阶 段,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②为厌氧呼吸的
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溶胶。
【详解】
A
、①释放少量能量中有少部分产生少量
ATP
,其余的能量以 热能的形式散失,而葡萄糖分子中绝
大部分化学能仍贮存在有机物丙酮酸中,
A
错误;

B
、③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B
错误;

C、①③是需氧呼吸,
CO
2
释放量等于
O
2
吸收量,< br>C
错误;





D
、酵母菌是 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需氧呼吸也能进行厌氧呼吸,所以发酵液中的酵母菌在低氧环境下能进
行①②和① ③,
D
正确。

故选
D


13.
下列关于下丘脑与垂体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激素

B.
腺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合成

C.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垂体门脉
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D.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答案】
A
【解析】

【分析】

垂体由腺垂体 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它不仅有重要的独立作用,而且还分泌几种激素分别支配性腺、肾
上腺皮质和甲 状腺的活动;垂体活动又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通过对垂体活动的调节来影响其他内分泌

8
腺的活动。

【详解】
A
、下丘脑的有些神经细胞能分泌多种下丘脑 调节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A
正确;

B
、腺垂体分泌的 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脂肪的分解,
B
错误;

C
、促甲状腺激素通过垂体门脉的血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
C
错误;





D
、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D
错误。

故选
A


14.
研究叶肉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时,取匀浆或 上清液依次离心将不同的结构分开,其过程和结果如图所示,
P
1
~P
4表示沉淀物,
S
1
~
S
4
表示上清液。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TP
仅 在
P
2

P
3
中产生

B.
D NA
仅存在于
P
1

P
2

P
3


C.

P
2

P
3

P
4

S
3
均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D.
S
1

S
2

S
3

P
4
中均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答案】
C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分析各个部分中所含有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P
1
为细胞 核、细胞壁碎片,
S
1
为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S
2
为除叶绿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P
2
为叶绿体,

S
3
为除叶绿体、线粒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P
3
为线粒体,

S
4
为除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之外的细胞器和细胞溶胶,
P
4< br>为核糖体。

S
1
包括
S
2

P< br>2

S
2
包括
S
3

P
3

S
3
包括
S
4

P
4



9
【详解】
A

ATP
可以在细 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产生,
即在
P
2

P
3


S
4
中均可产生,
A
错误;

B

DNA

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即
P
1
S
2

P
2

P
3
中,
B< br>错误;

C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含有核糖体,所 以
P
2

P
3

P
4

S
3
均能合成相应的
蛋白质,
C
正确;





D

P
4
中核糖体没有膜结构
D
错误。

故选
C


15.
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中

B.
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细胞和内分泌腺

C.
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

D.
反射中枢由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组成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 觉神经)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
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 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
配的股四头肌。

【详解】
A
、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中,
A
错误;

B
、在膝反射弧中,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股四头肌,
B
错误;
C
、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可受其他神经元轴突末梢的支配,两者之间可以形成突触,
C
正确;





D
、膝反射弧是二元反射弧, 没有中间神经元,它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D
错误。

故选
C


16.
下列关于用不同方法处理与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培养,会使
M
期细胞减少


10
B.
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不影响
G
1
期细胞进入
S


C.
用促进细胞分裂的试剂处理,
G
2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

D.
用仅含适量
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培养液培养,S
期细胞的数量増加

【答案】
A
【解析】

【分析】

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 个过程。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
期和分裂期(
M
期)
。分裂间期又包括
G
1
期、
S
期和
G
2
期。

【详 解】
A
、用缺乏营养物质的培养液培养,会使细胞不能在分裂间期完成
DNA
的复制及有关蛋白质的合
成,所以细胞周期不能正常进行,
M
期细胞减少,
A
正确;

B

G
1
期发生的主要是合成
D 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处理,

G
1< br>期细胞
不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无法进入
S
期,
B
错误;
C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
用促进细胞分裂的 试剂处理,
G
2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
会增加,
C
错误;< br>




