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治疗齿痛医案
74
例
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见效
快、副作用小、经济等优势。
本文提供中医治疗齿痛医案
74
例,以供大家参详。
1
王雪山久患下部畏冷,吞未百丸,齿痛目赤,诸恙蜂起。
孟英察脉弦滑,与多剂石膏药,兼以当归龙荟丸 频服。新
疾既瘳,腿亦渐温,令其常饮柿饼汤,以杜将来之恙。
王孟英
2
江应宿在燕京,见小儿医东吏目患 齿痛,脸腮肿起,痛楚难
支,闻一匠夫能治虫牙试召视之,与五灵脂如米粒者三颗,令
咬在痛齿 上,少顷以温水漱出,得小白蛀虫三条,痛止肿消。
(《名医类案》)
江应宿
3
肾虚齿痛,入暮则发,非风非火,清散无益。
加减八味丸每服三钱盐花汤下
诒按:立方精到。
邓评:识见高超,直如老吏断狱。
孙评:齿痛属肾虚者,每挟肝阳上升,宜参入清肝之品,如
天冬、石斛之类。
4
东垣治一妇人,年三十,齿痛甚,口吸凉风则暂止,闭口则
复作,乃湿热也。
足阳明(胃)贯于上齿,手阳明(大肠)贯于下齿,况阳明多
血聚,加以膏粱之味, 助其湿热,故为此病。
用黄连、梧桐泪苦寒,薄荷、荆芥穗辛凉,治湿热为主,升 麻苦
辛,引入阳明为思使,牙者骨之余,以羊骨灰补为佐,麝香少
许,入内为引,用为细末擦之 (牙痛方妙),痛减法,又以调胃
承气去硝,加黄连以治其本,二三行而止,其病良愈,不复作。
李杲
5
剡北一妇人,年二十余。
忽然唇口焦黑结壳,喉痛齿痛,牙床糜烂,饮食 不能入口者
五日,投以此方二剂稍减一二。
生甘草三钱桔梗三 钱川柏二钱知母二钱桂枝一钱骨碎补三钱桑
叶二钱丹皮二钱五分白芷青盐五分冲。
此即甘桔汤合滋肾丸。
以唇者阳明经所过之地,甘桔汤可以治之,喉痛火是虚炎上
者,滋肾丸可以治之。
其间参入白芷,清阳明胃湿热,骨碎补固齿驱风,冬桑叶治少阳
气热,丹皮清少阳血 热,青盐引浮火归根,所以用之得当耳。
次诊:前方已频服五剂,证减 大半,此方服五剂后又加熟地、
附子,再服五剂,诸症脱然。
此妇剡北石 头堆习老兄令媳,诸医束手,余以此二方收功,此
等证候,世所罕有,余以未之多觏。
生地五钱淮药三钱萸肉一钱元参三钱丹皮一钱半泽泻川柏一钱半
徐守愚
6
秦某,男,
25
岁,体育教师。
初诊:
1986
年
6
月
15
日。
主诉及病史:脊背寒冷殊甚已历半载,医治无效。
其脊背寒冷,冬日尤甚,即在暑天虽遍体汗出,而背部亦丝毫
不能吹风,深以为苦。
诊查:咽喉疼痛,龈肿齿痛,晨起口
苦。舌质偏红,舌苔灰黑而润。
辨证:肾气不足,阴阳两虚。
阴虚则虚火上炎,此咽干疼痛,齿痛之所由。
阳虚则不能温养督脉,此舌苔灰黑,脊背寒冷之缘起。
治法:阴阳并补,温通督脉。
处方:玄参
10g大生地
12g
川黄柏
6g
菟丝子
12g
川断肉
12g
鹿
角胶
10g
丹参
15g
陈皮
6g
炒谷芽
15g
另:用绿袍散
2
管涂擦牙龈肿痛处,
2
小时< br>1
次。
二诊:
1986
年
6
月
23
日。
上药
7
剂后咽干齿痛均愈,脊背寒冷略有好转,肾阴复,上炎
之虚火已平。
再以原方加减。
处方:大熟地
12g菟丝子
12g
陈皮
6g
川断肉
10g
丹参
15 g
鹿角
胶
10g
(溶化炖温分
2
