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部反射区示意图
_
脚底反射区图
[
导读
]
足部反射区健康疗法是一种经济方便、
易学易做、
效果显著、无副作用、无师自通的防病治病自我保健法。高
清下载》
》足 部反射区示意图
_
脚底反射区图》
》
足部反
射区示意图
穴位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宝贵遗产,医学典籍记载,
“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 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
。而
民间也有“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的说法。足部按摩是
人人皆宜的一种自我保健方法!早在《内经》
里就有足部
经络学说和底底按摩的详 细记载。几千年来,这种简便、安
全的保健方法一直为人们所钟爱。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又
发 现了人体各器官在足部的反射
区,这些反射区可预测全
身疾病。
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脚部按摩的方法
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 脚部按摩是对脚部表面施加压力
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部穴位与全
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脚”
是 人类的“第二心脏”
。有人观察到“脚”
与整体的关系类
似个胎儿平卧在足 掌面。头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
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脚底穴位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
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
明脚部的血管和神经比 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
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脚
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足部按摩 的常
用手法之一叫做单食扣拳法,用食指的关节部刺激有关部
位。它主要用于脚底穴位,因为按 照足部反射区分布,有很
多内脏反射区全在脚底,必须力度比较大,才能起到有效刺
激作用。脚 内侧、脚面是骨膜,所以要柔和地刺激,不能刺
激力太大,容易把骨膜伤着。
按摩双脚治疗疾病和保健
五个必须选择的反射区:
第一个反射区就是腹腔神经丛;
第二个反射区是脾脏;
第三个反射区是肾脏;
第四个反射
区是输尿管;
第五个反射区是膀胱。
这五个反射区是在按
摩的开始或结束时,都必须加强的五个反射区。
在进行
脚底按摩时,
要因人而异,
手法灵活运用,按压脚底穴位时,
要进行适度持续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压痛感最好,应以反射
区内压痛最敏 感部位为重点,当体内器官发生病变时,双足
相应的反射区会有针刺感。另外,进行脚部按摩时应保持室
内清静、整洁、通风,按摩前用温水洗净脚部,全身放松。
按摩每个穴位和病理反射区前,应测 定一下针刺样的反射痛
点,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结束后
30
分钟内患者应饮一杯温开水,这样有利于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足部反射区分布
大脑:位于两足足底拇趾趾腹的下部,左、右侧大脑的
反射区在足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高血压病,脑血管病
变,脑震荡、头晕、头痛、失眠, 中枢性瘫痪,视觉受损伤
等病症。
额窦:
位于两足拇趾靠尖端
1cm
的范围及其他
八个足趾尖端,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中风、脑震荡、
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及眼、耳、鼻、口等病症。
小脑(脑干)
:位于大脑反射区的后外侧。左、右侧小脑在< br>足底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脑震荡、高血压病、头痛、
失眠、头昏、头重等病症。
脑垂体:位于两足拇趾趾腹
正中央,
适用于脑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
性腺、脾、胰等内分泌系统病症。
三叉神经:位于两足
拇趾趾腹的外侧约
45
度处。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偏头
痛、
面瘫、
腮腺炎、
耳 疾、
鼻咽癌、
失眠、
头重等病症。
鼻:
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节趾腹底部内侧,约
45
度处,呈交叉反
射。
适用于急慢性鼻炎、
鼻出血、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
鼻窦炎等病症。
颈:位于两足拇趾根部,即小脑反射区
下方。
适用于颈部酸痛、颈部扭伤、落枕、高血压病等
病症。
眼:位于两足底第二、三趾根部。
适用 于视
神经炎、结膜炎、角膜炎、近视、远视、复视、斜视、散光、
视网膜出血、白内障、青光眼 等病症。
耳:位于两足底
第四、五趾根部,呈交叉反射。
适用于外耳道疖肿,中
耳炎、耳鸣、重听等病症。
斜方肌(颈、肩部)
:位于
两足底眼、
耳反射区下方。
适用于颈肩背酸痛、
手无力、
麻木、肩活动障碍等病症。
甲状腺:位于两足底第一趾
骨和第二趾骨之间,呈带状。
适用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等病症。
甲状旁腺:位于两足底内缘第一趾骨与第一趾关节处,
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症。
肺、支气管:位于两足斜方肌反射区外侧,自甲状腺反射区
向 外呈带状到足底外侧的肩反射区下方,前后宽约
1cm.