D

虽然
S
期 进行
DNA
的复制,
但用仅含适量
3
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 核苷的培养液培养,
S
期细胞的数量
不会増加,
D
错误。

故选
A


17.
下列关于利用胚胎工程培育优质奶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雄性奶牛中采集到的成熟精子遇到卵子即可进入卵子内

B.
在体外完成受精后的受精卵,将其植入子宫即可完成着床

C.
随着卵裂的进行,卵裂球细胞的体积变小,卵裂球的体积和有机物总量显著增加

D.
在含有经辐射处理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胚胎干细胞不易发生分化

【答案】
D
【解析】

【分析】


11
1
、体外受精主要包括
:
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精子的采集 和获能、受精。

2
、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
受体的选择和处 理
(
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
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 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
;②
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
(
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椹或胚囊胚阶段
)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3
、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

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 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
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兔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详解】
A
、从雄性奶牛中采集到的成熟精子需要进行获能处理才能受精,
A
错误;

B
、在体外完成受精后的受精卵,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才能将其 植入子宫,
B
错误;

C
、随着卵裂的进行,卵裂球细胞的体积变小 ,卵裂球的体积基本不变或略有减小,有机物总量减少,
C

误;





D

在含有经辐射处理的胚胎成纤维细胞的培养体系 中,
由于胚胎成纤维细胞可以分泌一些能抑制细胞分化
的物质,所以胚胎干细胞不易发生分化,
D
正确。

故选
D


18.
若 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
F
1
均为淡 棕色马,
F
1
随机交配,
F
2
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
=1

2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
F
2
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
F
2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
3/8
D.
F
2
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现型的比例相同


12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中信息:“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
F
1
均 为淡棕色马,
F
1
随机交配,
F
2
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 色马
=1

2

1
。”可知马的毛色的控制属于不完全显性 。

【详解】
A
、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
A< br>错误;

B

F
2
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 分离的结果,
B
错误;

1/4=3/8
,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 br>C

F
2
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1/4
+
2/4×

3/16

C
错误;




D

F
2
中淡棕 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为
1:1

,
表现型为淡棕色马与棕 色马,比例为
1:1


D
正确。

故选
D


【点睛】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根据题 中信息可知,马毛色遗传属于不完全显性,然后
再依据基因分离定律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即可 得出准确答案。

19.
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某细胞的部分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如下,图 中①、②表示染色体,
a

b

c

d
表 示染
色单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一个
DNA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可存在于
a

b
中 ,但不存在于
c

d


B.
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同源染色体①与②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C.
在 减数分裂后期,
2

X
染色体会同时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D.

a

c
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

d
可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13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此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形成四分体,①、②为同源染色体,
a

b
为姐妹
染色单体,
c

d
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 br>【详解】
A

一个
DNA
分子复制后形成的两个
DN A
分子,存在于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所
以可存在于
a
b
中,但不存在于
c

d
中,
A
正确;

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面上,
B
正确;

C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 体,所以
2

X
染色体会同时
存在于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
C
正确;





D
、若
a< br>与
c
出现在该细胞产生的一个精子中,则
b

d
不可 能出现在同时产生的另一精子中,
D
错误。

故选
D


【点睛】在解决减数分裂的相关问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 特别铭记:减数第一次分裂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
的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进 行的是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再结合题图解题即
可。

20.
胎萌是指种子未脱离母体即发芽。下列关于种子胎萌和萌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种子萌发会受到抑制

B.
抑制与脱落酸合成相关酶的基因表达,会引起胎萌

C.
外施脱落酸,可抑制脱落酸受体缺失突变体发生胎萌

D.
离体的水稻成熟胚,可在无激素的
MS
培养基上萌发

【答案】
C
【解析】

【分析】

赤霉素可以打破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可以促进种子休眠,抑制种子萌发。

【详解】
A
、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所以外施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抑制赤霉素合成,种子 萌发会受到抑

14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18,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94.html

2020年1月浙江省高三选考生物试卷(解析版)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