次冲服)炒谷芽
1 5g
嘱其先服
5
剂,若无
不良反应,可连服
1
个月。
愈
2
个月后,其因感冒来诊,述其连服上药
60
剂, 脊背已无丝
毫冷感,故停服。
按语:脊背寒冷属督脉经气亏损,而其亏虚又与肾阳不足有关。
督脉的循行为:贯脊 属肾,且与足太阳经并行,足太阳经夹
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
太阳主表。
故督脉不足,太阳经气亦因之亏
虚。所以脊背寒冷,舌苔灰黑。
始用阴阳并补,兼用绿袍散外涂局部以治其
标。肾阴复,继补肾阳、温督脉。
鹿角胶为温养督脉的首选药物。
孟景春
7
胡左,凡齿痛上属足阳明胃,下属手阳明大肠,两经皆病则
上、下齿俱痛。
实宜清火,虚宜滋阴。
见症虽有上、下之殊,然总皆隶于阳明,毋庸分歧图治。
石膏生地丹皮地骨皮山栀花粉川斛连翘元参粉草
又复:齿乃骨 之余,本属少阴,而隶于阳明之位。
肾水充处自能坚固而不衰,胃火盛则浮痛而易脱。
至若两颊之痠痺,是又肝阳腾扰之所致也,当责少阴不足,阳
明有余,兼佐和阳熄风。
红杏村人
8
孝廉唐后坡长公病寒热面赤,头齿大痛,诊之脉洪而数,此热
病也。
当用白虎汤,每剂石膏一两,一剂而头及齿痛俱已,寒热亦
除,但脉尚搏指,曰:须仍前再进一剂, 不然两日后定发癍
矣。
乃疑而谋之专科,曰:是何斗胆也,石膏岂堪重剂 乎?置不
服,半月后复求治,云:两日后果发癍,癍十日不解,解后身
犹灼热。
曰:曲突徒薪,其有功乎?投柴苓芍药汤一剂而热退,后用参
术调理而痊。
友人章深之病心经热,口燥唇干,百药不效,有教以犀角磨
服者,如其言 ,饮两碗许,症顿愈。
(《游宦纪闻》宋张世南)
凌表侄年二十余,丙子患热症初愈,医即与四君、干姜、巴
戟,诸气分温补药,久之益觉憔瘦, 状若颠狂,当食而怒,则
啮盏折筋,不可遏抑。
所服丸药,则人参养荣也。
沉绵年许,其母问予,予曰:此余热未清,遽 投温补所
致。与甘露饮方,令服十余剂遂痊。
甲申夏复患热症,呕恶不眠 ,至七日,拟用白虎汤,以先日服
犀角地黄而吐,疑为寒,不敢服,延一卢医至,诊其脉伏,按
其腹痛,谓此疝症,非外感也。
脉已全无,危险甚矣。姑
与回阳,得脉复乃佳。
所用胡芦巴、吴 茱萸、肉桂、干姜、木香、小茴香、丁香、青
皮、橘核等,约重三两余,令急煎服,盖是日夜半当战汗, 故
脉伏而厥痛。
彼不审,以为寒症也,乃用此方,黄昏服下,即躁扰烦渴 ,扬
手掷足,谵语无伦,汗竟不出,盖阴液为躁热所劫劫,不能蒸
发矣。
侵晨再亟诊,脉已出且洪数,而目大眦及年寿间皆进出血珠,
鼻煤唇焦,舌渐黑,小便绝无。< br>
令以鲜地黄四两捣汁一茶杯,与之饮下,即熟睡,片时醒,仍
躁扰,再与白虎汤加鲜地 黄二两煎服,热渐退,神渐清,次日
渐进粥,二白睛赤如鸠目,继而口鼻大发疮疡,改与大剂甘露
饮,二十余日始便黑粪甚夥,犹时时烦扰,服前方至五十余
日,忽大汗自顶至足,极臭,自是全瘳。< br>
施笠泽
9
楼某某
女,
32
岁。
初诊:
1962
年
11
月
6
日。
一周前先齿痛,继齿衄,今则龈腐齿浮,口苦干淡,而呈浮
肿,纳谷无味,咳嗽肢软 ,一身乏力。
阴气已伤,胃火犹炽。
当以清胃热、益肾阴之旨以治之。
惟病状复杂,汤剂之外须佐以漱、搽之法。
处方:
知母三钱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川石斛四钱
