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治疗与展望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8 03:15

-

2021年2月28日发(作者:如何才能怀孕)
1102009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治疗与展望

刘红虹

福军亮

罗生强

张政

付宝云

刘振文

张佳斌

王福生
< br>摘要: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率为
170/100
万,病情可从急性肝炎逐渐向慢性
肝炎、肝硬化演变。
AIH
的病因不明,与环境、遗传两方面的因素相关。大部分
A IH
患者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但相当一部分
AIH
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一部分无症状或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常常被误诊、
漏诊,
丧失早期治疗的最
佳 时机。部分患者对免疫抑制剂治疗应答差,终末期
AIH
患者需行肝移植治疗,
但肝移 植后
1
年复发率达
7%-10%

5
年再发率达
6 5%-70%
,故应该探求更加安全
有效的治疗药物及生物治疗新方法。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炎(
autoimmune hepatitis,AIH
)是一种累及 肝实质的慢性特
发性炎症性疾病
,
呈世界范围内发病
,
发病率为170/100
万,
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

,
但女性易患(男: 女比例为
1

3.6

,病情可从急性肝炎逐渐向慢性肝炎、
肝硬化演变,
罕见肝癌发生。
AIH
的病因不明,
与环境、
遗传两 方面的因素相关,
在遗传因素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HLA
基因变异

D R3

DR4


免疫耐受缺陷和免疫
平衡紊乱。典型临床 表现为高
r-
球蛋白血症、波动性黄疸、循环中存在自身抗
体等,
部分患者仅 出现乏力、
厌食、
体重减轻等非特异性临床症状。
肝组织学表
现为中度到重度 界面性肝炎,伴或不伴小叶性肝炎或中央区
-
汇管区桥接坏死,
不伴有胆管病变。近年来随着对
AIH
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国内报道的
AIH
的发 病
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占慢性肝炎的
15%-20%

17%

AIH
患者
5
年内发展为
肝硬化,
一旦桥接坏死或多小叶坏 死形成,
发展为肝硬化的患者比例增加到
82%

30%
的成年AIH
患者,
50%
的儿童
AIH
患者确诊时就已经存在肝硬化 。大约
15%

AIH
患者发展为慢性肝衰竭,需要在
18
岁之前行肝移植。大部分
AIH
患者对免
疫抑制剂治疗效果好,
然而由于相当 一部分患者以急性肝炎起病,
一部分无症状
或伴随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 狼疮、
干燥综合症、
甲状腺炎、
类风
湿性关节炎等)
,本病常常被误 诊、漏诊而丧失早期治疗的最佳时机。若能及时
正确的诊断,
并给予规范化的治疗
,< br>将有效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
,
改善预后。
因此
应重视
AIH< br>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一、
AIH
的诊断

1.1 AIH
的诊断历史

1950
年被定义为
Walden
s trom
的高丙型球蛋白慢性肝炎,青年妇女的慢性
肝炎(
1956
年),狼疮样肝炎(
1959
年)
,浆细胞样肝炎(
1996
年)< br>,
1994
年国

















1999



AIH


(intemationalautoimmunehepatitis
g roup

IAIHG)
对诊断进一步规范,制定了
传统的评分系统(表1

,以更好的指导科研和临床工作。
2002
年,美国肝病研
究协会(
AASLD

修订了标准,但仅仅是形式上改变,内容无变化
2008 IAIHG
推出了
AIH
简化的评分系统,
此方法简便可行,
主要用于临床工作,
对伴有免疫
学改变的
AIH
患者特异性高,对自 身抗体阴性的患者容易漏诊。

1.2 AIH
的诊断

1992< br>年,国际专家组会议就制定了
AIH
诊断标准。
1999
年国际自身免 疫性
肝炎工作组对
AIH
诊断的描述性标准和诊断评分系统进行了修订。
20 10

AASLD
的指南推荐如下:

