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词解释】
1
,鳃弓:
胚胎第
4
周,原始咽部 的间叶细胞迅速增生,形成左右对
称的背腹走向的
6
对柱状隆起,与
6
对主动脉弓动脉相对应。
2
,鳃沟:相邻鳃弓之间、在体表侧的浅沟。
3
,咽囊:鳃弓的内侧、与鳃沟相对应的是原始咽部,表面衬覆的内
胚层上皮向侧方增 生呈囊样。
4
,颈窦:
第
2
腮弓生长速度快,朝向胚胎的 尾端,并覆盖了
2
、
3
、
4
腮沟和
3
、< br>4
、
5
腮弓,
与颈部组织融合。
被覆盖的腮沟与外界隔离,< br>形成一个暂时的由外胚层覆盖的腔称为颈窦。
颈窦在以后的发育中消
失。
5
,面突融合:面部发育过程中,面部突起和突起之间在生长过程中
发生表面的外胚层相互 接触、破裂、退化、消失。
6
,面突联合:面部突起之间的沟随着面突的生长而变浅、消失。
7
,侧鼻突:
嗅窝两侧的
2
个突起称侧鼻突。
8
,球状突:
胚胎第
5
周,中鼻突生长迅速,其末端出现两个球形突
起 称球状突。
9
,唇裂:球状突和上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多见于上唇。
10
,面裂:上颌突、下颌突未联合或部分联合导致横面裂;上颌突、
侧鼻突未联合导 致斜面裂。
12
,联合突:
在第二、三、四腮弓的口咽侧,奇结节的后方, 间充质
增生形成一个突起称联合突,由第三腮弓形成。
13
,
奇结 节:
胚胎第
4
周时,在下颌突的原始口腔侧,内部的间充质
不断增生,
形成
3
个膨隆的突起。
其中两侧两个对称的隆起体积较大,
称侧舌隆突。在 侧舌隆突稍下方中线处为一个小突起,称奇结节。
14,
菱形舌:舌盲孔前方的菱形或椭圆形红色区。
15
,釉结: 在牙胚中央、内釉上皮局部的增厚,可能是细胞分化、牙
形态发生的调节信号中心。
16,
牙板:胚胎第
7
周
,
原发性上皮带向深层生长,分裂为两个向 颊
(唇)方向生长的上皮板称前庭板,位于舌(腭)侧的上皮板称为牙
板。牙板将分化为牙胚。
17
,牙胚:由成釉器、牙乳头、牙囊组成,牙板上皮、外胚间叶相互
作用 ,最末端细胞增生发育为牙胚,最后发育为牙体、牙周组织。
18
,成釉器:经过蕾 状期、帽状期、钟状期,将来形成牙釉质。钟状
期分为四层——外釉上皮层、内釉上皮层、星网状层、中 间层。
19
,
牙乳头:
成釉器下方的球形细胞凝聚区,
将 来形成牙本质、
牙髓。
20,
牙囊:
成釉器外周的间充质细胞呈环形排列,< br>牙囊发育成牙骨质、
牙周膜、固有牙槽骨。
21,
牙蕾:
牙 板末端的上皮细胞迅速增生,
形成圆形或卵形的上皮芽,
如同花蕾,周围有间充质细胞增生。< br>
22
,上皮根鞘:牙根开始发生时,外釉上皮、内釉上皮在颈环增生,
向根孔 生长,星网状层、中间层不出现在增生上皮中。
23
,上皮隔:上皮根鞘离开牙冠朝 牙髓方向
45
°弯曲,形成盘状结
构。
24
,颈环:外釉上皮、内釉上皮相连处,在上皮根鞘发生中有很大作
用。
25
,缩余釉上皮:牙釉质发育完成后,成釉细胞、外邮上皮、星网状
层、中间层结合 成一层鳞状上皮,覆盖在釉小皮。
26
,釉小皮:
,
牙冠形成后, 成釉细胞变短,细胞器减少,釉质表面
分泌一层无结构的有机物薄膜覆盖在牙冠表面上。
27,
釉珠:附着于牙骨质表面的釉质小块,大小似栗粒、球形,多位
于磨牙根分叉内或釉 牙骨质界附近的根面。
28
,原发性上皮带:胚胎第
5
周,未来牙 槽突区的外胚间叶组织诱导
上皮增生,依照颌骨外型形成的马蹄形上皮带。
29,胎生牙:在出生时或出生后
2-3
个月即萌出的乳牙。多见于下颌
乳切牙。
30
,融合牙:牙发育时期两牙胚交融在一同发育而成,其交融部位的
牙实质是 相连的。
31