炙橘白钱半
白芍三钱
料豆衣四钱
黑山栀三钱
白杏仁四钱
冬瓜子五钱
通草一钱白茅根一两
桑寄生五钱
川断三钱
五剂
漱口方:
儿茶一钱
菊花二钱
马勃一钱
石榴皮三钱
甘中黄一钱
川柏
钱半黄芩钱半
薄荷一钱
飞中白二钱
野蔷薇瓣二钱
用第二次米泔水浓煎,频频漱口(慎勿内服)。
搽口方:
珠黄散一分
冰片一分
熟石膏五钱
飞中白四钱
甘中黄八分
共研合和,搽龈。
复诊:
11
月
12
日。
龈腐面浮见减,又值月经适行,用药不宜过凉,姑宗存阴降火
之法以应以。
处方:
玄参四钱
龟腹版五钱
川石斛四钱
炙橘白钱半
通草一钱
川
断三钱
桑寄生五钱
料豆衣四钱
五剂
漱口方、搽口方同前。
三诊:
11
月
20
日。
龈腐而衄,口苦而干,肝软乏力,诚属少阴不足,阳明有余
之症。
今月事已净,宜再转入原法为治。
处方:
知母三钱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天花粉四钱
连翘三钱
白
芍三钱
料豆衣四钱
黑山栀三钱
白茅根一两
竹茹三钱
川断
三钱
桑寄生五钱
白杏仁四钱
鲜金斛四钱
五剂
漱口方、搽口方同前。
又方:
咸附子五钱
大生地五钱
同打如泥,扎两足心。
四诊:
11
月
26
日。
龈腐齿浮,再次见减。
带下,阴亏依然,虚阳自易升浮。
仍应在汤剂之外,佐以导火下行之外治法。
处方:
知母三钱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天花粉四钱
银花三钱
连
翘三钱
料豆衣四钱
白茅根一两
鲜金斛四钱
川断三钱
白芍
三钱
桑寄生五钱
乌贼骨五钱
愈带丸五钱(包)
七剂
又方:阳和膏二钱张,贴两足心。
五诊:
12
月
13
日。
龈腐渐减,尚有烬,仍过前法为
治。内服外用同上,二剂。
(此诊乃托人来转方)
六诊:
12
月
15
日。
龈腐未净,少寐便艰,口干乏力。
阴亏宜求其复,阳热应使其泄,俾可清其余烬而防复燃。
处方: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川石斛四钱
炙橘白钱半
知母三钱
天花粉四钱
杏仁泥五钱
火麻仁泥五钱
通草一钱
连翘心三钱
竹卷心钱半
白茅根一两
八剂
漱口方:
生白术一两
用米泔水煎汤漱口。
七诊:
12
月
30
日。
病去而阴未复,齿浮口干便艰。
在本尚宜存阴,在标更须通府。
处方: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天花粉四钱
火麻仁泥五钱
连翘心三
钱竹卷心钱半
黑山栀三钱
瓜蒌仁泥五钱
知母三钱
忍冬藤五
钱
白茅根一两
六一散四钱(包)
十剂
八诊:
1963
年
2
月
19
日。
龈浮渐收,寐不沉着,一身乏力。
积虚之体未复,受烁之阴尚亏。
力善其后以调养之。
处方:
连翘三钱
大生地五钱
龟腹版五钱
杜仲三钱
知母三钱
黑山
栀三钱
川石斛四钱
硃拌玄参四钱
川断三钱
桑寄生五钱
保
和丸四钱(包)
共研细末。
每服一钱,日三次,开水调下。
按:齿属坚肾而龈属胃,齿痛龈腐,是少阴肾水不足,阳明胃
火有余,虚实并见,治 须内外兼顾。
故内服滋肾泻火,外治止血去腐;更以清凉解毒之药煎汤漱
