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23:56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治疗慢性咽炎的药物)
精品文档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

A

45%
B

25%

30%
C


20%
以下

D


20%

25%
能量




我国与膳食相关的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中风、冠心病


、肥胖病、肿瘤、龋齿、
佝偻病、骨质软化病、骨质疏松症、缺铁性贫血、缺碘性甲状腺肿、以及维生 素缺乏症等。能量单位:国
际通用焦耳,营养学上使用千焦耳(
KJ

,也有 用千卡(
kcal





人体能量来源:人体 是靠食物在体内吸收代谢转变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再经过千变万化形
成人体需要的热能,故称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为

产热营养素


1g
蛋白质 约产热
4
千卡,
1g
脂肪约
产热
9
千卡,
1g
碳水化合物约产热
4
千卡。



能量摄入不足及过量:



由于饥饿或过分控制饮食、疾病等原因 ,使能量摄入不足,可使体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同时使脂
肪储存减少,造成身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抗 病力下降。



过多的能量摄入可致肥胖、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生。



能量供给: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合理膳食中有一个合 适的比例,根据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中国营养学
会推荐一般人每日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
55%-60%
;脂肪每日摄入量应占总热量的
20%-30%

蛋 白质每日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
10%-12%
(特殊情况除外)

2000< br>年中国营养学会制定的
《中
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不仅对各年龄组人群的能 量摄入有具体的推荐量,而且也根据不同的
活动强度推荐了能量摄入量(以成人为例,见下表)




轻体力活动(
75%
时间坐或站立,
25%
时间站着活动)

办公室工作、修理电器、售货员等。男
2400
千卡
/
日,女
2100
千卡
/




中体力活动

25%
时间坐或站立,
75%
时间特殊职业活动)

学生日 常生活、
机动车驾驶、
电工、
安装、
车床操作、金工切割等。男
27 00
千卡
/
日,女
2300
千卡
/




重体力活动(
40%
时间坐或站立,
60%
时 间特殊职业活动)

非机械化农业劳动,炼钢、舞蹈、体育活
动、装卸、采矿等。男< br>3200
千卡
/
日,女
2700
千卡
/
日< br>
六大营养素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


欢第二节


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蛋白质主要由碳、氢、氧、氮
组成,蛋白质约占人体重量的
16%-1 9%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蛋白质的作用:



1
、蛋白质是构成和修复组织的
建筑材料

,如器官、肌肉等。



2< br>、蛋白质是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的

原料

,如酶、激素、 抗体、细胞膜、
血浆蛋白等。



3
、调节人体内的水分,维持体液平衡。



4
、供给能量:
1
克食物蛋白质在体内产生
16.7KJ

4.0kc al
)的能量。



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物质,
由于氨基酸的种类、
数量、排列顺序和空间
结构不同,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


< br>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
氨 基酸。必需氨基酸有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缬氨酸、组氨酸 (儿童)




非必需氨基酸有丙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 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脯氨酸、
丝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天门冬酰胺等。



蛋白质被分解的结构称肽,如
2
肽、
3
肽、多肽等。



蛋白质的分类:



完全蛋白质:此类蛋白 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
数量充足,比例合适,与人体需要
基本符合,
容易吸收利 用,营养价值也高,尤其是鸡蛋蛋白质与人体最接近。这类蛋白质多
存在于鱼类、肉类、豆类、蛋类、奶 类食品中,也称优质蛋白质。



半完全蛋白质:
此类蛋白质所含 必需氨基酸种类尚全,数量不均,
比例不当。
这类蛋白
质多存在于小麦、大麦中。


不完全蛋白质:此类蛋白质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这类蛋白多存在于玉 米、肉皮、
豌豆等。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膳食中的蛋白质



蛋白质分解

小肠

分解成氨基酸(
2
肽、多肽)

肠粘膜吸收

70g/
天)

入血循环

肝脏及其它器官利用 。



未被吸收的蛋白质或代谢转变成尿素等其他如皮肤、
毛发脱 落,
妇女月经出血、
肠道菌
体死亡(
20g/
天)



零氮平衡
——
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



正氮平衡
——
摄入氮多于排出氮(如儿童生长发育、妇女怀孕、疾病恢复、 运动、劳动
等)




负氮平衡
——
摄入氮少于排出氮(如饥饿、疾病及老年)




缺乏蛋白质的后果:



成人或儿童中都有发生,但处于生长阶段的儿童更为敏感。常见的蛋白质缺乏症状:




1
)对疾病的抵抗力减退,易感染;




2
)头发稀黄、易脱落;




3
)水肿;




4
)儿童 严重缺乏时生长发育迟缓,体重下降,表情淡漠,易怒、贫血、干瘦。



蛋白质摄入过多:




1
)动物性蛋白质摄入过多,必然同时摄入较多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




2
)加重肾脏负担。




3
)动物性蛋白质可加速骨骼中钙的丢失,会造成骨质疏松。



蛋白质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我国由于以植物性食物 为主,所以成人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
0.8g-1g/
(公斤
/
日)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按能量计 算,蛋白质摄入占膳食总能量的
10%-12%
,儿童青少年为
12%-14%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物中。
动物性蛋白质质量好 、
利用率高,
但同时富含饱和
脂肪酸和胆固醇,而植物性蛋白利用率较低。因此,应注 意蛋白质互补。


第三节


脂类




营养学上重要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



食 物中的脂类
95%
是甘油三酯(也称脂肪)
。类脂主要包括磷脂和固醇类。人体最重要
的磷脂是卵磷脂,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是固醇是胆固醇。



脂肪与脂肪酸



脂肪由碳、氢、氧三种化学元素组成。



脂肪主要由脂肪酸构成,按其化学结构、饱和程度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动物脂肪(如羊脂、牛脂、奶脂等)中含饱和脂肪酸多,常温下呈固态,称为脂。



植物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常温下呈液态,称油。个别植物油除外,如椰子油。



不饱和脂肪酸中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油酸,
植物油中的橄榄油、
茶油含量较高;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
为亚油酸、
a-
亚麻酸,植物油中的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 芝麻油含亚油酸较多,深海
鱼油和植物油中的豆油、菜籽油中含
a-
亚麻酸较多。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
必须通过食物供 给的脂肪酸。
如多不
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
a-
亚麻酸。



甘油三脂(脂肪)



人体内贮存的脂类中甘油三酯高达
99%




甘油三酯的作用:



1
、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1
克脂肪产能
9
千卡,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利用碳水化合物和
节约蛋白质作用 ;



2
、是机体重要组织细胞的构成成分;



3
、供给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参与机体的代谢、免疫、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



4
、维持体温正常;



5
、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外力伤害;



6
、增进膳食的可口感、饱腹感;



磷脂



体内的磷脂主要是卵磷脂和脑磷脂,卵磷脂更为重要。



磷脂的作用:



1
、提供能量;



2
、是细胞膜的构成成分;



3
、磷脂有利于脂肪的吸收、转运和代谢。


第四节


固醇类




胆固醇的作用:



1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维持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2
、胆固醇是人体内许多重要活性物质的合成材料,如胆汁、性激素和维生素
D
等;



3
、有利于脂类运输。



脂类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我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一般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 量的
20%

30%

胆固醇的摄入每
天不超过
3 00
毫克。



人类膳食脂肪主要来源于动物的脂肪组织和肉类,以及植物的种子(如坚果类)




含磷脂较多的食物为蛋黄、
肝脏、
大豆、
麦胚和花生等 。
含胆固醇丰富的食物是动物脑、
肝、肾等内脏和蛋类,肉类和奶类也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 br>


脂肪摄入较多,
可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及某些癌症, 因此降低脂肪的摄入已
成为预防上述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第五节


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叫糖,主要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由植物的叶绿素借光合作用,利用
空气中的碳及氧, 以及土壤中的水分合成。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储存和提供能量,
1g
碳水化合物可产生热量
4kcal




是机体的构成成分;



节约蛋白质作用;



抗生酮作用(能量不足时脂肪氧化生成酮体)




保肝解毒作用;



膳食纤维可润肠通便、降糖、降脂,预防大肠癌;具有控制体重和减肥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在消 化道经酶逐渐水解为单糖而被吸收,
小肠是碳水化合物分解和
吸收的主要场所。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和食物来源:



中国 营养学会推荐的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占总热量的
55%

60%

建 议:
膳食纤维每日
25-30g




食物来源主要是谷类和根茎类食物(粮食、薯类、蔬菜、水果、蜂蜜、精制糖等)



第六节


维生素




维生素缺乏的常见原因:



各种原因使食物供应严重不足



吸收利用降低



维生素需要相对增多



长期用营养补充剂 者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增加,
一旦摄入量减少,
很容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脂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同存 在;
在肠道吸收时,
随淋巴系统吸收,
而从胆汁少
量排出,
摄入后大 部分储存在脂肪组织中,
缺乏症状出现缓慢,
营养状况不能用尿进行评价,
大剂量摄入 易引起蓄积中毒。



维生素
A


维生素
A
又称视黄醇,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不能由身体合成,必须由食物中补充。



维生素
A
和胡萝卜素都对酸碱稳定,一般烹调和罐头加工不易破 坏,对抗氧化剂也较
稳定。



维生素
A
的作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
)强力抗氧化剂;




2
)促进眼部组织健康,保护视力,对暗视觉十分重要;




3
)提高免疫力,维护皮肤和粘膜健康;




4
)参与调节多种组织的生长和分化,帮助身体组织的生长和复原;




5
)促进骨骼及牙齿健康的生长。



维生素
A
缺乏与过量:



多见儿童。




1
)维生素
A
缺乏病




2
)维生素
A
不足。



摄入过量可引起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畸毒性。



维生素

A
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制订的建议摄取量为男
800ug
视黄醇当量
/

,< br>女
700ug
视黄醇当量
/
日。



动物性食物:牛奶、鸡蛋、鱼类、动物的肉与内脏中,尤以肝脏最为丰富。



植物性食物:主要提供维生素
A
的前体-
-
胡萝卜素。< br>-
胡萝卜素是维生素
A
的安全来
源,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色蔬菜 水果中,如菠菜、苜蓿、空心菜、莴笋叶、芹菜叶、
胡萝卜、红心红薯、芒果、杏、柿子等。