1.2.1 AIH
描述性诊断标准
[1]

明确诊断
:
肝组织学:中度 或重度的界板炎症,伴或不伴小叶性肝炎,中央
汇管区桥接坏死,同时不伴有胆管病变、肉芽肿或提示其 他病因的主要变
;
血清
生化学
:
转氨酶异常,
尤其在
ALP
轻微升高时,
血清
al
一抗胰蛋白酶、
铜蓝蛋白
正 常
;
血清免疫学方面:球蛋白、
r
一球蛋白或
IgG
大于正 常上限的
1.5
倍;血





ANA

SMA









(liver

kidneymicrosomesant ibody

LKM

r)
滴度大于
l

80
,较低滴度也许在儿童患
者中有意义
;
病毒标志物:
HAV
HBV

HCV
现症感染的标志物阴性;与其他病因
相关的因 素:每日饮酒量
<25g/L
、近期未使用肝毒药物。

可能诊断
:
肝组织学同上;血清生化学与确诊诊断的描述性诊断相同,但是
包括血清铜及铜兰蛋白异常的患 者,其条件是
Wilson
病通过其他检查排除;血
清免疫学:任何程度的球蛋白、< br>Y
一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升高;血清自身抗体:
ANA

SMA
或抗
LKM

1
滴度大于
1:40
(成人)
或其 他自身抗体阳性
;
病毒标志
物:
与确诊诊断的描述相同;
与其他病 因相关的因素:
每日饮酒
<50g/L

近期未
使用肝毒性药物。每 日饮酒>
50g/L
,或近期使用过潜在肝毒性药物的患者,若
戒酒后或停用肝损害药 物后,仍有持续性肝损害时,仍需考虑
AIH


1.2.2 AIH
诊断的临床评分标准(表
1


对于临床、
实验室、
血清学或组织学表现较少或不典型的病例诊断困难,

要应用诊断评分系统评估。

1
:传统的
AIH
评分系统


类别

指标

计分


性别:

女性
+2

男性
0
ALP/ALT >3.0 2
1.5-3.0

0
<1.5 +2
总球蛋白,
r-
球蛋白,
>2.0 +3
IgG
高于正常上限

的倍数
1.5-2.0 +2
1.0-1.5

+1
<1.0 0
成人
ANA,SMA,orLMK1 >1

80 +3
1

80 +2
1

40 +1
<1

40 0
AMA
阳性
-4

阴性
0

肝炎病毒标记物

阴性
+3

阳性
-3
肝损药物史


-4


+1
酒精摄入量
<25g/L +2
>60g/L -2
HLA DR3

DR4
阳性
+1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2
其他特异性自身抗体

阳性
+2
对治疗应答

完全
+2

复发
-3
组织学特征
:
界面性肝炎
+3
淋巴、浆细胞浸润
+l
细胞玫瑰花结改变
+l
无上述三种病理改变
-5
胆管改变如肉芽肿形成
-3
其他征象
-3 治疗前评分
>15
明确诊断,
10

17
可能诊断;
治疗后评分
>17
明确诊断,
12

17
可 能诊断。

二、
AIH
的治疗

研究发现,未治疗的
AIH
患者
5
年、
10
年的 生存率分别为
50%

10%
,不
论有无典型的临床症状,
治疗都必须早期给予。
但部分患者停药后病情复发或对
治疗无应答。
如何选择合适的治 疗药物、
准确把握治疗时机、
个体化调整药物用
量、确立明确的治疗终点,就成为自身 免疫性肝炎治疗的热点、难点。

2.1
治疗指征

根据
2 002
年美国肝病学会发布的临床指南

3


AIH治疗的绝对指征为:
1

血清的
AST

5ULN,同时
r-
球蛋白≥
2ULN

2
)持续的血清
AST

10ULN

3
)组
织学表现为桥接样坏死或多 腺泡坏死。
相对治疗指征:
不同程度临床表现、
血清
生化学异常(转氨酶或球 蛋白水平升高)及肝组织炎症坏死(界面炎)
,但未达
到绝对治疗指征者。

2.2
药物治疗现状及治疗转归

2.2.1
治疗药物

免疫抑制剂是目前首选治疗
AIH
的药物,最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为糖皮质激
素 ,泼尼松
/
泼尼松龙治疗是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
[4-6]
,主 要作用机
制为抑制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产生而抑制淋巴细胞活性。
可单独应用或联合硫
唑嘌呤联合应用。
80%