口,使毒涎不致漫延;又以导火下行之药敷足心,使浮游之阳
得潜。如法调治,八诊后得告痊。
惟服药断续不继,致延时较
多。(《临床心得选集》)
曹惕寅
10
某左。
纳食不宣,牙龈胀痛,脉息浮大沉数,总属胃阴不滋。
《灵枢杂编》篇谓:齿痛恶清饮取手阳明,不恶清饮取足阳
明。今从两经主治。
川石斛益元散银花知母沙参米仁细生地生石膏山栀玉竹竹芯荷叶
秦乃歌
11
张女。
主症在神经衰弱,易恚怒,多齿痛,皆其候也。
虽最近数月,经后期旬日,其色淡而量少;比日正值经行,不
但量少,其色且黑,少 腹胀满不舒。
此当攻补兼施之法。
当归
9
克熟地
15
克淮牛膝
9
克泽兰叶
9
克五 灵脂
12
克紫丹参
9
克炒丹皮
9
克卷柏
9
克桃仁泥
9
克制香附
9
克炮姜炭
3
克川芎
4.5< br>克
/
章成之
12
贾三八
怀妊五六月,值脾胃司胎,而病上牙齿痛,况偏于右。此属肝阴不足,肝风内动,虚乘袭入阳明脉络。
宜当息风。
熟地四钱
炒杞子二钱
白蒺藜二钱
清阿胶一钱五分
菊花炭一钱
云茯神二钱
穞豆皮二钱
九孔石决明一具
也是山人
13
薛已治一妇人,因怒齿痛,寒热作呕,用清胃等药益甚,此肝
火伤胃,寒药复伤故也。
用六君子加白芍、柴胡、山栀而愈。
薛己
14
肝风齿痛后,右手芤,左手
涩。再益肝血,血足风灭也。
舌苔尚滑,胃有湿痰,须消之。
大生地八钱
当归三钱
甘杞子炭三钱
茶菊炭五钱矾半夏三钱陈皮
八分
怀山药四钱
煅石决明五钱
川续断三钱茯苓三钱
干荷叶一角
齿痛已有月余,今大痛亦三四日,两太阳痛,诊脉数,舌白
燥。当用肝分法。
炒刺蒺藜三钱
蔓荆子三钱
薄荷一钱半
生地六钱羚羊角一钱
半,先煎
冬桑叶一钱
当归三钱
炒白芍二钱生牡蛎五钱
陈皮
八分
荷叶一角
张畹香
15
叶景夏家一妾病齿,遇痛作时,爬床刮痛,叫呼连夕达 旦,勺
饮不可入口(毒),医药莫效,经年不差,或授一方,取附子
尖、天雄尖、全蝎七个、皆 生碾碎拌和,以纸撚蘸少许点痛
处,随手即止,林元礼云:未足为奇。
更 有一法,捕蚵蚾大者一枚,削竹蓖子刮其眉,即有汁黏其
上,约所取已甚则放之,而以汁点痛处,凡疳蚀 痛肿,一切齿
痛皆效,药到痛定,仍不复作。
孙僩云:此名蟾酥膏。
先以蓖掠眉下,汁未出时,当以细杖鞭其背及头, 候作怒鼓
胀,则流注如涌,然后以绵经窒痛处(《名医类案》)
无名氏
16
辛帅旧患伤寒方愈,食青梅已而牙疼甚,有道人为之灸屈手大
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
初灸觉病牙痒,再灸觉牙有声,三壮疼止,今二十年
矣。恐阳溪穴也。
铜人云:此穴治齿痛,手阳明脉入齿缝中,左疼灸右,右疼
灸左,效。
(同上)
王孟英
17
康康侯司马之夫人,久伤谋虑,心火外浮,面赤齿痛,因啖西瓜,遂脘闷不舒,喜得热按,泄泻不饥,
自觉舌厚数寸,苔
色灰腻。
孟英与:厚朴
滑石
葱白
薤白
枇杷叶
橘皮
薄荷旋覆
省头
草,一剂霍然。
按:此案既食西瓜,当是暑月。
祛热而饮生冷,反而冰伏其阳,病机与上 案相侔,故并列于
此。夫久伤谋虑,曲运神机,心阳暗极肾阴,水火失于交济,
阴亏阳越,故面 赤齿痛。
治疗当用育阴潜阳,壮水治火之法,所谓
“
壮水之主, 以制阳
光
”
。
西瓜甘凉多汁,用之清暑解渴则有余,以 之滋阴退火则不
足。且瓜果生冷,食用太过,往往助湿停痰。