维生素
D


维生素
D
因具有抗佝偻病作用,所以又叫抗佝偻病维生素。



维生素
D
溶于脂肪和脂溶剂,较稳定,耐热,不易氧化,烹调加工不易损失 ,但脂肪
酸败后可引起破坏。



维生素
D
的作用:




1
)促进小肠钙的吸收、转运,与甲状旁腺共同作用,维持正常血钙水平;




2
)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维生素
D
的缺乏与过量:



1
)婴儿缺乏
---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




2
)成人缺乏
---
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 症、手足痉挛症;




3
)过量可致中毒。



维生素
D
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为儿童、少年、孕妇、乳母、老人为
10ug/
天(
400IU

,大于
16
岁成人为
5ug/

20 0IU





主要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海鱼、禽蛋 、乳制品、鱼肝油为主。其中尤以鱼肝油中维
生素
D
的含量最为丰富。维生素
D
既来源于膳食,又可皮肤合成,经常晒太阳是最好的来
源,尤其是婴幼儿,对预防佝偻病有重 要的作用。



维生素
E


维生素
E
又名生育酚,身体不能自行合成,必须由食物中补充。



溶于脂肪,对热、酸稳定,易氧化,油脂酸败后可加速其破坏,烹调损失不大,但油炸
时维生素
E
的活性明显降低。



维生素
E
的作用:




1
) 强力抗氧化剂,防止体内的维生素
A

C
和脂质氧化;




2
)维护正常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3
)与动物的生殖功能和精子生成有关;




4
)调节血小板的黏附力和聚集作用,降低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维生素
E
的缺乏与过量:



一般较 少见缺乏。
与其它脂溶性维生素比较毒性较低。
缺乏可能引致红血球溶血现象及
精品文 档

精品文档

贫血;易受自由基侵害,易致癌症、心脏病、白内障等慢性疾 病。目前不少人自行补充维生

E
,但每天摄入量不超过
400ug
为宜。



维生素
E
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成人适宜摄入量为
14mg
生育酚当量
/
日。



主要来源
:
于植物油。其它常见食物来源有小麦胚芽、全谷类食品、果仁、 花生、黄豆、
深绿色蔬菜。



水溶性维生素



特点:




1
)溶于水;




2
)满足需要后多余的由尿排出;




3
)多数的辅酶
/
辅基参与酶系统的调节代谢;










4
)多可由血
/
尿检评价营养状况;




5
)在体内仅有小量的储存;




6
)毒性小;




7
)缺乏症状出现快。






B
族维生素



B
族维生素是食物释放能量的关键,也是构成所有人体组织必不可少的物质。



B
族维生素包括:硫胺素、核黄素、
VitB6
VitB12
、烟酸、叶酸、泛酸等。



硫胺素



又称维生素
B1
,溶于水,在干燥条件下和酸性溶液中稳定,一 般的加热不易分解。但
在碱性溶液中可迅速破坏,特别是加热的情况下。



硫胺素的消化吸收:



进餐后在肠腔内以游离形式存在,在小肠 吸收入血,通过红细胞转运至各组织器官中,
如骨骼肌、心、肝、肾、脑等组织,被利用参与代谢,最终 产物经肾脏排出体外。



硫胺素的作用:




1
)辅酶功能
---
是能量和糖代谢过程中必需的辅酶;







2
)非辅酶功能
- --
维持神经、消化、肌肉、心脏的正常功能。



硫胺素的缺乏与过量:








缺乏常见原因
---

1
)摄入不足;


2
)需要量增加;

3
)吸收利用障碍(酗酒)



缺乏易致脚气病,主要影响心血管和神经系统。过量中毒少见。



硫胺素的供给量及食物来源:



供给量及 食物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
成年男性
1.4mg/
日,
女 性
1.3mg/

(供
给量与能量总摄入量成正比)




谷物是硫胺素的主要来源,杂粮、硬果、动物内脏、肉、蛋也含较多硫胺素。谷物 过分
精制加工,淘水次数过多,烹调不当,高温等均可使硫胺素不同程度损失。



核黄素



又称维生素
B2
,在干燥 和酸溶液中稳定,在碱性情况下对光敏感,尤其是紫外线照射
后会失去生物活性。



核黄素的吸收与代谢:



胃肠分解(水解)
,吸收入血,运至肝脏,经转化随血循环运送到脏器组织中,参与代
谢,多余的核黄素由尿排出。动物来 源的核黄素比植物来源的核黄素容易吸收,抗酸剂
(弱
碱性)和酒精可干扰核黄素的吸收。


核黄素的作用:




1
)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是重要的辅酶;

精品文档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3:56,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687.html

(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的相关文章

(整理)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随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