,结合牙:两个发育完成的牙,增生的牙骨质结合在一起,但牙实质是分开的。
32
,畸形中央尖:牙外突,在恒前磨牙、磨牙的中央沟或颊尖舌 侧嵴
上的牙尖样突起。
33
,畸形舌侧尖:前牙的牙外突,前牙牙面上轮廓清楚的副牙尖。
34,
氟牙症:又称氟斑釉,由于过多的氟进入机体形成的。氟化釉质
的组织学特征为过度矿化和矿化 不全相。
35
,绞釉:釉质牙本质界内
2/3
的釉柱弯曲,牙切缘 、牙尖弯曲更明
显,增强对咬合力的抵抗。
36
,
釉板:
是垂直于牙面的薄层板状结构。
可以贯穿整个釉质的厚度,
在磨片中观察呈裂隙状结构。
37
,釉丛:
起自釉质牙本质界向牙表面方向散开,呈草丛状
,与釉
柱间质和柱鞘关系密切。其高度约为釉质厚度的
1/4-1/3
。
< br>38
,釉梭:
是起始于釉牙本质交界伸向釉质的纺锤状结构,形成于釉
质发生的 早期。在牙尖及切缘部位较多见。
39
,新生线:在乳牙、第一恒磨牙的釉质磨片,一条加重的生长线。
40
,限制板:牙本质小管内壁衬有一层有机薄膜,含有较高的糖胺聚
糖,调节牙本质矿化。
41
,管周牙本质:
牙本质的横剖磨片,围绕成牙本质细胞突起的间质
与 其余部分不同,呈环形的透明带,构成牙本质小管的壁。矿化程度
高,胶原纤维极少。
42
,管间牙本质:
位于管周牙本质之间。胶原纤维较多,基本上为
I
型胶 原,围绕小管成网状交织排列,与小管垂直,矿化程度较管周牙
本质低。
43
,球间牙本质:牙本质钙质小球之间遗留的未被钙化的间质。
44,托姆斯粒层:
牙纵剖磨片中,根部牙本质透明层的内侧有一层颗
粒状的未矿化区。
45
,前期牙本质
:
成牙本质细胞和矿化牙本质之间的一层尚未矿化的< br>牙本质。
10
~
12
μ
m
厚,
发育完成的牙 比正在发育的牙的形成速度慢,
所以前者的前期牙本质比后者薄。
前期牙本质与矿化牙本质的界 限清
楚,不规则形,可见钙化小球。
46
,原发性牙本质:牙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牙本质,构成牙本质主体。
47
,继发性牙本质
:
牙根发育完成,牙和对合牙建立了咬合关系之后
形成的牙本 质为继发性牙本质。
本质上是牙本质的增龄性变化,
形成
速度慢。
48
,修复性牙本质
:
也叫第三期牙本质或反应性牙本质。当牙釉质因
磨损、 酸蚀、龋等受损,深部牙本质暴露,成牙本质细胞受到刺激,
部分发生变性;
牙髓深层的未分化 细胞取代变性细胞,
分化为成牙本
质细胞,
与尚有功能的成牙本质细胞共同分泌牙本质 基质,
继而矿化
成修复性牙本质。
49
,透明牙本质
/
硬化性牙本质:矿盐沉着而矿化封闭小管。
< br>50
,死区
:
因磨损、酸蚀或龋等较重的刺激,小管内的成牙本质细胞
突起变性、分解、小管内充满空气。用透射光显微镜观察,这部分牙
本质呈黑色。
5 1
,
罩牙本质:
最先形成的一层紧靠牙釉质、
牙骨质的原发性牙本质。
在冠部叫罩牙本质,在根部叫透明层。
52
,
Raschkow
丛:髓室内神经纤维分散呈放射状,近多细胞层形成
神经网。
53
,龈谷:
在后牙,颊侧和舌(腭)侧龈乳头顶端位置高,在牙邻面
接触点下相互连接处低平凹下,像山谷 故称龈谷
。
54
,结合上皮:
是牙龈上皮附着在釉质、 牙骨质表面的部分。无角化
的鳞状上皮,呈扁平状,长轴与牙面长轴平行,无上皮钉突。如果受
到刺激,上皮钉突增生,伸入结缔组织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3:0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32.html
-
上一篇:口腔组织病理学-名解
下一篇:嘴唇颜色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