此案因其冰伏胸脾之阳,故脘闷不舒,而喜得热熨;
内阻
中运,与痰浊相聚,则舌苔灰腻而泄泻不食矣。
王氏用旋覆 、枇杷叶、葱白、薤白宣畅胸阳;厚朴、滑石、省
头草、薄荷苦温合以芳化,燥湿化浊,通阳止泻。
药证恰符,一剂而愈。
此方治湿阻中焦之脘闷泄泻,舌苔灰腻,胃气不苏之证,固可
药到病除。
但以之治阴虚火亢,面赤齿痛之证,则未必十分恰
当。此不过为救过啖西瓜之
“
湿
”
而暂用之也。
后必继以滋清之药,方能有济。
王孟英
18
颜金宪齿痛,用凉膈散。
薛己
19
党吏部颊腮肿焮至牙龈,右关脉数,此胃经风热上攻也,以犀
升麻汤,治之而消。
郭职方齿肿焮至颊腮,素善饮,治以清胃散,数剂而愈甚,一
男子患齿痛 ,服清胃散不应,服凉膈散而愈甚,予用补肾丸,
治之而愈。
薛己
20
一人素多酒色,冬底忽患齿痛摇动,牙动及面目俱痛,饮食
不进,夜不能卧。
延余诊视,余曰:齿乃骨之余而属肾,上下牙龈属阳明胃与大
肠,肾病则齿摇动,肠 胃伤于酒醪则湿热上攻牙床,不得清
宁,则作肿作疼,齿亦不得安而摇动。
今少阴、阳明俱病,用大剂知柏六味汤加玄参、牛膝、车前,
导肾火下行,合竹叶石膏汤,膏用四两, 加黄连、麦冬、芦
根,芦用八两,煎汤代水。
清阳明湿热,大剂浓煎,一尽夜至五六碗,痛势稍减,四剂
而平。
顾松园
21
一男子齿痛,脉浮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连、生地、石膏,
治之不复作。
王孟英
22
杭州裘,服育阴潜阳药以来,春时竟不梦遗,是可喜也。
然晨易心悸,悸 即易怒多疑,懊恼,此肝胆包络尚有郁热,凡
郁热之冲,原无定时,而心胃独当其冲,所以目泪鼻血,齿 痛
口干,舌黄,便溺不能了了,脉弦实,相应而来也。
宜清肝之用,养肝之体,以调疏泄之职,则胆与包络皆和也。
西洋参一钱五分
白芍一钱五分
陈海蛰二钱
炒山栀一钱五分霜
桑叶一钱五分
大生地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金石斛三钱白蒺藜二
钱石决明三钱
荸荠两枚
火麻仁二钱
女贞子三钱
临卧仍用灯心汤下朱砂安神丸四、五钱。
姚光祖按:丹溪云,上升之气多自肝出,此方平肝清肝,一线
穿成。
张千里
23
一男子齿痛甚,胃脉数实,以承气汤一剂即止。
王孟英
24
易思兰治一人患齿病,每遇房劳,或恼怒,齿即俱长,痛不
可忍。
热汤凉水,俱不得入。发
必三五日,苦状难述。
竟绝欲,服补阴丸、清胃饮,俱不效。
易诊其脉,上二部俱得本体,惟二 尺洪数有力,愈按愈坚,乃
曰:沉濡而滑者肾脉,洪数有力者心脉,今于肾部见心脉,是
所不胜 者侮其所胜,乃妻入乘夫,肾中火邪盛矣。
清胃饮惟胃脉洪数者为宜。
今胃脉平和,清之何益?肾主骨,齿乃骨馀,火盛而齿长,补
之何益?况有乾姜,更 非所宜。
乃用黄柏三钱,以滋水泄火,青盐一钱为引,升麻一钱,升出
肾中火邪。
药入口,且漱咽,服后即觉丹田热气上升,自咽而出,再二
帖,病即全愈。
【俞震按】
此案医理讲得最精,由于脉象诊得的真,而更运
以巧思,斯发无不中矣。
清胃散之庸,诚不足责,即泛用滋阴药,亦难应手。
只此三味,诠解甚明 ,信乎缺一味不可,多一味不必
也。余乡有患齿痛数年,诸药不效者。
叶天士先生用山萸肉、北五味、女贞子、旱莲草各三钱,淮
牛膝、青盐各一钱而全愈。