AIH
患者治疗
3
年内可获得 临床、实验室、组织学的缓

[7]

10
年和
20
年预期生存期延长超过
80%
[8-10]

79%
的患者肝脏纤 维化程度减
轻或肝纤维化进程被阻止
[11]
,低于
5%

AIH
患者最终发展为静脉曲张、肝衰竭
等终末期肝病需进行肝移植
[12

13]
[2]

但是
13%
的患者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 重的
不良反应
[14

15]

9%
的患者治疗失 败
[17]

13%
的患者无完全应答
[17]

50%-86%
患者停
药后复发
[18-20]
。目前正努力通过优化治疗方 案提高临床疗效。

当标准化的治疗失败或产生药物耐受,可尝试采用替代性的治疗药物,包< br>括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如环孢霉素
-A(3-5mg/kg.d
-1
)
、他克莫司(
3mg

bid

、霉
酚酸酯
1g

bid


FK-506

环磷酰胺及 第二代糖皮质激素
-
布地奈德

3mg

tid


但这些药物目前仅仅限于小样本的临床报道,
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验证。

2.2
治疗转归
[20]

治疗转归分四种:病情缓解、病情复发、治疗无效、持续应答。

病情缓解
:
包括组织学在内的所有炎症参数恢复正常。
65%-70%
在治疗
24
周后病情缓解,这些患者可以采用硫唑嘌呤(
2mg/d
)维持治疗以减少泼尼松的
副作用,但观察发现仍有关节痛(
53%

、肌肉痛(
14%
、白细胞减少(
57%
)和
骨髓抑制(
6%
)发生。

病情复发:在治疗过程中或免疫抑制剂减至最小剂量维持治疗过程中转氨
酶升高及临床症状再次 出现。
50%
的患者在治疗结束
6
个月内复发,
80%
患者 在停
药后
3
年复发。

治疗失败:
在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 重,
血清生化学及肝组织学参数恶化。
大约
10%
的患者对治疗无应答,对于这些患者首先要再次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慢
性肝炎。此类患者可尝试性的选用替代药物治疗,若 病情严重者最好行肝移植。

持续应答:停药后肝功及肝组织学指标维持正常。大约
2 1%
的初治患者和
28%
停药后复发再次治疗的患者能获得持续应答。

三、治疗方案

3.1
初始标准治疗方案

单独应用口服泼 尼松(或等剂量泼尼松龙)
:第
1
周剂量为
60mg/d
,第
2
周为
40mg/d
,第
3

4
周均为
30mg/d
。第
5
周到病情缓解治疗终点采用
20mg/d
的剂量 维持。联合硫唑嘌呤:硫唑嘌呤
50mg/d
,口服,泼尼松剂量为单独应用
时的一半
,
即:

1
周剂量为
30mg/d

第< br>2
周为
20mg/d


3

4
周 均为
15mg/d


白细胞减少、孕妇、恶性肿瘤、硫唑嘌呤甲基转移酶缺 乏的患者适合单独
应用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孕妇、骨质疏松、脆性糖尿病、肥胖、痤疮、情绪不
稳定、高血压、精神病患者适合联合硫唑嘌呤治疗以最大限度减少泼尼松用量,
减少激素的副作用。< br>
3.1.1
急性重度
AIH
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肝 炎可以表现为急性重度肝脏炎症
,
或原无痛性慢性疾病自发
性加重而表现为急性炎症发 作。
如果这种倾向不能被早期发现和认识,
则会导致
临床漏诊。
此外肝组织学 表现为中央小叶三带的坏死也见于急性的病毒或毒素损
伤,因此临床上应该系统的排除病毒、药物、毒素 和代谢失衡引起的肝脏损伤。
伴随疾病进展,
中央三带的损伤可以进展为典型的界面炎,
故不要因非典型的肝
组织学表现
(中央小叶三带肝细胞坏死)
或缺乏典型的实验室指 征
(自身抗体阳
性或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而导致误诊误治。

根据治疗时机介入的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以急性重度炎症为表现的
AIH
[20]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1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78.html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诊断、治疗与展望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