适用于上呼吸道炎症、
肺结核、
肺气肿、
胸闷等病症。
胃:
位于两足底跖骨的中、下部。
适用于胃痛、胃酸增多、
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胃下垂等病症。
十二
指肠:位于胃反射区的后方,第一趾骨的基底部。
适用
于腹部饱胀、
消化不良、
十二指肠根球部溃疡等病症。
胰
腺:位于两足足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连接处,
适用于糖尿病、胰腺囊肿、胰腺炎等病症。
肝
脏:位
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
适
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
胆
囊:位于右足底第三趾
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
适用于胆结石、
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
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
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
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
症、
腹泻、
便秘等病症。
肾上腺:
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
适用于生殖系统疾患、哮喘、关节炎等病症。
肾
脏:
位于两足底中央的深部,
适用于肾盂肾炎、肾结石、动
脉硬化、静脉曲张、风湿热、关节炎、湿疹、浮肿、尿 毒症、
肾功能不全等病症。
输尿管:位于足底胃反射区至膀胱
反射区连成的一斜线型条状区域。
适用于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炎、风湿热、关节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 输尿管
狭窄造成的肾盂积水等病症。
膀
胱:位于两足足底内
侧舟骨下方拇展肌之侧约
45
度处。
适用于肾结石、输
尿管结石、膀胱炎、尿道炎、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症。
盲肠(阑尾)
:位于右足底眼骨前缘靠近外侧,与小肠、升
结肠连接。
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回
盲瓣:
位于右足底跟骨前缘靠近外侧,
在盲肠反射区的上方。
适用于下腹部胀气、阑尾炎等病症。
升结肠:位于右足
足底,
小肠反射区之外侧带状区域。
适用于便秘、
腹泻、
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症。
横结肠:位于两足底间,横
越足掌之带状区域。
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
肠炎等病症。
降结肠:位于左足掌,小肠反射区之外侧
带状区域。
适用于便秘、腹泻、腹痛、急慢性肠炎等病
症。
生殖腺(卵巢或
***
)
:位于两足底跟骨 中央,另一
部位在足跟骨外侧区。
适用于
***
低下、男子不育、女
子不孕(功能失调所致)
,如女性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经
闭、痛经、卵巢囊肿等病症。
小肠(空肠、回肠)
:位
于两足跖骨,楔骨至跟骨的凹下区域,为升结肠、横结肠、
降结肠、
直肠 的反射区所包围。
适用于胃肠胀气、
腹泻、
腹部闷痛等病症。
胸部淋巴:位于两足背第一跖骨与第
二跖骨间缝处区域。
适用于各种炎症、发烧、囊肿、子
宫肌瘤、胸痛、乳房或胸部肿瘤等病症。
喉:位于两足
背第一跖趾关节的外侧缘。
适用于喉炎,支气管炎、失
音、嘶哑、声门水肿等病症。
上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
趾间关节背侧近甲根部。
适用于牙痛、上颌感染、上颌
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
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
适用于牙痛、
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人们
的身体是由新陈代谢的作用,在到排除体内废 物和毒素的目
的,包括五藏六腑、淋巴系统、大小肠和皮肤组织都是排毒
的重要器官。如果说这 些器官功能失常或减弱,平常是看不
出,甚至于感觉不到。
由于人体特殊构造,所有器官都
有神经延接至足部,其末梢神经区块,就是所谓的反射区。临床实验证明,人的双脚合并正是人体器官组织立体分布的
缩影。
当体内器官或腺体异常时,其足部反射区就会有
结晶沉积而成为(痛点)
, 每个痛点触觉反应不同,有些像
沙子,有些呈颗粒,有些只有肿胀的感觉。当刺激,自然也
会加 快排除沉积在组织周围的毒素和废物,因而达到疗效的
效果,这就是现在医学所称的(第三医学)
,利用刺激细胞
组织的再生能力,让器官自我恢复并保持正常功能的理疗
法。
(一般 打针吃药称为第一医学,物理治疗或超音波、远
红外线照射等为第二医学)
。
脚底按摩也是第三医学的
一种,目前愈来愈受到医界的重视, 脚底按摩的功能:促进
血液循环之顺畅。疏通人体能源循环管道之障碍。促进器官
部位功能之正 常与各器官系统间的协调。增进内分泌之平