此
取
酸
咸
下
降
,
引
肾
经
之
火
,
归
宿
肾
经。可与易公之方,并垂 不巧,而其义
各别。(《古今医案按》)
按:易案、叶案均为 肾虚牙痛,易案用升麻升出肾经火邪,叶
案用牛膝降下浮遊之火,犹兵分二路,各奏厥功也。
名医名案,迥然不同也。
易思兰
25
一妇人因怒齿痛,寒热作呕,用清胃等药益甚,此肝火伤胃,
寒药复伤故也。
用六君子加白芍、柴胡、山栀而愈。
一妇人发热齿 痛,日晡益甚,月水不调,此脾经血虚,用逍遥
散加升麻寻愈,后因怒复痛,仍以前药加川芎而痊。
一妇人胃中嘈辣,甚则热痛,后患齿疼,此胃中痰火
也。用二陈加 芩连,下越鞠丸而瘳。
一妇人因怒牙疼寒热,此肝火侮脾土,用小柴胡 加芎、归、
苓、术、山栀,而疼痛止,用加味逍遥散,而寒热退。
一妇人每产后齿龈皆痛,逾日乃止,此气血虚而火动也。
后复怀妊临月,与十全大补汤二剂,令产后煎服,其齿不动
如故。
廷尉张中梁齿动摇,用安肾丸考
功。杨仲玉齿动,用补中益气汤。
侍御王济川齿摇龈露,用承气汤。
文选郑伯与齿脑痛,用羌活附子
汤。颜金 宪齿痛,用凉膈散。
郭职方过,饮用清胃散。
党吏部风热,用犀角升麻汤。朱
工部血气虚,用十全大补汤。
沈大尹头脑齿痛,头重手足厥冷,此风寒入脑,用麻黄附子细
辛汤。
并愈。
一男子齿痛,脉数实而便秘,用防风通圣散,即愈。
一男子齿痛,胃脉数而有力,以清胃散加石膏、荆、防,二剂
而痊。
一男子齿痛甚,胃脉数实,以承气汤,一剂即止。
一男子齿痛,脉浮无力,以补中益气汤加黄连、生地、石膏,
治之不复作。
一老人齿痛,午后即发,至晚尤甚,胃脉而实,以凉膈散加
荆、防、石膏,一剂而瘳。
王教授云:有老妇人旧患牙疼,人教将两手掌交叉,以中指头
尽处为穴, 灸七壮,永不疼,恐是外关穴也。
穴本手少阳,去腕后二寸陷中。
泉州一梢子妻旧亦苦牙疼,人为灸手外踝穴,近前些子遂永不
疼,但不知《千金》所 谓足外踝耶?手外踝耶?职者当辨之。
辛帅旧患伤寒方愈,食青梅既而 牙疼甚,有道人为之灸,屈手
大指本节后陷中,灸三壮,初灸觉病牙痒,再灸觉牙有声,三
壮疼 止,今二十年矣。
恐伤溪穴也。
铜人云:此穴治齿痛。
手阳明脉入齿缝中,左疼灸右,右疼灸左,
效。(同上)
昔有为药清主簿者,蛀牙疼不可忍,号呼之声彻于四邻,有药
不效,用丐者献一方,用之即安。
以汉椒为末,及巴豆一粒,同研成膏,饭为丸如绿豆大,以绵
裹安在蛀牙孔处,立效。
(同上)
马敏叔说一村媪,苦牙痛,百药不效,用 丝瓜儿,俗呼为磨
萝,烧灰存性为细末,擦痛处,立止。
(同上)
香白芷(太平州道地者不以多少)、朱砂(十分白芷 ,并另
研)右为细末,入朱砂拌匀,炼蜜如樱桃大,每用一丸,擦痛
立止。庐州郭医传云:渠亲 曾累,取效尽胜他药。
此药乃濠梁一村妇人,以医治帅母夫人者,仓卒不用朱砂及 蜜
亦可,其功只在香白芷耳。
赵从简府判所用只白芷、细辛二味等分,亦每作
效。(同上)
李莫安抚女子 退齿,逾年不生,甚以为挠,因过平江会李亮卿
语之,李云:予有一方,已经试验,用之一月齿遂生。< br>
用雌乌鸡、雄乌鸡粪(以二鸡各畜之),旧鞋底(麻底,尤
佳)右三物等分 ,烧灰存性研细,入麝香少许同研,传于齿
龈。
(同上)
薛立斋
26
家慈,年五十三岁。齿
痛不食,已几月矣。
人误以旧方野蜂窠填 入盐椒,羊胫骨为末擦之,满口皆碎,倍
