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不能为空

当前您在: 首页 > 育儿 >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

作者:陕西保健网
来源:http://www.xapfxb.com/yuer
更新日期:2021-02-27 22:07

-

2021年2月27日发(作者:体温偏低)
口腔粘膜病学教学大纲

(供
5
年制学生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
:口腔粘膜病学(
Oral Medicine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16





















学分:
1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口腔粘膜病学是研究口腔粘膜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诊治的学科
,
是口腔医学中的一< br>门重要临床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根据口腔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系统科学地阐述口
腔粘膜病的 发生、发展和转归,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钻研精神并掌握本
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常见粘膜 病临床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执行三基
(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基本技能
)
三严
(
严肃
态度、严格作风、严密方法
)。学生通过听课、电教图像观摩、临床见习、自学、临床
病案讨论、教师辅导、考试等方式完成教学 大纲内容。


三、教学内容
(有下划线的内容为须掌握的内容,句尾的“< br>*
”表示教学难
点)

(一)理论部分

第一章




口腔黏膜病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学科介绍:学科研究领域,发展史简介

二、口腔粘膜病的涵盖范围

三、口腔粘膜病临床特点:性别、部位、病损、治疗、转归。

四、疾病分类:以临床特征为主干,兼顾病因及病理学特征。

第二节

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口腔粘膜的结构

1.
上皮层: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化层

2.
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

3.
固有层、粘膜下层

二、口腔粘膜的功能:保护、感觉、其他

第三节

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
*

一、上皮细胞的分化

二、细胞循环周期:
G1

, G2

, M


三、口腔上皮更新时间

第四节

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

第六节

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




第二章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的结构特点;单纯疱疹病毒两个亚型的差异。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好发年龄及原因;病程及病损特点

(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特征;诱因

四、病理

五、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了解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六、 鉴别诊断:与口炎型口疮、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多形红
斑鉴别
*

七、治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剂;局部用药;对症和支持疗法;中医中药治疗(口炎颗粒剂)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一、病因: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损害不超过中线;病损部位与受累神经分支的关系;
Ramsay- Hunt
综合

*

三、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增强治疗;抗菌、消炎、镇痛治疗;局部治疗

第三节


-

-
口病

一、病 因:由柯萨奇
A-16
型病毒或肠道病毒
71
型引起。

二、流行病学:主要流行场所;好发人群

三、临床表现:手足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疱;口内粘膜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

四、治疗:类似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

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

一、病因: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

二、发病机制: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宿主的防御功能、医源性方面的因素

三、临床表 现: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
*
;念珠菌性唇炎; 念珠菌性口角炎;了解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四、病理

五、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方法

六、鉴别诊断:球菌性口炎

七、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

八、预防

第五节

口腔结核

结核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

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七节

坏疽性口炎

了解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了解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三章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了解各型变态反应的定义、发病机制、特点等。

第二节

药物过敏性口炎

一、病因:各类药物

二、
临床表现:< br>急性病程,
口腔粘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
皮肤表现为红斑、
丘疹、
大疱等。固定型药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明确的用药史和典型的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治疗:立刻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根据病情全身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肾
上腺素等 ,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医辩证施治,局部以对症治疗及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第三节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一、病因:各类与口腔粘膜直接接触的抗原

二、临床表现:与药物性口炎相似。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过敏病史即可诊断。

五、治疗:立刻去除过敏因素

第四节

血管神经性水肿



了解病因、临床特征

第五节

多形性红斑

一、病因:不明确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程,口腔粘 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如
虹膜状红斑、靶形红斑、疱性红斑等。斯-约综合征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损害特点即可诊断,特别注 意须具有皮肤损害才能作
出多形性红斑的诊断。需与疱疹性口炎、寻常性天疱疮相鉴别。
五、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抗过敏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药治疗,局部治疗与
药物性口炎相 似。


第四章

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第一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一、病因:免疫因素
*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系统性疾病、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三型阿弗他溃疡的损害特点及比较。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复发性自限性病史规律和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重型阿弗他溃疡与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坏死性涎腺化
生鉴别, 疱疹样阿弗他溃疡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鉴别。

六、治疗
*
:局部用药原则: 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全身用药原则:
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全身用药:肾 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具有糖
皮质激素类作用的中成药、免疫增强剂、沙立度安、中医辨证施治 等。

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

第二节

白塞病

一、病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和体征(口腔、生殖器、皮肤、眼)
;少见症状和体征。

三、病理

四、诊断: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诊断依据。诊断标准。了解实验室辅助检查。

五、 鉴别诊断:了解白塞病与克罗恩病、斯-约综合征、
Reiter
综合征的鉴别要点。

六、治疗:局部用药原则:针对多部位、多系统损害用药;全身用药:参见复发性阿弗
他溃疡。

七、预后及预防

第三节

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一、病因: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温度刺激等

二、临床表现:

1
)血疱:发生迅速、大小不等的紫红色薄壁疱性损害;
2
)溃疡:多
数溃 疡损害的部位和形态与刺激因子相吻合。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明确的病史和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创伤性血疱与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创伤性溃疡与腺周口疮、结核性
溃疡、恶性溃疡鉴别。

六、治疗:首要措施是尽快去除刺激因素。

七、预防

第四节

放射性口炎

一、病因:放射线

二、临床表现:急性放射线口炎;慢性放射线口炎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放射线接触史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对症治疗为主。

七、预防

第五节

莱特尔综合征

自学了解

第六节

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

自学了解


第五章

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


第一节

天疱疮


.
天疱疮概述:属一种严重的、慢性的皮肤粘膜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易 愈
合的大疱性损害。发病率约为
10
万,分四种临床类型。


.
病因:抗棘细胞层间粘合物质的自身抗体,发病机制。


.
病理:上皮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天疱疮细胞


.
临床表现:

(一)口腔:好发部位,早发部位,不易愈合的糜烂面,探诊检查阳性。

皮肤:病损 易发于头皮、躯干、腋窝、腹股沟,松弛性大疱,
Nikolsky

s
sign

性。

其他部位粘膜损害:

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粘膜

(二)实验室检查
*
:免疫组织化 学
(
直接免疫荧光法
)
,血清学


.
诊断:临床损害特征,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
鉴别诊断: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糜烂型扁平苔藓


.
治疗:天疱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师一方面应注意药物的疗效,同时也 要
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及时处理。

(一)全身治疗:支持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症治疗。

(二)局部治疗:避免创伤,保持清洁,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三)中医中药治疗:扶持正气,补益脾胃气血。

第二节

瘢痕性类天疱疮

了解组织病理特点和临床损害特征

第三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了解组织病理特点和临床损害特征


第六章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癣


一、病因

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病损、皮肤病损、指(趾)甲病损

三、病理

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免疫病理

四、诊断

根据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病损对称性、病损特征进行诊断;活检

五、鉴别诊断

盘状红斑狼疮、白斑、口腔红斑、粘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 、苔藓样反
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

六、治疗

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

口腔白角化病

一、病因

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二、病理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有刺激因素及去除刺激因素后能消退等特点进行诊断

四、鉴别诊断

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

五、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维
A
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一、定义

二、病因

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全身因素

三、临床表现

分类及各型的色形质特点;癌前病变

四、病理

上皮增生等,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

-


-


-


-


-


-


-


-



本文更新与2021-02-27 22:07,由作者提供,不代表本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apfxb.com/yuer/460542.html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的相关文章