衡,缓和趋於紧张之系统。排泄体内毒素杂物,维护健康。< br>加强新陈代谢功能,保持青春活力。刺激细胞产生活力,防
止老化。
恢复退化的器官机能 ,
预防生病。
免打针、
免吃药、
疗效神奇。
下面再为大家精选十大常用的脚底穴位图
1
、涌泉穴》
》
位置:从足底, 找到脚指二三趾的中间缝
隙到足跟,
划一条线,
取这条线的上三分之一
(在这 条线上,
整个足掌底的上三分之一处)
;或弯屈脚趾时的凹陷处,从
图上看就是“人” 字的交叉点,就是涌泉。涌泉就表达肾的
位置。
更多按摩涌泉穴的作用与好处》
》
2
、
大敦穴》
》
位置:大敦穴位于腿部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
二毫米处。
3
、
太冲穴》
》
位置:
太冲穴位于足背侧,
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 趾夹缝向上
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第
1
、
2
跖骨结合部之间 凹
陷中)
4
、太白穴》
》
位置: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
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5
、太溪穴》
》
< br>位置: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
的凹陷处(即:脚内踝后缘的凹陷当中)< br>。
6
、申脉穴》
》
位置:申脉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申脉穴位于人体的足部外
侧,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7
、丘墟穴》
》
位置:丘墟
穴属于足少阳胆经,丘墟穴位于足背,外踝前下方,当趾长
伸肌 腱的外侧,
距跟关节间凹陷处。
8
、
昆仑穴》
》
位置: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
点(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 凹陷处)
。
9
、
行间穴》
》
位置:在足背侧,当第
1
、
2
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
肉际处。 布有来自腓深神经的趾背神经,足背静脉网及第一
趾背动、静脉。
10
、里内庭穴》
》
位置:里内庭穴
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
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 处。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
[
导读
]
人体穴位作用图解大全更清晰直观的标注了各个人体
穴位的 作用,包括头部穴位图、胸部穴位图、背部穴位图、
胳膊手部穴位图、人体腿部穴位图、脚底穴位图详细 图解各
个穴位的功能。
人
体头部穴位图及作用功效
头维穴的作用:治疗目痛、
眼跳、头痛
上关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偏头痛、上牙痛、面
神经麻木
下关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
翳风穴的作用:治疗耳聋、耳鸣、下颌肿痛、面神经麻
痹及痉挛
颊车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关
节紧闭
颧髎穴的作用:
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及痉挛、
三叉神经痛、
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牙痛、下颌肿
痛、面部浮肿
神庭穴的作用:治疗头痛、鼻病
阳白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眩、眼跳、夜盲
丝竹空穴的作用:治疗偏正头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经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
炎、泪囊炎
水沟穴的作用:治疗昏迷、中暑、休克
兑端穴的作用: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牙龈肿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疗头痛、目痛、鼻痛
攒竹穴的作用:
治疗眼部疾患、
头痛、
眉棱骨痛、
鼻塞、
面肿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疗眼部疾患、头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疗鼻病、面神经麻痹、面肿
禾髎穴的作用:治疗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仓穴的作用:治疗面神经麻痹及痉挛、口角炎、口腔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2:13,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