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肝必备:那些常用的调肝中药!
< br>现代人的饮食习惯、生活环境,都由着自己的喜好去选
择,油腻、甜食、重口味的食物不加忌口, 饥一顿、饱一顿
不予调控,再加上烟酒的刺激、得不到保障的睡眠,都有可
能就会给肝带来沉重 的负担,刚强之肝在承受不了重压时,
也会累垮,临床上各种肝病时常有之,那有哪些常用的中药
可用?且看正文!
1.
柴胡【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胆
经。
【功效主 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
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临证
配伍】
柴胡配黄芩:
黄芩味苦、
性寒,
归肺、
胆、
脾、
大肠、
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解毒、凉血安胎之功效。这一配伍取
自小柴 胡汤,柴胡泄半表半里之外邪,黄芩泄半表半里之里
邪,两者相配和解少阳邪热,用于少阳半表半里之证 ;又柴
胡长于解郁,黄芩善泄热,相配既能疏理肝胆气机,又能清
泄内蕴湿热。柴胡配白芍:这 一配伍取自四逆散,柴胡疏肝
解郁,白芍养肝敛阴,一散一敛,有疏肝和血止痛功效;又
白芍配 柴胡可以防止柴胡过于疏散。柴胡配枳壳:这一配伍
取自柴胡疏肝散,柴胡疏肝解郁而升清,枳壳宽胸理 气而降
浊,一升清,一降浊,能调和肝脾,疏理气机,用于肝脾气
滞之证。
柴胡配薄荷 :
这一配伍取自逍遥散,
柴胡升散解郁,
薄荷凉散疏肝,二者相伍,疏肝解郁,用于肝 气郁滞之证。
柴胡配青皮:青皮味苦、性辛温,归肝、胆、胃经,具有疏
肝破气、消积化滞之功 效。在这一配伍中,柴胡疏肝解郁而
升,青皮破气、疏肝而沉降,二者相配,一升一降,畅达气
机,有疏肝理气之功效。
2.
佛手【性味归经】辛、苦、酸,
温。归肝、脾、肺经。< br>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化痰。用于肝胃气滞,
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 呕吐等。
【临证配伍】佛手配瓜
蒌皮:
瓜蒌皮味甘、
性寒,
归肺、< br>胃、
大肠经,
有润肺化痰、
利气宽胸之功效。这一配伍中,佛手理气化痰,瓜蒌 皮理气
通络化痰,两者相合,理气通络化痰,治疗咳嗽日久痰多、
胸膺作痛等症。佛手配香附: 佛手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香
附行气活血,二者相合,治疗肝郁气滞及肝胃不和之胸胁胀
痛、< br>脘腹痞满等。
3.
绿梅花
【性味归经】
酸、
涩,
平。
归肝、
肺经。
【功效主治】疏肝、和胃、化痰。用于梅核气,胃脘
疼痛,食欲 不振,头晕,瘰疬。
【临证配伍】绿梅花配玫瑰
花:两者相伍,具有疏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效 ,治疗肝气
郁滞所致痛经等。
4.
青皮【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
胆、 胃经。
【功效主治】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胁、
胃脘胀痛,乳痈,疝痛,食积气滞等。< br>【临证配伍】青皮配
香附:
青皮疏肝止痛,
香附行气止痛。
两者相伍,
相须相使,
疏肝理气止痛功效更佳,用于肝郁气滞之证。青皮配橘核:
橘核味苦、性平,
归肝、
肾经,
具有理气止痛之功效。
青皮、
橘核均能散结 止痛,两者相配则散结止痛效果显著,治疗胸
胁及睾丸疼痛等症。青皮配白芥子:白芥子味辛、性温,归
肺经,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之功效。青皮长于
破气散结,白芥子偏于利气豁痰,二 者相配能行气消痰,治
疗瘰疬痰核等。
5.
川楝子【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 br>肝、小肠、膀胱经。
【功效主治】疏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
疝痛,虫积腹痛等。
【临证配伍】川楝子配小茴香:小茴香
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 ,具有散寒止痛、理气和
胃之功效。
这一配伍来自天台乌药散,
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
小茴香温肝肾、
散寒行气止痛,
两者相配,
既疏肝又温肝肾、
散寒止 痛,用于寒凝肝脉,肝经郁滞之腹痛等症。川楝子配
当归:
当归味甘辛、
性温,
归肝、
心、
脾经,
具有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这一配伍来 自一贯煎,川楝子
理气止痛,
当归活血养血、
柔肝止痛,
两者相配有疏郁止痛 、
养血柔肝的功效。川楝子配青皮:二者都能疏肝利气止痛,
而川楝子善行气止痛,青皮善破气 消积,两者相配有疏肝理
气、散结破坚止痛的功效。
6.
牡丹皮【性味归经】苦,寒。
归心、肝、肾、肺经。
【功效主治】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 ,吐衄;热病后期热伏阴分,发
热;
阴虚骨蒸潮热;
血滞经闭,
痛经;
痈肿疮毒;
跌扑伤痛;
风湿热痹。
【临证配伍】牡丹皮配赤芍:这一配伍来自犀角< br>地黄汤,二者均能凉血活血化瘀,相配可用于热伤营血证。
牡丹皮配桂枝:这一配伍来自桂枝茯苓 丸,取牡丹皮活血祛
瘀,
桂枝温阳通脉行血,
二者相配,
通脉活血止痛功效更 佳。
牡丹皮配白菊花:牡丹皮清热凉血,白菊花平肝泻火,两者
相配,
清热凉血平肝。
7.
龙胆草
【性味归经】
苦,
寒。
归肝、
胆经。< br>【功效主治】清热燥湿,泻肝定惊。用于湿热黄疸,
小便淋痛,阴肿阴痒,湿热带下,肝胆实火之 头胀头痛、目
赤肿痛、耳聋耳肿、胁痛口苦,以及热病惊风抽搐。
【临证
配伍】柴胡配 龙胆草:这一配伍取自龙胆泻肝汤,柴胡疏泄
升散,升肝胆清阳;龙胆草苦寒沉降,泻肝胆实火,一升一
降,合用可除肝胆湿热郁滞,用于湿热下注之证。龙胆草配
茵陈:茵陈味辛苦、性微寒,归脾、 胃、肝、胆经,具有清
热利湿之功。
两者均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效,
茵陈且善退黄,< br>合用则疏肝利胆退黄之功倍增。
8.
白菊花
【性味归经】
微辛、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散风清热,平肝
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 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等。
【临证配伍】白菊花配桑叶:桑叶味甘苦、性寒,归肺、肝
经,
具有疏散风热、
清肺润燥之功效。
这一配伍来自桑菊饮,
白菊花凉血明目作用较显著 ,桑叶润肺止咳作用较强,二者
相须为用,可治风热咳嗽、目赤肿痛等。白菊花配钩藤:钩
藤味 甘苦、性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平肝、息风止痉之
功效。两者均能平肝、疏散风热,但白菊花偏于疏 风泄热,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2:52,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1008.html
-
上一篇:肝硬化的治疗
下一篇:口腔护理的试题及的答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