痛,愈不能食,而母以人中白涂疳散抹之,方可进汤水,遂乘< br>舟入城。
诊之,右三脉俱伏,左寸关细,左尺洪
缓。怵曰:拣方医病,不如以理思之。
右三部伏,因齿痛不便食,脾胃失养故也;左寸关细者,缘脾
胃虚,不能荣养心肝之 血而然;左尽洪缓,乃湿热耳。
用白术、甘草、陈皮补脾胃,四物汤以养阴血,苍 术、茯苓、
黄柏、知母以除尺之洪缓、胃之湿热,四帖而愈。
崔友,年二十外,素好色,忽患齿病,遗使来云:病齿龈肿
痛,且流血不止。
予思之曰:此木克土之象,肝肾血虚,风火妄动,乘其所不
胜也。
以加味逍遥散二剂治之,服一剂则痛减血收,二剂全愈。
盖凉肝肾之阳,治风热之标,培脾土之虚,经云:木郁则达
之,火郁则发之。
正此谓也。
师祖存碧,年四十余。
素脾胃不充,忽一日齿痛,两口角流涎不止,灰挹满斗,楚声
撼邻。
脉之,右关弦急,此脾胃虚寒之症,用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
干姜、肉桂各三分,内 人参五分,服之顷间,痛未解而反增,
坐卧不安,此药力未施也。
再顷之,疼虽减,而涎犹不止。
予曰:涎乃脾家液,不宜过去,即煎前汤 加人参八分,明日又
如上一剂,痛止,液亦不去,再三贴全愈。
胡慎柔
27
施笠泽治孝廉唐后坡 长公,病寒热面赤,头齿大
痛。诊之,脉洪而数,此热症也,当用白虎汤。
每剂石膏一两。
一剂而头痛齿痛俱已,寒热亦除。
但脉尚搏指,曰:须仍前再进一剂,不然两日后定发斑矣。
乃疑而谋之专 科,曰:是何斗胆也,石膏岂堪重剂乎?置不
服。半月后复求治,云:两日后果发斑,斑十日不退,退后 犹
灼热。曰:曲突徙薪,其有功乎。
投柴苓芍药汤,一剂而热
退。后用参、术调理而痊。
施笠泽
28
姚先生
初诊
髋骨于睡梦中剧
痛。寐愈酣,痛愈甚。
天愈热,亦愈甚。
脉迟,舌厚而白,应是水气。
赤、白茯苓各
12
克
茅、白术各
6
克
炙草
3
克
赤、白芍各
12
克
干姜
3
克
黑附块
6
克(先煎)
当归
9
克
泽泻
12
克
二诊
腰髋痛,与苓姜术甘芍草附合剂,痛处颇
瘥。而新加齿
痛,是上部不耐温药,舌白腻。
赤、白芍各
12
克
干姜
3
克
泽泻
12
克
苍、白术各
6
克
炙草
3
克
杏仁
15
克
【按】本病患者梦中髋骨剧痛, 颇合《伤寒论
·
辨太阳病脉证并
治》中
“
更饮甘草干姜汤,夜半阳气 还,两足当热,胫尚微拘
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
的内涵。
脉迟,舌厚而白,说明此证是阳虚内有寒饮水气,故陆
氏云:
“
应 是水气。
”
方用芍药甘草汤合真武汤。
真武汤较之甘 草干姜汤温阳利水之力更强,而芍药甘草汤可以
缓急止痛,再加上养血活血的当归和去水气效果极佳的泽 泻,
诸药合效病患疼痛很快缓解。
二诊由于温药颇热,以至齿痛,故去附 子,陆氏指出原因
“
是上
部不耐温药
”
。
陆渊雷
29
胡,六三,脉左弦数,右偏头痛,左齿痛。
连翘、薄荷、羚羊角、夏枯草花、黑栀皮、鲜菊叶、苦丁茶、
干荷叶边。
叶天士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8 02:25,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